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ewertⅠ型和Ⅱ型食管胃結合部癌不同手術方式的近期療效分析

2020-12-27 健康界

賈卓奇1,周維茹2,李碩1,陳南徵1,李海軍1,張廣健1,付軍科1,張勇1

1.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胸外科(西安 710061);2. 西安高新醫院 核醫學科(西安 710075)

基金項目:陝西省重點研發計劃(2019SF-014);白求恩公益基金項目(HZB-20181119-070)

關鍵詞:食管胃結合部癌;食管胃結合部腺癌;管狀胃;空腸造瘻

引用本文:賈卓奇, 周維茹, 李碩, 陳南徵, 李海軍, 張廣健, 付軍科, 張勇. SiewertⅠ型和Ⅱ型食管胃結合部癌不同手術方式的近期療效分析. 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誌, 2020, 27(4): 431-435. doi: 10.7507/1007-4848.201909010 

摘  要

目的 分析 SiewertⅠ型、Ⅱ型食管胃結合部癌患者不同手術方式的近期療效。

方法 納入 2015 年 3 月至 2018 年 3 月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胸外科接受手術治療的 SiewertⅠ型、Ⅱ型食管胃結合部癌患者共 82 例,其中男 53 例、女 29 例,年齡 48~72(61±6)歲。根據手術方法將患者分為 4 組,左開胸組(n=14),腹腔鏡左胸小切口組(n=33):胸腹腔鏡 Ivor-Lewis 組(n=17)和胸腹腔鏡 McKeown 組(n=18)。對比分析不同手術組的近期療效和生存率。

結果 左開胸組手術時間最短,隨後為腹腔鏡左胸小切口組、胸腹腔鏡 McKeown 組和胸腹腔鏡 Ivor-Lewis 組;胸腹腔鏡 McKeown 組/腹腔鏡左胸小切口組術中出血量最少;左開胸組淋巴結清掃數量最少,胸腹腔鏡 McKeown 組最多。腹腔鏡左胸小切口組總併發症發生率低於其它 3 組(P<0.05),肺炎及心律失常發生率在 4 組中最低(P<0.05)。4 組近期生存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胸腹腔鏡聯合手術治療 SiewertⅠ型、Ⅱ型食管胃結合部癌安全、可靠。腹腔鏡左胸小切口手術方式具有微創優勢,淋巴結清掃較為徹底,尤其對於心肺儲備功能欠佳的高齡患者,能明顯縮短手術時間、減少術後併發症,具有一定的可推廣性。

正  文

食管胃結合部癌(esophagogastric junction carcinoma,EJC)是發生於食管胃結合部的腫瘤,其惡性度較高,就診時多數為進展期,5 年生存率不足 30%[1]。近年來世界範圍內食管胃結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發病率增速也超過其他部位的腫瘤[2-3],但其治療也越來越規範。目前認為以手術為基礎的綜合治療是進展期 AEG 的有效治療手段,Siewert 分型仍是普遍使用的分型方式,對手術徑路的設計有較好的指導價值[4],但Ⅱ型 AEG 的手術方式、切除範圍、淋巴結清掃範圍、消化道重建方式以及微創技術應用方面,不同中心經驗不同,爭議和分歧較大[5-7]。本研究回顧性分析我科 82 例 EJC 患者的臨床資料及近期手術效果,報導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納入 2015 年 3 月至 2018 年 3 月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胸外科手術治療的 82 例 SiewertⅠ型及Ⅱ型 EJC 患者(數據來源於 LinkDoc 資料庫),其中男 53 例、女 29 例,年齡 48~72(61±6)歲。

1.2   方法

1.2.1   檢查分期

所有患者術前行胃鏡檢查,確診為 SiewertⅠ型及Ⅱ型 EJC,無遠處轉移及手術禁忌證,術前未行放化療治療;SiewertⅠ型 33 例,Ⅱ型 49 例。術後病理按第 8 版 TNM 分期重新分為ⅠB~ⅢB 期:ⅠB 期 12 例,ⅡA 期 13 例,ⅡB 期 32 例,ⅢA 期 13 例,ⅢB 期 12 例。高分化 33 例,中分化 35 例,低分化 14 例。術後病理腺癌 69 例,鱗癌 9 例,肉瘤樣癌 3 例,神經內分泌癌 1 例;見表 1。

表1 82 例食管胃結合部癌患者臨床特徵[例(%)]

 

