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敢於倒西瓜的傳奇種植戶--記西瓜大王·王根國
姓名:王根國
籍貫:浙江溫嶺
種植面積:100畝
濱海西瓜帶頭人之一,現代種植大戶,理念先進、思維獨特,種植小瓜特色品種暢銷一線大城市;日式精細化管理,解決了小品種市場幹擾的難題,是小品種種植的典型代表人物之一。
溫嶺松門,因全村都出去種瓜、販瓜,從事西瓜行當而聞名;王根國就是最早出去闖蕩的松門人之一。1999年就在種瓜的他在2002年感覺到不走出去就掙不到錢,於是開始追著太陽種瓜,回想起這一晃就是21年的光陰,王根國說他自己也未曾想過:種瓜就成了他一生的事業;
2006年,王根國和親戚一起轉戰到嶽陽汨羅,在那他發現汨羅由於所處洞庭湖畔,地下水位高,水晶瓜非常多,嚴重影響西瓜品質,賣不上價格;從那時開始,他有了深刻的品質意識;
2007年,王根國搬到長沙開始品質種植,沒過多久就和知名果商合作,這本是一件欣喜的事情,但由於當年西瓜產量過剩,籤訂協議的果商在市場「翻車」,滯銷導致囤積的西瓜成批的壞掉,而根據協議,這筆巨大的損失全由他來承擔;吃了大虧的他痛定思痛,決定自創品牌銷售;
2009年,王根國註冊了「湘甜金童」商標,靠著品質打開南方多地市場,並以高於市場一倍的價格銷售一空而大獲豐收;他有了對市場獨特的認知和理解;
2017年,王根國不顧家人的反對,引進產量極低的小果型品種小糖丸,靠著堅守品質與樹造品牌的經營理念,堅持不讓一個低品質的果品流入市場(將所有挑出的次果全部砸碎倒掉也不往市場發一個)而再度大獲成功,創造年入近百萬的奇蹟。
說起王根國,無人不慨嘆,在瓜圈很難找出第二個他。
了不起的地方:
1、種植小瓜特色品種暢銷一線大城市;日式精細化管理,解決了小品種市場幹擾的難題,是小品種種植的典型代表人物之一。
2、堅持不讓一個低品質的果品流入市場的經營理念掌握了品牌運作的根本要素。
二
從失敗走向成功--記安徽阜陽西瓜種植戶張全起
姓名:張全起
籍貫:安徽阜陽
種植面積:50畝
安徽阜陽西瓜帶頭人之一,新興產區高品質種植大戶,從失敗走向成功,他代表了大多數新興產區西瓜種植戶。
他們是兩兄弟,左邊的是張全起,右邊的是張全偉;兄弟二人早年在合肥從事水果批發生意,2006年轉行種起了西瓜;十多年前,吃苦耐勞的二人輾轉多地種瓜,由於不懂技術也沒有人傳授經驗,種出的西瓜既沒有品質也沒有產量,一路走來吃過不少虧也上了不少當,幾乎是年年賠錢,甚至有放棄種瓜的念頭;
2018年,他受人指點,前往高手雲集的江蘇求學,在自己多年失敗的經驗中總結教訓、拜師求教、不懂就問,成功的在阜陽種出了高產優質西瓜,一時間聲名大噪,不僅果商以高於周邊2-3毛錢/斤的價格收購他的西瓜,還引來老家20餘名西瓜種植戶的上門求教。
了不起的成就:
1、阜陽地區西瓜帶頭人之一,在失敗中找問題總結出從育苗、施肥、病蟲害管理等西瓜全周期管理方法從徒弟到師傅快速逆襲。
2、新興產區高品質種植大戶代表,代表了新興產區高品質栽培之路。
三
小木匠,也有大夢想--記西瓜種植大戶陳文權
姓名:陳文權
籍貫:浙江溫嶺
種植面積:60畝
廣東汕頭西瓜帶頭人之一,種植大戶,反季節栽培小瓜特色品種,有一套解決小瓜早春低溫座果難的有效措施,產品熱銷北京等地;聘用長期合作工解決規模種植管理的難題;是典型的現代經作種植大戶。
