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醉了遊人富了民
——我縣脫貧攻堅銜接鄉村振興報導之四
數說
累計投入資金36億元,建設旅遊重點項目200餘個,打造19個重點景區景點,創建了40個國家級旅遊品牌,建成了19個鄉村旅遊示範點和20個特色示範村寨。
打造10大系列1218款展銷農特產品和600餘款旅遊商品;推出60道酉陽特色菜、40道小吃;新編創了《風起苗舞》《桃源戲曲》等32個文化精品節目。
2020年1~11月,全縣接待遊客1382.571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57.71%2億元。
2020年1~10月,全縣鄉村接待遊客563.29萬人次,實現鄉村旅遊綜合收入24.10億元。
桃花源。黃德權攝
在桃花源,遊客遠離塵世喧囂,步入秦晉田園,探尋溶洞奧秘,回歸綠色天堂;
在疊石花谷,遊客賞花拍照,觀賞疊石奇景,探尋巫儺文化;
在龔灘古鎮,遊客漫步千年古鎮,嘗美食、聽江聲,在吊腳樓裡細品舊時光;
在花田,層層梯田次第鋪開,一年四季,各美其美,遊客賞梯田、吃貢米,醉情山水田園……
近年來,酉陽以「文旅融合+」為引領,緊扣「全域桃花源·康養度假地」主題定位,做足「山水」文章、突出「人文」特色、打好「鄉村」品牌、走好「旅遊+」路徑,構建集旅遊縣城、旅遊集鎮、旅遊鄉村於一體的全域桃花源旅遊體系,將文化旅遊產業打造成為龍頭產業,向生態要效益,助力鄉村振興,打贏脫貧攻堅戰,變綠水青山為金山銀山。
著眼全局 全域興旅
「世界上有兩個桃花源,一個在您心中,一個在重慶酉陽。」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千百年來,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記》承載著無數人心中歸隱田園、與世無爭的「桃源夢」。
酉城新貌。資料圖片
酉陽地處武陵山區,原生態的自然山水和濃鬱的土苗風情一直都是「世外桃源」的所在。
千百年後,伴隨著改革的浪潮,制約酉陽旅遊發展的交通瓶頸被打破,五湖四海的遊客來到酉陽,在桃花源、在龔灘古鎮、在花田……在這5173平方公裡土地上,感受心中的桃花源。
悠久的歷史文化和美麗的自然山水,讓酉陽在發展生態旅遊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縣委、縣政府借勢而發、乘勢而上,按照「全域桃花源•康養度假區」主題定位,編制完成《酉陽自治縣旅遊業發展規劃》《酉陽自治縣「十三五」旅遊業發展規劃》,著力構建「一區兩鎮三江四蓋」的旅遊發展格局,全力打造酉陽旅遊升級版。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除了桃花源,我縣還打造了龔灘古鎮、龍潭古鎮、疊石花谷、菖蒲草原、花田梯田、河灣山寨等特色文化旅遊景區。
全縣先後投入資金36億元,開發建設旅遊重點項目200餘個,打造了19個重點景區景點,創建了40個國家級旅遊品牌,建成了19個資源豐富、類型多樣、特色鮮明的鄉村旅遊示範點和20個特色示範村寨,初步形成了以桃花源、龔灘古鎮、酉陽神龜峽、菖蒲花田、板溪疊石花谷等核心景區為主,鄉村旅遊全面開花的發展新格局,全域桃花源已初具規模。
探索路徑 文旅融合
金秋十月,正是粉黛子花開的好時節。
每年九月下旬,板溪疊石花谷就迎來旅遊旺季,當地村民董世清一家迎來了最忙碌的季節。因為,她在景區附近開了一家農家樂。
疊石花谷景區。資料圖片
「隨著景區的打造,不但生活環境變美了,我們也有了增收的門路。」董世清說,她家從景區建立以來就開了農家樂,每年有10萬元左右的收入,周邊很多村民也陸續開起了農家樂,吃上了「旅遊飯」。
曾經,板溪鎮由於石漠化嚴重,土地產出率低下,人地矛盾嚴重,這裡的人們長期處於貧困線以下。
2017年2月,古生物調查組在一次調查中發現那些石漠化嚴重的荒地上的石頭,竟然是5億年的寒武紀疊層石化石。
如何把荒石變「寶石」?縣委、縣政府採用旅遊扶貧的方式,通過將古生物遺蹟、巫儺文化、特色鄉村藝術相結合,無中生有、變廢為寶,就地取材、點石成金,將板溪鎮寒武紀化石資源變為地方特色文化旅遊資源,解決了杉樹灣村和紮營村的人地矛盾問題和石漠化問題,帶動了當地旅遊業和相關產業的發展,催生了特色民宿、農家樂和農產品基地的發展,走出了一條「生態扶貧+文化農旅」的特色道路。2020年,板溪鎮紮營村入選文旅部第二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錄。
為了進一步推進文旅融合新項目,我縣全面完成酉州古城提檔升級項目,有序推進遊客集散中心、桃花源景區軌道觀光車、攬星蓋旅遊度假區、松鼠叢林樂園、龔灘古鎮、龍洞灣水上樂園等文旅重大項目,打造文化旅遊新亮點新名片。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演出(送戲下鄉)活動253場,文藝作品《心中的桃花源》榮獲金獅國際廣告影片獎旅遊類「最佳廣告影片」類銅獎,全國首個鎮級美術館落戶龔灘古鎮,吳冠中紀念館隆重開館。
