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韓正偉
豐縣師寨鎮董寨村,位於師寨和歡口交界處,喬昌漢老人在這個村子裡已經居住了108年,他是目前江蘇省豐縣最長壽的老人。
我的一個朋友拍到這張照片純屬偶然,那天早上,他到一家包子鋪前吃早餐,看到這位老爺爺坐在三輪車上,正津津有味的喝粥。出於好奇,就和老人打了聲招呼:「老爺爺,您胃口真好,多大年紀了?」
「我108歲了,家是董寨的!」老人回答道。我那朋友一聽,嚇了一跳,以為聽錯了,正納悶時,又從旁邊過來一位70多歲老人,那老人是車上老爺爺的兒子。
當那朋友把照片發給我時,剛巧董寨有一個親戚,在親戚那裡,我知道了老人的確切消息。
喬昌漢老人,生於1913年,在他八歲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年少喪母,使他飽嘗了生活的艱辛。
喬昌漢老人百歲時登上了長城
年幼時的喬昌漢,聰明過人,村裡有一位有錢人,看他是個讀書的好材料,就安排他給自己的孩子陪讀。就這樣,喬昌漢直接或間接地也得到了文化的陶造,後來,以優秀的成績,考上了南京警官學校,成了周圍為數不多的國家公職人員。
當時,正趕上日本人侵佔南京,喬老先生果斷辭職,回到了老家的農村從事教育行業。喬老先生是個仁慈善良的人,對於條件較差的學生,很多時候自己掏錢為他們交學費。
在做教師的那些年,喬老先生用無私的愛與善,資助了一個又一個學生走出農門,如今,還有全國各地的學生前來探望恩師。
老人的善行在當地贏得了極佳的口碑,兒孫們對老人也是尊重有加。每年春節全家大聚餐時,老人都要發言總結,告誡後人要坦坦蕩蕩的做人,問心無愧的做事。老人的言行就像大家行為的標杆一樣,讓後輩效法遵行。
負責照顧老人的二兒子說,在他印象當中,父親是一個愛熱鬧也愛乾淨的人,平時喜歡和人聊天,愛看新聞,也喜歡讀書看報,在他的嘴裡,時不時還說出一些網絡流行的詞彙。他雖年邁,卻很了解國家的政策,關心國家命運。
談及父親的長壽秘訣,老人的二兒子坦言:「其實,父親活這麼大年紀,感覺也沒有什麼秘訣,他每天吃飯都比較準時,很少吃葷菜,像家裡種的蔬菜、雞蛋、魚肉,他特別愛吃。另外,父親的睡眠質量很好,每天平均睡11個小時左右。」
在喬昌漢老人心中,天安門是個神聖地方。2010年11月,近百歲的他在孩子們的帶領下,來到了北京,並在天安門前留影,這也圓了他孜孜以求的夢想。
歷經滄桑的故宮,中國歷史的縮影。飽經滄桑的老人,也是中國百姓的縮影。誰創造了中國歷史?正是如喬老先生一樣千千萬萬個平凡而偉大的勞動者!
喬老先生與家人在鳥巢前合影留念,如此高壽尚能暢遊祖國河山,真的讓人驚嘆!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老父親是家裡的老寶貝,我希望他老人家一直能這樣健健康康、開開心心。」喬昌漢老人的兒子,在電話裡對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