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遠攝影師講述報紙牆的故事

2021-02-19 懷遠生活圈

 提示:點擊上方"懷遠生活圈"↑免費訂閱本刊

       這張照片,2019年12月12日拍攝於淮北臨渙茶館,也是今天在整理照片時差點兒被我刪除的照片。
       該圖片從構圖、光影和圖片本身的故事性來看,的確沒有什麼太多的亮點。我重新把這張照片撿回來的原因,是這張圖片上的「報紙牆」,引起了我的回憶。

      看到這「報紙牆」,它讓我想起了我的奶奶,在改革開放前的那個年代,身在農村的農民實在是很窮。我清楚的記得,直到改革開放前夕,我家仍住在土牆草屋裡,爺爺、奶奶住在只有十幾平方的草屋,既是臥室又是廚房,既是餐廳又是客廳,一張木床東西擺放,床緊靠房間的北牆和西牆,床的東頭放著一口「壽材」,是為爺爺前些年的一場重病準備的,後來爺爺奇蹟般的生還,這「壽材」裡放著紅薯乾等一些糧食和日常生活用品。爺爺、奶奶為自己準備的將來的房子就是眼下過日子的「倉庫」。
       這與「報紙牆」有什麼關係呢?當然會有的!
       對於土坯茅草房子,牆壁都是泥土、土坯壘起來的,時間久了會往下掉坷垃、灰塵,為了能讓床上乾淨一點,奶奶就從收集來的舊報紙,一張一張的貼在與床靠近的土牆上,這樣不僅衛生了很多,冬天還能遮擋一下從牆縫裡鑽進來的冷風呢!
       那為什麼不建樓房呢?
       呵呵!那個年代,一個村莊能有幾戶人家有「石頭牆根」的小瓦房(下邊放幾層瓦,上邊散放些草)就是比較富裕的村子了。
       溫飽問題都不能解決的年代,讓從那個年代經歷過來的人記憶猶新呀!
       如今住在進行過裝修的樓房裡的年青一代,也許不知道那牆壁上為什麼貼上報紙的吧!
       我是一個50後,品嘗過上小學時餓肚子的滋味,經歷過改革開放前的苦日子,看到了改革開放後新中國的巨大變化,所以,當我見到這張照片時,就有了本文「報紙牆」的故事。

      是的,我們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緊跟新時代的步伐,開心過好每一天!(圖文:懷遠縣科普攝影家學會韋宗義)


懷遠生活圈,努力打造懷遠本土最具影響力公眾號,為大家推送最接地氣的本地資訊。本微信部分內容採編自網絡,由於特殊原因無法追溯到原著者,我們尊重一切原著者的付出,版權歸作者本人。版權問題煩請原作者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在最短的時間內刪除。