陳文權原本是個木匠,靠著一門手藝在家過活;2004年,陳文權看同村人在外種瓜回家蓋了新房子,不甘平庸的他放棄了穩定的木匠活計,組織了一幫人背井離鄉南下廣東種植大棚西瓜;那時候大家都在種植大瓜品種,陳文權卻逆主流的利用廣東氣候優勢,反季節種植特色小品種:特小鳳和早春紅玉,錯峰上市搶佔市場空檔期;由於陳文權的瓜好又獨特還成規模,效益非常可觀,同時為人豪爽,結交了一批大小瓜販子,從此不愁銷路,2019年,陳文權大膽投入,承包了60畝土地大規模種植。
了不起的地方:
1、規模種植大戶:培養農民當工人,發展了2對夫妻型長期事業夥伴;打破了單打獨鬥的規模種植瓶頸,不僅向土地要收益還像管理要效益。
2、批次種植、瓜藤同勢的良性循環、持續上市的栽培模式持續向市場供應高品質西瓜 。
3、不跟風、逆主流;反季節種植小瓜品種,解決了小瓜早春低溫座果難的技術問題。
四
緣分讓我們相聚--記西瓜種植大戶程結銀
姓名:程結銀
籍貫:安徽池州
種植面積:60畝
安徽池州西瓜帶頭人之一,現代種植大戶,引進先進種植模式返鄉創業,帶領老鄉共同種瓜、增收致富;敢闖敢拼,品質過硬,產品熱銷一線城市。
程結銀原本在家鄉從事水果生意,2012年在安慶進瓜時認識了台州松門、箬橫的西瓜種植戶,因好心幫助溫嶺瓜農找地而結緣西瓜種植;敢闖敢拼的他當年即承包30畝土地,在台州瓜農的指導下,靠著自己的勤懇和悟性,當年就賺到了第一桶金20多萬;周邊老鄉看他種植西瓜如此賺錢紛紛投靠,一同種植;此後便一發不可收拾,逐年擴大種植規模,2020年,他一個人就種植了60畝,並成立家庭農場,帶領同鄉規模發展到幾百畝;他感言,正是由於溫嶺瓜農從播種到採摘手把手的教他、毫無保留的傳授給他才讓他有了今天的成就,非常感謝溫嶺人的支持與幫助引領他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了不起的地方:
1、8年從入行到精通種植,程結銀走了大多數人未曾走過的捷徑,他喝水不忘挖井人,帶領同鄉一同種瓜共同致富;
2、敢闖敢拼,程結銀不斷學習西瓜先進模式,改進種植措施,敢為人先在新興產區用鋼架棚密植栽培,不僅高產而且優質。
五
西瓜價格翻番的背後--記近城市端生產區80後新生代種植戶潘瑞廣
姓名:潘瑞廣
籍貫:江蘇南京
種植面積:20畝
江蘇南京近城市端西瓜現代種植戶,通過高品質栽培+社群電商的自產自銷模式讓小西瓜賣出了大價格。
潘瑞廣是一名80後新生代種植戶,06年26歲的他就開始從事水果零售生意,生意做得一帆順水,由於批發檔口開在南京,生鮮超市又如雨後春筍般的湧現,高品質西瓜就成為大家競相爭搶的資源,一直供不應求;找不到好瓜、供應不了足夠高品質西瓜給客戶的潘瑞廣心有不甘,13年一個偶然的機會,潘瑞廣決定自己來種;靠著自己多年經營的人脈,他在南京近郊租了20餘畝土地;剛開始的時候,潘瑞廣也遇到了二茬果水晶瓜、黃心瓜較多的問題,次品率居高不下,經過高手指導加多年實踐善於總結的他,摸索出一條提前規劃、按期適時的水肥管理措施讓二茬果也能種出高品質;2019年,在檔口工作多年精通選瓜又擅長種植的他與朋友合作,定位高端果品通過社群電商將優質的西瓜賣向高淨值人群居住的頂級社區,直接讓他的瓜價翻了好幾番。
了不起的地方:
1、80後新生代回歸農田搞種植,不僅搞出名堂還打出了名氣;
2、近郊適度規模種植,高品質栽培管理方式和產銷結合的電商模式,讓小西瓜賣上了大價格;
六
不服輸才能幹大事--記連雲港早瓜種植區孫秀華
姓名:孫秀華
籍貫:江蘇連雲港
種植面積:40畝
江蘇連雲港西瓜種植帶頭人之一,現代種植大戶;早瓜種植區高品質栽培代表,探索出一條早瓜栽培的模式。
