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繡未央-庶女有毒,電視劇是追著看完的,雖然據傳與原著大相逕庭,但我發現它的懸念設置的很好,情節很緊湊,一環緊扣一環,女主萬能,無論遇到什麼險境都能絕處逢生,而如何化險為夷深深的吸引著人。
鑑於這樣的環境,把劇追完了。之所以去看小說,是因為一個人,李敏德,或者稱為元烈更為準確。因為喜歡劇中的敏德,所以去翻了飾演者的微博,可是結果是失望的,這時我悲哀的發現原來我喜歡的僅僅是他的這個角色,而非本尊,看微博有種調戲的感覺。
劇中的李敏德是一個溫和清冷的人,他的溫暖都給了李未央一人,所以即便九公主如何痴迷於他,他亦不改初心,深愛著李未央。這樣的一個人,在劇中成了男二,我很好奇原著中的他是一個什麼形象,於是把書看完了。
結局很圓滿,卻也很夢幻,讓人有撥開雲霧之感,重重阻隔,隔不斷相愛之人的心心相印。
李未央曾說過:「也許十年之後,你會後悔在江山和美人之間選擇了我。」
於是十年後,元烈對她的愛不減反增,反倒和孩子們爭風吃醋。因為愛你,所以愛孩子,因為是我們的孩子。但愛孩子不及你。
這是元烈對李未央的愛,相信這樣的愛,足矣融化一個人冰冷的心,鐵石心腸如李未央都被他融化,又有什麼能夠阻擋他們在一起,皇帝不能,天也不能。
此書的線索有兩個,按感情線分是先恨後愛,按地點分是先大曆後越西。
恨,前世李未央對拓跋真的恨,地點在大曆;愛,今世元烈對李未央的愛,郭家給她的溫暖,在越西。
曾經李未央以為,強大的人是沒有軟肋的,所以在大曆,為了復仇,她從來不計後果。在相府,除了李敏德,她沒有朋友,老夫人雖然對她不錯,可鑑於她心計深沉,心思歹毒,心裡對她也是有點防範。可在越西,當她進入郭家,看到夫人對她的慈愛,哥哥對她的呵護,父親對她的照拂,她的心開始變得柔軟,她有了軟肋,卻愈發變得強大,無論她做什麼,她都有整個郭家撐腰,而不再是形單影隻,孤軍奮戰。愛使她變得更加強大。
當時看到郭夫人因為思念女兒成疾,丈夫為此憂慮不止,由此對那五個兒子並沒有多加管束,而是任自生長的時候,瞬間被這一家人萌到了。夫人可愛,哥哥又各有特色,這樣的環境使處處謹慎的李未央不免溫暖許多。
前世她苦心積慮幫助拓跋真登上帝位,可最後卻遭到背叛,這沉重的二字使她成為無心人。她為了復仇無所不用其極,因為她的幫助使得拓跋玉自作多情,以為紅顏有意,於是陷入單相思中。這沉重的愛最後為裴後所用,他成為挑起戰爭的主力,可卻只為她一人,只為得到她。
如若不是兩情相悅,那份沉重的愛只會成為負累,被愛的也只能逃得遠遠的。
多情必被無情傷,受傷的人又何止他一個。郭導如是,拓跋真如是,元英亦如是,因為被背叛,所以她忘情絕愛,一心復仇。前世她為他負盡天下人,今世她只要一生一世一雙人,而他們要麼給不了她想要的,要麼就是她不想要他們。
說到痴情人兒,裴後又何嘗不是如此,她愛那個男人,愛到拋棄家族,愛到自取滅亡,愛到死同穴。因為那個男人滿足她對另一半的嚮往,他是越西第一美男子,不僅容貌俊美,智力更是無雙,而她的伴侶就應該是這樣的人啊,他甚至超出了她的期望。
