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發全球行業觀察:實體店倒閉潮該誰來背鍋?

2020-12-20 你言我語

隨著社區團購一時興起,街頭商販和賣菜的小生意人的生存空間隨即被猛烈擠壓,人們對科技巨頭口誅筆伐之後,再度把焦點聚集在實體店倒閉潮上,接著把矛頭指向電商,認為電商是實體店倒閉的罪魁禍首。

但很快就傳出不同聲音,很多人並不認為電商是實體店倒閉的原因,而是有更深層次的原因。合發全球旗下電商平臺合美惠一位行業分析師從多角度多維度來綜合剖析這一現象,認為實體店倒閉潮有多方面原因,電商的興起是直接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

第一,實體店倒閉潮的根本原因是高房價,高額的商鋪租金讓更多店主不堪負重,導致了實體店凋零。

第二,實體店倒閉潮的另外一個深層原因是通貨膨脹,通貨膨脹導致蔬菜、糧油等百姓剛需產品價格上漲,物價水漲船高連鎖反應,因此,說電商導致物價上漲很難服眾,也不能算到社區團購頭上,更不能往電商這個高科技產業身上潑。如果沒有電商,現在買東西照樣更貴,不會更便宜。

第三,不能拿國外電商不發達說事,國外電商不發達不是外國政府抑制電商的結果,而是行業發展不平衡的結果。不要認為外國不發達的行業我們也不能發達。我們辛辛苦苦形成的行業領先優勢,自己否定自己,更不要自己看不起自己。

第四,網際網路+是國家的一個發展戰略,而電商是網際網路+的一個分支,否定電商的社會進步就是否定網際網路+,強化法律規範,才是行業均衡發展協調發展的根本保證。電商確實需要規範,但是把失業率高,實體店關閉,貧富差距擴大這些帽子戴到電商頭上就明顯是在甩鍋了。

