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最愛的「鬼畫」,價值六千萬,為何八國聯軍搶走後又無償歸還

2020-12-28 詩詞大集匯

古詩中提到:世間無限丹青手,一片傷心畫不成。中國人自古以來都比較講究「什麼東西實用就重視什麼東西」,對於藝術的追求,中國人也踐行了這個原則。所以中國出土的很多文物中,一旦有關於繪畫圖案的發現,基本上都是很貼近於生活。

像遠古時期,人們就記錄如何勞作,將圖案用來積累經驗。再到了封建時期,人們又喜歡畫山水畫,人物畫像。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人們的思想也開始不斷地被開發。到了清朝時期,就有了很多關於故事的繪畫作品。而其中慈禧太后比較喜歡的鬼故事畫作,還在1900年之後被八國聯軍搶走。但是在1957年時,對方又因為這些鬼故事畫作看起來實在是太過於詭異,最終選擇了無償歸還。

《聊齋志異》不僅是現代觀眾喜歡,在清朝時期也受到了很多人的推崇。全書一共有491篇,書中裡面的故事,雖然看上去都是人和鬼怪在打交道,讓人不寒而慄。但是故事中的人物大多數都是在試圖衝破封建禮教,而且追隨了生活中的本真。對於清朝人民的思想啟發,起到了很大的鼓舞作用。

蒲松齡在1662年時,就已經開始收集和初步創新鬼怪故事。但是這個階段大多數都是描寫狐狸。直到1649年,已經慢慢進入晚年狀態的蒲松齡,開始將之前積累下來的故事聯繫自己的個人情感編著成了書,這才有了《聊齋志異》。沒想到僅僅過了幾十年,才剛寫完了全書,在康熙四十六年就已經成為了熱門暢銷書。

而慈禧太后時期,《聊齋志異》的熱度還持高不下。就連慈禧太后本人也很喜歡看這些鬼怪故事,並命人專門用圖畫的方式給自己又畫了一些相關的連環畫。可是在1900年時,八國聯軍侵華,慈禧太后手中擁有的這些鬼怪故事集,全部都被擄走一空,最終落在了沙俄手中。

時間過去了57年。1957年時,因為中國新政權和蘇聯一直在不斷的友好往來,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協調之後,沙俄做出了一個讓中國人意想不到的決定,那就是要將1900年時期搶來的鬼話故事集全部無償歸還於中國。從1957年到1967年,這10年的時間裡面,鬼話故事集慢慢被蘇聯方面收集完整,最終全部都歸還於中國。現在慈禧太后喜愛的這些鬼話故事集,被收藏於國家博物館裡面。經過專家們的估算,鬼話故事集整篇幅加在一起的市場價值,如今已經超過了6,500萬。

而對於這些鬼話故事集背後的含義,有很多人也表示懷疑。為什麼蘇聯願意無償歸還這些文物呢?其實除了政治經濟往來的國際外交原因之外,蘇聯人也認為這些鬼話故事集裡面的女鬼眼神看上去非常的嚇人,尤其是到了晚上的時候總覺得背後毛毛的,所以這才因為太詭異將其無償歸還。

