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陳世美認下了秦香蓮

2021-02-09 小坐軒

註:教書無出息,不如聽戲文。古人云:人生如戲,戲如人生。雪芹說: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假如陳世美認下了秦香蓮

◎張可敬

1

京劇《秦香蓮》是一出生旦淨醜四大行當齊全的大戲,也是一出常演常觀百姓樂聞的好戲。猶記得,兒時的春節過後,正月三四的樣子,村裡的戲臺上便響起喧天的鑼鼓,人間的悲劇或喜劇便藝術性地上演於此,一出,一出,又一出,你方唱罷我登臺,好不熱鬧。印象中,《秦香蓮》每年都要演一場。那時的我雖然不懂,倒也覺得咿咿呀呀挺有趣的。後來,看得多了,小小的腦袋裡就蹦出了一個想法:陳世美認下了秦香蓮,結果會怎樣?這個想法延續到了現在,但我知道,這鐵定是個無解的問題。歷史不能改寫,是因為時間不會重來;戲曲不會改寫,是因為經典永是經典。那時聽的並不是京劇,而是贛劇。

2

那麼,陳世美認下秦香蓮有沒有可能呢?當然。在整齣戲中,陳世美至少有三次機會可以認下秦香蓮的。但稍縱即逝的機會在轉瞬間又化為了烏有。一切的善與惡都是在一念間鑄就的,所以說,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3

秦香蓮尋夫進京,闖進了駙馬府,與陳世美見了離別三年後的第一面,訴起爹娘下世,陳世美也曾哭了一聲「爹娘啊」;面對秦香蓮「莫叫夫妻兩離分,兒失天倫」的真情哭訴,陳世美也曾唱出「見香蓮只哭得珠淚滾滾,本宮做了兩難人。我本當走向前將她來認」的內心獨白;面對一雙兒女的苦苦哭求,陳世美也曾說出「一雙兒女跪埃塵,親生的骨肉我怎不痛心?」的真情話,做出「走向前來將兒抱定」的舉動。

聽戲至此,我似乎聽出了陳世美的內心掙扎,但這種掙扎終究沒有抵住那潑天的富貴遠大的前程的誘惑,在轉念間,陳世美將孝道之心、夫妻之情、父子之意都輕飄飄地拋開了去,索性做出一副潑皮無賴的樣子,無情地將秦香蓮母子掃地出門。只不曉得他何以能夠心安?!

4

尋夫被逐,秦香蓮心中如火焚,半道上攔下了相國王延齡的轎子。自古以來,攔轎喊冤便是潮流,時至今日,怕是要給你一個非法上訪的名目。清正的王相國聽明白了是非曲直後,決定為秦香蓮作主,勸陳世美回頭,於是便學起了古人,定下了壽堂之上以鄉音曲調打動鐵心人的計劃。這可難為了秦香蓮,又是彈琵琶,又要編詞話,還要訴苦情,真真的不容易啊。如此精心的設計卻碰到了陳世美這個鐵石人,也是枉然啊。聲聲苦情話喚不回扭曲的心,陳世美再次失去了認下秦香蓮的最佳時機。

讓我們來假設一下,如果陳世美借這個臺階下坡,在王相國的一心擔待下,結局定是圓滿的,雖說有欺君之過,但面對這種事情,也只好輕輕責罰一下了事,因為皇家也不能不認糟糠,這是人倫天禮。這個陳世美迷戀權勢,卻又無識見,真真可憐。我不禁為秦香蓮高興,虧了陳世美鐵了心不認,不然可有她的苦吃了。

想當年,百裡奚已為相,其妻淪為浣衣婦,一曲《五羊皮歌》留下了史上不棄糟糠的佳話。人之為人,其差別也大矣。此時,我只想靜靜地聽一首詩:

百裡奚,五羊皮!憶別時,烹伏雌,舂黃齏,炊扊扅。今日富貴忘我為?

百裡奚,五羊皮,父梁肉,子啼飢。夫文繡,妻浣衣。嗟乎!富貴忘我為?