相關焦點

  • 大量實體店迎來「倒閉潮」,老百姓的日子不好過啊!
    走在城市的街道上,會時不時地看到一家家商場掛出閉店清倉大甩賣的牌子,然后里面的商家撤櫃,整個商場或改造或倒閉!我國的實體店生意是越來越不好做了,縱觀那些曾經在國內火得一塌糊塗的各種品牌服裝店,比如貴人鳥、德爾惠、真維斯、拉夏貝爾等等,都因為生意不景氣而深陷困境,如今已經物是人非。不知從何時起,很多實體店的老闆都抱怨,近年來的生意不好做了。
  • 呱呱兌|2020年大量實體店倒閉,想生存只有這一條出路!
    ,實體店倒閉的真正原因,跟市場需求的變化有關。從關心行業危機,轉到關心職業危機。疫情一出,旅遊從業者首當其衝「被失業」,接下來是一片哀嚎的航空業、餐飲業、影視業……就業是民生之本,是經濟增長的底線,在疫情全球大流行背景下,全球經濟陷入深度衰退,失業率飆升。我們必須做好較長時期經濟衰退的準備,堅持底線思維和底線管理,現在面臨的情況類似於2003年非典和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疊加。
  • 又一行業出現倒閉潮!曾深受投資者喜愛,如今卻成「燙手山芋」
    又一行業出現倒閉潮!曾深受投資者喜愛,如今卻成「燙手山芋」!過去多年,房子和商鋪一直是熱門投資,由於房價一直在上漲,對於商鋪民間就有「一間鋪可以養三代」的說話,以前在繁華的街區,一間商鋪的價格可能要幾百萬,月租金可能是幾萬到十幾萬,但是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很多人都通過網購買東西,這也拖累二樓大部分實體店的發展。
  • 實體商店之後,又一行業迎來「倒閉潮」!居然輸給了年輕人的懶覺
    但是現如今,早餐店生意慘澹,再也不像之前那般熱鬧,似乎在實體店逐漸"沒落"之後,早餐店也開始迎來"倒閉潮"。小時候可以買早餐的地方也不僅僅是早餐店,路邊攤往往也是人滿為患,一塊錢可以買6個水煎包,三塊錢可以吃到撐。
  • 曾經無數人眼中的「香餑餑」,現在卻迎來「倒閉潮」?
    大街上隨處可見旺鋪轉讓的招牌,許多局外人看不懂這是什麼情況,心裡還在納悶做生意不是比打工更加賺錢,為什麼越來越少的人選擇開店,甚至商鋪還出現了「退租潮」呢?多數人都認為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是由於電商的出現,大部分的實體店主也覺得生意不景氣是由於電商出現造成的。
  • 「倒閉潮」席捲這一行?有企業半年0收入,資本扎堆剝離該行業
    2020年是實體店遭受重創的一年,同樣也是民營醫院的「倒閉之年」,或許看到「醫院」兩個字,大家潛意識裡都認為,醫院是不可能倒閉的,畢竟醫院和普通企業的性質不同,既沒有講價一說,也沒有關門歇業的情況。不過我們所說的「倒閉潮」,特指那些民營醫院,醫院和醫院之間也是有差別的,我們認為「絕不會倒閉」的醫院,指的是那些公立醫院,而民營醫院不同,他們的性質是以盈利為目的,就是一般的企業差不多。在民營醫院的發展歷史中,曾經出現了三次較大規模的洗牌,一次是2016年魏則西事件之後,第二次就是2018年多家醫院套保被曝光,而最新的一次,就是2020年的疫情了。
  • 曾備受人們青睞的行業,迎來「倒閉潮」?「燙手山芋」無人接手
    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除了像餐館、理髮店這種必須到線下進行消費的行業,其他實體店幾乎都受到了電商的影響。隨著行業之間的競爭越來越嚴重,許多實體店鋪堅持不下去,就選擇了把店鋪進行轉讓。由於因為現在人們普遍不看好實體店的經營,所以出現了很多鋪面租也租不出去,賣也賣不掉。
  • 又一行業陷入「倒閉潮」,半年減少超6000家,有3個原因繞不開
    隨著他們對於時代風口的把握,越來越多的新興行業開始進入大家的視野,從而才有了「新四大發明」,讓網際網路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當然,新事物的推出,必然有老事物的衰落,這是科技發展的必經之路,也是行業發展的客觀規律,所謂適者生存不外如是。比如行動支付的出現,就讓銀行的網點關閉上千家,從而出現了一波「倒閉潮」。
  • 深圳,實體店倒閉越來越多了,電商是實體店唯一的死對頭
    電商已經幹掉了實體店,讓數億實體店從業人員失業從此走向貧窮。商場百貨步行街冷冷清清的不見人影,一個朝氣蓬勃的社會景象一去不復返,難道一個社會需要的就是這種現象嗎。一個國家只有實體經濟和科技經濟才是強國興邦的根基,這十年來電商一業興旺,而導致了現在的百業衰敗(有個大致數據,電商成功了只提供不到六千萬的就業率,但電商幹掉了實體店卻讓數億實體店從業人失業,)為什麼歐美國家包括日本都抗拒電商,因為電商的成功必然會讓更多實體店從業人會失業。窮人是渺小的,多一個少一個確實無關緊要,但整體的窮人卻是社會的基礎,沒有窮人誰都活不了活不好。