1.2.2   手術分組

所有患者均於全身麻醉下行 EJC 根治術。按照手術入路不同,將患者分為 4 組:左開胸組 14 例,腹腔鏡左胸小切口組 33 例,胸腹腔鏡 Ivor-Lewis 組 17 例,胸腹腔鏡 McKeown 組 18 例。術中無意外發生,無腔鏡中轉開放手術。79 例 R0 切除,3 例 R1 切除。76 例行近端胃切除術製作管狀胃,行管狀胃食管端側吻合,6 例聯合普外科行全胃切除,胸內空腸食管端側吻合。74 例行圓形吻合器吻合,8 例手工分層吻合。

1.3   統計學分析

採用 SPSS 17.0 軟體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多組間均數比較採用 q 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率(%)表示,組間比較採用卡方檢驗或 Fisher 確切概率法。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手術指標

手術時間:左開胸組手術時間最短,隨後為腹腔鏡左胸小切口組、胸腹腔鏡 McKeown 組和胸腹腔鏡 Ivor-Lewis 組。

術中出血量:腹腔鏡左胸小切口組術中出血量同胸腹腔鏡 McKeown 組相近,但較胸腹腔鏡 Ivor-Lewis 組及左開胸組少。

淋巴結清掃:胸腹腔鏡 McKeown 組無論是淋巴結清掃個數還是清掃站數均最多;胸腹腔鏡 Ivor-Lewis 組和腹腔鏡左胸小切口組淋巴結清掃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均比左開胸組多。

4 組間平均住院時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2 食管胃結合部癌各手術組手術指標比較(

 

P1 值:腹腔鏡左胸小切口組 vs. 左開胸組;P2 值:腹腔鏡左胸小切口組 vs. 胸腹腔鏡 Ivor-Lewis 組;P3 值:腹腔鏡左胸小切口組 vs. 胸腹腔鏡 McKeown 組

2.2   術後併發症

腹腔鏡左胸小切口組總併發症率低於其他 3 組(P<0.05),肺炎及心律失常發生率在 4 組中最低(P<0.05),肺不張發生率同胸腹腔鏡 Ivor-Lewis 組相近,明顯低於左開胸組及胸腹腔鏡 McKeown 組。

胸腹腔鏡 McKeown 組狹窄發生率均高於其他 3 組。胸腹腔鏡 Ivor-Lewis 組及胸腹腔鏡 McKeown 組喉返神經損傷所致聲音嘶啞發生率高於另外兩組;見表 3。

表3 食管胃結合部癌各組術後併發症比較[例(%)]

 

P1 值:腹腔鏡左胸小切口組 vs. 左開胸組;P2 值:腹腔鏡左胸小切口組 vs. 胸腹腔鏡 Ivor-Lewis 組;P3 值:腹腔鏡左胸小切口組 vs. 胸腹腔鏡 McKeown 組

2.3   隨訪及生存分析

隨訪時間為手術日期至 2019 年 3 月,最長隨訪時間 36 個月,中位隨訪時間 28 個月。失訪 14 例,隨訪成功 68 例,其中生存 43 例、死亡 25 例。總 1 年生存率 86.5%,2 年生存率 65.0%。生存曲線分析顯示 4 組間近期生存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圖 1。

 

圖1 不同手術方式生存曲線

  討論

目前 EJC 的定義為:腫瘤中心處於食管胃解剖交界上下 5 cm 區間以內,跨越或接觸食管胃結合部即為 EJC,而原賁門癌的概念逐漸被摒棄[8]。合理的手術入路應兼顧腫瘤切除、淋巴結清掃、手術切緣及安全性[9],可選擇的手術入路包括左胸單切口、上腹右胸 Ivor-lewis、上腹左胸、頸胸腹三切口 McKeown、左胸腹聯合切口及經腹膈肌食管裂孔徑路。荷蘭一項隨機對照研究[10]納入了Ⅰ型和Ⅱ型 AEG 病例,比較了右側經胸手術和經裂孔手術的效果。兩組住院期間病死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兩組間 5 年生存率也無差異。日本的 JCOC-9502 研究[11]納入了Ⅱ型和Ⅲ型 AEG,比較了左側經胸腹聯合手術和經腹部裂孔手術的效果,兩組間 5 年生存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臨床工作中多採用 Mariette 等[12]的治療策略:Ⅰ型 AEG 按照食管癌治療原則,行食管切除+遠端胃切除,行胸腹腔二野淋巴結清掃;Ⅲ型 AEG 按照胃癌治療原則,行 D2 全胃切除術,空腸代食管,注重腹腔淋巴結清掃。Ⅱ型 AEG 若腫瘤侵犯食管>2 cm 者,建議經胸行食管次全切除及近端胃切除術,侵犯<2 cm 者可經腹行遠端食管切除及全胃切除術。