百裡奚,五羊皮。昔之日,君行而我啼。今之日,君坐而我離。嗟乎!富貴忘我為?

5

最要命的是,陳世美遣韓琪追殺秦香蓮。人心之毒,無甚於此。頗富戲劇性的是,韓琪明事理,寧願自殺以成仁義,不做傷天害理之事。聽戲至此,我為秦香蓮落了一滴淚,這一滴淚化不了她心中被萬把鋼刀剜剮後所流的血。此時,秦香蓮已不望夫妻團圓,只求伸張正義。開封府裡化冤讎,陳世美竟被王朝誑騙而來,又可知其人識見全無啊,要知道,開封府豈是你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的地方。結果陳世美來了,他不來,後面的戲就演不下去了,當然,他之所以來,還是太相信那駙馬的官威啊,很不幸,陳世美碰上包黑子,註定要銅鍘之內把身亡。

但有意思的是,包拯在審案前仍然要做和事佬,這說明什麼呢?呵呵,皇家的官司,能不惹就別惹,哪怕正直如包拯也不願惹,再者,說合兩家,夫妻團圓,於包拯而言,更有把握做好,更是對三方都有利的結局。可惜,陳世美沒有珍惜這最後一次的機會,這都是過分迷戀權勢的結果啊,後來者鑑!

再讓我們假設一次,包拯勸和成功,那麼秦香蓮又會如何面對呢?以當時的情勢來看,在那樣一個社會裡,秦香蓮也只有聽勸了。

6

一念之間,陳世美將三次可以獲得新生的機會都拱手讓出,其原因無非是,一方面陳世美過分地迷戀權勢,過分地倚重那皇家的威嚴,另一方面陳世美認不清形勢,沒有識見。

如果你再細細地探究下去的話,你會明白,這還是情節發展的需要。為了後面的戲,劇本的編者故意要讓陳世美沒有識見,故意讓他迷戀權勢,故意讓他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認秦香蓮,說到底,編劇就是要讓陳世美去死。一個編劇非得讓劇中的某個人去死,那就只好讓他去「作」了,古人云「不作不死」,所以,陳世美就這樣被編劇作死了。

假設一下,陳世美第一次認下秦香蓮,那麼王延齡就出不來了,王延齡出不來,秦香蓮就彈不了琵琶訴不了苦情,秦香蓮訴不了苦情,陳世美的第二次機會就不會丟了,第二次機會不丟的話,包拯又沒戲了,包拯沒戲了,陳世美就死不了,陳世美死不了,《秦香蓮》這齣戲就演不了。環環相扣,缺一環不成戲啊。

7

有人說,為什麼非要陳世美死啊,他可以不死的。事實上,我也這麼認為,如果陳世美不死,那麼,這就是一齣喜劇了,是一出大團圓的戲了。但,編劇要的是悲劇,凡是悲劇,多半是要死人的。

陳世美就這樣死了。可他死得不冤啊,非但不冤,還成全了一個人:包拯。包拯之所以是包拯,就在於他殺了陳駙馬。遍聽包公戲,陳駙馬這個人物的級別不低,皇親啊,包拯殺的最高級別的人物就是皇親國戚,不是姑爺就是大(小)舅爺,這對皇帝來說,都是外人,可對百姓來說,乖乖,那就是如朕親臨了。聰明如包拯,這心計,你懂的。不禁又想起某人來了,他說:「三爺莫用,廢職亡家」。

行文至此,聰明如你已然明白了我的意思:陳世美不是主要人物,秦香蓮也不是主要人物,開封府尹包拯才是這齣戲的主要人物。所以,縱有千次機會,萬人相勸,陳世美也不會認下秦香蓮的。所以,我的假設也僅是一個假設而已,永遠都不會成為現實。