連雲港是一個靠海的城市,土生土長的孫秀華靠海吃海,以種植紫菜為營生;受環境影響,海產品滯銷賣不上價錢,孫秀華無奈轉型開上了大貨車,一來二往間發現賣西瓜是個不錯的活計,遂做起了西瓜買賣進入到瓜圈;不到一年時間,他認識了不少種瓜的高手,瞄上了種瓜的行當;2010年,孫秀華拿上多年的積蓄和老師傅們學種瓜,思維活絡又吃苦能幹的他沒過幾年就成了行家;西瓜趕早上市往往可以賣上好價錢,於是他就比別人早種一兩個月,趕早上市;連雲港的冬季氣溫可以低至零下10度,剛開始孫秀華也遭遇了嚴寒凍害的損失,不服輸的他經過多次試驗摸索走上了大小棚+草簾多重保溫抗凍的簡易溫室,趕在4月初就可以上市,一舉成為市場獨特的早瓜上市區域備受客商青睞,產品遠銷全國。
了不起的地方:
1、早瓜種植區高品質栽培代表,探索出一條早瓜栽培的模式
2、為人豪爽不怕吃虧,樂善好施幫助身邊種植戶,聚攏了一批早瓜種植戶,是江蘇連雲港西瓜種植帶頭人之一。
(來源:央視新聞)
七
記西瓜種植大戶---王正華
姓 名:王正華
籍 貫:浙江溫嶺
種植面積:1100畝
河北省赤城縣產業扶貧基地負責人,沃美隆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法人。解決了高寒氣候條件下麒麟瓜栽培技術問題,摸索出一套超大面積大棚西瓜種植管理方法。
2018年底,遠見卓識的王正華聯繫了一批老鄉,奔赴遠在河北張家口赤城縣一個叫馬營鄉的地方承包了1100畝土地,以超大規模、統一化運營和分片管理的模式種植大棚西瓜。這是一個高涼地區,平均海拔1100米,在這裡種植西瓜以前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情,膽大又有技術的他瞄準了近京的區位優勢,多次深入田間考察、與本地政府籤訂協議、組織招工親自育工,經過2年的不斷探索和發展,王正華成功的摸索出一套適合高寒氣候條件下大規模種植的管理方法,不僅突破了高寒環境下西瓜座果的技術難題,而且創新了管理模式,2020年,管理的工人就有260多人;
了不起的成就:
1、解決了在高寒氣候條件下大棚麒麟西瓜的栽培技術問題
2、創建了麒麟西瓜產業基地,用土地入股和勞工合夥的模式解決了用工難的問題,以超大規模種植麒麟西瓜,是當地產業扶貧就業的明星。
八
從做實驗到大師的西瓜種植大戶---記科班出身的楊順華
姓名:楊順華
籍貫:浙江江山
種植面積:32畝
西瓜種植大戶,浙江江山西瓜帶頭人之一,科班出身,喜好做試驗並不斷更新技術,從品種到管理模式到栽培模式有一套自己成熟的方法。
楊順華是浙江江山人,是跳出「農門」上了農校學了農學,在浙江農資局裡上了幾年班又返鄉種植西瓜的精神小夥,是瓜圈裡少有的科班出身;談及為什麼放著鐵飯碗不幹,偏執的返鄉創業幹起了辛苦的農活並未透露太多細節,只是簡單的說到:結婚那年,偶然聽別人說種西瓜賺錢,辛苦是辛苦,但卻很自由;
2006年返鄉種瓜至今,科班出身的他並沒有一帆風順,剛入行那年便是虧損,但他並沒有因此放棄,15年的時間他也是嘗遍了酸甜苦辣:遭遇過洪水,瓜地全部受災、半年的艱辛全部泡水欲哭無淚;趕巧瓜價趕上行情一年掙了幾十萬;這是瓜農們與天地相爭、與技法相競的普遍遭遇,是七分靠天,三分靠己的自然寫照;
2015年的時間,楊順華發揮了其科班出身的行事方式,不喜歡「照搬照抄」的他有了一套自己成體系的理論實踐方法,得益於喜歡在田裡做實驗:從品種到管理模式到栽培模式,不斷創新更迭;正是這種理論結合實際的方法,讓他的種瓜技術突飛猛進,不僅趕超了偷師學藝的前者之師,更是在江山少有後者齊頭並進,在江山瓜圈小有名氣。
了不起的地方:
1、在農村勞力成慌的年代,科班出身卻不怕吃苦的他毅然地成為一代青壯年返鄉助農的代表。