相關焦點

  • 印樣故事:Raymond Depardon鏡頭下的柏林圍牆
    19歲時,瑪格南攝影師雷蒙德·德帕東(Raymond Depardon)曾拍攝建設中的柏林圍牆。到了1989年年底,受到《解放報》(Libération)的委託,他重回那座城市,記錄柏林圍牆的倒塌。文章開篇的這張作品攝於布蘭登堡門附近,曾登上《金融時報》和《世界報》的頭版。
  • 懷遠工業:勇立潮頭風帆勁
    懷遠縣經濟開發區和招商服務中心主任屈磊講述了懷遠招商引資中「一張名片」的生動故事。    「當時是2017年4月份的一天,上級領導拿來一張名片,企業信息十分有限。」從招企業到招產業,是懷遠招商引資觀念的重大轉變。
  • 懷遠文學:李文芳《速訪老陳》
    魚池中間一道橫牆將魚池分成一小一大兩個池子。南半又小又淺,養的是金魚。北半又大又深,養的是鰱魚、渾子魚、鯽魚等土產魚。兩個池子內壁均用白色的瓷磚粘貼裝飾。老陳和巨主席剛好從後花園出來,他們一邊熱情地跟我打招呼,一邊向魚池走來。幾十條金魚有黑色的、橘紅色的,也有淺黃色的。大的有十幾釐米長,小的只有兩三釐米的樣子。
  • 12位Getty攝影師講述:年度最震撼照片背後的故事
    IBT UK近日邀請12位Getty攝影師,讓他們選出自己在2017年度最難忘的一張照片,並講述其背後的故事。
  • 懷遠文學:王瓊《假牙不假》
    你喝酒假不錯,幹工作可不假,還少年得志,年紀輕輕就幹所長,到現在少說也有二十多年……」從此,趙所長這個稱呼喊的人越來越少,假牙這個諢名,喊的人越來越多,還有他「三假,三好(她好我好心情也要好)」的故事已成為喝酒場上、茶餘飯後的經典笑話,這不,連他斯文的老婆都知道他假牙的諢名並在剛認識的病友之間也直言不諱。假牙一點不假。
  • 懷遠文學:劉學斌《我和我的老爺車》
    【推薦】懷遠文學:趙生琳《媽媽·老師·鬧鐘》懷遠文學:趙生琳《母親周年祭》懷遠文學:趙生琳《流著眼淚包餃子》懷遠文學:劉學斌《兒時的過年》懷遠文學:趙生琳《祖國,我該如何向您表達愛》懷遠文學:趙生琳《人在旅途(六)回家》懷遠文學:趙生琳《人在旅途(五)神農架》懷遠文學:趙生琳《人在旅途(四)清江畫廊》懷遠文學:趙生琳《人在旅途(三)遊玩恩施大峽谷》懷遠文學:趙生琳《人在旅途(二)遊梭布埡
  • 古詩望月懷遠帶拼音版 望月懷遠張九齡拼音版
    《望月懷遠》是張九齡在離鄉時,因為思念遠方親人所作的一首詩。雖然全詩只有四十字,卻將詩人的思鄉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這首詩的拼音版,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望月懷遠》  唐·張九齡  hǎi shànɡ shēnɡ mínɡ yuè ,tiān yá ɡònɡ
  • 懷遠文學:王瓊《通紅的螃蟹(微小說)》
    懷遠文學:王瓊《追憶有父親的日子》懷遠文學:王瓊《假牙不假》懷遠文學:王瓊《眾裡尋他千百度》懷遠文學:王瓊《又到一年芒種時》懷遠文學:王瓊《微言且謹行(隨筆)》懷遠文學:王瓊《落花時節又逢君》懷遠文學:王瓊《老布票》懷遠文學:王瓊《塗山記》懷遠文學:王瓊《忽然想到的……》懷遠文學:王瓊《那場偶遇》懷遠文學:王瓊《一隻流浪狗》懷遠文學:王瓊《春不會走遠
  • 錢俊|尋訪海寧斜橋火車站侵華日軍炮樓,天花板上貼著1940年日文報紙講述漢奸故事
    這是天花板上的報紙,整個水泥天花板都貼著這樣的日文報紙,我想應該是當時澆築水泥時使用的。報紙大多是1940年的《大陸新報》、《大阪每日新聞》之類。據說在一張較為清晰的報紙上,講述了江蘇泰興一個漢奸張少華怎樣投降日本人和日本人攻入泰興城的事情。但我找了半天,頭頸都仰疼了,也沒能找到。天花板高,字比較小。
  • 銀川網紅麻辣拌,深藏懷遠