這樣一個完美的人她如何不心動,可世事難料,生不逢時,她遇見的太晚了,那人已有心愛之人,只是那人不是她。對的時間遇到對的人,他們究竟是誤了時間還是遇錯了人。如果相識早一點,他們也有可能相愛的吧,畢竟彼此很是登對。
元慶豐要的愛裴後給不了,那時他已經不屬於自己,而是屬於天下,她愛的並不是他,而是他的身份,他的容貌,他的智力,甚至於他的權利。而他的棲霞,愛的是他自己,因為他是他,無論美醜,無論他是誰,因為那段歲月裡他們都是彼此的唯一。
他不讓人提及棲霞,不外乎裴後,可更重要的還是他自己,他對棲霞的愛已經偏執得無可救藥,如若不是他步步緊逼,棲霞又怎會如此難熬,他明白棲霞的死,他也有責任,故而刻意不再提起。
有些事情,你不提,不代表忘記,而是成為骨子裡的記憶,揮之不去。棲霞的死對元慶豐而言就是如此,這已成為他心底的一個烙印,至死也無法褪去。
裴後了解他,利用了他的弱點。在大火中,臨死之前告訴他,太子才是他和棲霞的兒子,他如何不震驚,不只是他,包括我都是一副難以置信的表情。在微信讀書看完簡本的時候,我覺得裴後是在騙他,意在懲罰他,讓他死也無法安心。因為她不甘心,她不甘心她一個活人竟然連死人都比不過,她不甘心無法得到他的愛,她不甘心,可她愛他所以選擇和他一起赴死。
翻開評論的時候有人說吃驚於太子的身份,而我是不信的。雖然裴後對太子一向冷淡,可那是性格使然,身居高位自有的一種威懾。
之前無意間在搜狗閱讀也隨手把這本書放在書架上,於是又去翻了一遍,發現比微信讀書裡面詳細一點,但也不是完整版。根據裡面的線索可以推出太子是元慶豐和棲霞公主的孩子,真正的太子在兩歲的時候因為身體羸弱而病故,裴後封鎖消息,差人把代替棲霞公主死去的那人的孩子抱來,又收買了照顧元慶豐與棲霞孩子的人,皇帝真正的孩子也被拿來,還有另外一個孩子是棲霞公主與裴淵所生。
裴後把情敵的孩子留在身邊當做太子,其餘兩個讓放逐出去。據元烈所講,當初他被人追殺,可因為看著是一歲多的樣子而倖免遇難,而四歲的孩子統統被人屠戮殆盡。他並不是看著只有一歲多,而是原本就只有一歲多,裴後先產下太子,而後幾個月棲霞也產下孩子,棲霞在裴後的幫助下逃離元慶豐,被安排在裴府,可是卻被裴淵強暴,又懷有身孕,這時她已發瘋,之前在宮中是裝瘋,這次卻是真的瘋了。
再次讀完此書的時候,腦中又有一個疑問,元烈究竟是誰,想了很久確定元烈是棲霞公主與裴淵的孩子。可是確定這個答案的時候,對於作者的邏輯倒有點懷疑,太子是棲霞公主與元慶豐所生,棲霞公主是越西第一美人,元慶豐是越西第一美男子,他們的孩子容貌會不是第一,而棲霞公主與裴淵之子俊美竟超越太子,這太不符合小說的套路了。
再者,在文中裴後多次提到太子是她的親生兒子難道僅僅是迷惑讀者混淆視聽,更甚,文中提到太子常年飲用的除了補身體的之外還有一種東西,那便是母乳。太子所期待的母愛在裴後這裡無法得到,卻在奶娘那裡得到,而後又在蓮妃那裡得償所願,這一切都契合了之前真正的太子的描寫,裴後忙於鞏固勢力無暇照顧太子,當她騰出手來看到的太子便是那一副依賴母乳,依賴奶娘的模樣,她衝太子發火了,太子哭了,又恰逢天降大雷,一個兩歲的孩子如何能夠承受得住這打擊,在訓斥,驚嚇之下一向身弱的太子一病不起,不久後夭折。