相關焦點

  • 八國聯軍搶走一套慈禧愛看的「鬼畫」,估價6500萬,後無償歸還
    其實蒲松齡寫了《聊齋志異》後,不管是其本人還是作品,人們一直詬病其荒誕不經,但是又禁不住好奇,所以一邊詬病,一邊爭相傳閱抄寫。即便是一些上層人物,也喜歡讀。比如清朝的慈禧太后,就喜歡讀《聊齋志異》。
  • 八國聯軍搶走一套慈禧愛看的「鬼畫」,價值6500萬,後無償歸還
    這就相當於一部神話劇,由於故事內容較多,這套書籍分為了48冊,在慈禧60大壽時,幾個官員將這套書籍雙手供上。慈禧翻閱後不由得大喜,她對這套書愛不釋手,由於書中的內容大多是鬼靈精怪之事,所以這套書被稱為「鬼畫」,也被譽為皇宮的「御用書」。
  • 八國聯軍搶走一套慈禧愛看的「鬼畫」,估價6500萬,現在在哪?
    清朝時期,慈禧就是《聊齋志異》的忠實粉絲,不僅喜歡讀,慈禧還喜歡看。她命人將聊齋的故事畫成圖畫,以供自己欣賞。在慈禧60歲大壽時,有官員為了投其所好,重金請了當時的一批繪畫名家專門為慈禧創作了七百二十幅聊齋插圖。並且請小楷高手在每幅繪畫的旁邊寫下大致的故事。得到這部畫集後慈禧當然是愛不釋手,她講這些畫珍藏在皇廷深處,無聊的時候就會去哪裡欣賞這些畫作,有時一看就是很久。
  • 八國聯軍中一個國家已經滅亡,兩個國家歸還國寶,另幾個還在沉默!
    堅船利炮撬開了我們閉關鎖國的大門,國人的傷痛還沒有來得及平復,八國聯軍的鐵蹄就衝進千年古都肆意燒殺搶掠。在我國近代以來的屈辱中,除了日本人肆虐中華大地十幾年,最令人痛心的莫過於八國聯軍在北京的惡行。1900年,為了鎮壓義和團,懲罰慈禧太后膽敢挑戰世界列強的行為,英國、法國、德國、俄國、美國、日本、義大利、奧匈帝國等八個國家組團殺向北京。按說原來慈禧一直對外國忍讓,奉行「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的方針,但是她收到一份假情報,稱列強希望她把大權交還開明的光緒,這個觸及了她的底線,竟然相信了義和團的神功,對八國加上比利時、荷蘭、西班牙等十一個國家同時宣戰,太牛了。
  • 永樂寶劍:當年被八國聯軍搶走,如今價值10億,但英國人拒絕歸還
    1860年英法聯軍攻佔北京,他們進入北京城後,直撲圓明園而去,士兵們衝進圓明園,在這個璀璨生輝的萬園之園裡燒殺搶掠,不僅如此,走的時候他們還將園裡的珍寶裝進自己的口袋,將自己的箱子塞滿。
  • 八國聯軍侵略洗劫,德國帶頭道歉並歸還國寶,此國卻始終閉口不提
    清末民初,在慈禧太后的染指下,清廷逐漸陷於衰落,閉關自守的國門也在帝國勢力的炮火下搖搖欲墜,1900年的一場大火揭開了東方大國的面紗。一九○○年,以日美英為首的八國聯軍,以鎮壓義和團、維持社會治安的名義,入侵中國,強佔了大清帝國的最後一塊土地。八軍大約有五萬人,其中以日本軍隊最多,而義大利僅有八十人的象徵性兵力。
  • 為何八國聯軍侵華,清政府卻向11國賠款,問題出在慈禧的這份詔書
    但是這個條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都知道在《辛丑條約》籤訂之前的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八個強盜國家聯合起來發動侵略戰爭,那為什麼要向11個國家賠償?首先還得回到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發生的問題上。於是英俄法美意日六國和德國、奧匈帝國先後派小股部隊前來北京,隨後在1990年6月10號,上面8個國家的駐天津領事和海軍將領召開會議後,決定組成2000人聯軍,由英國海軍中將西摩爾在6月11號帶兵前往北京,由此釀成開戰的導火索。
  • 林黑兒率兵3000打敗八國聯軍,卻被慈禧迫害送給了八國聯軍
    她可以稱得上是紅燈照中的首領,由她率領的3000名少女通過不懈努力,將八國聯軍給予打敗了,不甘心的慈禧通過使用騙術,竟然將她抓捕歸案,還將她送到外國人手中,外國人對她百般侮辱最終致死,這還不算,還將她的身體做為標本,在博物館進行收藏,同時供各界人士進行觀展。她的名字叫林黑兒,由於自小跟隨父親一同在街頭進行賣藝為生,她的親生父親竟被作國聯軍士兵殘忍的打死了。
  • 八國聯軍攻入紫禁城,在慈禧床頭留下一串英文,是何意思?
    清朝自從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後,國力就每況愈下,第一次鴉片戰爭戰敗後,儘管清政府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但是清政府卻仍堅持著天朝上國的腐朽思想,舉國上下不思進取,認為西方列強是蠻夷之國。慈禧太后作為國家的主要領導人,在她逃走後,為清政府賣命的那些守城士兵們也知道聯軍的戰鬥力,因此為了保全性命,他們自然也不願意為了清政府出頭去阻止那些聯軍,重要領導人的跑路使他們喪失戰鬥力和意志力,這些士兵們自然是能躲就躲,儘量不與聯軍碰面起衝突。
  • 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慈禧為何要往西安逃,在地圖上連條線才知原因