    在銀川,也可以吃到一碗從來沒體驗過的東北麻辣拌。和一般本地的麻辣拌不一樣,主要靈魂就是這個特色的拌醬。很多東北的客人,因為吃了外賣也會專程在逛懷遠的時候來光顧。這樣的一碗東北麻辣拌,嘗嘗?地址:銀川懷遠市場5號樓5號營業房(懷遠市場內第二個路口往裡50米)  絕倫東北麻辣拌電話:18609517121
  • 蚌埠最美收費站「塗山懷遠」蓄勢待發
    據淮河晨刊消息 備受市民關注的合徐高速塗山懷遠收費站目前已經做好最後的準備,即將投入使用。該高速出入口的建成,將進一步緩解全市高速公路出入口交通壓力,同時有效帶動黑虎山、塗山、荊山、天河風景區旅遊產業的發展。在收費站內,一群95後收費員已經到位,他們吃住在站裡,學習收費站各項業務知識和管理制度,隨時準備上崗為新站貢獻力量。
  • 戰「疫」有我——一位懷遠女攝影師在防控卡點的60天
     提示:點擊上方"懷遠生活圈"↑免費訂閱本刊
  • 小瀋陽女兒曬視頻暴露房子內部裝修,報紙糊牆大花被子搶鏡
    你沒有看錯,小瀋陽家的牆是用報紙糊的,地上的大花被子也是實力搶鏡,而且不只是這一個房間用報紙糊牆,沈佳潤在其他房間錄製的視頻中同樣是報紙糊牆,這裝修風格可以說非常樸實了,讓很多網友回憶起小時候家裡為了防潮用報紙糊牆的情景,想不到在明星家裡還能看到這種報紙糊牆的操作,真的是太接地氣了。PS:沈佳潤的大長腿也非常吸睛。
  • 《望月懷遠》| 張九齡月夜懷念遠人
    《望月懷遠》是唐代詩人張九齡的五言古詩。這是一首月夜懷念遠人的詩,是作者在離鄉時,望月而思念遠方親人而寫的。懷遠:懷念遠方的親人。情人:多情的人,指作者自己;一說指親人。遙夜:長夜。怨遙夜:因離別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長。
  • 瀋陽老地名-懷遠門(大西門)
    作者荊紹福瀋陽城牆有八座城門,西邊城牆南側的一處就是懷遠門,俗稱大西門。懷遠門和其他七座城門結構、大小都是一樣的。清末民初的大西門懷遠門是瀋陽八座城門中最早拆除的一座。據《盛京時報》報導:「1936年9月26日,拆除大西門甕圈,昨日舉行開工禮。關於大西門甕圈拆除工作,前經市民方面之反對,故未迄動工。
  • 望月懷遠 / 望月懷古
    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長,整夜裡不眠而把親人懷想。熄滅蠟燭憐愛這滿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涼。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給你,只望能夠與你相見在夢鄉。注釋:⑴懷遠:懷念遠方的親人。⑵首二句:遼闊無邊的大海上升起一輪明月,使人想起了遠在天涯海角的親友,此時此刻也該是望著同一輪明月。
  • 《望月懷遠》--唐·張九齡
    望月懷遠唐·張九齡海上生明月
  • 韓國五攝影師平遙參展 講述韓國本土歷史文化(圖)
    韓國五攝影師平遙參展 講述韓國本土歷史文化(圖) 2015-09-24 18:51:37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懷遠陳集張果老拉驢溝的來歷及固鎮濠城銅幫鐵底河的故事
    懷遠陳集張果老拉驢溝的來歷懷遠縣陳集鄉(鎮)老郢村的北面,有一條十多裡長、三四丈寬的驢溝。為什麼叫驢溝呢?2.固鎮濠城銅幫鐵底河的故事話說張果老成仙之後抱著漁鼓(見註解)雲遊四方,便經常手拿漁鼓、銅板,一邊走一邊唱,點化世間的人們,為他們排憂除難。 這一天來到懷遠固鎮縣濠城街的南頭時,發現很多人帶著工具,蹲在開挖溝渠的地上愁眉不展的樣子,不由得停下腳步詢問情況。
  • 懷遠實驗中學舉行「手繪收納袋」作品展
    懷遠實驗中學舉行「手繪收納袋」作品展 2020-12-13 19: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