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凌空勁」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2021-02-08 武術課堂

閻芳的「凌空勁」曾驚動「朝野」,中央電視臺著名主持人白巖松對其進行了抨擊,可見國人對太極拳的重視與關心。


近幾個月來,有不少拳友問我:「你見過李經梧,凌空勁存在嗎?」「不用挨著對方,太極高手就可用內氣將人放出嗎?」

吾曾受朋友之邀,帶著幾位武術同好來到北京,親眼目睹了太極拳傳人「凌空勁」的現場表演,那場表演很有轟動效應。主持人介紹說,被發放出的三位壯漢是國家武協的,他們都會太極拳,絕不是「託」。當時和我同去的有一位韓國人叫李承宰,是天津「武德跆拳道館」館長,黑帶9段,向我們師兄弟學習太極拳和推手已有數年。他提出想要試試身手,讓我轉達他的意,我前去把他的意思重複了一遍,得到答覆是他的內氣還沒通,沒有資格較量,下次有機會再「比畫」。在回津的汽車上,大家對「凌空勁」的看法不同,各執其詞,我就打圓場地說:「各家有各家的高招,咱們學習他們的長處就是。」

一、現實存在「凌空勁」

「凌空勁」不像武俠小說描述的那樣神乎其神,也不同於影視劇的表演。凌空勁確實是太極拳的上乘功夫,發人方在欲觸及對方之際能迫使對方騰空而出。其實,被發放方也需有一定功底,只有這樣才能在化解不開眼前的攻擊時通過彈跳退出圈外。這種避過被打擊距離,在空中調整重心和身體平衡的技法,在拳譜中謂之「跌前有一躍」。由此可見,在真打實鬥中,如果功夫懸殊,被發放方不會閃、展、騰、挪,就難逃挨打。

但是,以此偶然現象作為訓練方式長期仿效,最多只能有其形無其實,沒有實際意義。只有從基本功練起,循序漸進,才能得到太極拳真諦。如何能夠將武林人逼到騰空而起的地步,這是當下要研討的內容。

二、將人放出的原因

1.發放人自身所具備的能力

太極拳高手在實戰中沒有過多的糾纏,往往搭手見輸贏。這種功夫是長期運用太極拳的進、退、左顧、右盼、中定的步法,通過虛實變化的身法,在「沾、黏、連、隨」中運用「捋、擠、按、採、肘、靠」進行推手訓練的結果。

通過站樁和打拳等訓練,逐步練出太極推手和太極散手必須具備的基本功。當練到周身一家時,意識一動,丹田內氣就會隨之而動,內勁依次貫穿各個部位,全身上下相隨,形成一個柔韌的整體架,連綿不斷地運行,與人推手時可根據對方的力剛柔相濟進行應對,需要時可做到運化時極柔軟、發勁剎那極堅剛。

太極推手實戰,還要練出時刻掌控對方變化的能力。利用「沾、黏、連、隨」的方法,感覺到對方的勁路變化,與彼力「不頂不抗」、「隨屈就伸」,達到「無過無不及」地運行,在運行中用太極勁法化解對方之力,同時隨時調整自己重心的穩定,達到立身中正、運行自如,在運動中使對方重心失穩,將勁運向可導致其失重部位,在得機得勢之際進行發放。

2.發放人的機理

太極散手利用對方出手打人瞬間出現的定式尚未及收回之際,趁機利用接觸部位作為傳導體,將彼引進落空,就可使對方重心失穩,將他放出。

具體地講,太極散手主要特徵是實戰中脫手,屬於沒有任何限制的搏擊。但是,只要雙方動手,就會有肢體接觸,只要能用意、勁「跟蹤」住對方,太極推手的功夫就能得以施展。我用肢體與彼接觸部位相「黏」,根據對方力的強度進行大小變化,使對方無法擺脫,促使他運動不靈出現「呆滯」狀態。此刻,我順其力給勁,迫使他重心出底盤而失穩,我同時借運轉之機,捎帶造成與彼接觸部位脫開至適合發勁的間距,隨即通過「著力部位」將其放出。

當然,在太極技擊中「動手」的對象包括全身各個可擊打的部位。當對方在重心失穩狀態下無法抵抗時,我也可以騰出手來,選擇打擊部位進行攻擊。

如果在我出手之際,彼方位不變向背後一躍避開了打擊,這種逃脫方式只有在我打到他身上之前才有效。當我手還沒挨到對方身上時他就騰空而出,相對而言這就是「凌空勁」。對方如果逃得慢,就會受創或跌僕而出。

