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潔誓言」類似《聖經》中的十誡,而小組成員則扮演著牧師的身份,他們的職責是評判每一部申請加入的影片,如果認定符合規則就會給這部影片一個Dogme的編號。到目前為止,總共有240部影片獲得證書。中國香港導演崔允信的《憂憂愁愁地走了》、韓國Dogme # 7: Interview(Directed by Daniel H. Byun)和新加坡Dogme #128: Tales from the Void Deck(Directed by Joseph Chiang)也位列其中。
規則如下:
1.攝影必須在故事的發生地完成。道具和布景不可以是後加的。(如果一個特定的道具對故事是必需的,必須選擇一個這個道具可以被找到的地點。)
2.音軌永遠不能與圖像分開錄製,反之亦然。(配樂不可以使用,除非音樂是攝製的場景裡出現的)。
3.攝影機必須是手持的。任何晃動或者手持所能達到的穩定程度都是被允許的。(電影不能發生在攝影機存在的地方; 攝影必需是在電影發生的地方)
4.電影必須是彩色的。特殊打光是不可接受的。(光線過暗至不足以曝光的場景必需砍掉或者只使用附加到攝像機上的單一光源)
5.光學處理和濾鏡是被禁止的。
6.電影不能包含膚淺、虛假行為。(謀殺,武器等不可以出現)
7.時空上相距較遠是不可以接受的。(也就是說電影必須發生在現在的世界)。
8.類型片是不可接受的。
9.膠片格式必須是35mm的。
10.導演是不能署名的。
看過這些「純潔誓言」後,我們很容易發現它們著實矯枉過正,或者說顯得有些迂腐。但是它的初衷是無可指摘的——隨著電影技術的發展與資金的湧入,電影的廣度不斷拓展,也能夠擁有更多可能性。然而,藝術最終指向的是人的心靈,當電影的外延太廣,它也就自然無暇向人的內心深處追溯(即使有,也可能只是向主流價值觀的迎合)。這樣的憂慮不無道理。其實,這樣的憂慮在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運動中已然有所體現,只是相比於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運動,Dogme 95的偏執與教條使其最終淪為用於警醒世人的行為藝術,而難以形成創造性的影響。即便如此,Dogme 95 仍然是近代最重要的電影運動之一。1988年,拉斯·馮·提爾的《白痴》和文特伯格的《家宴》作為遵循Dogme 95 的兩部電影雙雙成為該年坎城電影節正式競賽片。從此打響了Dogme 95在影史上的地位,也激發世界各地導演拍攝出Dogme 95宣言電影。(值得一提的是,在《白痴》中,也採用了一位音樂人提供的背景音樂(真香定律×2)。)
1996年,拉斯·馮·提爾拍攝電影《破浪》。《破浪》是拉斯·馮·提爾第一部使用「純潔誓言」中一些守則的電影。2000年,他拍攝電影《黑暗中的舞者》,女主角是冰島歌手比約克,這也是她的大銀幕處女作。《黑暗中的舞者》後來獲得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而比約克演唱的歌曲《I've Seen It All》也入圍奧斯卡最佳歌曲獎。《破浪》《白痴》《黑暗中的舞者》共同組成了拉斯·馮·提爾的「良心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