2、浙江西部山區大規模種植,產品品質皆為上等,是江山瓜農出眾的代表。
九
農二代的非凡夢想---記獅王西瓜王文津
姓名:王文津
籍貫:浙江溫嶺
種植面積:50畝
80後新生代瓜農,農二代,出身溫嶺種瓜「世家」;從自產自銷到品牌化運作,到服務更多瓜農,走上品牌產銷道路是因為他有一個夢想:一年四季持續供應市場品質西瓜。
王文津是浙江溫嶺松門人,農二代,出身種瓜「世家」,08年,學習工業自動化的他由於工廠遭遇金融危機,被迫下崗,心灰意冷的他投靠在上海種瓜的父親,走向西瓜種植之路。
從一個22歲的小夥,到如今已過而立之年的他,已在瓜圈「混跡」了12年,如同所有迎著太陽種瓜的溫嶺人一樣,從上海到開始、歷經湖南長沙、雲南直到現在的江蘇濱海;不同的是他子承父業,一直過的比較平穩,沒有經歷過多少大的風浪;但他還是有一顆不甘平庸的心,2019年,自認為種瓜太過辛苦且投入周期長風險大,種地也不需要他太過操勞,自產自銷已成熟多年又愛對外交際的他想走一條與父輩不同的道路:與他人合作一起創建西瓜品牌《獅王西瓜》,從產區挑選優質產品發往各地大宗市場:讓瓜農種出品質、也能賣上好價格,讓消費者吃上高品質西瓜、也能放心消費是他們秉承的品牌理念;雖只有1年的短暫霞光,已然有所有成就;幫助瓜農賣上了好價格,也在通過自己種瓜「世家」的經驗和技術給瓜農分享如何種出好品質,期望一年四季持續的給市場供應品質西瓜是他的想達成的願望。
了不起的地方:
1、出身種瓜「世家」卻走上一條非凡的道路:從自產自銷到品牌化運作,到服務更多瓜農,走上品牌產銷道路
2、一年四季持續供應市場品質西瓜是他的夢想,也是激勵他成就更多人的動力源頭
十
不經風雨怎見彩虹---記曾經的百萬富豪李連雲
姓名:李連雲
籍貫:浙江溫嶺
種植面積:32畝
浙江溫嶺人,老牌瓜農;西瓜種植大戶,老餘姚西瓜帶頭人之一。
李連雲在上世紀90年代便資產過百萬,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土豪,在海邊長大的他在1997年江蘇大豐地區豪擲80萬搞起了水產養殖,卻虧得一塌糊塗,血本無歸;他一蹶不振的在家待了2年,老丈人看著自己的女婿如此萎靡,便熱心的邀請他一同種瓜,值此便踏上種瓜之路;
一場風雲改變了一個人,李連雲重振信心後變加倍努力;久未種地的他一開始還有些生疏,施肥、整枝、打藥沒有一項明白,在老丈人悉心的指導和他的勤學苦幹之下,沒過多久就完全掌握;樂心腸的他不僅自己會了還主動教在附近種瓜的人,甚至還幫著別人賣西瓜,在餘姚一下子都受到了大家喜歡;第二年,深知種的好選的對才能賣的高的李連雲就開始抓品質,收購商一來二往的,他就打出了名氣,一斤價格比別人可以貴上好幾毛,對於種出好品質,他也不吝賜教,帶了一眾人,從此他就成為了餘姚炙手可熱的人物。
由於可以種植土地的減少和國家政策的調整,他們被迫離開了多年的餘姚,踏上了江蘇鹽城濱海的新興優質產區,他還是他,領著一眾在餘姚的人奔上新徵程。
了不起的地方:
1、跌倒了再爬起來,重振旗鼓成就了一代瓜圈領頭羊
十一
「再戰江湖」,一年崛起--記鹽城西瓜種植大戶葉兵華
姓名:葉兵華
籍貫:浙江溫嶺
種植面積:45畝
浙江溫嶺人,西瓜種植大戶,愛折騰,做過木匠、賣過五金、種過瑪咖,十幾年重回種瓜,「再戰江湖」,1年的功夫創造了可喜的豐收;憑藉誠信,西瓜滯銷的時候,不僅解決了自己的銷路還幫助他人。