一般情況下,太極高手運到此步,對方是脫不開身的。但是由於太極拳能修煉到這個水平的人,其恬淡、不爭理念較深厚,他會主動停住手而不去傷人。客觀上,這種威懾力也起到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三、太極、意念與氣功

幾十年來,人們出於了解真相抑或獵奇的心理,經常問我:「不挨著人到底能否把他打出去?」這次再談「凌空勁」不過是老調重彈,我認為大家都有自己的見解,只不過是想證實一下而已。

20世紀80年代,全國出現過「氣功熱」,我的同事小柯問我:「顧伯,聽說太極拳含有氣功,你老練拳肯定會氣功,能讓我在遠處動嗎?」我說:「行,但是有個條件,你得按我的要求去做。」他表示可以,於是我就給他擺好姿勢,讓他站穩,我在2米開外坐定,以緩慢、沉穩的語氣發出指令,讓他身上各部位依次放鬆,不時提醒他調整身形的要求。當我看到他身體已進入松、靜狀態之後,我就念念有詞:「雙臂起、起……」只見他的兩臂隨著話音漸漸從兩側徐徐升起。他一臉迷茫地問:「我沒用力,怎麼胳膊自動抬起來了?」小柯琢磨一會,大聲地說:「我就不聽你的,看你還能把我的胳膊抬起來嗎?」我說:「信則有,不信則無。我是調動你的意念,用你的內氣促使手臂上抬,如果你不想讓臂抬起,我當然無能為力。」由此可見,意識可以決定內氣的運行,心理暗示可以影響意識、導致行動。

四、太極理論的指導性與實際運用的靈活性

太極理論中提到「力從人借,勁從脊發」。有的人認為,只要我不出力,你就無力可借,看你奈我何。於是,他們在推手中化不開來勁,眼看就要被發上時,有意地把身體全鬆散開,讓對方打不實。可是如果遇到行家,這種方法不但毫不奏效,還會一敗塗地。當你感到要被發上時做出此對策,即使能把對方這一招化開了,但是自己已把全身鬆懈掉,來不及恢復整勁,此刻毫無抵抗能力。而對方的太極勁是連綿不斷的,可以繼續吃進逼實,連打帶發。這樣,你就無異於任憑處置,而且沒有了內勁的屏蔽,身體失去了抗擊打能力,一旦被對方打實了很容易受傷。

這種身體全松的做法還有另一個弊端:當對方在接觸部位感覺到你的身體已鬆散時,他便會隨機應變,順勢改用拿法,手到擒來,非常便當,毫不費勁。這可就是「得實則發,遇懈則拿」。

太極擒拿屬於太極散手的範疇。在美國麻州豪利士頓市新英格蘭太極學校(New England School of Tai Holliston.Ma.)講學時,我在講課結束前用太極方式進行格鬥、擒拿教學和表演,博得熱烈掌聲。在此,我用文字把太極實戰內在機理表述出來。

當對方用直拳向我面部打來,我以對應的前臂側接來臂,將彼拳帶向身外,順勢進身,前腳進到彼側面,這是太極散手動作的外在表現。此時身體內部依靠勁抵禦外力入侵,使自己不致被擠「癟」,以避免被彼用力一鼓作氣「吃實」而導致重心失穩。當雙方二臂相接碰之際,我用勁將彼的作用力引出,彼為不失穩只得用力對抗,我正好借用此力。就是說,對方先出拳打過來,我以螺旋之臂去迎接彼前臂腕部的側背面,利用摩擦力的作用起到「黏」的效果,通過螺旋勁手臂內旋向前轉使彼臂向後移,螺旋勁既有包裹作用又有化解矢向力的功能,順彼打來之力將彼臂「掛」向我身臂外側,同時藉此反作用力上步進身。這些動作一氣呵成,我已佔勢得機,這正是太極拳「後發制人」的玄機。由於我已面向彼身側背,又接近其身,「一寸長,一寸強」,如此既助長了勁力又增大了我相對彼的運行幅度,這樣,彼已受到了無形的約束。

同時,我利用接彼打來之手的勁,將全身運勁體系撐展調順,以保證內勁通暢運行。這一舉措將直接影響到太極拳內在的運行模式和對外的太極實戰的關係。太極拳在意識作用下,以丹田運勁,腰為主宰,帶動全身螺旋轉動,使內勁遵循身體結構,沿著「∞」形立體軌跡運行,通過虛實變化,達到「往復有摺疊,進退有轉換」,隨時自行調整身體平衡,從而保證了立身中正、運轉自如。如果把身體沿「∞」形路線運行定為公轉,那麼隨之螺旋轉動的肢體就為自轉。也就是說,太極拳大師以身臂與人過招時,是在整體勁運行的支配下進行的。如果全身運轉不靈,肢體就要受制,就會出現被動局面。因此,太極拳對決時,其目的是讓對方重心失穩、轉換不靈,只有這樣才能得機取勢發揮威力。

