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節吟懷|安徽詩人之家第148期

2021-02-13 安徽詩人之家

 

採桑子·端陽夜

唐佳

端陽競食香甜粽,腹自便便,意也翩翩。一派昇平不夜天。

詩人痛飲雄黃酒,殘月彎彎,悲淚潸潸。默誦離騷獨倚欄。

 

鷓鴣天·淚眼思君楚岸邊

坐隱

淚眼思君楚岸邊,昔人已矣有誰憐。風吹寒影青山外,浪擊孤舟濁水。前。

懷故國,失英賢,汨羅江上夢如煙。何知屈子離騷苦,多少愁情可問天。

 

浣溪沙•祭屈原

草民

屈子縱身千裡濤,壯懷殉國氣衝霄,千年吟唱楚離騷。

艾草菖蒲門側掛,雄黃米粽釜中燒,端陽五月祭英豪。

 

【雙調·水仙子】端午祭忠良(新韻)

丁建國

離騷方曉有剛腸,天問何知無月光。汩羅江水懷沙浪,珍惜往日疆。楚王妃、鄭袖哀傷。龍舟賽,粽子香,祭奠?忠良。

 

臨江仙·端午

胡永平

門口艾香今又是,如同護衛門關。蠅蚊蟲毒遠邊沿。陽光紫外,黴菌滅消殘。

糯米肉糖紅豆棗,樣多裹粽垂涎。龍舟水面鼓聲喧。忠貞屈子,永世節中緣。

 

多麗·端午祭屈原

鄭生福

屈原兮,逸才浪漫神奇。讀離騷,偕和天問,九歌橘頌吟之。惜往日,唯君獨醒;大司命,山鬼抽思。河伯漁翁,屈原既放,憂民掩涕九章詩。痛國殤,懷沙哀郢,昏濁楚王痴。長太息,汨羅浪卷,殉國沉屍。

楚辭兮,汗青鐫刻,緬懷詩祖擎旗。最關情,襲沿傳統;崇國學,經典詩詞。樹慧千秋,滋蘭九畹,清平盛世俊才持。興偉業,同心愛國,正氣振城池。雄崛起,屹立四海,志比天齊。

 

註:本文中:離騷,天問,九歌,九章,橘頌,大司命,惜往日,山鬼,抽思,何伯,漁父.屈原既放,國殤,懷沙,哀郢,等均為《楚辭》中的獨立篇章:唯我獨醒,長太息,掩涕,滋蘭九畹,樹蕙等均取用其中美詞。

釵頭鳳•蒼山裂

張桂雲

蒼山裂,湖間雪,汨羅千載濤聲咽。

纏香粽,盤雙鳳,浴蘭時眾,合家忙貢,頌!頌!頌!

懷沙血,離騷闕,九歌天問華章閱。

詩人夢,情深重,可才難用,憤怨身縱。痛!痛!痛!

