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從2016年到2020年,這五年,是溫州平陽經濟新增長極多點開花的五年;這五年,是溫州平陽城鄉融合發展穩步推進的五年;這五年,是溫州平陽綠水青山不斷轉化為金山銀山的五年;這五年,是溫州平陽交通大發展的五年;這五年,是溫州平陽百姓生活越來越美好的五年。回眸「十三五」,看平陽如何激活文旅體「融合因子」,激發全域旅遊新活力。
浙江在線12月22日訊(通訊員 楊洋洋)浙江省平陽縣昆陽鎮鳴山古村,綠水環繞,白牆黛瓦,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千年古村。每逢周末,村辦公樓至鳴山橋沿線的鳴山非遺文化創意街區內便熱鬧起來,來此品嘗美食的人絡繹不絕,而且還能體驗非物質文化遺產表演——蛋畫、木偶戲等。
「一些遊客在這裡看了蛋畫,覺得新鮮好玩,我便會手把手教他們。」市級非遺傳承人葉立輝說,遊客根據喜好選擇作畫題材,創作一件蛋畫作品,約半小時,收費50元。「幹這行,既是自己喜歡又能增加經濟收入,去年大約接待了數萬名遊客。」
鳴山古村已成為平陽文旅融合發展的網紅「打卡地」之一,其也是平陽縣大力推進文旅體融合工作的一個縮影。
2019年以來,平陽縣立足「詩和遠方」謀篇布局,激發改革發展的新引擎,協同文化、體育、旅遊一起發力,在打造項目工程、紅色文化旅遊推廣年活動、全域旅遊品牌創建、擦亮體育國字號金名片等多方面工作上亮點頻出。去年,該縣旅遊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為9.8%,旅遊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比上年增長0.46。
文化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正在平陽綻放出絢麗的火花,產業興盛,人民獲得感、滿足感也不斷提升。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初步建立
全民共享文化生活
90後上班族黃小小靠在窗邊,安靜地翻閱書籍,偶爾抬眼看到窗外人來人往。彼處喧鬧,此隅寧靜,這裡是鰲江銀泰城市書房,琳琅滿目的書刊資料,匠心獨具的內景裝飾,充滿活力的植物點綴,氤氳飄香的咖啡香氣……這些都是黃小小鍾愛這裡的理由。
鰲江銀泰城市書房是平陽縣首家三方聯創、打造「商業綜合體+閱讀」模式的24小時自助圖書館。書房內集鰲江非遺展示區、兒童閱覽區、一般閱覽區、休閒區、廉政閱覽區等五大功能區於一體,功能齊全、溫馨宜人,是鬧市中的「靜土」。此前,其以優質的環境氛圍和便捷的自助服務,上榜了溫州市「十佳城市書房」。像這樣浸潤書香的城市書房和百姓書屋,在平陽已建成投用13個,成為了當地文化「新燈塔」。
城裡有城市書房,村裡也有藝術團。近日,鰲江鎮梅溪社區鳳裡文化禮堂進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和劇專題演出。打擊樂表演《和劇頭通》、奇巧案選段《裝瘋》、二胡演奏《三花子》……當晚演出精彩紛呈、高潮迭起。
這種群眾「共同參與、共同創造、共同分享」的活動模式,始於2018年。當年5月,平陽縣成立了溫州市首個鄉村藝術團——昆陽雅山元洲鄉村藝術團。鄉村藝術團土生土長,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團員,大家喜歡什麼就演什麼。
每個鄉村藝術團特色各異,可以說是「一村一品」,比如青街鄉王神洞村鄉村藝術團就包含南拳隊、婚嫁儀式隊、竹竿舞隊等,藝術門類頗有當地民族特色。
「鄉村藝術團的組建,極大提高了村民參與文化活動的熱情,也有效破解了送文化供需錯位的難題。」平陽縣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局長王扎艇介紹,藝術團的一步步發展體現了從「送文化」到「種文化」的轉變,並成為平陽縣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的一張文化名片。目前,當地共有鄉村藝術團256支,成員達13452名,舉辦活動及培訓1761場,實現全縣453個村居(社區)全覆蓋,創溫州之先。
新文化藝術中心建成投用,平陽木偶生態文化園主體結構施工,蘇步青勵志教育館人流湧動;百姓舞臺、城市書房、百姓書屋、文化驛站、鄉村藝術團等項目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務「最後一公裡」……放眼平陽,一個遍布城鄉、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已初步建立。一份份溫暖人心的公共文化服務,給市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探索紅色旅遊發展道路
構建全域旅遊格局
浙江省AAA級景區村莊、溫州市先進基層黨組織、平陽縣首屆十大歷史文化名村……平陽縣鳳臥鎮鳳林村書記鄭書壽,見證了這個偏遠山村到「網紅打卡地」的轉變。
