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青春詩刊,ID:qcsk2005】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歲月的痕跡
文/雷進芳
我還沒長大,你卻已經開始變老。
不知不覺間遠離家鄉考上了大學,和父母相處的日子少之又少。只有寒暑假才能回家,這不僅僅是因為路途遙遠的緣故,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車費的昂貴。七八百塊的用費,是父母好不容易掙來的,更不願意花在這上邊。況且短暫的假期,來回趕車就要花上四天,實在划不來。於是和父母相處的時間自然越來越短。
寒假的某天母親低頭幫我拔手上的刺,霎那間,映入我眼帘的是母親那耀眼的白髮。母親三十歲的時候就開始有白髮了,不經意間發現她的白髮已然增添了這麼多。母親十七歲的時候生的我,所以在年齡上她只大我十七歲,她的年齡和別的母親比起來很年輕。可是她長年下地勞動,無論天晴還是下雨,有時候甚至帶病下地。苦難的歲月在她手上、臉上、胳膊上留下深深的痕跡。她的雙手布滿了老繭,臉上掛滿了風霜,胳膊上種下了傷痕。她的手是那麼溫暖,但又是那麼的粗糙,一年四季都是溝壑縱橫。
小時候的願望,是初中畢業了帶母親走出大山,因為那個時候不知道大山裡的孩子能上高中,甚至考上大學。幾年過去了,年輕的母親居然年近四十了。我依然是個學生,感受不到自己的成長,而母親卻開始變老了。
看著母親的白髮漸漸比黑髮多,我看見了時間流逝的痕跡;看著母親臉上漸增的皺紋,我看見了時間流逝的痕跡;看著母親的背緩緩變駝,我看見了時間流逝的痕跡……每當這一刻降臨,我總希望我能快點長大、快點畢業、快點工作。面對著父母的變老,是我最無助的時刻,看著時間的匆匆,而我卻無能為力。
初次離家是那樣的牽掛與不舍,到最後把離別當成是一種習慣。我們習慣了在外的日子,而父母卻沒能把孩子離家當成一種習慣。當他們從地裡回來的時候、當他們獨自坐在家裡的時候,他們總覺得房間空蕩蕩的,他們永遠習慣不了孩子不在家的日子。思念對孩子而言會慢慢變淡、變淺,而對父母而言卻是越來越深、越急切。
我似乎習慣了待在外面,而且變得無牽無掛,我真討厭這樣子的我。每當母親打電話說想念我的時候,我就會嘲諷自己的無所謂想念。這對想念我的父母來說是極大的不公平,從此無論離家多久、多遠,我便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不能忘記對家的思念、對父母的思念。
時間過去了,我總是假裝不知曉,可它在父母的身上留下了耀眼的痕跡,那痕跡鮮明而又深刻,它在時時刻刻提醒著我。是啊!歲月無痕,但歲月的痕跡又是如此深刻。
作者簡介:雷進芳,現就讀於貴州省興義民族師範學院。在第十八屆「語文報杯」全國中學作文大賽中《那個夏天,有你》被評為省級一等獎。
第十四屆「孔子杯」全球青少年華文作文大賽中《官場與田園讀《歸去來兮辭》有感》獲高中組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