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怒鍘陳世美,宋朝的公主們卻都不認識這個駙馬,事實的真相?

2020-11-29 春秋硯

陳世美十年寒窗,中狀元、招駙馬。家中盡孝的妻子秦香蓮辦完公婆喪事後,攜子上京尋夫,但駙馬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不肯相認,並派人追殺。

官司打到開封府,包拯不畏權勢,怒鍘陳世美。這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也是諸多戲曲中歷久彌新的曲目。但大家在戲曲、影視中信以為真的鍘美案卻並不是事實

陳世美隱瞞已婚身份

一、陳世美在宋朝了無蹤跡

包拯是宋朝的名臣,人們心目中鐵面無私、秉公執法的典範。在開封府御鍘三刀面前,無論皇親國戚、地痞無賴,只要犯法,都會瑟瑟發抖。

龍頭鍘:可鍘皇親國戚、鳳子龍孫。

虎頭鍘:可鍘貪官汙吏、禍國奸臣。

狗頭鍘:可鍘土豪劣紳、惡霸無賴。

陳世美不服氣,等著他的是龍頭鍘伺候。但真的歷史,這三口鍘刀子虛烏有,是清朝人為包公創造的刑具,三鍘的構思雖然解氣,但也體現了不同階層在法律層面的不平等。

如果沒有了龍頭鍘,用什麼殺陳世美這個忘恩負義之人呢?其實多餘操心,因為彼時,陳世美也不存在

善惡到頭終有報

首先,我們在《宋史》以及宋朝人的著述中找不到陳世美。如果有這個狀元,不可能沒有記載。其次,包拯權知開封府的時間是1056年至1058年,而宋仁宗能活到談婚論嫁年齡的女兒共有四位:

1、福康公主,嫁給李瑋。近期熱播的《清平樂》演繹了這段歷史。

2、陳國公主,活到9歲而亡。

3、魯國大長公主,宋仁宗的十公主,這是個高壽的公主,甚至躲過了靖康之變。但是她出生於1059年,長到3歲時包拯去世,顯然,陳世美與其無關。

4、袞國大長公主、燕國大長公主,分別是宋仁宗的第十一、十二位公主,時間上就更不可能了。

那麼,退而求其次,會是郡主之類的王爺之女麼?宋朝文風開放,許多文人筆記記錄下歷史上各類拾遺補缺,這麼重大的事件,不可能被所有人忽視。

因此,包公與陳世美,沒有半毛錢關係

陳世美派人殺妻

二、明、清朝創造出的歷史:鍘美案

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到了明朝,小說開始繁榮。明代公案小說《百家公案》,將流傳的一些包公話本、說唱歸納整理,匯集成書。其第26回:"秦氏還魂配世美",第一次出現了陳世美的名字

北宋"鈞州"人陳世美考上狀元後,久不回鄉。妻子秦氏尋到京城,扮做歌女,在陳世美壽宴上,當著他眾多的同僚獻唱琵琶曲。陳世美認為秦氏丟了宗族的臉,派人將其刺殺。

當陳世美準備接他的兒女瑛哥、東妹回府時,目睹母親的慘死,兩個小孩拒絕了,他們被告人收養,長大後瑛哥揭國榜,剿滅海賊,成為朝廷的高官。前去祭祀母親時,墓穴中的秦氏卻死而復生,原來神仙不忍見秦氏慘死,暗中保護其屍首,只待瑛哥成人,就可母子相見。

接著,陳瑛哥與秦氏狀告陳世美,包拯將陳世美發配充軍

以上就是陳世美的早期版本,我們看到:陳世美不是駙馬;秦氏還沒有名字;秦氏被殺,靠神力復活;陳世美發配遼東軍。

《三俠五義》 中陳世美的故事定型

清代《三俠五義》及其續書《續七俠五義》在明朝故事的基礎上,豐富人物、完善情節,其中涵蓋了:包公故事;陳世美成長為駙馬;秦氏有了名字,秦香蓮;秦氏及其子女都是被刺殺的對象,但死裡逃生;刺客良心發現,放人後自盡;陳世美等到了龍頭鍘

在此基礎上形成的《鍘美案》,由京劇、晉劇、河北梆子、豫劇等眾多劇種將其推廣到全國各地,成為我們文化的一部分。

三、另一段挾私報復的傳說

《鍘美案》的來歷還有另一個說法:

清順治年間,陳年穀、號熟美考取進士。由於政績突出,因功累升為貴州省思石道按察司副使,兼布政司參政。康熙十年,又升任戶部郎中、侍郎。

《鍘美案》來歷的不同版本

同窗好友仇夢麟與胡夢蝶從老家均州上京,找陳熟美跑門路求官,被嚴詞拒絕。二人早年曾接濟陳熟美,如今見他已然仕途通暢,卻忘恩負義、不念舊情,很是憤憤不平。

回鄉路上,在河南南陽觀看曲劇《琵琶記》,戲中忘恩負義的情節引起了二人的共鳴,於是不惜花費銀兩,請戲班子改編情節:將戲中的男主角換成"陳熟美",名字直接引用會惹來麻煩,因此替換為陳世美,而陳熟美的妻子秦馨蓮則化名為秦香蓮。

於是,一個好官就變成了忘恩負義的陳世美,也被包拯解氣地鍘了。至於傳說是否屬實,陳熟美都大可不必介意,既然不是同名,自然無需分辨,清者自清吧

四、錦上添花的虛構,無損包拯形象

可以肯定的是,包拯沒有鍘陳世美,但這並不損壞他剛正不阿的形象。

在開封府的任上,包拯以他的不畏強權,做了許多為民造福的事情,特別是為那些市井貧民。

惠民河也稱蔡河,是連接南北的通道。為了航運需要,自新鄭引入閔水,流量為之大增。

悔教夫婿覓封侯

航運便利了,但水患的弊端由此時常顯現。

大水時:"門關折,壞官私廬舍數萬區,城中系栰渡人"。

惠民河屢疏不通,漲水就澇。包拯認真調查了原因:

"中官世族築園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

原來,達官顯貴佔據河道兩岸,肆意利用,修建樓臺、花園、水榭,導致河道淤堵。包拯一聲令下,全部拆毀,不少權貴持地券與包拯爭執,包拯皆通過實地測量、驗證,揭示其偽,並上朝劾奏,要求嚴懲。

河道暢通、水患消除,百姓生活環境和質量大幅上升,無不為之歡呼。《宋史·包拯傳》記載:

"拯立朝剛毅,貴戚宦官為之斂手,聞者皆憚之。人以包拯笑比黃河清,童稚婦女,亦知其名,呼日'包待制'。京師為之語曰:'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

不需要賄賂,就公正無私,這樣的官員,人民能不愛戴麼!

包拯無愧為包青天

結語:

宋朝並無陳世美,這一人物故事的發展,經歷了漫長時間的演變。

殺忘恩負義的陳世美,是普羅大眾的心願。人們將不畏權貴的英名送給包拯,是因為他的人品擔得起這一褒獎。包拯留給世人的一百多篇奏摺,都是對民生疾苦的大聲疾呼、對貪官汙吏的憤怒斥責,從中,人們看到的是包拯為國為民的赤膽忠心。