多項研究[13-15]結果提示腫瘤 R0 切除和淋巴結轉移是影響 AEG 預後的獨立危險因素。因此,EJC 外科治療的目標是原發腫瘤病灶以及淋巴結的完整切除[16-17]。Yamashita 等[14]回顧性分析了 2 807 例進展期 AEG,結果顯示多數腹腔轉移淋巴結位於賁門裂孔旁、小彎側或胃左血管旁淋巴結,胃大彎遠端轉移淋巴結較少。他們認為隨著 SiewertⅠ型、Ⅱ型和Ⅲ型腫瘤位置的下移,腹腔淋巴結轉移率增加,逐漸成為手術清掃的重點;對於偏食管的Ⅰ型和Ⅱ型 AEG 進行下縱隔淋巴結清掃,有明顯的生存獲益;而<4 cm 的 AEG 進行胃遠端淋巴結徹底清掃對生存獲益不大。Mine 等[18]納入了日本 7 個消化道腫瘤中心共 288 例 SiewertⅡ型進展期 AEG,研究結果顯示腫瘤下緣距 EGJ<3 cm,胃竇及胃大彎的淋巴結轉移率 2.2%,從腹腔淋巴結清掃角度來看,行近端胃切除術已足夠;3~5 cm 之間轉移率為 8.0%;>5 cm 轉移率達 20.0%,須行全胃切除+D2 淋巴結清掃術;他們認為應根據 AEG 腫瘤下緣距 EGJ 距離,個體化決定全胃切除或近端胃大部切除範圍。

本研究納入我科手術治療的 82 例 SiewertⅠ型和Ⅱ型進展期 EJC 患者,根據手術方式分為左開胸組,腹腔鏡左胸小切口組,胸腹腔鏡 Ivor-Lewis 組和胸腹腔鏡 McKeown 組。結果顯示左開胸組儘管手術時間稍短,但單一切口創傷較大、術後疼痛明顯,術後肺炎、肺不張、心律失常等併發症發生率較高,導致住院時間延長。並且由於腹腔暴露視野不佳,腹腔淋巴結清掃不足。胸腹腔鏡 Ivor-Lewis 組及胸腹腔鏡 McKeown 組需要更換體位,手術時間稍長,其優勢在於徹底的胸腹腔二野淋巴結清掃,而且微創操作創傷小、術後恢復較快,心肺併發症率比左開胸組低。腹腔鏡左胸小切口組屬於雜交手術,腹部腔鏡游離腹部後,左胸切開小口行食管游離、下縱隔淋巴結清掃再進行吻合。手術時間明顯短於胸腹腔鏡 Ivor-Lewis 組及胸腹腔鏡 McKeown 組,術中出血量與胸腹腔鏡 McKeown 組相近,較胸腹腔鏡 Ivor-Lewis 組及左開胸組明顯減少;不僅胸腹腔二野淋巴結清掃均能得到合理清掃,且術後肺炎及心律失常發生率較低。本研究最長隨訪時間 36 個月,中位隨訪時間 28 個月,失訪率為 17.0%,總 1 年生存率 86.5%,2 年生存率 65.0%。4 組之間近期生存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本研究中 6 例 SiewertⅡ型進展期 AEG,伴有腹腔淋巴結轉移,術前經多學科團隊討論後聯合普外科先行腹腔鏡下全胃切除+D2 淋巴結清掃術,之後改為右側臥位行左胸小切口,將空腸提至胸腔內行空腸食管端側吻合術,手術時間較短、術後恢復順利、併發症發生率較低。值得指出的是,本研究中所有腔鏡操作無中轉開放手術,術後心肺併發症發生率處於較低水平,嚴重併發症少,恢復順利,充分說明了胸腹腔鏡聯合治療 EJC 的安全性較高,也具有很好的近期療效[19-21]。

綜上所述,我中心的初步經驗認為,臨床實踐中應用腹腔鏡聯合左胸小切口手術方式治療 EJC,具有微創優勢,淋巴結清掃較為徹底,尤其對於心肺功能儲備較差的患者,可以縮短麻醉及手術時間,一定程度上減少術後併發症,具有一定的可推廣性。但本研究為回顧性分析,且樣本量偏小,遠期生存結果尚需持續隨訪及進一步研究,尤其是需要較高循證醫學證據的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

利益衝突:無。

作者貢獻:(1)研究概念或設計:賈卓奇、周維茹、付軍科;(2)數據收集:賈卓奇、周維茹、李碩、陳南徵、李海軍;(3)數據分析與解釋:賈卓奇、周維茹;(4)論文撰寫:賈卓奇;(5)對論文進行重要修改:張勇、張廣健、付軍科;(6)核准最終版論文:付軍科、張勇。

