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第一頁是從互相猜忌、搞陰謀和耍手腕開始的。——米·左琴科(蘇)
文章分類|歷史奇聞
文章字數|1910字,閱讀約4分鐘
中國一直以其獨特的「武術」聞名於世,而來自中國的著名武術明星李小龍更是用他的武術將中國「武術強國」的美譽發揚光大。
一時間,西方國家對這個神奇的東方古國產生了無限遐想,中國人「善武」,「善武」的特點聞名於世。然而,我國著名的武術大師絕非只有李小龍一人。葉問堪稱我國家喻戶曉的武術大師。葉問將中國歷史上流傳至今的「詠春拳」發揚光大。再加上以葉問為主角的影視作品頻頻走入人們的視線,讓人更加佩服這位武俠大師。
葉問更是激起了無數人對武術的興趣,使武術在中國人中再次興盛起來,形成了不可阻擋的潮流,這無疑極大地促進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然而,對於葉問這個一生中的傳奇人物,大多數人對他的了解還是很少。
其實,與影視劇等藝術作品中的形象不同,這位被譽為神壇的武林高手,在生活中很少動武,但葉問為何還被稱為武俠呢?
葉問:我出身顯赫,最開始學的是武術。
葉問,1893年10月1日出生於廣東佛山。也許現在這個世界鮮為人知,但葉問確實是個富家子弟,他的父親也堪稱家財萬貫的富豪。也正因為如此,葉問從小衣著樸素,飲食無憂無慮,生活更是無憂無慮。
但美中不足的是,這位後來的武術大師,幼年時體弱多病,身體極其虛弱。為了幫助兒子調理,葉問的父親不僅為兒子尋找名醫,希望能治好兒子的病,還聽從醫生的囑咐,為兒子找到武術老師,從根本上幫助兒子調理和生活。或許這確實是個好辦法。葉問的身體一天比一天強壯,病魔也悄然消失得無影無蹤。
自從完全康復後,葉問似乎特別痴迷於這種神奇的方法。他很快就迷上了武術。而葉問的父親財力雄厚,自然不會反對兒子的興趣。因此,他默許了兒子學習武術,而事實證明,看似瘦弱的葉問是個不折不扣的武術天才。於是,葉問在父親的鼓勵下,年輕時就背井離鄉,遠赴香港,正式開啟了自己的武俠之路。
葉問:努力,登上神壇。
葉問來到香港,正式成為當時著名武術大師梁弼的關門弟子。然而,徒弟手下的徒弟們並沒有在意這個看似瘦弱的同門師弟。這個來自另一個國家的男人看起來如此脆弱,他們甚至暗中打賭,暗中嘲笑他,說他因公務繁重,很快就會逃跑。不過,葉問本人對這些傳聞不屑一顧。他從不在意別人指指點點的目光。他來到這裡,只希望能讓自己的武功更上一層樓。
為了實現自己的願望,葉問永遠是最勤奮,最努力的人。雖然身體瘦弱,但這從來不是葉問隱退的藉口。為了彌補先天不足,葉問只能破釜沉舟,背水一戰,比別人更努力,更努力。他經常天不亮就開始訓練,直到月亮爬上山頭才結束一天的訓練。
在朝前夜和日日夜夜的不懈努力下,葉問從一個默默無聞的老外變成了老師中最堅強的一個。經歷了多少不為人知的悲情,恐怕只有葉問一個人知道。不久之後,正是因為出色的表現得到了師長們的器重,葉問的名聲才逐漸在人群中傳開,這位年輕的武術家也被大眾捧上了神壇。
葉問:他為人謙遜,從不惹麻煩。
似乎在公眾印象中,武術家往往與「直爽」,「性格火爆」等詞彙息息相關。而葉問卻屢屢打破人們對武俠的固有印象。當葉問正式成為著名的武俠大師時,卻遭到了一些反派的批評,他們聲稱葉問德不配被稱為一代武俠大師。
換做是別人,恐怕早就火冒三丈,踹門討說法了。不過葉問本人卻笑了笑,並不在意這些緋聞。他只是堅信時間會證明一切。其次,這位大名鼎鼎的武術人,一生很少做事。這恐怕與人們的固有印象不可同日而語。在世人看來,武術大師似乎要時時刻刻與人較勁,拼個你死我活,才稱得上是武術大師。
然而,這只是局外人的一邊倒之言。像葉問這樣的武術大師很少與人搏擊,因為他們從不把武術當作與人搏擊的工具。他們學習武術,更重要的是為了保家衛民,也是強身健體的重要方式。
他們明白,武術絕對不是欺壓別人的工具,學習武術也是修身養性的過程。葉問一生雖然很少有所作為,但他將詠春拳發揚光大,推廣到民間。他的弟子數不勝數,為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摘要:
目前,一些人對武術的認知過於片面。他們簡單地認為,學武的人一定是粗魯粗野的。而葉問卻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徹底顛覆了人們對武術的普遍認知。
在葉問的科普下,武術不再是欺壓他人的工具,而是保護弱者的武器。武術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們學習武術,也是在更深入地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現在社會發展太過迅速,導致人們往往不自覺地把自己的傳統文化拋在腦後。
因此,不僅武術,其他珍貴的中國傳統文化,我們都應該主動學習,而不是等著別人給自己科普。畢竟,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的「根」。沒有傳統文化,一個國家就會失去靈魂。
這裡是《接收教育》,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咱們後會有期。
歷史家的任務在於區別真實的和虛假的,確定的和不確定的,以及可疑的和不能夠接受的。——歌德(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