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間第一寺與豐縣佛事的興替

2020-12-28 淮海名人

中華民間第一寺與豐縣佛事的興替

豐縣傳入佛教由來已久,佛事活動異常活躍和興盛,雖歷經朝代更替和兵燹水患的影響,但其佛事活動依舊是興替不歇,或明或暗,或張或弛,或眾或寡,或官倡或民辦,均是一直在活動中,直至今日。

據清·光緒《豐縣誌·寺觀》載:

「寺觀肇於漢,而盛於梁。自梁以來,招提蘭若遍天下,間有詣祀以求福者。至唐,狄梁公有淫祠之毀,識者快之。豐邑舊多寺觀,水荒之後,半消劫火。」

然至清末,有名可稽的寺觀仍有66座,僅城區周圍就有27座之多,足可見在整個封建時代豐縣佛教活動的興盛與延綿。

在豐境眾多的寺廟中,惟城區永寧寺興寺最早,且香火最盛。

永寧寺起自東漢,興於皇家,為中華民間寺院之始。

漢·明帝永平初年,西竺佛教傳入中土之後,最初只在京都及諸王府地設寺禮祀,為皇家獨享之福。

豐縣乃漢室祖居,祖陵設於力村疃,高祖誕於中陽裡,為皇室祖脈之地。

因此,倍受歷代帝王之眷顧。佛興之初,漢明帝在為自己祈佛保佑的同時,也沒有忘記尋根溯源,祈求祖上平安,源遠流長。

於是,便敕資在祖居地豐城中陽裡縣治東北二百五十步的漢高祖故居遺址建起「永寧寺」,以期佛祖保佑家鄉「平安無事,永寧萬年」。

寺院建起後,整齊壯觀,肅穆莊嚴,仿宮殿建式,殿堂廊廡互為照應,間次形成「七堂伽藍」,為方圓百裡之名寺。後世代有修葺,屢加變遷。按明·隆慶《豐縣誌·寺觀》記載:「永寧寺,舊在縣東北隅,乃漢盧綰故宅。

國朝洪武,僧仲通改為興教寺。今水淹塌」。

清·光緒《豐縣誌·寺觀》載:興教寺,舊為永寧寺,在縣治東北二百五十步。

北齊·天保二年(公元551年),改名白塔寺;

北周·天和六年(公元571年)毀,隋·開皇元年(公元581年)重立,十三年(公元593年)改名道成寺;大業元年(公元605年)又廢;

唐·貞觀初年,太宗曾派尉遲敬德親臨監修,並移址於城西三合裡(現存石礎可證);

唐·上元二年(公元675年)重興,改名重光寺;

宋·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復改名永寧寺;

建炎間(南宋·高宗趙構的年號,公元1127—1130年間),再遷城東北隅漢·燕王盧綰故宅重建;

金·大定十九年(公元1179年),僧人普淨修建;

元·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僧人文秀重修;

大德七年(公元1303年),僧人法澍屢加修葺之;

明·洪武年間(公元1368-1398年),僧人仲通重修,並改名為興教寺。

明·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六月,黃河從山東曹州決口,使豐縣全境被淹,縣城夷為平地,由縣令高祿帶領,將縣治遷於舊城之東南三十裡的華山之陽;

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年),由縣令徐冥將縣治遷回舊址,即今豐城所處位置;

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湖北黃陂舉人任惟賢任豐縣令,下車伊始,即恤鰥寡,崇節孝,抑奸貪,雪幽滯,緩徵薄斂,與民休息,坐堂不設門隸,任民自行報告。

行之三月,一邑帖然。

此時,他則抽出精力對廢毀的寺廟重新修建,並將廟址移至縣西北隅,仍以興教寺名之。

至清·順治十年(公元1653年),縣人渠景撤舊殿重修,遷址於縣城西北隅,維持至清末,其後無興替之記錄。

民國建元之後,時局不穩,兵燹水患頻仍,香火漸次衰弱,寺院再無較大修葺。

民國元年至民國37年(1912-1948年)間,豐縣境內仍有20餘處佛寺,僧尼約百人左右;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至1958年前後,豐縣原有的僧尼多逐漸還俗或遷移外地,佛寺逐年塌毀或改建、拆建成學校;