參考文獻略。

(本文封面圖片來自網絡,如侵刪)

相關焦點

  • 直播預告:食管胃結合部癌微創手術治療的關鍵問題
    人體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小腸、大腸和肛管。其中,胃可以分為胃食管結合部、胃底、胃體、胃竇和幽門部等。賁門癌是既往使用的名詞概念,目前已劃入食管胃結合部癌範疇,又稱胃食管結合部癌。近幾十年來,胃食管結合部癌在世界各地的發病率都呈上升趨勢。
  • 胸骨後或胃燒心,反酸明顯,半夏瀉心湯加減治胃食管反流病
    寒熱錯雜型胃食管反流病 【主症】 胸骨後或胃脘部燒心,反酸明顯,胃痛隱隱,喜溫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減,泛吐清水,脘痞納差,神疲乏力,手足不溫,大便稀溏。
  • 一文看懂:所有食管疾病的病理報告
    ⑤咽喉部有乾燥和緊縮感。 ⑥胸骨後有悶脹感。 經過檢查後,醫生會通過內鏡取食管活檢,病理醫生會在顯微鏡下觀察細胞的情況。然後出具一份報告,對每一個活檢樣本進行診斷。病理報告中的信息對於後續的診療都很重要。 二、癌前病變 1.食道炎症: 很多食道與胃疾患常並發食道炎症。
  • 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狀是什麼 胃食管反流這樣治療
    胃食管反流是一種胃部經常出現的疾病,胃食管反流有許多人都得過,胃食管反流會傷害身體,並且會嚴重影響大家的生活,那麼請問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狀是什麼?胃食管反流吃什麼好?胃食管反流怎麼治療?下面小編為大家講解。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狀是什麼1、反酸每於餐後、軀幹前屈或夜間臥床睡覺時,常有酸性液體或食物從胃、食管反流到咽部或口腔。
  • 最容易被誤診的胃食管反流,你了解過嗎?
    引發原因多胃食管反流病,是指由於胃或 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 食管黏膜出現炎症、糜爛、潰瘍和纖 維化等病變,其症狀主要是以吞咽 疼痛、困難、心口灼熱及胸骨後疼痛 居多。有的患者胸骨疼痛嚴重時, 可放射到前胸後背與肩頸部,與心 絞痛非常類似,所以容易被誤診成 冠心病。
  • 減重手術——肥胖型多囊卵巢症候群患者治療新選擇
    因此減重手術可能成為肥胖型PCOS既往治療方式的補充。哪些患者適合減重手術呢?具體是否選擇手術,可以諮詢醫生,參照代謝減重手術的手術指徵(中國)。經改變生活方式和藥物治療難以控制血糖,且至少符合2項代謝症候群組分,或存在合併症,慎重開展手術目前最常見的減重手術有哪些呢?
  • 每天學問病——食管裂孔疝
    近年來,中外醫學家發現,有「心口」痛的人多半患有食管裂孔疝。 食管由後縱隔通過膈肌後部的孔進入腹腔,此孔稱為食管裂孔。胃賁門部及食管腹段或腹腔內臟經此裂孔及其旁突入胸腔,稱為食管裂孔疝(hiatal hernias).食管裂孔疝是膈疝中最常見者,達90%以上。裂孔疝和返流性食管炎可同時,也可分別存在,認識並區別此二者,對臨床工作十分重要。
  • 大咖健康課|給食管加個「圍脖」,解決胃食管反流病
    在會上,喻春釗教授提醒,咳嗽、哮喘、胸悶心慌、燒心、鼻炎、睡眠障礙等問題久治不愈,要留心是不是胃和食道之間的「閥門」出了問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省部級課題10餘項,擅長膽囊結石、胃癌、腸癌、肝癌、胰腺癌等的微創手術及規範化治療,對微創手術治療疝氣、切口疝、食管裂孔疝、混合痔、直腸黏膜脫垂、腹腔鏡微創胃底摺疊治療頑固性食管反流及低位直腸癌保肛、經肛TEM手術、腸癌肝轉移等手術豐富的臨床經驗。
  • 【健康新知】胃食管反流的多種傷害
    原標題:【健康新知】胃食管反流的多種傷害    一個因中耳炎、咽炎、哮喘就診的病人,最終被確診發病根源在胃和食管,聽上去是不是匪夷所思?可這種情形在臨床上不是個案。胃食管反流絕不僅限於泛酸、燒心等典型症狀,還可引發咽喉炎、哮喘、鼻竇炎、中耳炎等多種問題,其臨床表現複雜,危害性大,易被誤診,必須引起全社會的重視。