作為中共浙江省一大會址所在地,鳳林村是遠近聞名的「浙江紅村」。一如其他革命老區,地處偏遠山區交通不便的鳳林村,曾經山路崎嶇,經濟落後。但近年來山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去年4月,溫州指南針國際旅遊有限公司來到村裡參與開發投資,為實現紅村振興發展注入了民間資本的活力。
「紅色」牌是革命老區可利用的最好資源——該村聯合指南針國旅有限公司打造鳳林村紅培研學基地品牌,依託中共浙江省一大紀念園、閩浙邊臨時省委及紅軍挺進師駐地、鄭海嘯故居等革命勝跡,將鳳林園民宿、浙江紅村研學營地、紅軍飯店等項目串點成線,推動鳳臥旅遊「食、住、行」一體化發展。
鄭書壽介紹,通過村裡與民間資本聯合開發的形式,項目盈利按照合作社、入股農戶、集體經濟佔比進行分配,從每年的利潤中提取一定比例作為村集體經濟收入,有力推動了當地的紅旅產業發展與農民創收增收,實現了紅色旅遊的「資源變現」。
平陽被譽為「浙江延安」,曾是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紅軍挺進師的活動中心。王扎艇說,「十三五」以來,平陽依託紅色旅遊資源優勢,踐行「兩山」理論,推進西部生態休閒產業帶崛起,將紅色旅遊與山區經濟、休閒度假、生態產業融合發展,積極探索平陽特色的紅色旅遊發展道路。
其中,「一核兩點三線」紅色景區建設大力推進。「一核」即省一大陳列館改造提升工程;「兩點」即省一大馬頭崗二期工程項目、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北上抗日紀念園和浙江省幹部教育培訓現場教學示範基地;「三線」即水頭至鳳臥紅色旅遊主幹道、57省道複線水頭至紅軍橋紅旅漫步道、冠尖至馬頭崗紅色旅遊記憶道。
如今,來到平陽的遊客不僅僅停留於山水風光,還跟隨著紅色足跡,在一塊塊石磚、一條條街巷、一棟棟老宅中,穿越歷史長河,感悟革命精神……而以紅色文化旅遊為重點,平陽在區域旅遊品牌創建上持續發力。截至目前,已創成了105個景區村,其中20個3A級景區村。2017年,平陽被列入第二批省級全域旅遊示範縣創建名單,騰蛟鎮被列入省級旅遊風情小鎮創建培育名單,浙南(平陽)抗日根據地舊址申報創建國家4A級旅遊景區已通過景觀資源評估。
擦亮體育國字號金名片
全民健身蔚然成風
鰲江鎮振興街22幢,寬敞的健身房內配備了數臺跑步機、橢圓機和坐式單車等20多件器材,還有瑜伽室、排舞房等,不少人正在認真訓練、揮汗如雨,一派熱火朝天的鍛鍊氛圍。
這是市民陳宇最常去的健身房,專業的服務和實惠的價格是吸引他來這個健身房的主要原因。「還有專門的社會體育指導員為我們進行器械使用指導,不怕自己瞎練損傷肌肉。」
這是平陽縣首家百姓健身房,去年3月正式開業。「自對外營業以來,這裡的每天人流量平均在30~40人,有時候能達到60人左右。比如周五、周六,人流量會比較多。」健身房工作人員介紹,健身房開放時間每天不少於8小時,市民可根據自身健身需求辦理健身年卡、月卡或次卡,次卡僅需2元。而且,還會不定期安排力量訓練、有氧操舞、公益培訓等健身講座、技能教學等配送服務,市民能定期在此進行體質檢測,了解體重、體脂、肌肉含量等。
「『百姓健身房』是省市體育民生實事體育項目之一,全市總共建成2.0智能版系統百姓健身房10個,其中平陽就佔8個,每個健身房投入資金60萬元,竣工數量和投入經費都排名全市首位。」平陽縣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群體科科長周建偉介紹,因疫情影響,百姓健身房下半年才開放,目前開放的百姓健身房人流量已達到2萬人次。
身邊的體育設施多起來了,這是近五年來平陽老百姓最直接的切身感受。今年,平陽縣就實施了12個小康體育村升級工程,新建2個籠式足球場、14個百姓健身房、1個多功能運動場、1個拆裝式遊泳池、3條登山步道,體育民生實事資金投入為歷年來新高;全縣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2.62平方米,全市第二。
作為「全國武術之鄉」「全國象棋之鄉」,手握兩張國字號名片的平陽,近年來也打造出了獨具特色的「動靜皆相宜」的體育發展模式。「謝俠遜棋王杯」全國象棋公開賽、中國南麂國際海釣節、中國·溫州國際山地戶外運動挑戰賽等眾多體育賽事落戶平陽,與旅遊結合,為遊客呈現了不一樣的體驗。
文化提煉品牌、旅遊創新發展、體育打造形象。走向「十四五」的新起點上,平陽將積極探索文旅體融合亮點,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務能力,著力打造平陽文旅品牌,擦亮體育國字號金名片,為平陽「文化+旅遊+體育」發展模式增添更多新的註解。
凡注有"浙江在線·浙商網消息"的稿件,均為浙商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註明來源為"浙江在線·浙商網消息",並保留"浙江在線·浙商網消息"的電頭。聯繫電話:0571-8531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