簡言之,這是一出包公戲。別忘了,這齣戲還有一個相當霸氣的名字:鍘美案。

8

我似乎為大家揭開了一個天樣大的秘密,聰明如你看到此,會意地一笑,然後淡淡地說「我不信」,其實,我也不信。作了這樣一個假設,非我本意。我只想對我的學生說,當你要編一個故事時,千萬要記住誰是主要人物,一切的一切都應該圍繞著他來展開,寫千寫萬都是為了寫他這個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可以死千死萬,但主要人物不能隨便死的,就算你狠下心來,一定要讓他死,那也應該是死在故事結束時。正如,陳世美寧願成為鍘下之鬼,也不願認下秦香蓮;寧願背負棄糟糠的千古罵名,也不願認下秦香蓮;寧願被我評論為無識見,也不願認下秦得蓮,這都是為了包拯啊。

由此,有一得:心中有主要人物。足矣。再有一得:次要人物是為主要人物服務的。再足矣。

※※※※※※※※※※※※※※※※※※※※※※※※※※※※※※※※

小坐軒聚東賓西客   大愛者有南朋北友

感謝您關注小坐軒公眾號!

若有打動您處請點讚打賞!



相關焦點

  • 陳世美為何寧願被斬,也不認秦香蓮為自己的妻子呢?
    可這件事很正常的事到了陳世美這裡就不正常了,因為秦香蓮居然已經來到了京城,瞬間之前演練好的一切都出現了問題。畢竟現在的陳世美是狀元郎,並且還是駙馬,而此時一個女人帶著兩個孩子來尋夫,直接把陳世美賭到了牆角,這就耐人尋味了。說實話當時陳世美是可以安撫好秦香蓮的,可是公主卻不開心了,雖然自己才是真正的小三,但是在公主的眼中,秦香蓮才是那個破壞自己感情的小三。
  • 陳世美與秦香蓮的故事新說
    陳世美剛走進書房,書童便交給他一張法院的傳票。原來秦香蓮控告他犯了重婚罪。「這個傻女人居然敢跟我玩這種小把戲!」  陳世美欲阻止法院受理此案的陰謀未能得逞,他便又生了與秦香蓮庭外調解的奸計。  他瞟了秦香蓮一眼:「你上訴法院的目的不就是為了要錢嗎?我現在就可以給你,要多少?」
  • 小白玉霜演的評劇秦香蓮
    在戲曲頻道我看了這齣評劇,由小白玉霜演的《秦香蓮》,這個故事幾乎家喻戶曉,令我看後久久不能忘懷。劇中說的是在北宋年間,民女秦香蓮在嫁給陳世美後一直孝順公婆,撫養兒女,為人知書達理。可惡的陳世美不認妻兒,竟然屢次派人加害他們,有幸得到了義士韓琦相救,他們才免遭此劫難。秦香蓮到開封府伸冤,幸而包青天為他們主持公道,用虎頭鍘斬殺了陳世美,正義才得以伸張。看了這部劇後,我感受良多,秦香蓮在劇中的扮相清新端莊,所有的步伐都拿捏得十分到位,一顰一笑無不令人心醉,令觀眾也能感受到她深深的絕望與痛苦。
  • 《鍘美案》「被拋棄」的秦香蓮:她的做法,才是女人該有的態度
    秦香蓮和陳世美曾經很恩愛,誕下兩個孩子後,遲遲不見丈夫歸來,她一個人操持著家裡,給陳母養老送終說是為母則剛也好,為自己鳴不平也罷,秦香蓮逼著陳世美必須要認下她們母子,陳世偉為了不讓自己的身世暴露,假意安撫,給了銀兩又好言相勸,訴說了自己種種不得已。秦香蓮沒有想到,陳世美竟然惡毒至此,轉身就派了韓琦要殺人滅口,連親生骨肉都不肯放過。
  • 美狄亞和秦香蓮