於是她拿棲霞公主的孩子來頂替太子,這一招偷天換日難道不會被皇帝察覺,之前在皇帝眼皮子底下把棲霞送走難道皇帝不會發現端倪,種種種種都有不妥之處。
其中有一處寫棲霞公主孩子的描寫,那一雙無辜的眼睛看著裴後,沒有太子對她的忌憚,只是一個孩子的無知與新奇。透過這雙眼睛,仿佛看到了棲霞公主,裴後面對著這樣一雙眼睛,又是如何安然入睡的。這樣一個純真的孩子又是如何長成一個依賴母親寵愛的太子的,這完全不是他啊,給出的條件和推出的結論完全相悖,我已經暈了。
關於邏輯,不止如此。李長樂是大曆第一美女,可是劇中看來整個就是無腦之人,空長了一張美豔絕倫的臉,母親稍微有點心計,可卻也不是李未央的對手。所以在前幾個回合之中就已經敗下陣來,甚至整個蔣家都慘遭覆滅。
只因為他們得罪了李未央,萬能女主,心思歹毒,冷酷無情。前世她遭遇背叛,今世她從來都是一副運籌帷幄,冷若冰霜的模樣。元烈知道,她並不像表面那樣的無情,因為她對他,總是多了一點溫情,甚至是寬容。她自己都沒有發現她對他與別人是不同的,她會關心他,擔心她的復仇會連累到他,所以在大曆最後一回合的時候,她強壓著心頭的情緒逼著他走,只是為了保證他的安全。
元烈又如何會不懂她的心思,決定斷了蔣家的後路,以解她的後顧之憂。他的離去牽引著她的心,她在擔心,擔心他的安危。其實不用擔心的,主角當然會留到最後過上幸福的日子啦。其實從大框架來看,與禍國類似,同為丞相之女,沉魚不甘心成為後宮當中的一個妃子選擇成為皇帝的謀士,而李未央是自己步步為營為自己復仇。
其中有多處情節抄襲禍國,當看到那裡的時候,心裡有點反感,帶著點不屑,順帶把作者狠狠的鄙視一下。抄襲可恥,都不要臉的啊,甚至嚴重懷疑出現的邏輯漏洞就是源於此,所以前後不一致,這是在鄙視讀者的智商嗎?
文中趙家兄妹是贏楚的人,顯得有點牽強,前面並沒有伏筆。李氏被滅滿門,李未央哀莫大於心死,遠走越西,只為了報仇,卻不知其中趙月起了關鍵作用。而進入越西,裴後所言對付一個人一定要找到她的軟肋,我為李敏之擔心了一把,她的軟肋也只有他了吧,元烈已成為旭王,有皇帝的照顧皇后輕易不能得手。
但是,奇怪的是並沒有這樣的情節,不禁大失所望。
關於納蘭雪的復仇,更是千瘡百孔,如果她真的是為了復仇,根本不必救身中五毒散的郭導,如果她對郭衍只剩下恨,更不必在自己性命垂危之際還要挽救他的性命。這一切,僅一個恨字又怎能解釋的了,難道僅僅為了取信李未央,不,她完全可以說她不懂,她盡力了卻改變不了結局。
但是她沒有,她幫助郭導戒掉了五毒散,她在鬼門關外拉了郭衍一把,使他重回生機。
由此可見裴後心思縝密,她深知李未央生性多疑,不會隨便信任人,所以選擇了納蘭雪。也只有這樣一個人才會使李未央疏於防範,從而達到她的目的。可惜千算萬算,棋差一招,她低估了納蘭雪對郭衍的愛,縱使全族性命在裴後手中,縱使她無法原諒,可這愛卻遠遠大於那所謂的恨,她終是沒有得逞,納蘭雪要的,只一個郭衍。
關於納蘭雪和蔣天的關係,有點撲朔迷離,線索過少,可能是被刪減了無從得知。
元烈又是如何知道他們情人關係的呢,從而在李未央性命垂危之際逼迫蔣天現身醫治李未央,可惜巫蠱之術,蔣天亦束手無策。也多虧蔣天拖延時間,為元烈贏得了時間,擊殺贏楚救下李未央。