至「文化大革命」時期,寺廟作為「四舊」之象徵被拆毀殆盡,永寧寺亦在劫之列,佛事活動不復存在。

豐縣永寧寺的興建由來以久,「永寧」的命名亦深蘊寓意,在命名之初的指導思想上它不同於洛陽永寧寺及其它同名的寺廟。

自東漢·明帝劉莊引進西竺佛教之後,最初只是在皇室宮廷中崇奉,等同於中國傳統文化鼻祖的「黃老思想」和神仙方技一樣,深受皇室宗親的崇拜。

佛教傳入漢土後,一方面它的教理被作為與黃老之學一樣「清虛無為」,一方面又認為「佛」也是一種大神,是人們頂禮膜拜的偶像。

而且,當佛教傳入漢地以後,其齋懺活動的儀式效法於中土的祠祀方式,因而為漢代帝王所崇尚。

漢·明帝將佛像、經卷請回後,即在京城建立精舍,讓沙門迦葉攝摩騰、竺法蘭二人居住,在此譯經傳法,並將其居所命名為「白馬寺」,以紀念白馬馱經像的故事。

佛教活動很快便由京城洛陽傳到了楚王劉英的封國——徐州。

《後漢書·楚王傳》記載:

「(劉)英少時好遊俠,交通賓客,晚節更喜黃老,學為浮屠,齋戒祭祀」。

這時的徐州已有供佛的寺廟和各項佛事活動。

在楚王劉英的周圍已經聚集了一批佛教信徒,其中有出家的僧人(桑門)和在家的居士(伊蒲塞)。

豐縣久隸於徐州,且為歷代漢王的祖籍,漢明帝在為自己祈佛保佑的同時,也沒有忘記祈求祖上平安。

於是便敕資在漢高祖劉邦的故居遺址上建起了「永寧寺」,以期佛祖保佑家鄉祖地「平安無事,永寧萬年」,這是自佛教東傳以來位於中華民間的第一寺院。

(白光華/文)(範玉友/圖)