    再把你生的這兩個兒子同他們未來的弟弟合在一塊兒,這樣聯起來,我們就福氣了。你也是為孩子著想的,我正好利用那些未來的兒子,來幫助我們這兩個已經養活了的孩子。 與美狄亞有相同際遇的另一個女人,名字叫秦香蓮。 她的丈夫陳世美上京趕考,一別三年,她在家窮耕苦織,奉養公婆撫育兒子。
  • 《舌尖上的中國》某導演是陳世美?別忘了,髮妻已非秦香蓮
    《舌尖上的中國》某導演是陳世美?別忘了,髮妻已非秦香蓮近日,一位名為「蓮雅123」的網友在社交平臺上發文爆料,稱自己是《舌尖上的中國》、《風味人間》等紀錄片導演費牖明(疑曾用名費佑明)的妻子,還曬出了兩人的結婚證。
  • 「文學隨筆」段夢婷:如果我是秦香蓮
    如果我是秦香蓮下午剛剛清完貨,坐下來小憩一會,忽然聽到一陣熟悉的唱腔從隔壁傳過來。「包拯唱道,附馬啊,秦香蓮千裡迢迢來尋你,你應該與她相認休遲疑。駙馬回道,明公說話太離奇,我與她素昧平生怎認她。"聽完這首歌后,我沉思了好久。既然結髮夫妻當面不相認,何苦自取其辱苦苦相逼呢?
  • 陳世美什麼時候成了「負心漢」的代名詞?歷史上到底有無其人呢?
    畢竟公婆已故,陳世美就算有功名要考,也必須回家守喪三年,這才符合禮制的規範。一路顛沛流離,秦香蓮總算來到繁華的京都。她用為數不多的錢,在客店裡租了一間最靠邊的陋室。這個來自鄉村的淳樸女人,詢問店主張元龍是否認識一個叫陳世美的舉子。「舉子陳世美?認不得。不過,京城倒有個駙馬陳世美,不知你找的是不是他?」
  • 包拯真的斬殺了駙馬陳世美?這才是歷史上真實的陳世美!
    陳世美得了狀元郎之後非但拋棄了糟糠之妻,還要對親生兒女下手。結果便是開封府的包青天讓這個忘本小人死於鍘刀之下。今天,陳世美」幾乎成了忘恩負義的代名詞,但歷史上的陳世美非但不是壞人,還是名廉政的清官,而且是明末清初的人,根本不是宋朝人,所以這部分內容一定要交代清楚。
  • 秦香蓮太多,陳世美都不夠用了
    那些為了安全去找窮男人的女人,幾乎都沒有好下場,一旦男人發跡,基本都像秦香蓮那樣,得到了一個被陳世美拋棄的結果。真的是男人有錢就變壞嗎?不是的,金錢不能替人品背鍋,金錢只是一個誘發劑和催化劑,或者說它是一種考驗人性的手段,經不起這種考驗的人會迷失於自己的貪婪和欲望。
  • 《秦香蓮》傳遞經典魅力
    本報訊(記者王瑞豐)昨晚,天津京劇院在中國大戲院為觀眾奉上傳統戲《秦香蓮》。
  • 戲劇欠陳世美一個清白!陳世美歷史上真實原型乃居家必備好男人
    後來妻子秦香蓮進京來找,沒想到陳世美竟然找殺手去殺妻,可惜後來事情敗露,最後被英明的包青天用狗頭鍘給解決了。現在人們形容男人負心都會說這個男人是「現代陳世美」,可見,陳世美的負心形象早已深入人心,那麼,真實歷史上的陳世美真的是這個樣子嗎?
  • 美狄亞與秦香蓮
    來自古希臘神話傳說中的美狄亞,與來自中國北宋時期民間故事的秦香蓮,這兩個在東西方分別堪稱家喻戶曉的藝術形象,唯一的可比之處,就在於她們都是「怨婦」的典型。除此之外,都是不同之處。更有甚者,我們天津的劇作家劉連群先生,前幾年還創作了一個全新的同題材劇目叫《香蓮案》,是完全從另一個視角來表現這個老故事,對秦香蓮、陳世美、包拯、韓琪等幾個主要人物的內心世界有著更為細緻和深刻的挖掘與表現。此劇一經上演,立即大受歡迎。