元烈與李未央不容外人插足的感情豈是輕易被人破壞的,元英不能,王子矜不能。
元烈是強勢的,元英登上帝位對李未央仍不死心,想去偷詔書,在登基半年後暴病而亡。這自然是元烈的傑作,敢覬覦他心愛的人,就該自食惡果。
皇帝一心想傳位於元烈,可惜元烈只要李未央,皇帝無法理解李未央有什麼好。他早已為元烈選擇了妻子,王家小女兒王子衿,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五行八卦無所不及,這樣一個奇女子必定是一個好的賢內助,可以輔佐元烈坐穩帝位。而李未央過於擅長蠱惑人心的不入流的攻心之術,不為皇帝所喜。
兒大不由娘,連爹也沒法子啊,男人在權利面前不可能不動心,可元烈只要她,他給過她承諾,就一定要做到。
本以為王子衿定要與李未央較量一番,這樣兩個完全不同的人自會有一場好戲看,可是看看只剩下一千頁便已猜到不會有她們二女的爭鬥了,說不失望是假的。但在搜狗閱讀上看到二人後來的合作使王子衿認識到二人之間的差距,便再也不會自作主張去設計李未央了,這樣一個人,得罪她不會有好下場。
是以,二人得以和平共處,在這期間,王子衿倒是看上了郭家小兒子郭導,於是頻繁出入國公府,只為見君一面,然而那廝嘴貧至極,惹得王家小姐憤慨不已。結尾王小姐逼著郭導娶她,那人卻逃竄連連。如此天作之合,不失為一段佳話。
皇帝不是一個好父親,至少在元烈心中他不是,關於棲霞公主的死,元烈無法釋懷,心中對這個父親沒有多少感情。可這些全是基於他強硬的一面,對於這個與心愛之人的兒子,他多少有些退讓,大多數時候硬碰硬只會適得其反,恰當的示弱倒會達到想要的結果。
拓跋玉挑起戰爭,皇帝決定御駕親徵,他的目的他自己清楚,逼迫元烈走帝王之路。一個皇帝是一定要上戰場上歷練的,元烈不想管他的,可是當他突然發現一直身體硬朗的他原來已經病得這麼重,他心軟了,血濃於水大概就是這種感覺吧,明明還有恨,可是卻無法坐視不理。
父愛大抵就是如此吧,前天看到一個書友寫的關於父親的文字,明明心裡有愛,卻一再沉默,只選擇做一個旁觀者,只讓妻子代他去表達這份愛。當兒子某一天意識到的時候,他卻已經老了,也正是一方的弱勢使他回想起過去的種種,那一切皆是源於父愛。
有時候我也在想,如果某一天我發現父親竟然變得那麼蒼老的時候是不是也會選擇原諒,也許會吧,畢竟他已經示弱了不是嗎?那他之前對我的所作所為又算什麼,到那個時候他自然有藉口云云,說什麼我都是為了你好啊,都是為了磨礪你,鍛鍊你啊,瞧,弱者總是有理的。
作者就是這樣一種生物,窺探人心,洞悉人性。正是因為這樣,人物才有了血肉,有了獨特的個性,有了自己的生命力。
世間的愛恨,多苦怨。因愛生恨,因恨而愛,已說不清楚道不明白。拓跋真不懂李未央為何對他那麼不屑,他看到她的眼神總是不舒服的,不屑一顧說的就是她。他又哪裡知曉前世的她是多麼的愛他,可這愛換來的是什麼,他得到了天下,還想要美人,於是娶了李長樂。可曾想過她內心的感受,不,他不曾想過,因為那時他的心裡不再有她。
尾聲李未央看到他們前世的結局,拓跋真看上了她的侄女,只因那女子與李未央有幾分相像,而李長樂這個美人已步入遲暮之年,年老色衰再也無法利用美色博君一笑。當她利用美色搶走妹妹的幸福就應該知道她不會永遠年輕,而總有人比她年輕,比她貌美。你如何搶走別人的,別人也會因此而搶走屬於你的,惡人自有惡人磨。