相關焦點

  • 豐縣千人餃子宴在鳳鳴公園舉行!弘揚中華孝道文化,我們在行動…
    圖文:老佛哥2018年11月22日上午,由豐縣誌願者之家發起的,縣總工會、婦聯、文聯、紅十字會、老齡辦、老年大學、中陽裡街道向陽南社區聯合主辦,平安人家電動車有限公司贊助的孝親餃子宴,在美麗的鳳鳴公園志願者之家舉行,此感恩活動旨在弘揚中華孝道文化,弘揚正能量。
  • 實拍:豐縣著名大鼓藝人黃啟光先生收徒儀式
    圖文:程守忠2020年4月10日,豐縣曲藝家協會會員、著名大鼓藝人黃啟光先生,在他的家鄉豐縣宋樓鎮黃樓村王橋,舉行了收徒儀式。徒弟劉容婷及她的家人、引進師、主持人、保舉人、見證與賀人等濟濟一堂,見證了舉行儀式的過程豐縣宋樓鎮黃樓村王橋,地處復新河畔,清流波光四時映照,屋宇地田靜謐安詳,是一處美麗而恬靜的聚落。豐縣曲藝家協會會員、著名大鼓藝人黃啟光先生,就生活在此村。他家的院落前,春麥鋪展,綠樹成行。四月的鄉村,如詩如畫!
  • 豐縣政府引領電動三輪車行業發展
    在深圳打拼20多年的徐州豐縣人周亮,2009年回到豐縣,在家鄉投資15億建立「中國電動車城」。 「我要把深圳特區的經營和管理理念帶回豐縣,促使家鄉整個經濟的轉變,我要在這裡打造全國規模最大、檔次最高、配套最全、服務最好的五星級電動車專業市場!我期待把豐縣電動車推向全國,推向世界!」
  • 豐縣的傳奇人物——評書大師尹克理
    尹克理先生生前照片尹克理先生,豐縣華山鎮尹長莊村人。生1915年7月12日,歿於2008年農曆12月11日,享年94歲。他的父親尹道立具有愛國思想的一位有識之士,從小對他進行愛國思想教育,使他在青少年時期就培養憂國憂民的心態。
  • 廣州大佛寺奉放三時繫念佛事 清明法會圓滿結壇
    耀智大和尚和定弘法師登法王寶座宣講妙法,詮釋《三時繫念》的殊勝因緣和中華孝道的源遠流長。(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如本法師、明蘭法師)(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如本法師、明蘭法師)鳳凰佛教通訊員如本法師、明蘭法師訊 2017午4月4日,恭逢清明恩親超薦先人之期,千年古剎廣州大佛寺拜《梁皇寶懺》六天法會功德圓滿之際恭請耀智大和尚和覺源寺定弘法師主法奉放《中峰三時繫念》佛事,以「三時繫念佛事」之力和四眾弟子拜懺共修之力,回向十方法界情與無情眾生往生淨土、離苦得樂;一切有緣眾生蒙佛加被、
  • 【厲害了】明代象牙笏板現身豐縣
    近日,豐縣歡口鎮董莊村村民董先生公開了從明朝一代一代傳下來的一塊笏板。有文史學者稱,古代官員笏板在徐州非常少見,明代官員笏板在豐縣僅此一塊。據豐縣文史學者許硯君介紹,這塊笏板的主人是明崇禎年間的董家第9代孫董令矩,官居鴻臚寺少卿,告老還鄉後居住在師寨鎮董寨村。少卿是什麼樣的官員?許硯君說,董令矩的父親也是明代朝廷官員,但沒到持有笏板級別,負責祭祀、招待等工作,董令矩官至少卿,也是負責後勤保障工作的,應該是五品或從五品的級別。據光緒《豐縣誌·董令矩傳》記載,「董令矩:由例貢任前鴻臚寺少卿。
  • 「甘霖助學」牽手豐縣和集初中部分貧困生:遍灑真情,愛滿老區…
    ,甘霖助學豐縣負責人劉美霞女士,受徐州市甘霖助學總負責人夏海燕女士的委託,攜帶著豐縣永寧寺住持釋延武師傅和劉瑞雪居士的愛心捐贈,在豐縣和集中學德育處主任徐家宜先生陪同下,在年關將至時,為和集中學九位困境兒童發放了紅包、禮品…豐縣永寧寺起自東漢,興於皇家,為民間寺院之始也。
  • 【高能】從臺灣到豐縣——看孫裔博的故鄉情懷!
    特別是豐縣城鄉無不拍手稱快,因為執行鋤奸行動的勇士就是豐縣人孫寶山、陳亨林。大漢奸侯本升也是豐縣人,由於他倒行逆施,認賊作父,禍害鄉裡,霸佔及姦淫良家少女無數,讓家鄉豐縣人早就恨的牙痒痒,所以他的死大快人心,當時豐縣城老百姓放鞭炮慶祝幾天。侯本升清光緒31年(1905年)出生於豐縣城東渠橋村一個貧窮農家中,字海鵬,乳名百領,人稱侯百領。他幼年家貧,沒有上過學。
  • 漫議新編歷史京劇《正考父》:正衣冠知興替明得失
    原標題:正衣冠知興替明得失   銅為鏡,正衣冠;史為鏡,知興替;人為鏡,明得失。   3000年前的正考父,以當今視角來看,依舊是嚴以修身、恭儉從政的典範。由北京京劇院與國家大劇院聯合推出的新編歷史京劇《正考父》(編劇:蔡赴朝,導演:任鳴、陳霖蒼,作曲:朱紹玉,主演:杜鎮傑、李宏圖、張慧芳、張建峰、楊少彭)便是以其為主人公而創作的一部以古之鏡像來對位當下,以期「正衣冠,知興替,明得失」的作品。
  • 吾悅廣場約50萬方城市綜合體正式落戶豐縣!
    2020年10月30日,豐縣吾悅廣場項目籤約儀式在金都藍海鈞華大飯店成功舉辦,意味著吾悅廣場正式落戶豐縣,項目總建面約50萬方,將填補豐縣體驗式綜合體空白,為豐縣增添一座集購物、休閒、文化娛樂、居住於一體的大型城市綜合體。
  • 國網豐縣供電公司:電靚美麗豐縣 點亮美好生活
    近日,黃河故道大沙河溼地公園成功創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從「無風三尺沙」到「梨花香如雪」,豐縣堅定踐行「兩山」理論和新發展理念,美麗豐縣建設取得初步成效。國網豐縣供電公司深入踐行「人民電業為人民」的企業宗旨,持續加強電網建設,深入推進電能替代,積極服務鄉村振興,為美麗豐縣添動力,為美好生活增活力,為全縣高質量打造貫徹新發展理念區域樣板提供堅強電力保障。  推進電能替代 助力綠色發展  豐縣是一個多民族的人口大縣,縣城北關是自然形成的回民聚居區,侗、壯、蒙、布依、土家等族也散居在豐縣各地。