葉兵華年輕時掌握了木匠的手藝,幹了幾年覺得乏味;過年的一次機會聽說老鄉因為種瓜發了財,按耐不住的葉兵華覺得道聽途說不如一幹,便全家上陣,種起了西瓜;幾年下來,由於天氣不好、土地也不太行,葉兵華感覺種瓜並沒有像傳說中一樣掙錢,於是他跟著親戚又轉戰四川幹起了小五金,那時正趕上房地產大建的時候,市場需求一度井噴,讓他賺了個盆滿缽滿;但好景不長,又遇上了激烈的市場競爭,葉兵華又有了離開的念頭繼而到雲南轉戰種植當時最熱門的瑪咖;天不逢時,葉兵華前腳踏進雲南,大規模種上瑪咖,恰逢瑪咖從高位跌落神壇,葉兵華虧了個底朝天,無奈回家。聽聞家鄉發展新農村和農家樂,於是他又種植了桃樹以待時機,沒曾想,一場突如其來的颱風又再度粉碎了他的幻想。
2020年,幾經折騰的葉兵華在朋友的召喚下再度投入到西瓜行業,在江蘇鹽城包下45畝土地大幹一場;他一改從前,憑藉多年前的功底和幾經失敗的經驗:不閉門造車,三天兩頭找人請教,一年就種出的高品質西瓜,讓認識他的人瞠目結舌;6-7月份,市場萎靡,做過大生意又善於交際的他,憑著誠信二字,直接把瓜賣到了終端,他喝水不忘挖井人,連同朋友的滯銷西瓜一同賣了出去。
了不起的地方:
1、「再戰江湖」,葉兵華憑藉多年前的功底和勤學好問,用1年的時間趕上了時代,在多重災難的2020年,創造了可喜的豐收
十二
改變不了自然就改變自己--記江山注重品控的西瓜種植大戶沈卿正
姓名:沈卿正
籍貫:浙江溫嶺
種植面積:70畝
浙江江山西瓜種植大戶,注重預防理念,兩夫妻管著70畝瓜地,將品控做到極致。
沈卿正,是浙江溫嶺人;19歲就入行搞種植,06年,種植蔬菜十幾年的他趕上外出種瓜的熱潮,來到從沿海因躲避颱風而引發溫嶺人群聚的大產區---中國蜜蜂之鄉浙江江山,一幹就是15年。
江山在浙江的最西面,是三省通衢的地方,懷玉山脈將它們斷隔,成就了江山獨特的小氣候,5-6月份,由於氣流的交匯,江山極易產生雷暴天氣,氣溫的極具變化加上突降大雨,即使是多年的老瓜農也不能完全應付,也即便是開了深溝排水,底足了底肥不用後續衝肥、將座果節為降低快長快熟也無法避免有壞瓜的產生,但重視品質和口碑的沈卿正用了一個笨辦法,他和妻子兩人學習工廠,兩夫妻作為檢驗員過兩道工序來最大限度的避免,也正是有了這個口碑,只要老沈的瓜價格合適,即便是貴別人幾毛也會首選老沈的瓜。
獨特的地裡位置也鑄就了江山不同尋常的瓜市:西進上饒鷹潭、東輸杭州上海、南達福建、北上安徽;老沈選擇了長季節栽培,70畝土地分幾批上市,一批瓜可以連續賣上1個月,橫跨了瓜價行情高企到低落的全部時期,種的多自然難管理,老沈自有一套:提前預防好,後續管理少;不怕人工貴,關鍵要做好。
隨著時光的變遷,多數人因為各種原因離開江山,而他卻選擇堅守在江山這片沃土上;不僅是因為他喜歡上了這個地方和這個地方的人,也離不開他豐富種植經驗和技術在江山土地上賺取穩定而又可觀的收益。
了不起的地方:
1、改變不了氣候環境,改變自身管理措施和模式,重視產量更注重品控;他是具有豐富對抗江山自然條件的技術高手
十三
非凡魄力成就非凡成功--記雲南種植大戶江玲華
姓名:江玲華
籍貫:浙江溫嶺
種植面積:110畝
雲南西瓜種植大戶;極有魄力的新型種瓜代表。
江鈴華原本是個做建材的老闆,生意做的不是很大,但由於建材行業受建築行業的影響,普遍都是墊資供貨給建築單位、施工單位,資金投入大、資金回籠慢、呆賴帳逐年增多的病讓他如守雞肋一般堅持了幾年;08年,見朋友種個西瓜發了不小的財,算算西瓜這個投入少、周期短,資金回籠快的行當,心裡一盤算是個好營生,遂自跟隨朋友到南通種瓜,一種便是12年;
