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各地陸續復工,越來越多人開始走出家門重返工作崗位,人們出行過程中的疫情防控值得重視。
滴滴在車內加裝的塑料隔膜
2月11日,滴滴出行宣布,本周起將陸續在武漢、大連、洛陽、鄭州、哈爾濱、長治、寶雞、江門等城市的網約車內加裝前後排防護隔離膜,形成一個簡易的安全艙。在要求車內勤通風、定時消毒,司乘均須戴口罩的同時,為網約車內再戴上一層巨型的「透明口罩」,儘可能實施多重保護。
工作人員安裝塑料隔膜中
車內的塑料隔膜從物理層面加強了車內飛沫的隔離,實際上除了網約車,其他行業也有使用類似做法加強防護的。
用塑料膜隔離飛沫的藥店
2月7日,有網友在視頻網站上傳了一段去藥店買藥的小視頻,那家藥店的櫃檯區域完全用透明的保護膜圍了起來,向外投藥都用著臨時的「紙箱窗口」。除此之外,目前街上也出現了越來越多在外衣上又套了一次性塑料雨衣出門的人,其實這也是一種塑料隔膜。
有人自製水桶面罩
滴滴在車內加裝塑料隔離膜的措施,引發了網友的熱議,所在城市還沒有覆蓋的網友表示「羨慕」,也有網友希望能推廣到全國。其中不乏一些醫生對此發表看法。
楊宇醫生的評論
宜賓市第一人民醫院泌尿外科副主任楊宇醫生在微博表示,車內加裝塑料隔離膜是非常合理的做法,疫情嚴峻,抗擊疫情處於攻堅克難的關鍵時期,是全民對病毒發起總攻的時期,在這個時期,只要利於病毒控制,又不會造成百姓生活困難,就是可行的。
微博名為「SDUIVF許超醫生」的網友也對車內塑料隔膜的防護舉措表示了肯定,同時他還提醒,司機要全程佩戴口罩,每送一車人後要對車內消毒。
實際上除了在車內加裝隔離膜,滴滴也在給司機做培訓、配「裝備」——滴滴已經在全國148個城市設置司機防疫服務站,除了免費為司機發放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資、幫助車輛消毒外,還承擔著監測司機體溫、隨時上報的功能。
司機防疫服務站的工作人員為返程復工司機測體溫
各地陸續復工期間,滴滴還針對從疫情高發區域返回的司機進行主動篩查,督促司機執行當地防疫規定,做好隔離工作,結束隔離且身體無異常方可接單。
除此之外,自2019年12月15日至疫情結束前,所有完成線上訂單的滴滴網約車、計程車、代駕司機和順風車車主,一旦確診,住院期間,除國家津貼外,滴滴疫情專項肺炎險將提供每天300元住院津貼(每人最高3萬元),特殊情況下提供最高50萬的專項保障金。
工作人員對車輛進行消毒
為了保障大家安全有序地恢復生產,出行行業已經較勁了腦汁,網友們也各顯神通在用一些看似「土」但對疫情防護著實有效的方法保護著自己,通過這些積極面對生活和工作的措施,大家也在共同增強著戰勝疫情的信心。
(來源:封面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