參考資料:《宋史》、《丹江口文史資料》

相關焦點

  • 連包拯都不敢鍘的柴文意,究竟有多強的背景?歷史中宋朝無人敢惹
    相信很多人都與包拯都是非常熟悉的了,不管是在小說中還是影視作品中,他的形象一直都是不畏懼權貴與鐵面無私的「青天」的。
  • 連包拯都不敢鍘的柴文意,背景到底有多強?宋朝皇室也沒人敢惹
    剛正不阿、斬盡奸佞的包拯包拯的故事一直流傳至今,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無論是在民間傳說還是各類文學小說和電視劇中,包拯一直都被塑造成一個不畏權貴、剛正不阿的「青天」形象。在各種各樣的故事和文化形式裡,包拯坐堂的開封府裡都有著三把御賜的鍘刀,這三把鍘刀就是包拯用來懲治奸佞的武器。
  • 包拯的「龍頭鍘」鍘過幾個皇親國戚?
    「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辨忠奸,江湖豪傑來相助……」1994年《包青天》橫空出世,憑藉精彩的劇情和演員精湛的演技,頓時火遍兩岸三地,多次奪得各大衛視的收視冠軍,這不神劇是我們八零後這些叔叔大爺們的美好回憶,每當一個案情結局包拯要開鍘時,那感覺別提多激動了,但是現在有個問題一直在想,包青天有三口鍘刀,鍘了不少壞人,那「龍頭鍘」到底鍘過幾個人?
  • 揭秘歷史上真實的包拯
    總之官做的不小,不過跟大家在戲臺上電視裡看到的包大人不一樣的是,人家一點也不黑是個標準的白面書生。根據《廬州府志》包公書院的一些文獻,都說包公長的是白面長鬚清俊古雅。自然,他腦門上的月牙就更是純屬民間的演繹了。月牙它有一種精神性象徵,俗話說:「皓月當空」就形容了包公的人品,但最主要的這個月牙在戲劇上是大有講究,就是說包公這個人他不僅在白天能在人間審案,夜晚他還能到陰曹地府去斷案。
  • 包拯真的斬殺了駙馬陳世美?這才是歷史上真實的陳世美!
    陳世美得了狀元郎之後非但拋棄了糟糠之妻,還要對親生兒女下手。結果便是開封府的包青天讓這個忘本小人死於鍘刀之下。今天,陳世美」幾乎成了忘恩負義的代名詞,但歷史上的陳世美非但不是壞人,還是名廉政的清官,而且是明末清初的人,根本不是宋朝人,所以這部分內容一定要交代清楚。
  • 沒有鍘刀,沒砍過駙馬,沒有七俠五義,包拯到底幹了什麼?
    如果包拯包大人自稱第二,很難有人敢稱第一。得益於幾十年來影視劇的薰陶,在大家心目中,包拯的形象是:黑面月牙,剛正不阿。在他的身邊,有七俠五義相助;他有三口大鍘刀:龍頭鍘可鍘皇親國戚鳳子龍孫,虎頭鍘可鍘貪官汙吏、禍國奸臣,狗頭鍘可鍘土豪劣紳、惡霸無賴,包拯每任欽差,必定會讓人抬著這三把大鍘刀。
  • 《小戲骨:包青天怒鍘陳世美》將於4月頭播出
    《小戲骨:包青天怒鍘陳世美》將於4月頭播出翡翠臺近年經常喺黃金時間播放外購內地古裝劇,起初只系安排7點時段播放,都非常合理。直到宮廷劇《延禧攻略》及《武則天》喺國外掀起追劇潮之後,無線安排黃金時間播放亦都無可厚非。
  • 包青天有三口鍘刀,鍘過不少的壞人,而龍頭鍘就用過一次
    不管是小說還是在電視劇上,我們都知道包青天這個人。而包青天則是以清廉正直出名。相信不少看過小說的都知道,包青天的有三口鍘刀。而這三口鍘刀則是鍘不同的人,上至皇親國戚夏至普通百姓都對三口鍘刀很是恐懼。包青天有三口鍘刀,鍘過不少的壞人,而龍頭鍘就用過一次。
  • 包青天中的「龍頭鍘」究竟能不能鍘人?
    「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辨忠奸,江湖豪傑來相助……」1994年《包青天》橫空出世,憑藉精彩的劇情和演員精湛的演技,頓時火遍兩岸三地,多次奪得各大衛視的收視冠軍,這不神劇是我們八零後這些叔叔大爺們的美好回憶,每當一個案情結局包拯要開鍘時,那感覺別提多激動了,但是現在有個問題一直在想,包青天有三口鍘刀,鍘了不少壞人,那「龍頭鍘」到底鍘過幾個人?
  • 鄭顥:誰讓我當駙馬,我就找誰的麻煩
    由此可知,駙馬是很有些來頭的,並因為能與皇帝掛鈎,在演義當中,就成了人人爭搶的香餑餑。譬如宋朝的陳世美,就為了這個香餑餑讓包拯鍘了腦袋,使公主年紀輕輕就守了寡。公主年輕守寡固然可憐,但這個故事倘若傳到唐朝,是一定會有人嗤之以鼻的。
  • 正因趙匡胤留下這道旨意,於是就算柴文意是惡賊,包拯也動不了他
