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登旭
我從小喜歡畫畫,當時農村條件差,沒有畫畫的書,又沒老師教,總是自已摸索著瞎畫。
一九八五年的夏天,經朋友介紹,有幸認識了退休回鄉的畫家劉德文老師。當時劉老師已是74歲高齡,孤自一人住在豐縣縣政府(今縣信用聯社大樓)對過,兩間簡陋的房子裡。
初到他那兒,發現劉老師的生活極其簡樸。屋裡除了一張老式八仙桌椅,一張小床,和用來招待來人坐的幾個小馬扎之外,整個空間都放滿了他各個時期繪畫作品,地上連插腳的空都沒有,給人一種被埋在畫堆裡的感覺。劉老師長相清瞿儒雅,個子很高,說話慢條斯理,使人覺得和藹又嚴肅。我第一次見到劉老師還有他這麼多的畫,當然很激動。
那時我也不懂畫,還冒昧的問了句:」這些畫哪幅最好」?劉老看了看我說:」只有不知羞恥的人,才認為自已的畫好」。聽了劉老師的回答,方悔自已的冒昧和無知。打那以後,我便經常帶著自已的畫去請教。當時歡口到豐縣沒有公交車,來去很不方便,我大都騎自行車去。劉老師沒有吸菸喝酒的嗜好。我有時給他帶點水果之類的東西,這樣劉老師卻很生氣,說以後來不要帶這些東西,掙個錢不容易,多帶畫來我最高興。其實二斤水果才幾個錢,從這些小事中,可以看出他那為人師表的高尚品格。
劉老師那兒經常有來求教的學生,他總是誨人不倦循循善誘。劉老師教學生,不喜歡就畫論畫,更討厭手把手教。往往通過談詩詞、文學,畫史,典故等方式進行引導,所謂功夫在畫外。有一次,他拿著掛曆上印有李可染畫的牧牛圖,搖了搖頭嘆道:」李可染的筆墨,是一流的,(說到這他還伸出大母指)但畫上題的:牧童弄短笛,牛兒閉目聽」這句詩,令人笑掉大牙,李不懂詩……」。李可染是當之無愧的國畫大師,我當時對劉老師話不以為然。後來在揚子晚報上,看到其女婿寫的一篇紀念李可染的文章裡透露出,他本人對自已詩詞修養也深感欠缺。由此可見劉老師的國學修養是很深厚的。
他還談到在南京與傅抱石、亞明等人一道工作時的趣聞,他很佩服傅抱石的人品和藝術。在談到徐悲鴻的名畫《愚公移山》時說:」徐悲鴻,畫達官貴人、小姐太太是好樣的,畫勞動人民不行,你看畫的那些個腆著大肚子的印度人,莊稼人哪有這樣的……他沒種過地,也不能怪他」。還談到他去吳作人家,並對這樣一位有名頭的大家,家中卻沒有幾幅畫,感到不可理解。
劉德文老師畫作
劉老師常說自已是個苦命人。幼年失怙、中年喪妻、老來喪子他都攤上了。的確讓人很難想像他的孤獨和痛苦。有一次,我們一塊吃過午飯,劉老師坐那沉默良久,突然對我說:」畫畫是個受苦、受窮的事,最好別熱這個東西。從前,我從南京回家,母親見到就說,你看看人家,大人小孩一窩窩,家裡不是瓦屋就是樓,再看看你,一個人去一個人來,背個破行李、幾本子爛書……當時聽了也很不是個滋味。法國有個叫米勒的畫家,是個光棍漢子,他以大自然為妻,把畫當成自己孩子,我也跟他差不多吧」。
劉老師除了講藝術之外,還講了很多他所親身經歷的歷史事件,如抗日期間,他村子成了日偽踞點,他曾冒險著生命危險,用門板刻了豐縣第一幅毛主席、朱總司令像。他還被公推為中、小學校長。
漢奸董漢槎,王歪鼻子懷疑他通共,險些被抓,幸得一位鄉珅出面保釋。還有和八路軍幹部李貞乾、王文彬、梁步庭、劉導生等人與他交往的故事。這些不單單是動人的故事,而且還是無法複製的珍貴歷史資料。以上這些,並不是有意抬高劉德文老師。例如,梁步庭是劉老師的學生,八十年代曾任山東省委書記,並保持書信來往,我曾親眼見過劉老師桌子上,一封梁步庭的來信。但劉老師從未對外人說起,或炫耀,更不沾他們的光。建國前他曾為豐縣地區的革命做過一些有益的事,也不被外界所知,更不向政府邀功。
劉老師有個習慣,對學生不輕易表揚,可能是怕學生驕傲。但當看學生有所長進時,也是掩飾不住內心的高興。說實話,劉老師對我還是有些厚愛的,曾鼓勵我說:」不要看不起你自已這點小本事,別人想做到這樣還不容易呢」,為此我高興了好幾天。
他還把自己珍藏的幾本書送給了我,一本是民國版本的,由徐悲鴻作序的瑞典畫家《佐恩素描集》、一本是劉老師用一個月的工資買的俄文版的《列賓油畫集》第三本是《德拉克羅瓦日記》,我看過以後,覺得版本珍貴就又還給劉老師了。 每當想起劉老師當年對我的這些鼓勵和教誨,我都非常激動,更覺得慚愧,我自已雖不懈堅持和努力,但終因學識和能力不行,如今已接近50歲了,卻一事無成,真是對不住他老人家!
劉老師後來搬到勝利小區居住,他兒子也已早他三年在北京去逝,九十多歲老人,身邊沒一位親人,晚景更加悽涼。錢,對於晚年的劉老師來說已沒任何意義了,他最大的心事,就是這麼多畫怎麼處理,他愛畫如命,且是一輩子的心血。據說徐州博物館和徐州師範大學這兩家準備收藏,不只是何原因沒能形成,後讓一位外來畫商一併收購走了,從此在我們這個地區便很難再見到劉老師的作品了。應該說這是我們徐州的一大損失。
我由於忙於生計,後來去看望的時侯少了。最後一次見到劉老師,是06年的冬天,這時的劉老師坐那兒自己已站不起來了,給他說了好幾遍才知道我是誰。桌子上的畫筆落滿了灰塵,有的掉在了地上,我看到眼前他這這風燭殘年的情形,想起與劉老師二十多年的交往,心裡不免很是傷感!2007年3月劉德文老師去逝,享年96歲。
劉德文老師,是真畫家、真文人,他性格孤岸、不慕名利,對自己不炒作、不包裝。平心而論,他名氣不大,就其繪畫水平而言,在他那個時代是絕對的皎皎者,是當之無愧的中國第二代非常優秀油畫家。
最後借我的同好為劉老師寫的一幅輓聯來結束這篇對劉德文老師不成敬意的短文:
生不足喜,人生常來哭世界
死以何悲,畫魂猶可慰平生
…………………………
劉德文老師簡介
劉德文,(1911一2007)豐縣小營村人。畢業於蘇州藝專,師從顏文梁、周方白、呂霞光等人。 先後曾工作、執教於南京高等職業印刷學校、華東軍政大學文藝系、三野政治部文訓班、江蘇省美術工作室(今江蘇畫院) 西北工業大學、曲阜師大,1979年回鄉定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