在上步進身時,我另一手就勢搭到彼的肘部,隨著身轉螺旋形成陰陽掌,一正一反含蓄地若敷似離地黏在彼臂上,我用與彼相觸的臂掌「聽」彼力的變化。只要彼一動,我挨著的雙掌隨之收攏,順勢別緊其臂,帶動彼身,促其重心出底盤,造成其身體傾斜失穩。彼若向回找正,我仍順其力,在「來回勁」中將他放出。我這種相應的變化是在彼要調順身形時,我隨之而動達到的。

其實,太極拳的「捨己從人」是雙方接觸部位的表面現象,貌似隨彼力同步運行,實際上接觸點隨著雙方身形和力度變化在移動中若即若離,我手臂在螺旋運勁中含有橫向力,可輕易化解和推動彼施加給我的豎力,並將勁滲透到彼接觸部位。這樣運行所產生的摩擦力,在動態中將彼「黏」住,再繼續對彼實行固住梢節、拿住中節、帶動根節的舉措,利用彼用力的慣性作用順勢而動,適時加勁,促使彼不易收住,讓彼動作超過其穩定的範圍,使彼重心傾斜。與此同時,我還要保持自己不丟、不頂地與彼相「連」運行,做到遊刃有餘。其中機竅,除了前面所述彼一出手,我後發先至佔位得勢外,另一個重要原因是遵循太極拳實戰原則,我在與彼「周旋」中肢體的弧圈轉動角度和幅度雖有大小變化,但是始終保持身體重心在以雙腳為底盤的範圍內,整體柔架不散,松、整、圓、活,按「∞」運行的方式連綿不斷運行。這樣做,須讓彼被「黏」部位依照我整體勁運行,造成彼身與臂之力脫節、上下不隨,使彼全身犟成一體,形成「自鎖狀態」無法調整。當我通過「觸覺」得知此況時,順彼掙扎之力就可一蹴而就。

如果此時彼明知打不上就逃,可是由於彼打來時已成背勢,所謂「斷勁分輸贏」,我則已含機待發,彼一脫手我就打,必是百發百中。

同理,如果要擒拿對方,運行到這個地步時只須隨全身「∞」運行之勁,一手緊固住彼手腕,另一手壓彼肘部,即可控制其全身。實質上,這是槓桿原理在太極擒拿中的運用,我的雙手起到支點與力點的作用,在螺旋滾轉中把彼手臂當做槓桿,施勁的強度和角度依據彼身體抗力程度進行調整,漸漸滲透,逐漸「吃實」,直至彼失去抵抗能力。

長期的擒拿實踐表明,我勁大於對方之力才可奏效。太極擒拿也不例外,只是在彼出手時,我利用太極功法,讓彼臂與身體脫節,在運動中運用全身的整體勁應對彼臂的局部力,再牽制彼身,最終達到控制對方的目的。

以上對太極散手實戰的客觀描繪,體現了太極拳順應自然的理念,如同老中醫把診號脈,在與對方搏擊中總能不差絲毫地摸準對方力的變化,只有這樣才能待彼出手要打上時讓彼打不實,退卻時又甩不掉,我如影隨形「黏」住對方,已在自然而然中「套牢」對方,這就是太極拳的大寫意的玄妙。

擒敵拳節奏快,動作明朗,具有可觀性,適合對敵鬥爭、群體作戰。其弊病是,動作雖快但仍有停頓,會讓對手有機可乘;雙方相距空間較大,在從出手到挨上的過程中,只要對方稍有移動,就會使原定攻擊部位出現偏差;連續用力會造成氣喘,缺少耐久性;單打獨鬥時未知對方的實力,出手後一旦遇到力大者擒拿失手後不易撤身,反被人所制。

將此兩種方式進行比較,太極擒拿不存在與人角力的情況,而是勁在「吞吐」中黏著對方,隨時掌握著對手的動態,有迴旋的餘地。

一天,在練功場上,一位師傅在教徒弟太極推手。師傅發放自如,引起周圍習練者的興趣,有一人提出試手。雙方搭手後,這位師傅前臂住此人手腕,後面鬆開肩、肘,含機待放。只見此位習練者一給力就受制,身體扭曲,無論怎麼用力推,都無法使這位師傅雙腳移動,反被師傅柔活的身體引進落空,導致身體歪斜、僵滯,輕易就被發出。此人問:「我為什麼總推不上您?」得到答覆:「你沒有經過系統訓練,身體松不透。」又問:「怎麼才能放鬆到位?」回答:「該松的地方就松,該緊處就緊。」其實其中奧妙一言難盡。