    眾所周知,包拯是一位大公無私且不畏強權的人物,不管犯罪之人和皇帝有什麼關係,只要犯了罪,包拯都敢依法將其治罪,甚至會將他們殺頭。於是,這樣的包拯才會進入當時大宋天子仁宗趙禎的視線當中。因此趙禎賜給了包拯三口鍘刀,這三口鍘刀如同皇帝親臨,包拯就可以憑藉此刀可以先扎後奏。可以說,包拯憑藉宋仁宗御賜的三口鍘刀(龍頭鍘,虎頭鍘和狗頭鍘)殺了不少皇親國戚和貪官汙吏,駙馬陳世美,國舅龐昱,八賢王趙德芳之子趙祥,京東王趙怡,還有八賢王趙德芳的弟弟,全都死在了包拯的龍頭鍘下。
  • 假如陳世美認下了秦香蓮
    開封府裡化冤讎,陳世美竟被王朝誑騙而來,又可知其人識見全無啊,要知道,開封府豈是你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的地方。結果陳世美來了,他不來,後面的戲就演不下去了,當然,他之所以來,還是太相信那駙馬的官威啊,很不幸,陳世美碰上包黑子,註定要銅鍘之內把身亡。但有意思的是,包拯在審案前仍然要做和事佬,這說明什麼呢?
  • 古代駙馬婚前要做一「囧」事,公主很樂意,但放在現代,大多數女子都...
    在古代,如果一個人被選中當駙馬的話,在和公主成親之前還要做一件事,這件事對於駙馬來說可能會有點兒「囧」,但公主卻是很樂意,但是如果是現代女孩子的話,估計大多數都不接受。那麼,究竟是什麼一件事兒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吧!
  • 古代奇葩的試婚制度,駙馬合格後才能娶公主,只試身體不談感情!
    相信大家都看過陳世美拋妻棄子的故事,令小編記憶猶新的情節就是:包青天大喊一聲「開鍘……」,負心漢陳世美就死在了龍頭鍘下。駙馬雖貴為皇親國戚,真實的境遇並不像人們在影視劇裡看到的那樣風光,而是充滿了考驗和挑戰。
  • 包拯死後,展昭一夜神秘消失,包拯臨死前究竟對他說了什麼?
    這些人都是人中豪傑,武藝高強,幫助包拯破掉了眾多奇案,不過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包拯也有退休的時候,壽命也終究有限,包拯死後,展昭一夜神秘消失,包拯臨死前究竟對他說了什麼?
  • 陳世美為何寧願被斬,也不認秦香蓮為自己的妻子呢?
    看似這所有的一切都是陳世美自己作死,既欺騙了當今聖上,又辜負了自己的妻兒老小,可這一切難道當真都要怪在他的身上嗎?如果說陳世美已經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直接承認了自己的妻兒又如何,反正此時的結局已經無可改變了,最終還是會被我們的包大人給鍘掉的。只能說我們對於古代不太了解,看似很簡單的事情,並非我們所想像的這麼簡單。
  • 真實的包拯
    這名嬰兒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包青天,由於前兩子早夭,三子包拯就成了家中的寶貝。      生於官宦世家,必然要通過科舉追求功名,29歲那年,皇帝點了他的進士,同榜的還有文彥博。包拯被任命為建昌縣知縣。可是,因離家太遠,年邁的父母捨不得這個寶貝兒子。為了不讓雙親為難,包拯乾脆推掉官位,在家專心侍奉二老,這一侍奉就是10年。其間,父母相繼去世,包拯守孝在家。
  • 陳世美真是冤!考狀元娶公主再拋妻棄子?北宋這個潛規則讓你根本做不到
    中狀元、娶公主是中國傳統故事中最喜聞樂見的情節,因此也就誕生了陳世美這個千古流傳的負心漢形象。不過在北宋歷史上陳世美這種操作可不正確,因為老趙家根本就不把文官進士們當做是聯姻首選,武將世家才是。鄭顥的祖父是當過宰相、河中節度使的鄭絪,他出身的滎陽鄭氏又和同為五姓七望的盧家有聯姻傳統(五姓女在唐朝婚戀市場上高於公主兩到三個檔次),因此鄭顥原本也娶了盧家小姐為妻。結果他被白居易的狀元同族白敏中舉薦給皇帝,被迫當了駙馬,被迫休妻,一生不得志、鬱鬱寡歡。
  • 邊拍邊寫劇本,這部236集的經典電視劇有多「不靠譜」?
    不只是臉上,只要露出來的,在鏡頭面前體現到的都要塗成黑色,包括手指頭、耳朵眼。於是這才有了觀眾熟悉的包拯。作為劇中的顏值擔當、武功擔當,何家勁飾演的御貓展昭大受觀眾的歡迎。《包青天》算是香港演員何家勁的成名之作,他和金超群、飾演公孫策的範鴻軒在劇組相遇時,說話口音都很重,你說你的、我說我的,誰也聽不懂誰。當時金超群還想著給這個年輕人來個下馬威,但沒想到一場戲下來,誰都聽不懂對方的情況下,還配合默契,非常完美。兩人的關係瞬間就拉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