  • 李多奎京劇《秦香蓮》精彩唱段賞析,帶你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故事發生在宋朝時代,陳世美(馬長禮 飾)和秦香蓮(張君秋 飾)本是恩愛的夫妻,心懷著遠大理想的陳世美決定進京趕考,秦香蓮則一邊照顧兩人的孩子一邊留在老家等待丈夫的喜訊。功夫不負有心人,陳世美果然一舉奪得了頭籌,然而,命運的意外轉變也激發了他內心的心魔,他早已經忘記了在老家的藏糠之妻,只想著如何成為駙馬爺。
  • 專訪新編京劇《香蓮案》編劇 曾被指「為陳世美翻案」
    圖為陳世美夜訪秦香蓮。(齊魯網記者 李聰格 攝)  齊魯網濟南10月15日訊(記者 滿倩 李聰格)在《香蓮案》的前言中,有這樣一句話,「傳說的厚重與深刻,在於歷經歲月的消磨,仍能給人以新的觸動和感悟。」
  • 陳世美被吊扇砸倒!
    小時候親眼所見的一件巧事,我們村在早些年是文藝之鄉,經常有戲曲演出,有一次,演出的是秦香蓮也就是鍘美案吧。舞臺上演員是傾情表演,臺下的觀眾是張大嘴瞪大眼看的如痴如醉,包青天是一聲令下立馬要對陳世美開刀問斬,就在這關鍵時刻,舞臺上方的吊扇突然掉下來,不偏不倚真好砸在陳世美的頭上,可憐陳世美當即被砸翻躺在地上起不來了,看戲的觀眾皆驚呼,隨即陳世美被火速送往醫院救治!
  • 為官清廉的陳世美原型,卻因不幫好友開後門慘遭醜化,比竇娥還冤
    陳世美家境貧寒,一家老小經常食不飽肚,而身為妻子的秦香蓮,不僅不嫌棄他貧困的家境、破敗的房屋和年邁多病的老母,悉心侍奉一家人,將家裡上上下下打理的井井有條,秦香蓮勤儉持家,理財有道,原本就格外拮据的生活,她硬是憑著本是攢下了一些錢財,全新全意支持丈夫讀書,並且鼓勵他上京趕考。
  • 被包青天斬殺的陳世美,歷史上卻受百姓愛戴,網友:比竇娥冤多了
    「拋妻棄子陳世美」是對《鍘美案》中一位狀元郎的評價,《鍘美案》是根據明代《包公案百家公案》和清代《三俠五義》及其續書《續七俠五義》改編的戲曲。戲曲中陳世美為了成為駙馬爺,拋棄了自己的糟糠之妻秦香蓮,為了保護榮華富貴,竟又下令追殺秦香蓮,讓人忍不住道一聲「渣男」,因而很多人熱衷找陳世美的歷史原型,發現真實的陳世美受百姓愛戴,網友:比竇娥冤多了。
  • 包拯怒鍘陳世美,宋朝的公主們卻都不認識這個駙馬,事實的真相?
    陳世美十年寒窗,中狀元、招駙馬。家中盡孝的妻子秦香蓮辦完公婆喪事後,攜子上京尋夫,但駙馬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不肯相認,並派人追殺。官司打到開封府,包拯不畏權勢,怒鍘陳世美。這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也是諸多戲曲中歷久彌新的曲目。但大家在戲曲、影視中信以為真的鍘美案卻並不是事實。
  • 娛樂圈又出陳世美?於正:每一把捅你的刀都是你自己遞過去的
    先科普一下陳世美是誰。古典戲曲《鍘美案》中,有一個忘恩負義、拋妻棄子的負心男人,他的名字就叫陳世美,不過這個陳世美雖然道德敗壞,長得卻是一表人才,腹有詩書,最終狀元及第,被皇上招為駙馬。他的結髮妻子秦香蓮進京尋夫,已攀上高枝另有新歡的丈夫卻矢口否認有這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