相關焦點

  • 同題筆會|元旦|安徽詩人之家第186期
    安徽詩人之家同題筆會主題:元  旦事務:程春香收錄:胡召霞編輯:齊玉鎖時光是一條永不停息的小河,悄悄地從我們身邊流過。不知不覺中,一個不平凡值得回憶的2020年即將地離開。元旦吟懷(新韻)齊玉鎖(文城看海)風帶空涼雪掩殘,遠山如故動心弦。時光不待青絲老,摘朵梅花寄自歡。
  • 安慶市第十一屆詩人節系列活動紀實
    >會議宗旨:為隆重召開安慶市第十一屆詩人節,深入挖掘端午深厚文化內涵,學習屈原的愛國主義精神。特舉辦隔屏吟誦大會,以激發廣大詩人詞家,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身到古典詩詞吟誦和創作中去,為進一步弘揚傳統詩詞文化做出自己的貢獻。一、安慶詩詞學會集體向偉大的詩人屈原致敬! 安慶詩人詞家向偉大詩祖屈原,表示緬懷和敬意!
  • 《安徽詩人》實力庫:北琪的詩
    《安徽詩人1、《微信詩選》欄目,以安徽詩人選稿群為主7、《皖軍在線》欄目,兩周一期,每期1-5位安徽詩人(含安徽籍和在安徽工作生活的),總量30首以內,簡介照片一併。》欄目,成熟詩人專輯,一期一人,兩周一期。
  • 吉克老鷹與詩人之家
    質樸深情的歌詞透徹了投入傾聽的心靈,清亮動人的歌聲飛出了詩人之家的屋宇,隨著金色的霞光,染遍了涼山的青翠峰巒,飛向了邛海的萬頃碧波。2015年8月11日,坐落在大涼山綠色皺褶中的諾蘇藝術館·國際詩人之家迎來了第一批尊貴的客人。
  • 同主題筆會|秋之吟|安徽詩人之家第162期
    在庚子新秋悄然來臨之際,今天的詩人們又有怎樣的感觸呢?請欣賞安徽詩人之家眾友的──秋 之 吟秋之吟王仕民晨光斜步道,燻熱竹園瀟。麗日當頭照,秋風伴綠蕉。群蛙池草滿,蟬遠夏聲寥。 秋之吟姚大全(龍眠山人)暑氣徐消盡,金風漸日涼。夏秋相接替,晝夜互交長。歲月隨流水,光陰染鬢霜。年輪時刻轉,心靜自芬芳。
  • 中國當代微信詩人‖ 第 942期 ‖香港詩人臉譜專輯(五)
    趕緊拾起一支竹籤文/黃元元  釀出充盈的乳汁澆灌了乾涸那一方曾經的茂密吸吮著……盼盼來年出生的茵茵 冷瘦筋骨,為豐腴的家【作者簡介】林琳簡介:香港詩人詞家。著有自譯中英對照《林琳短詩選》。詩歌作品散見於《世界詩人》《詞刊》《人民日報》《香港詩人》《香港文藝報》等報刊。
  • 中國當代微信詩人‖第549期‖上海詩人臉譜專輯(二)
    一夫橋渡,原名羅國勝 ,安徽望江縣人.70後.1990年開始國內外發表作品.因生活所迫,一度擱筆.接收並推崇沈天鴻先生的詩學觀點:詩歌承擔對哲學的思考.詩拒絕回答。現代詩反對抒情?在《解放日報》,《文學報》,《上海詩人》,《冶金文學》,《楊樹浦文藝》,《寶山文藝》,《主人》等網絡詩刊發表詩作數百首,獲得過上海市白玉蘭獎,顧村櫻花詩節,荷花詩節等多種獎項,一些詩入選多種詩集。
  • 武漢詩歌節上,詩人們致意英雄之城
    湖北日報訊(記者韓曉玲 通訊員郭元芳)舒婷、陳仲義、葉延濱、楊克、李少君、劉向東、傅天琳、周雲蓬……12月20日,第六屆武漢詩歌節在卓爾書店開幕,全國百餘位詩人、評論家匯聚江城,讓詩意火花在英雄之城閃耀,傳遞溫暖和力量。
  • 快訊:中原詩歌節同仁李鋒榮獲第4屆亞洲詩人獎•批評獎
    青年詩評家、中原詩歌節同仁李鋒榮獲第四屆亞洲詩人·批評獎。特授予第4屆亞洲詩人獎∙批評獎。感謝亞洲詩人獎的評委們,在我連續評論當代詩歌將近六年之後,授予我人生中第一個詩歌評論獎項!我把此獎看作是對《李鋒評詩》莫大的認可與鼓勵! 《李鋒評詩》的特色只能來自於「李鋒」,我將一如既往堅持一己之眼光。各種審美趣味的雜糅,貌似兼容,實則平庸,為我不取。我只想作為一個真實而細膩的讀者,與詩人共鳴,與詩歌相擁。力求選評的每一首詩都是我真正有感覺、真正喜愛的。
  • 《新詩路•詩人年鑑》2017年總第2期 《詩人名片》卷(初選稿 015)
  • 「悅背悅美」第148期:《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杜甫)
    【「悅背悅美」第148期:《月夜》(杜甫)】詩意生活,悅背悅美。
