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症的歡愉丨拉斯·馮·提爾

2021-02-08 浮圖網


拉斯·馮·提爾《憂鬱症》(Melancholia) (2011)
2011年,大名鼎鼎的導演拉斯·馮·提爾交出了繼《反基督者》後的二部曲,這依舊是一部心理故事。片名很直白:《憂鬱症》(Melancholia)。影片的前半部緩慢冗長的描繪了一個神經質的女人Justine是如何在看似幸福與平靜的日常生活中展示癲狂的,當觀眾得知她患有抑鬱症時,不免對她的行為感到釋懷與同情。

故事在接下來的一個小時中逆轉成為科幻片,一顆行星即將撞毀地球,世界末日瞬時到來。在所剩無幾的時間中,片中的「正常與異常」的衡量發生了巨大的顛倒,那些優雅、樸素、可愛的人們,全然陷入到了無法遏制的慌亂之中,而患抑鬱症的Justine則異常平靜。


拉斯·馮·提爾本身作為一個患者,他認為每個人都有憂鬱症,只是在不同的維度中被喚發出來。在日常中抑鬱的Justine和在末日中抑鬱的其他人,本質上是一樣的。他進而闡釋,災難中是有歡愉感的。這種苦難中的歡愉也是憂鬱症所饋予的一部分。將一切摧殘毀廢是個誘人的行為。

簡言之,《憂鬱症》以科幻的形式暗喻了憂鬱症的痛苦與毀滅性,因其電影語言的獨特與寓意獲得諸多好評,當然,也有不喜歡它的人。「在古時,憂鬱症患者被認為是先知或是擁有強大覺知力的人。這是一種認為跟隨身體的流轉而變動的性情連接著行星軌跡的理論。」他們認為,《憂鬱症》不僅僅在為患者的苦難發聲,因為別人無法體驗到個人的痛苦,便「安排」一場世界末日,將痛苦施加於全人類,實際上是變相賣弄了一種「無人能懂我」的優越感。

且不說拉斯·馮·提爾有沒有這種「優越感」,他卻明確提到,他受到維斯康蒂(Visconti)影響,於是影片呈現浪漫主義的色彩。《憂鬱症》是浪漫與憂鬱的較量,最後,「憂鬱勝出」。在藝術化的表達中,抑鬱症走向了浪漫:用美的畫面與文字演示痛苦。這是一種自我診斷、催眠與治療,在拍完《憂鬱症》後,在行星撞擊地球後,拉斯·馮·提爾坦言他的病多好了。

作為另一種致死率高的病症,抑鬱症是「特別」的,好似用詩歌、繪畫與電影便可以治癒,在某種程度上,文藝作品同時釋懷與加重著抑鬱,讓人們忘記了它作為一種疾病首先需要吃藥。

相 關 主 題 · 作 品

Gabriel Isak

Edward Honaker

ANTONIO PALMERINI


Francesca Woodman

引用資料

《憂鬱症的歡愉:拉斯·馮·提爾專訪》(《電影手冊》)譯者:黃燦燦 

還可以讀

22歲的死亡丨Francesca Woodman

攝影治療師Sian Davey:你為什麼不給我拍照了?