人至中年,拓跋真得到了一切,權利美人統統在側,他開始陷入回憶,回憶他的髮妻,憶起她的種種好,所以找了一個與她相似的女子來贖罪。
夢醒時分,李未央的心結終於得以打開,至此她才可以坦然擁抱屬於她的幸福。她的元烈,是她一個人的,她愛他,而他也只愛她。
陷入愛的魔障之人,又何止於此,那閹人贏楚又何嘗不是如此,他原為裴氏家奴,只因心儀裴後,不惜成為閹人時刻陪伴她身側。為她,他做盡惡毒之事,對她,縱使她只是利用他,甚至不惜放棄他,可他在得知真相後仍不改初心一心一意追隨她的腳步。為她,他明知李未央中了蠱毒命不久矣,卻仍是不放心要提前結束她的性命,因為他的疑心才給了元烈可乘之機取他性命,也因為這樣,李未央終於得救。
一個人明明知道自己已成棄子,卻還要執迷不悟,如若不是痴迷於裴後,又何至如此。他為了裴後喪了命,而裴後和她心愛的男人生死同穴,她應當是滿足的。對於這些痴情之人,你想要苛責於他,可他們本身,難道不是受害者嗎?只是知道真相卻還執迷不悟,一腔柔情付錯了人,才有這麼多悲歡離合,生死相隔。
一切的一切,歸根結底只一個情字,因為情,李未央對拓跋真有了恨,因為李未央對拓跋玉的幫助,使他誤以為李未央對他有情,而這情,因為未央的無法回應,也變成了偏執的愛而不得的恨。
裴後於元慶豐何嘗不是如此,明明知道皇帝百般算計裴家,她不可能一無所知。可她愛這個男人,縱使這個男人從未愛過她,對待他的作為,她充耳不聞,他要做便隨他吧。她要的也只是他,所以在最後關頭選擇在大火中同他一同赴死,這是她的選擇。這樣,他們下輩子便又可以在一起了吧。
至於有些疑問,到此也就結束了吧,完整版的不打算去看了,這兩個版本已花了近一百個小時,再看下去,也沒有什麼意思了。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這愛不同於對的時間對的人的煞費苦心,循序漸進,步步為營;不同於你若天長,我敢地久的愛恨糾葛,矛盾糾結;不同於春風沉醉的先結婚後戀愛的深情陪伴;不同於杜拉拉與王偉的不羈牽絆;不同於你的名字當中男女雙方苦苦的尋覓;不同於明天的我與昨天的你約會的平行時空的交錯重合。
種種感情,只陪伴二字深情默默,無論你做什麼,你都有我。你要做的,一個眼神我就懂了,你要殺人,我便給你遞刀,甚至不惜成為你屠戮人命的劊子手。這愛偏執,畸形,卻也深情。
有人說,這小說太陰暗,唯一促使我看下去的就是元烈與未央的感情線。其中不乏溫情,可他的溫情也只給了未央一人,人前他一貫的高傲狂妄,只有在她的面前他變得不像他,儼然一個小痞子,撒嬌賣萌只為了知道她重視他,她的在意是他最在意的事情。
他帶她去遊玩,請半年假,她說那裡什麼東西挺好吃的,他改口:「那就請一年。」
她要的他都做到了,一生一世一雙人。
我們喜歡這二人,大抵也是因為相信愛情吧,相信世間有真愛,相信一生一世一雙人。
我要的,希望你能給得了,也希望你願意給。沒有逼迫,只是心甘情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