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上海1月20日電 (記者 曹玲娟)2020年正值樂聖貝多芬誕辰250周年,世界各地都在以豐富多彩的活動緬懷這位音樂天才,致敬偉大作品。上海東方藝術中心也將多次奏響其流傳至今的經典之作。3月13日,國際知名小提琴家宓多裡將會攜手琉森節日弦樂團獻上全套貝多芬小提琴與樂隊作品,為貝多芬誕辰250周年再添華章。
宓多裡是日本古典樂壇小提琴家「玉女派」的中生代代表人物,與穆特、鄭京和同被譽為「世界三大小提琴女神」。1982年祖賓.梅塔聽到了她的演奏,隨後邀請她參加紐約愛樂樂團傳統新年夜的演出,這場首演成就了她的傳奇和隨後的音樂生涯,現場的觀眾們起座歡呼,當時的她只有11歲。宓多裡用自己的天賦與執著,走出了一條與眾不同的音樂之路,打破了年齡、種族、社會、地理的疆界。
繼三年前攜手維也納愛樂弦樂五重奏於東藝聯袂演出室內樂並取得熱烈反響之後,這位被祖賓.梅塔稱讚為「新世代海菲茨」的東方天才小提琴家——宓多裡將攜手「目前全球最棒的室內樂團之一」的琉森節日弦樂團再度閃亮歸來。宓多裡向來善於以高超的技藝帶動其他樂團成員使得作品水乳交融,她選擇更加靈活、機敏的室內樂樂隊演奏古典時期作品的做法恰恰將為觀眾呈現貝多芬早期音樂的原汁原味。
1956年,小提琴家沃爾夫岡.施耐德漢和魯道夫.鮑姆加特納攜手創建了琉森節日弦樂團,其演出曲目上自巴洛克時期,下迄當代音樂,在60餘年曆程中,他們擔任了逾一百首作品的世界首演。澳大利亞籍瑞士小提琴家丹尼爾.多茲自2012年起擔任樂團藝術總監。
貝多芬創作的小提琴作品,雖然數量不如鋼琴作品,但藝術質量和價值都屬於是上乘的「精品」,此次音樂會將會為觀眾呈現貝多芬僅有的三部小提琴與樂隊作品。宓多裡將首先帶來貝多芬最優秀的一部,也是他創作的唯一一部小提琴協奏曲——《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這是世界著名四大小提琴協奏曲之一,被世人公認為「當代小提琴家們達到藝術高峰的標誌」。
下半場將為觀眾呈現貝多芬一生創作僅有的兩首浪漫曲《F大調第二浪漫曲》《G大調第一浪漫曲》。《F大調第二浪漫曲》作於1802至1803年間,充分體現出作者在旋律創作方面的天才手筆,迴旋曲形式,處處洋溢著優美絕倫的韻律,並附有很多美妙華麗的裝飾音。1802年,耳聾加上失戀,使得貝多芬倍加痛苦。疾病、貧困、失戀之壓下的貝多芬甚至寫下了「遺書」,想到自殺。但是一貫堅強、勇於鬥爭的他終於挺了過來。也就是在這一年他創作了這首曲目,用貝多芬的話來講就是「用痛苦換來的歡樂」。
緊接著的姐妹篇《G大調第一浪漫曲》與前一首結構非常相似,都採用迴旋曲式寫成,不追求技巧的誇張,古典風格濃鬱,但是二者樂曲性格對比鮮明。如果說《F大調第二浪漫曲》以旋律美而著稱,《G 大調第一浪漫曲》則注重內在情緒的刻畫,通過節奏、和聲、調性和織體的運用與變換,使整首作品音樂情緒的發展呈現出深情而寬廣的藝術特點。
琉森節日弦樂團將在本次音樂會的尾聲為觀眾單獨獻上貝多芬唯一的愛情巨作——《降B大調第四交響曲》。《第四交響曲》精煉、清澈又純正,舒曼以《第三交響曲「英雄」》和《第五交響曲「命運」》作對比,評價其為「兩座北歐大神之間的溫柔希臘少女」。這部作品完成於1806年,恰巧是貝多芬的高產季節,很多主要作品幾乎同時形成,而《第四交響曲》是於《第五交響曲》創作過程中穿插完成的。
貝多芬之所以中斷了「命運」,究其原因,在這期間,他和布倫斯維克小姐訂婚了,這對他的創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對美好生活的憧憬使得《第四交響曲》在完全不同的創作背景下完成,成為貝多芬作品的又一個稜面,它以其優雅、活潑、輕鬆的氣質引人注目,其中充滿了微妙的力量平衡,表達了作曲家對生活的熱愛,對美好未來憧憬和追求,是一首對愛情和生命的頌歌。正如羅曼.羅蘭所說:「保存了他一生中這些最明朗的日子的香味。」該場音樂會也將在這首生命力旺盛的曲目中為樂聖貝多芬的紀念慶典畫下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