2014年,喜歡闖出個天氣掙到大錢的江鈴華到雲南考察,他發現雲南的一年如春的氣候非常適合種植西瓜,雖然土地投入成本大還面臨著綠斑駁病毒的毀滅性風險,但由於西瓜可以提早上市,恰好趕上市場空檔期賣上高價;一本帳算的清楚的江鈴華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氣,一舉包下110畝土地大幹一場;2020年雖然西瓜產業在大多數地方遭遇了洪災、和天氣導致的產量品質雙雙下滑,但趕上雲南的好氣候,江鈴華硬是賣上了高價,產品遠銷到東北。
了不起的地方:
1、非凡的魄力成就非凡的成功江鈴華
十四
九江也能畝產萬斤 ,高產還有好品質--記都昌西瓜種植高手彭國安
姓名:彭國安
籍貫:江西九江
種植面積:20畝
江西九江西瓜種植高手,畝產萬斤,品質卓越,西瓜不僅自產自銷特供超市還供不應求。
彭國安是江西九江都昌人;本是一名貨車司機,開著汽車南來北往,也是長了不少見識;06年,彭國安見別人種植大棚西瓜有非常好的效益,他動心了。在有高人指點下,彭國安在老家包了20畝地開始種瓜;喜歡鑽研的他不斷的做著各種嘗試,逐步找到了種瓜的關鍵技巧;不僅如此,彭國安還大膽創新,當別人還懷疑是否可以加大種植密度的時候,彭國安已然在都昌這個地方高密種植,畝產一度達到不可思議的萬斤;
要產量更要品質,是彭國安掛在嘴上的一句話,他的瓜地不但高產而且優質;16年他外出學習土壤改良之法,加大有機肥投入,是他種出品質的法寶之一;夏季高溫沒有安裝揭棚設備,他在雙開棚的同時噴施降溫劑保持棚內各項條件的相對穩定以減少因水晶瓜、黃心造成的西瓜品質下降是他種出品質的法寶之二;在都昌這個不是大產區的小地方,彭國安憑藉著自己的優質,把產品賣到了上海,也成了本地商超進貨的不二選擇;
彭國安還在創新的道路上,每年種幾個新品種是他在本地供貨渠道穩定前提下不斷嘗試的一件事,滿足個性消費,不斷給客戶提供更多的選擇或將帶他走上一條新穎的康莊大道。
了不起的地方:
1、九江也能種出萬畝產量,有產量還有好品質
2、滿足個性消費,不斷給客戶提供更多選擇;他不斷在創新突破
十五
因禍得福開啟新種植模式--記濱海百畝西瓜種植大戶徐新亭
姓名:徐新亭
籍貫:江蘇濱海
種植面積:100畝
新型職業農民代表;濱海西瓜帶頭人之一;百畝規模現代西瓜種植大戶;培養農民當工人、發展骨幹當股東,濱海長季節轉短季節創始和推廣人。
徐新亭,崛起的西瓜大產區江蘇濱海人;徐新亭原本開了個賓館做點生意,2012年遇上了浙江老師傅找地,一來二往兩人達成共識,由徐新亭找地並注資入股合夥搞西瓜基地,就是這樣的緣分,讓商人的徐新亭進入了瓜圈;由於浙江瓜農到外地種植,初嘗甜頭的徐新亭放棄了經營許久的賓館,帶著一家老小開始了專業種植之路;一開始,徐新亭還是不太懂的怎麼種,總是出現各樣的問題,但是他善於交際主動向別人請教,同時自己還做一些實驗來驗證調整逐漸從外行到精通;2017年,颱風肆虐,習慣長季節栽培模式許久的徐新亭第一次遇到難題,瓜棚沒了瓜苗死了,還有大半年的土地怎麼辦?當他了解到,濱海的氣候還可以種植西瓜時他已下定決定,要在濱海種植秋瓜,說來也是巧,那年剛嘗試種秋瓜就嚴重滯銷,虧了不少;2018年,他找到幾個朋友,終於解決了銷路問題,兩季栽培下來,都是頭批瓜,瓜好品優賣上了好價格,自此打開了濱海長季節轉短季節栽培模式巨變的序幕。
了不起的地方:
1、培養農民當工人,發展骨幹當股東的現代化大規模西瓜種植戶
2、濱海長季節轉短季節創始和推廣人
由杭州良益農業主辦的第五屆西瓜產業論壇
暨溫嶺市第二屆西瓜高質量發展論壇
重磅推出15位了不起的西瓜種植大戶!
(文章來源:農資與市場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