- End -

版權 | 浮圖網

編 輯 | 黃怡貓

覆蓋千萬文藝生活實踐者

• 文藝連萌 •

我們終將改變潮水的方向

相關焦點

  • 反基督者|拉斯·馮·提爾
    拉斯·馮·提爾是更高逼格青年的選擇。普通文藝青年不需要了解拉斯·馮·提爾,他們讀讀海子,抒發一下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願景就好。拉斯·馮·提爾從不輕易抒發願景,他的鏡頭血腥冷酷,直接伸向人世黑暗的最深處。在那些熱愛挖掘人性醜惡,生之痛苦的人中,拉斯·馮·提爾輕易勝出。他是製造不快和晦澀的高手,他的電影是人類犯罪的現場。
  • 導演 躁鬱症的瘋狂與歡愉——拉斯·馮·提爾
    拉斯·馮·提爾是我心中排名第四的導演(前三是戈達爾、庫布裡克和安東尼奧尼啦雖然我知道也沒人關心)。這個人只需一個詞就可以概括——「瘋子」。譁眾取寵、自我厭棄,不藉助酒精毒品就無法創作的躁鬱症患者,在坎城頒獎禮上公然宣稱自己是「納粹」被驅逐,拍的第一部電影就打破了由自己倡導發起的Dogma95運動的規則,被國內的迷影青年們稱作「瘋提爾」。
  • 影人專輯|拉斯·馮·提爾
    1988年,拉斯·馮·提爾的《白痴》和文特伯格的《家宴》作為遵循Dogme 95 的兩部電影雙雙成為該年坎城電影節正式競賽片。從此打響了Dogme 95在影史上的地位,也激發世界各地導演拍攝出Dogme 95宣言電影。(值得一提的是,在《白痴》中,也採用了一位音樂人提供的背景音樂(真香定律×2)。)    1996年,拉斯·馮·提爾拍攝電影《破浪》。
  • 拉斯·馮·提爾:大膽又不失理性的革命者
    1984年,拉斯·馮·提爾執導了《犯罪元素》,他首次執導劇情長片就獲得了第37屆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的提名。拉斯·馮·提爾於1991年執導的《歐洲特快車》再度入圍坎城主競賽,並獲得了第44屆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審團獎和最佳藝術貢獻獎。
  • 拉斯·馮·提爾解釋《此房是我造》連環殺手的背後
    《此房是我造》拉斯·馮·提爾一如既往地用他那愈發驚人的暴力場景,挑戰著觀眾的極限。這篇來自《電影評論》的訪談,或許能夠讓我們更深入地了解拉斯·馮·提爾的創作理念。我在坎城電影節上與拉斯·馮·提爾的訪談延遲了,所以加斯帕·諾有機會過來向馮·提爾表示他的敬意。
  • 重回坎城的拉斯·馮·提爾
    在今年坎城電影節的補充片單中,曾經跟坎城結下梁子的丹麥導演拉斯
  • 拉斯·馮·提爾為什麼對大衛·鮑伊如此狂熱
    我沒能免俗,把握了一下中間的幽靈二十四小時,把這篇文章給翻了,它夾敘夾議地梳理了丹麥導演拉斯·馮·提爾為何以及如何痴迷和效法著大衛·鮑伊。關於DB,我倒也沒什麼好感慨,這篇文章發布的日子也並不暗示著慶生或祭奠。
  • 拉斯·馮·提爾與他的歐洲特快車
    今天是我很喜歡的導演拉斯•馮•提爾64歲生日,先說個題外話,《歐洲特快車》當年沒有拿了金棕櫚,拉斯•馮•提爾給評委比了個中指直接離開主會場了...不過熟悉拉斯·馮2.35:1畫幅比的大屏上是夜幕下的鐵軌,鏡頭從火車上拍攝軌道,同時畫外旁白出現「當我數到十的時候,你就到達了歐洲...」如同催眠一般的開啟了這段風雲莫測的旅程,影片中諸多轉場,甚至男主角面臨極大衝突時,都是用這個旁白催眠的方式進行,而這段充滿磁性仿佛來自神的聲音,是出自著名演員,《第七封印》的主演馬克斯·馮·敘多夫 Max von Sydow的。
  • 去他媽的愛:拉斯·馮·提爾《女性癮者》中的性與疏離
    拉斯·馮·提爾作品中的性經常以扭曲與墮落的形式呈現。在「惡之性」的王國中,提爾可以說是王者至尊的地位。在他的電影世界裡,性很少是表達親密的方式。提爾電影中的人物,每個都是漠然的。寂寞與痴迷將他們漸漸引入黑暗的深淵。性在提爾作品中是毒害人物靈魂,甚至是邪惡的力量。
  • 拉斯·馮·提爾,你又拍了部什麼鬼
    雖然幾天後,馮·提爾道了歉,並詳細地說明「我不是反猶太主義或種族偏見,也不是納粹分子」,依舊覆水難收。本來就被指控多年「厭女症」,這下又多了個「法西斯」的帽子。好在這倒黴言論沒太影響其他主創的勢頭,多年沒踏進坎城的拉斯·馮·提爾,後來還拍了兩部[女性癮者]玩玩。
  • 除了死亡,無人與瘋狂導演拉斯·馮·提爾同行
    拉斯·馮·提爾於2011年在坎城召開的發布會上,毫不顧忌地提起自己作為一個猶太人長大,後來卻發現是德國後裔的歷史,甚至揚言,既然他不再是猶太人,他現在「理解」並「同情」希特勒。雖然在發布會結束後,他立刻表示了道歉,但事件造成的結果是,他擁有了更多的爭議:坎城對馮提爾發布了一年的「禁令」。 這一紙「禁令」,並不包括限制他的《抑鬱症》。對於電影創作者而言,一年時期十分短暫。
  • 幕後 | 拉斯·馮·提爾的電影作法:原來電影也有這樣的!
    知道《女性癮者》、《憂鬱症》的人一定不會忽略它們的導演——拉斯·馮·提爾。
  • 拉斯·馮·提爾爭議片《此房是我造》 觀眾紛退場
    拉斯·馮·提爾在2011被坎城「拉黑」,一份著名的聲明稱他是「不受歡迎的人物」——因為他在一場記者招待會上開了同情納粹的玩笑。然後,就在第71屆坎城電影節開幕前兩個星期,坎城組委會主席Thierry Fremaux宣稱這是一個「不成比例且持續了足夠長時間的懲罰」,並讚揚《此房是我造》是一部黑暗的、有時滑稽的、兩個半小時的史詩。坎城願意接受它在電影節期間展映。
  • 【合集】離經叛道的拉斯瘋,丹麥導演拉斯·馮·提爾導演作品.
    影人簡介  · · · · · ·  拉斯·馮·提爾,丹麥著名導演,1956年4月30日出生在丹麥的中產階級家庭,他的第一臺
  • 《電影手冊》訪拉斯·馮·提爾:有人退場也挺好,煽動性很重要
    原創 深焦DeepFocus 深焦DeepFocus 來自專輯拉斯·馮·提爾,挑戰上帝和人類特別提示:歡迎有播客製作經驗的小夥伴在評論區留言,加入我們的播客製作團隊!
  • 小宓電影推薦之5809——2011《憂鬱症》
    ·馮·提爾 Lars von Trier◎編  劇 拉斯·馮·提爾 Lars von Trier◎主  演 克斯汀·鄧斯特 Kirsten Dunst夏洛特·甘斯布 Charlotte Gainsbourg基弗·薩瑟蘭 Kiefer Sutherland夏洛特·蘭普林 Charlotte Rampling約翰·赫特
  • 拉斯·馮·提爾再惹爭議,《此房是我造》究竟有多扭曲?
    拉斯·馮·提爾的新片《此房是我造》最近發布了一系列的劇照,再度惹來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