  • 從「年度之歌」看潮流興替
    從〈年度之歌〉看潮流興替〈年度之歌〉由黃偉文填詞,收錄於2009年3月19日發行的謝安琪的大碟《Yelling》中,曾於3月13日,即她32歲生日當天派臺,謝安琪接受2009年3月8日叱咤903節目《豁達人潮》訪問,說這首歌曲乃對應於2008年她所主唱的歌曲〈囍帖街
  • 不能讓中華五千年藝術品放著冰冰冷冷,活起來才能更多文化傳承
    我們應該感謝收藏家他們有著一腔熱情,默默地守護了中華文化的民族遺產,那是我們祖先的財富。不能讓中華五千年古代藝術品冰冰冷冷放著,應該更多接近生活,活起來才能更多的傳播中華文化的偉大。收藏古代藝術品應該既是一種高雅愛好的標誌,也是一種財富和地位身份的象徵。
  • 江蘇豐縣:品牌」速利達」 三輪車送給英雄王傑部隊
    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1周年到來之際,7月25日,冒著高溫酷暑,江蘇速利達金屬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連廣運,豐縣擁軍協會主席劉永清,豐縣正能量公益發展中心黨支部書記袁慶堂、理事長萬利忠帶領志願者一行30多人,行程100公裡來到駐徐州王傑部隊走訪慰問
  • 利用民間故事,在家庭教育中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民間故事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藝術瑰寶,曾是家庭生活中日日流傳的文學形態,然而在全球化浪潮的衝擊下,民間故事在社會進步的同時卻被遺落了下來,尤其在家庭教育領域。讓民間故事回歸家庭教育,從依託繪本講述民間故事,遊戲互動表演民間故事,動畫影音再現民間故事,走親訪友搜集民間故事四個方面重拾遺落的民間文學,在家庭教育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民間故事因其表達的口語化,內容的傳奇幽默性,與幼兒生活結合密切等特點,而深受幼兒喜愛。
  • 豐縣「鐵漢」民警王玉亭:「支架心」追嫌犯差點送命
    當時,正在河濱路和中陽大道路口等綠燈的豐縣公安局政治處主任呂凱趕了過來,「老王,你不要命了!」原來,王玉亭的心臟上搭著三個支架,他根本就不能進行這樣的劇烈運動。緩過氣來後,王玉亭輕聲說,「抓住嫌犯就好。」此時,戰友們已經將嫌疑人控制,經查此人不僅是「7.15」搶奪案件的嫌疑人,還是橫跨安徽碭山、山東單縣和江蘇豐縣等三省數縣的搶奪犯罪團夥之一。
  • 江蘇省豐縣檢察院舉行公益訴訟聯繫點揭牌儀式
    來源|豐縣人民檢察院1月8日,豐縣檢察院聯合豐縣孫樓街道辦事處會籤了《豐縣人民檢察院、豐縣孫樓街道辦事處公益訴訟工作協作實施方案》,積極探索建立公益訴訟聯繫點,豐縣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陳士莉,孫樓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葛海峰出席公益訴訟聯繫點成立儀式。會上,陳士莉檢察長和葛海峰副書記會籤了《豐縣人民檢察院、豐縣孫樓街道辦事處公益訴訟工作協作實施方案》。
  • 這位從豐縣走出去的女明星,斬獲最佳女演員獎!
    王藝禪從小跟著外婆在豐縣長大,在豐縣縣城生活了十餘年,一直到初中一年級,之後跟隨家人遷到外地。王藝禪曾參與拍攝以豐縣土壤肥料管理站站長渠立強為原型的電影《渠立強》,拍攝期間,劇組來豐縣取景。「包括在豐縣拍片時吃、住、行的所有費用,我也沒要劇組一分錢,全是自己解決的。」王藝禪覺得,能為家鄉豐縣做點事兒,非常榮幸,這不是錢所能衡量的。綜合網絡編輯:只魚審核:社區管理 自由自在
  • 求神拜佛事,心安理得人
    後來集大成就是中華文化中的二十四節氣。《尚書.堯典》中記載,堯帝「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曆象明星辰,敬授人時」,指導農業生產。並且我們都知道,中國文字源頭是象形,而這形就是天象,造字之始祖是倉頡,而倉頡就是在黃帝手下專門夜觀天象之官。據班大力先生考證,甲骨文的「帝」字就是北極星附近幾顆亮星連線的圖案。所以,中華文化最早是從天文中來的,這便是中華文化的源頭,「以天文定人文」。
  • 懷念劉德文老師【豐縣小營村】
    初到他那兒,發現劉老師的生活極其簡樸。當時歡口到豐縣沒有公交車,來去很不方便,我大都騎自行車去。劉老師沒有吸菸喝酒的嗜好。我有時給他帶點水果之類的東西,這樣劉老師卻很生氣,說以後來不要帶這些東西,掙個錢不容易,多帶畫來我最高興。其實二斤水果才幾個錢,從這些小事中,可以看出他那為人師表的高尚品格。         劉老師那兒經常有來求教的學生,他總是誨人不倦循循善誘。劉老師教學生,不喜歡就畫論畫,更討厭手把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