  • 實體店的倒閉,真的是因為高房價導致的嗎?對於降房價你支持嗎?
    這些年關店潮越來越多,倒閉的實體店也越來越多,生意難做,房價卻越來越高。因此,很多朋友開始聯想-實體店的倒閉,是不是高房價導致的嗎?是不是應該降降房價了?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實體店的倒閉,真的是因為高房價導致的嗎?對於降房價你支持嗎?
  • 【震驚】 合發房銀(合發全球)可以自願退款,結果會員們願意堅持到底
    是隔壁反詐騙號「菲凡烽火臺」的粉絲去上海市長信箱實名舉報合發房銀。隨後警方給該粉絲回電話,明確表示上經偵和臨港分區指揮部已經進入合發調查。「合發總部」責令文山運營中心對虛假宣傳整改在《視聽文山》欄目收到舉報以前監管部門就已經對該公司進行摸底調查。新聞報導出來以後,引起了廣泛關注,其中包括合發(上海)網絡技術有限公司也就是該公司總部。
  • 2020年,在夾縫中生存的實體店,為什麼會大量倒閉?
    疫情期間實體店為什麼會大量倒閉?因為實體在傳統的經營模式中只有一個獲客入口和銷售場景,這樣就會導致客流量,銷售空間和銷售時間非常局限。 所以2020年後,實體店想要生存,除了線下引流獲客以外,也要藉助社交的場景去實現引流、裂變、變現。 那麼這種多場景引流獲客變現的方法,具體該怎麼落地和運營呢?
  • 電商雖然讓半數實體店倒閉,但也提供了3000萬個崗位,是好是壞?
    這一點已經不需要去證實了,不過在十年前馬雲創辦電子商務的時候就說過:「電子商務會給實體店帶來巨大的衝擊」。當時很多人都以為馬雲是隨便說說而已,不過現在看來,這真的不是「吹牛」。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在網上買東西,對於線下實體店的需求就越來越少了。
  • 深圳好多倒閉的實體店,電商和地攤雙重夾擊,房租不降倒閉的更多
    位於深圳坂田某城中村的,一個賣衣服的大品牌倒閉了。另外一個老闆接手要進行重新裝修。因此朋友把這單生意接了下來。從朋友口中得知這家賣服裝的實體店。從前年就開始做促銷了。可能選擇的位置不太好生意太差了。即便是大品牌,也經營不下去。越來越多的實體店倒閉。很大原因是因為電商的崛起。
  • 醫生月薪20萬,營銷成本高昂,這個看上去很美的行業正經歷倒閉潮
    歲末年初,中國醫美機構繼續面臨洗牌的格局,市場上屢有倒閉潮的傳聞。「更美」CEO劉迪告訴八點健聞,「2018年,醫美機構大概有10%-20%的淘汰率。」另一位廣州的醫美人士透露,過去一年內,當地新開醫美機構在80家左右,而同期關閉的則有50家以上。與此同時,醫美機構的轉手率較上年增長了30%左右。
  • 「探究」線上渠道崛起之際 家電實體店將該如何生存
    【前言】實體店日子不好不僅僅是國內,全球實體店都遇到了如此情況。12月1日,擁有230多年歷史的英國零售業巨頭德本漢姆宣布倒閉。網際網路改變了整個原有的商業邏輯,那麼家電零售如何走就成為亟待解決的課題。關鍵在於線上像淘寶、京東日漸壯大,加上後續來的拼多多們的出現,線上銷售大增使得線下門店客流逐漸減少。傳統家電經銷商們面臨著有史以來巨大的挑戰。商業進入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家電實體門店如何打破客流量瓶頸呢?這是實體門店繞不過去的問題。那麼在此情況下,家電實體店該怎樣生存下去呢?
  • 下一個是誰?談談玩具反鬥城的倒閉
    更讓人覺得悲劇的是,玩具反鬥城最近正在申請破產保護,曾經的全球最大玩具實體店,怎麼就要倒閉了呢?用狄更斯的那句名言,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對於以亞馬遜,阿里巴巴為代表的新零售正在全面改變我們所有人的購物方式。只要在網上一點,就能完成購買,而且還更加便宜。網際網路看中的是極致用戶體驗,這是傳統實體零售做不到的。
  • 很多實體店經營困難面臨倒閉,難道真的是馬雲的錯嗎?
    特別是在價格方面,因為省去了很多中間環節,因此電商往往比實體店具有更大的價格優勢,而實體店就要面臨著各種中間商以及店鋪成本和人工成本等問題,學過經濟的人都知道價格是影響市場的關鍵因素,因此電商的興起和實體店的衰弱是不可避免的。有很多人就指責馬雲,說他是導致實體店大量關門的罪魁禍首,這個責任真的應該由馬雲來負嗎?
  • 大量古玩店倒閉,想生存只有3條路.
    由於今年突發的疫情影響,導致本就雪上加霜的古玩行業又來一擊重錘,大量人員限制流動,整體古玩的購買力極度下降,這樣就把目前古玩城這種實體店鋪的問題暴露出來,並且無限放大,其實古玩實體店弊端明顯,而當下的疫情也僅僅是古玩店鋪倒閉的一個導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