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商報訊 杭城已經進入初夏,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皮膚科的門診中兒童、嬰幼兒溼疹的患兒也比平時多了不少。
前幾日,該科卜璋於副主任醫師的專家門診就遇到了這麼一位小朋友,皮疹發得全身都是,小朋友不停地搔抓哭鬧。帶過來看病的家長非常心疼,表示不僅僅是白天,小孩晚上睡眠也嚴重受到了嚴重影響。
「詳細詢問後,得知小朋友的病情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了,家長從網上自行購買所謂治療溼疹的藥膏,用了很靈,幾天就好轉,但是每次停用幾天就會復發需要繼續搽才能控制,後來發現病情越來越重,範圍也逐漸增大,這才來大醫院就診。」卜璋於說,溼疹作為小朋友最為常見的健康問題,家長往往特別焦慮,容易輕信各種傳說的「民間偏方」和廣告,自行通過網絡等途徑購買和使用一些號稱「不含激素」的產品,反而耽誤甚至加重病情。
去年《中國消費者報》中就報導了八款網上銷售非常火爆的嬰幼兒溼疹膏,經過檢測發現其中六款都含有激素,而且是強效激素(見圖)。不光國內產品,國外代購的藥品也亦然。這裡給大家提個醒,假如代購回來的藥物中主要成分就是丁酸氫化可的,那就是妥妥的激素類外用藥,而且屬於中等強度,這屬於醫院的處方藥,需要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使用。而且醫院的價格(10克裝一般為10元)遠比代購(35元甚至更高)便宜。
「若患者在不知情、沒有醫生指導的情況下,長時間、大量、反覆外用糖皮質激素就會出現皮膚激素依賴和一系列副作用,表現為病情反覆加重、皮膚變薄、毛細血管擴張、色素改變等的症狀,這種情況發生在皮膚嬌嫩的嬰幼兒身上往往會更嚴重。」卜璋於說。
更可怕的是,也有不少老年人帶娃,更願意相信民間偏方,曾有媒體報導,老人為了給孫子治溼疹,使用了母乳、菜籽油甚至泥巴等各種奇怪的、不奇怪的偏方,結果導致孩子溼疹病情越發嚴重。央視也曾報導一起患兒家長誤信中藥泡浴能治溼疹,結果患兒在幾次泡浴後皮膚潰爛,最終被診斷為膿包型銀屑病的遺憾故事。
卜璋於說,嬰幼兒溼疹是一種常見的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與變態反應有密切關係的皮膚病,好發於小嬰兒,部分老百姓俗稱「奶癬」,多發生於生後1-6個月,1歲半以後大多逐漸好轉,部分患兒遷延至兒童、青少年、成人期。反覆發作的皮膚損害、劇烈瘙癢和繼發感染嚴重影響孩子的睡眠、生長發育和生活質量,給整個家庭帶來持續不斷的困擾。
嬰幼兒溼疹的治療和康復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一定要到正規醫院皮膚科找專業醫生就診諮詢,也不要有所謂的「激素恐懼症」,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用藥控制病情,同時日常的護理和預防反覆也同等重要。
【來源:杭州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