鄉村旅遊 興村富民
兩罾鄉內口村楠木灣有一處保存完好的金絲楠木古樹群。當地依託這8棵古樹,建成了金絲楠木鄉村旅遊景區。同時,引進重慶巴渝民宿投資集團,通過統規統建18棟民俗,對該村15戶貧困戶實施了易地搬遷。公司墊資為他們修建房屋並提供餐飲、住宿等設施設備,貧困戶負責經營管理民俗,住宿的收入公司和貧困戶按照2:8分成,餐飲則由貧困戶自收自支。貧困戶不花一分錢,就改善了安居環境,吃上了旅遊飯,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2017年,該村貧困戶冉華龍入住巴渝民宿,2018年3月開始經營民宿和農家樂,每年僅農家樂的收入就在10萬元以上。如今,他已順利實現脫貧。
近年來,酉陽積極踐行「兩山」論,走深走實「兩化」路,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瞄準大農村、大田園、大生態、大民俗優勢資源,堅持全域化布局、全業化培育、全民化參與,做足「山」文章、突出「水」特色、打好生態牌、走好「旅遊+」路徑,全力做大做強鄉村旅遊,逐步把鄉村旅遊產業培育成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增長點,群眾共建共享的富民產業。
兩罾巴渝民居。
為了全面激發貧困群眾發展鄉村旅遊的熱情以及參與鄉村旅遊的積極性,我縣啟動2020年山東東營市社會幫扶資金項目——鄉村旅遊從業貧困人員就業技能培訓項目,總投資15萬元。開工建設旅遊扶貧項目22個,覆蓋全縣12個鄉鎮,解決直接就業500餘人,項目建成後將提供19000餘個就業崗位,讓更多貧困人口直接參與鄉村旅遊吃上「文化旅遊飯」。建立酉陽縣鄉旅學黨群,共有我縣鄉鎮、村級旅遊管理人員和從業人員97人,為成員提供鄉村旅遊專業知識、案例分享、交流互動等內容。截至11月,共組織了21次線上直播課程的學習。
花田貢米、麻旺鴨、腴地蘋果桃、五福臍橙、龔灘香菌、毛壩高山蔬菜等14個特色旅遊商品豐富了遊客「後備箱」;酉州苗繡、青花椒麵膜、青艾產品、西蘭卡普、土家柚子龜、龍潭木雕等200多種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間工藝品投入旅遊市場,為打造「酉陽有禮」旅遊商品品牌提供了豐富資源。
同時,圍繞鄉村旅遊資源特色,常態化舉辦10餘個鄉村旅遊節慶活動。目前,桃花源美食節、疊石花谷大地藝術季、龔灘寫生藝術節、龍潭龍舟賽已成為我縣極具地標性、有較大影響力的鄉村旅遊營銷主題活動,有效提升了酉陽旅遊知名度和影響力。
2020年1~10月,全縣鄉村接待遊客563.29萬人次,實現鄉村旅遊綜合收入24.10億元。
短評——
生態旅遊是綠色產業和富民產業,更是健康產業和幸福產業。發展生態旅遊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重要途徑。
沒有大工業,只有綠水青山的酉陽緊緊圍繞習總書記提出的重慶「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和「四個紮實」要求,積極踐行「生態強縣、綠色富民」發展戰略,立足「全域桃花源·康養度假地」主題定位,按照「政府主導、平臺公司主力、鄉鎮助推、社會資本參與」的發展路徑,深入推進文旅融合,規劃建設「以桃花源度假區為核心,打造一小時休閒觀光圈,半小時康養度假區」,有效促進文化旅遊產業健康有序發展,變劣勢為優勢。
你看,在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部署下,疊石花谷結合景區特色,融文化與自然於一體,成為了一張鄉村振興的新名片,「石山」變「金山」;菖蒲大草原,立足攬星蓋片區生態農業和農耕文化資源優勢,打造文旅、農旅、康旅融合示範區和旅遊觀光、休閒度假知名地,「草山」變「銀山」……
越來越多的鄉村,通過發展生態旅遊「改頭換面」,條件好了、環境美了。越來越多的農民,通過發展生態旅遊吃起了「旅遊飯」,錢包鼓了、心裡樂了。
生態旅遊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有力抓手,我們要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市委、縣委的正確領導下,進一步聚焦深度貧困地區和特殊貧困群體,依靠綠水青山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帶動更多貧困群眾就業創業,守好金山銀山,過上好日子,擁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