  • 盤點:輔助診斷胃食管反流病的六大方法,最後兩種無需藉助儀器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反酸、燒心等症狀。其國內患病率約為12.5%,是消化科常見病。目前我國GERD的診斷率較低。GERD的六大輔助診斷方法,你都清楚嗎?此外,內鏡下正常食管黏膜呈均勻粉紅色,當其被化生的柱狀上皮替代後呈橘紅色,多發生於胃食管連接處的齒狀線近側,可為環形、舌形或島狀,此為Barrett食管。
  • 胃食管反流病是可以治癒的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臨床症狀或食管症狀的一種疾病。該病的高發人群有中老年人、男性、肥胖、吸菸、飲酒、飲食不規律、精神壓力大、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打呼嚕)及食管裂孔疝患者等。胃食管反流的症狀有很多,燒心和泛酸最常見,有時會出現吞咽疼痛和吞咽困難,聲音嘶啞,咽部不適或有異物感。
  • 胃食管反流導致嗓子疼,該怎麼辦?
    胃食管反流病主要是因為食管下括約肌的鬆弛,導致上下的壓力差變小,即食管下段和我們的賁門部(胃的上部)的壓力差減小,那麼一來,胃或者是十二指腸裡頭的食物、酸鹼物質都可以通過食管到達咽喉,特別是現代醫學研究表明本病和情志心理因素關係很大。 針對這樣的病因機制,首先我們要考慮抑酸,通過抑酸藥物的使用以減少酸性物質對於咽喉部的刺激、減少炎症反應的發生,從而減輕症狀。
  • 胃食管反流病:中醫藥加減治療,標本兼治,療效顯著
    初診:患者素有胃病史,近2個月胃灼熱反酸尤為明顯,遂來就診。 現胃灼熱,反酸,時有呃逆,胃脘不適,喜暖畏寒,納可,大便質稀,日行1次,乏力,寐可,舌紅苔薄黃。
  • 或是胃食管反流病!消化內科專家教你如何應對
    結合張先生以往診治經歷和所做檢查,詹俊教授考慮他患的就是胃食管反流病(GERD),一種消化科門診常見而又深藏不露的病。按該病治療一周後,張先生症狀就得到了明顯改善,因此張先生特意回來向詹俊教授表達感謝。
  • 闢謠丨反覆燒心、反酸,並不是胃病犯了,醫生:多半是胃食管反流
    詹俊教授表示,胃食管反流病是消化科門診一種常見的病,由於深藏不露,人們對它的認識不足。很多患者都輾轉就醫,容易誤診誤治,不能及時治療,疾病非常折磨人,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影響巨大。  為什麼會發生胃食管反流呢?
  • 胃食管反流合併牛奶蛋白過敏臨床病例分享
    有報導稱,1歲以內嬰兒中約50%的胃食管反流病發生與牛奶蛋白過敏有關。正確認識牛奶蛋白過敏在嬰兒胃食管反流病發生、發展中的作用,對於提高診療水平、減少誤診和藥物濫用、改善患兒症狀和轉歸具有重要意義。本病例是主要表現為胃食管反流症狀的牛奶蛋白過敏。通過該病例的分享,探討牛奶蛋白過敏和胃食管反流病應如何鑑別診斷及合理治療。
  • 難治性胃食管反流病!
    NO.1 上消化道內鏡檢查美國胃腸內鏡學會的指南,認為對於難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首先行上消化道內鏡檢査是常規的臨床診斷路徑。NO.2 24h胃食管PH監測胃食管pH的連續監測,可提高難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檢出率。24h食管pH監測的主要目的,就是評估PPI治療的難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病情,判斷是否存在酸抑制不完全或與胃食管反流病無關的病因。
  • 食管反流性胃炎「威力」不小,改變六種不良習慣
    燒心、劍突後疼痛的臨床愁訴越來越多,這可能是當今較常見的「胃食管反流病」的表現。當前,食管胃結合部腺癌的發生在全世界都呈現上揚趨勢,反流性疾病、巴瑞特食管、及食管胃結合部癌的進展鏈條需要引起民眾足夠的重視。
  • 楊天真要「切胃」引熱議, 一文讀懂四大切胃手術優劣
    除了能減輕體重外,這些手術還可以預防減輕糖尿病、高血壓病、高脂血症,並且減少肥胖有關的睡眠呼吸暫停、性功能障礙,提高生活質量。「切胃」手術最主要的併發症是周圍器官損傷、手術麻醉意外、吻合口瘻和血栓栓塞。還有一些長遠的併發症,比如膽囊結石、營養不良、精神障礙。袖狀胃切除還可能出現胃食管反流病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