小編微信號:wushu379

郵箱:279051333@qq.com

武術課堂qq群:104159080



相關焦點

  • 解析「凌空勁」 還原太極拳
    吾曾受朋友之邀,帶著幾位武術同好來到北京,親眼目睹了太極拳傳人「凌空勁」的現場表演,那場表演很有轟動效應。主持人介紹說,被發放出的三位壯漢是國家武協的,他們都會太極拳,絕不是「託」。當時和我同去的有一位韓國人叫李承宰,是天津「武德跆拳道館」館長,黑帶9段,向我們師兄弟學習太極拳和推手已有數 年。
  • 「凌空勁」是怎麼玩的?
    每每想到那些所謂「大師」的荒誕行為給太極拳造成的負面影響,就恨不得除之而後快。所以,再換個角度扒一扒這個事。這次我要剖腹挖心,帶大家看看他們的內心世界。這麼有難度的事我自己幹不來,所以請了個幫手,它是一本出版於1895年的社會心理學著作,它有一個人們非常熟悉的名字《烏合之眾》。它的作者是法國人居斯塔夫·勒龐,群體心理學的開山祖師。
  • 「凌空勁」之偽——讀《凌空勁的探討》一文有感
    太極拳名家蔡松坡演示「凌空勁」 近日,在網上不斷見到有關凌空勁相關的報導及言論,而且有不少出自武林中人,竟然還有不少肯定的言辭。筆者作為一名武術愛好者,對使用「凌空勁」輕易發人於丈外,甚至是沒有肢體接觸就可以讓人跌倒這樣故弄玄虛的行為深表質疑。筆者以《武魂》2013年第1期《學術爭鳴》欄目中的一篇文章《凌空勁的探討》為例予以說明,作者崔勇先生在文中還配了兩張練功照。從拳照中看出,崔先生在武術中浸染多年,是頗有功底之人。然文中所提觀點,閱讀之後實在不敢苟同。思之再三,深恐誤導後學,特寫一篇有感短文供愛好者共鑑。
  • 凌空勁
    我對一揮手徒弟就飛出丈餘遠,一個眼神就令人驚悚得步步後退、節節敗北的操練深感困惑,不禁要問:難道凌空勁力便是這般?到底有沒有「隔山打牛」似的凌空勁?這個論題讓我想起了亙古傳揚的飛簷走壁似的輕功勁力。有的朋友在武俠小說中看到這樣的描述:某大俠一個腳尖點地,人已飛過幾十丈高的屋簷,可了不得,如同神仙騰雲駕霧般,那才叫一個「酷」,可以與《西遊記》裡的孫悟空媲美了。
  • 「凌空勁」的解析
    閻芳的「凌空勁」驚動朝野,中央電視臺著名主持人白巖松對其進行了抨擊,可見國人對太極拳的重視與關心。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專門您整理好的:「凌空勁」的解析。  「凌空勁」的解析一、現實存在「凌空勁」  它不像武俠小說所描述的那樣神乎其神,也不同影視劇的表演。
  • 話說拳勢與凌空勁
    根據最基本物理學原理,這種所謂的凌空勁是根本不存在的。因此,我們所見的凌空勁大多是兩種情況,一是為了宣傳而搞的表演,必須相互配合好,才有觀賞性。二是受術者心理因素不強等自身因素而導致的跌倒或者受傷,和施術者的關係不大,就象當人或動物受到驚嚇而表現出來的異常情況一樣。因此,凌空勁根本不存在,更不應作為習武者所追求的目標!」
  • 「凌空勁」是個什麼鬼東西?
    筆者作為一名武術愛好者,對使用「凌空勁」輕易發人於丈外,甚至是沒有肢體接觸就可以讓人跌倒這樣故弄玄虛的行為深表質疑。筆者以《武魂》2013年第1期《學術爭鳴》欄目中的一篇文章《凌空勁的探討》為例予以說明,作者崔勇先生在文中還配了兩張練功照。從拳照中看出,崔先生在武術中浸染多年,是頗有功底之人。然文中所提觀點,閱讀之後實在不敢苟同。思之再三,深恐誤導後學,特寫一篇有感短文供愛好者共鑑。
  • 楊露禪太極拳的三個境界
    楊露禪則讓別人拿來鞋給石貝勒穿上,鞋穿上後,楊露禪一架石貝勒的手,就讓石貝勒在屋裡走了一圈,並上到炕上。從前輩口傳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楊露禪的功夫能讓半身不遂的人行走,這就證明,太極拳到了一定境界,不僅自己能取得祛病強身的效果,而且還可以用功夫幫助別人解除病患。
  • 史上最牛氣功,無敵電波+ 凌空勁
    今天萌主給大家介紹兩位氣功大師,領略一下什麼叫「凌空勁」!第一位是著名武術家、氣功大師、靈能力者——柳龍拳。根據《神奇能量的世界》雜誌報導,他可以通過遠距離感知物體(以電話線路為媒介),實戰的時候還可以遠距離操縱對手,萌主稱之為「凌空勁」!
  • 吳圖南太極拳與修心
    我因品錚介紹,認識北京陳惠良前輩,經陳老引進,幸緣得尊仰李璉老師演練吳圖南大師所傳「少侯太極小架」,但見腰軸一轉