  • 詩人專刊第五十七期——丁露薇(總第275期)
    就我個人而言,對各種風格流派總體是持包容態度的,但這並不妨礙我對於某一種風格或某一類作品的偏好,此也即詩人所言「你盤猛虎我誇貓」之意吧。若茗詩風,以典雅、華麗為主調,這正暗合了詩人的名字,茗指茶,引申為雅致、文雅、有品味之意。茶又屬木,木曰「曲直」,好華美,且具有風雅的個性。
  • 甘建華:詩人邵燕祥的青海之歌
    北京丁東稱讚邵先生:「在我心目中,他是當代作家中頭腦最清醒,最具獨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的人,是最讓人敬重的文學家。」旅美華人作家劉荒田在《從頭髮到額紋》開篇說:「他一生遭逢困厄無數,卻名節不墜,著述豐富而精湛,從來是國內作家中最受我敬仰的前輩。」
  • 中國八大詩人≠唐宋八大家
    說起唐宋八大家我們都比較熟悉,而當我們說到中國八大詩人的時候,大家則會下意識地跟唐宋八大家混在一起。讀完這篇文章之後,我們就會找到答案。唐宋八大家我們按照時間先後順序來看,唐宋八大家分別有「韓愈、柳宗元、曾鞏、歐陽修、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其中的蘇門三父子,也說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 柳泉詩刊·第086期·淄博詩人檔案(1)馬累
    6月,《中國詩人》雜誌刊發組詩《羞愧》(7首)。7月,《青年文學》刊發《馬累詩歌小輯》(8首),並在封二刊發照片、介紹文字。8月,作品《清明詩章選一:追憶》入選《中國當代網絡詩人100家》。10月,《詩刊》下半月刊「詩九家」欄目刊發組詩《熱愛》(7首)。11月,《詩選刊》選發《詩六首》。12月,《詩選刊》選發《馬累的詩》(6首)。
  • 曾捐建3家方艙醫院的湖北詩人閻志:12月武漢詩歌節等你們!
    2日,作為第六屆中國詩歌節的重要組成部分,全天舉行了三場主題不同的詩歌論壇研討。在其中主題為「抗疫詩歌的時代擔當及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的研討環節,由《星星》詩刊主編、詩人龔學敏主持,閻志、駱寒超、吳思敬、蔣登科、羅振亞、高昌等詩人各自進行了主題演講。
  • 詩人專輯(第23期)李福毅:蓮子心中苦,荷花臉上甜
    城市園林尋野趣,千嬌百媚正佳期。疏中嫩綠塗新葉,密處嫣紅燒老枝。舞蝶探花看好友,遊蜂採蜜會相知。芬芳不掩天然色,悅目娛心人盡痴。谷壑涓涓細水流,攀藤引翠滿巖幽。頗傳洞府神靈在,不見堂前聖者留。本刊顧問:周嘯天  孫和平主編:孟大川副主編:程國平  王  剛圖片與製作:名山大川 往期回眸詩人專輯
  • 「詩人應該是一位白衣天使」,80後詩人張二棍獲第十二屆「聞一多...
    長江網12月20日訊(記者周滿珍)20日晚,第十二屆「聞一多詩歌獎」在第六屆武漢詩歌節「詩漫江城」音樂會上揭曉,來自山西的80後詩人張二棍榮獲該獎項並獲獎金10萬元。張二棍(本名張常春),1982年生於山西代縣,就職於山西地勘局,出版詩集《曠野》《入林記》,曾獲《詩刊》年度青年詩人獎、趙樹理文學獎等獎項。獲獎詩人張二棍(中)。
  • 【詩人名典】0254期 著名詩人周瑟瑟的詩 II 十品的評論
    君山島 我在君山島上尋找我的家每一棵古樹都是我的家樹上烏黑的鳥巢我睡過每一口古井都通向西方國家但我不常去平原上的亭子 洞庭湖平原沒有盡頭我走一天還找不到你的家每一戶人家都是相同的家每一條路都通向同一個亭子天空下只有一個洞庭湖
  • 【詩人名典】284期 著名詩人周瑟瑟的詩 II 唐明的評論
    創辦慄山詩會、慄山詩歌獎與卡丘•沃倫詩歌獎,中國詩人田野調查小組組長。曾應邀參加第27屆哥倫比亞麥德林國際詩歌節、第七屆墨西哥城國際詩歌節、第三屆亞太地區詩歌節、哥倫比亞首屆裡奧尼格羅文學節(Rio Negro de Letras)。提出「詩歌人類學」、「走向戶外的寫作」、「重建中國詩歌啟蒙精神」,創造了一種「元詩歌簡語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