    導言光緒二十六年(農曆庚子年,公元1900年),八國軍隊組成的聯軍入侵北京後,在經歷越來越多的割讓土地後,整個的大清國上上下下,好像才從天朝上國的迷夢當中醒過來,原來西洋人千裡迢迢而來,並不為了更好地朝貢、崇拜大清國,也不是為了更好地和諧相處,只是來他喵的入侵殖民統治的。因此官府很快分為了兩大派,維新派主和,注重「師夷制夷」;守舊派則力戰,每日高喊祖先規矩不能改,要殺死洋人。守舊派為何如此這般強勢,並不是沒有原因。
  • 1900年,如果慈禧和八國聯軍死磕到底,結果會怎樣?
    如果慈禧不跑,可能也會在煤山上吊吧。當時清朝的中央政權已經控制不了各地的封疆大吏了。慈禧向全世界宣戰,本來就是想死磕八國聯軍嘛,但是她卻調動不了各地的兵馬了。 張之洞收到勤王詔書,說了一句:「臣坐擁東南,死不奉詔!」李鴻章收到勤王詔書,更是怒斥:「此亂命也,粵不奉詔。」
  • 慈禧最喜愛的一顆珍珠,外形似茄子,被八國聯軍搶走後,至今蹤跡難尋
    慈禧是一位清朝的收藏家,他收藏了很多的珍品,甚至是孤品,翡翠,瑪瑙,珍珠,寶石,書畫等各種各樣的寶物都充斥其間。但是其中有一樣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外形酷似茄子的亞洲第一大珍珠。後來這顆珍珠輾轉流傳到了慈禧太后的手上。慈禧太后也和乾隆皇帝一樣被這顆大珍珠所吸引,為了讓這顆大珍珠看上去更加美觀,具有藝術價值,他命令工匠順著珍珠原本酷似茄子的外形給它鑲上了葉子。這樣一來看上去就更加的逼真。
  • 八國聯軍侵華後,在慈禧床上留下一行字,內容羞恥無人敢譯
    慈禧是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位太后,她所處的清王朝也是中國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於是,很多人都對慈禧的一生非常好奇。慈禧也留下了很多秘密,至今都讓人捉摸不透。清朝末年,八國聯軍入侵中國,慈禧和光緒帝紛紛開始了逃亡之路。
  • 八國聯軍侵華期間,他們在中國幹了哪些事情,真是不敢想像
    因此沿途的紛紛放棄抵抗逃跑,慈禧也帶著光緒和大臣們逃出北京,直奔西安。 守城的清軍雖經殊死抵抗,怎奈武器差距實在懸殊。最終於8月14日,北京淪陷。一擁而入的八國聯軍,自此開始了燒殺搶掠的滔天罪行。
  • 八國聯軍侵華時,曾在慈禧床頭留下一行字,為何無一人敢翻譯?
    今天筆者帶給大家的故事,也和「翻譯」有直接的關係,當年八國聯軍侵華,慈禧太后帶著光緒帝倉皇逃跑,留下萬千無辜百姓遭受聯軍的無情踐踏,昔日輝煌無比的圓明園,更是被這群強盜們一把火燒了
  • 八國聯軍侵華,近在咫尺掌握兵權的袁世凱,為何袖手旁觀?
    八國聯軍打到北京,不僅僅是袁世凱按兵不動沒有及時支援,而李鴻章和張之洞這些封疆大吏,也在大清面對如此困局之時,搞出來一個所謂的東南互保。沒有對慈禧太后等大清掌權者進行有效且及時的支援,這是一個不同尋常的現象。
  • 慈禧經商開銀號,本金310萬,被八國聯軍搶後還賺1200萬
    慈禧是個好財的人。到了晚年尤其厲害。她常常和太監李蓮英談起前門外的萬元號和開在東四牌樓四大恆的事。提起前門外的萬元號,它及是鴉片戰爭後,北京最早開辦的一家專門經營洋貨的商店。它的資本雄厚,洋貨齊全。當時清朝外省的官吏和海關常常以進奉的名義賄賂慈禧,如珍奇洋貨和銀幣這類東西。然而這些進奉之物的進京都瞞不過萬元號和四大恆的耳目。所以慈禧常為他們知道自己進財的底細而苦惱。可巧這時候西城有一家山西幫開的老銀號泰源歇業了,於是李蓮英就私下和慈禧商量準備把這家銀號接收下來。
  • 八國聯軍攻打北京,袁世凱為何靠邊站?
    ——雨果(法)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1041,閱讀約3分鐘有網友留言提出一個問題:1900年8月,八國聯軍攻佔北京,山東巡撫袁世凱為何選擇袖手旁觀?袁世凱有何考慮?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值得今天朝九晚五的白領認真思考。
  • 八國聯軍侵華時,如果慈禧太后調動全國力量,有取勝的機會嗎?
    當年慈禧太后一時衝動對外國列強同時宣戰,結果造成八國聯軍侵華,京津淪陷,慈禧太后帶著光緒皇帝匆匆的逃亡西安,最後籤訂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這次戰爭,清朝的失敗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一方面是當時的中外差距太大、且慈禧太后意志不堅定,另一方面是八國聯軍僅與清朝在京津的軍隊作戰,而不是整個大清國。
  • 八國聯軍侵華期間,慈禧做了3件傷天害理的事,難怪清朝要亡
    近現代的史學家對於慈禧太后的評價褒貶不一,有的人認為慈禧太后為清朝強行「續命」數十年,她去世後不久清朝便土崩瓦解;也有的人覺得她賣國求榮,當年對法戰爭中的一場來之不易的勝利——鎮南關大捷,她卻主動求和、籤訂不平等條約,甲午戰爭慘敗,慈禧也難辭其咎。除此之外,作為掌權者,慈禧太后只重視滿清對中國的統治,而對外一直割地賠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