  • 王傳君為什麼黑愛情公寓 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王傳君為什麼黑愛情公寓 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時間:2019-11-13 17:41   來源:發星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王傳君為什麼黑愛情公寓 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想必大家多多少少都有聽過或者是看過都市愛情輕喜劇愛情公寓吧,在這一部劇中,關穀神奇的飾演者王傳君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人氣值也因此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一個提升
  • 血尿,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圖片來源於網絡) 老張在廁所裡愣住了,許久都未出來,呆呆地望著馬桶裡還未完全衝走的血跡,口中碎碎念著,「怎麼回事,為什麼我的尿液是紅色的
  • 玉澤演戀情被曝光 究竟怎麼回事
    玉澤演戀情被曝光 究竟怎麼回事時間:2020-06-23 21:11   來源:唯美村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玉澤演戀情被曝光 究竟怎麼回事 說起2PM成員玉澤演,應該很多網友熟知吧!近日,玉澤演戀情話題上了熱搜!是的,玉澤演戀情疑似被曝光了。
  • 李宗盛沒有練過太極拳
    看倌:太極拳講的抽絲是慢的意思嗎?玄同:不是慢,因為慢了抽不出來;更不能快,快就斷了。什麼是太極拳?能把這一句話能放到拳裡,拳就稱得上是太極了。太極拳講互為其根,根就是樹的腳後跟,站不站得穩,就靠這了。
  • 古人的姓名字號,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那古人的姓名字號,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對於名的解釋,《說文》記載言:「名,自命也。從口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見,故以口自名」。意為,黃昏後,天暗黑不能相認識,各以代號稱,這便產生了「名」。而古人在幼時命名,是必須由長輩定。成年(男20歲、女15歲)取字,這個由自己定。不過,也不是沒有例外,萬一成了孤兒呢?
  • 223s原唱歌手資料下架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223s原唱歌手資料下架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時間:2020-03-25 11:1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23s原唱歌手資料下架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近日,網上一首英文歌223s很火,不少網友也都在問,223s是什麼歌?
  • 趙薇事件究竟是怎麼回事
    而近期趙薇事件更加引起了大家的不滿,讓我們看看究竟怎麼回事。 趙薇事件究竟是怎麼回事摘要:趙薇2001年夏天在美國曼哈頓為《時裝》雜誌拍攝春夏服裝的宣傳照片,其中一張照片(刊載於《時裝》雜誌2001年第9期)被指責服裝圖案酷似日本軍旗,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爭議。
  • 回顧:荒島突現無名女屍,精心打扮大量衛生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防城港市公安局港口分局接到群眾報案後,偵查員快速到趕到現場,屍體出現的小海島。去到之後看到當時這是一具女屍,而且穿戴很整齊,令人驚訝的是這具女屍的打扮相當怪異,而且他身上褲頭袋間竟然有鏡子梳子,還有她那個口紅,在正常情況下來說,一般女性都是愛提包,她沒有這個包,而是塞在褲頭袋上面,也不是放在口袋裡面。
  • 【太極拳故事】陳家拳,楊家傳,太極拳風行京津
    太極拳真正得到發展和普及,成為婦孺皆知的一個拳種,還是因為陳長興打破門規,將陳氏家拳傳給了外姓人楊露禪。在太極拳的發展上,楊露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    關於"楊露禪陳家溝偷拳"的故事在中國民間流傳很廣,從民國時的傳奇小說《金蟬盜技》、建國後的連環畫《偷拳》到上個世紀80年代的電影《神丐》都是以這個故事為藍本的。如今在陳家溝,與太極拳相關的最重要的遺蹟也是"楊露禪學拳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