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網9.2!這部名叫《詞典》的電影,被韓國人捧上了神壇

2020-10-03 皮皮電影

丨本文首發於皮皮電影

皮皮電影 / 每天一部精彩電影推薦

1910年,朝鮮淪為日本殖民地後,進入了長達35年的日據時代。

他們為了從根本上抹殺朝鮮的民族文化,在全國範圍內廢除朝鮮語教育,並禁止使用朝鮮語,推行日語。

面對本民族的文化消失的危機,朝鮮大量的有識之士,投入到了一本「朝鮮語詞典」的編纂工作中。

這項工作,因日本的高壓變得異常艱難與危險,曾經歷過諸如1942年「朝鮮語學會事件」這樣的殘酷鎮壓,不少學者也因此被抓,甚至犧牲。

這些曲折的真實經歷,最終被韓國人改編拍進了一部特殊的抗日電影裡。

以小見大,用小人物的故事來講述大歷史,這部電影上映後,立即被韓國觀眾追捧。

韓國知名影評網站Naver更是打出了9.2分的高分,這個成績足以秒殺歷來韓國影史眾多「神作」,有觀眾更是稱它是為韓國電影的一座豐碑,一部由小人物凝聚成的「史詩片」。


這部「史詩片」的名字就叫《詞典》。

拍攝它的導演名叫嚴宥娜,目前這也是她唯一的一部長片電影作品。

在最近國內出資源後,皮哥第一時間也觀看了這部電影,寫下這篇文章分享給大家,以供大家觀影參考,以下內容分為三部分,約2500字。

01、

我們先看故事

「一個目不識丁的「盜賊」,成為國家英雄的故事,魔幻又熱血」

1942年,朝鮮語學會代表柳廷煥在得到周時經編纂的詞典手稿之後來到京城,以經營文堂書屋為掩護,在地下秘密撰寫朝鮮語辭典。

趙甲胤、林東益、樸勳、閔宇哲、具子英等書店職員都是與柳廷煥並肩作戰的同志。

因他們還缺一個打雜的,曾因搞地下工作被捕入獄的趙甲胤便介紹他的舊獄友金畔守來書店幫忙。

這個金畔守便是故事的中心人物,他生活於社會的最底層,是個文盲,作為單親父親,他家裡養育著一對兒女,為了給兒子交學費,必須費盡心機打工賺錢。為了能夠適應整理資料的工作,原本大字不識的金畔守也被迫開始學韓文。

金畔守曾因偷盜和柳廷煥有過摩擦,因此柳廷煥一開始並不接受這個目不識丁的粗大漢加入到團隊中來。但隨著工作中的相互接觸和了解,柳廷煥看到了金畔守身上善良、勤奮和富有正義感的一面,兩人也最終達成和解。

在柳廷煥的悉心指導下,金畔守從文字中找到了樂趣,也找到了學習的成就感。

隨著文化程度的提高,他也讀起了小說,並由此開啟了一片新天地,思想意識也大大提高了,漸漸認識到詞典編纂工作的重要性。



金畔守開始主動為詞典的編纂工作出力,當編纂過程需要進行方言收集時,金畔守集結了他在監獄中結識的來自全國各地的朋友加入進來,使不同地區的方言收集變得簡單,也加快了編纂工作的進度。

但日本當局決不容許這部承載著朝鮮民族精神的詞典在自己眼皮底下誕生,以警察頭子上田為首的國民總力聯盟開始對朝鮮語學會進行瘋狂打壓。

團隊中的閔宇哲家中妻子金仁玉被抓進西大門監獄服刑,上田便以其妻的生死相威脅,逼閔宇哲出賣學會。

得到確鑿的證據後,上田帶著警隊衝進書店,將藏匿在地下室中的詞典編輯資料洗劫一空。

書店負責人趙甲胤也被抓進監獄,遭受酷刑之後,釋放出來已經奄奄一息,進醫院沒多久便離開了人世。

趙甲胤雖然犧牲了,卻給團隊留下了一筆巨大的財富。原來每當詞典內容有更新時,趙甲胤回到家裡到會秘密抄錄一個副本,這樣即使發生意外,也不至於前功盡棄。而這個副本挽救了這部詞典,令編纂工作得以繼續。

為了將全國的有志之士聚集到一起,來收集足夠多的方言樣本,金畔守想到了利用他所負責的大東亞電影院來做掩護的方法。

但上田最終還是找到了電影院,並製造了轟動全國的「朝鮮語學會事件」。

在這起事件中,有33人遭到了拘捕,其中2人被拷問致死。在柳廷煥的掩護下,金畔守帶著詞典資料逃走,但他未能趕上去釜山的火車,在藏匿好裝著詞典資料的袋子之後,他便死於日本警察的槍下。

柳廷煥也被上田拘捕,他一直被關在監獄中直到1945年日本戰敗。

金畔收藏起來的資料最終被找到,令《朝鮮語大辭典》得以完成出版,它的面世讓韓國成為獨立殖民地國家之中,唯一一個完整恢復了本國語言的國家。

02、

電影中演員們的表演

金畔守是電影虛構的人物,雖小人物的成長過程過於魔幻,但它卻承載著支撐起整部電影的多項功能,在大歷史的背景下這種魔幻已被熱血代替。

首先他的出身,就代表了那個時代的千萬勞苦大眾,因家貧沒讀過書,不識字,行為粗俗,身上各種壞毛病。

金畔守的妻子已經去世,家裡有兩個孩子要養,生活的重擔讓文化程度不高的他倍感壓力,因為找不到穩定的工作,也不得不去做一些偷摸拐騙的事,這種起點低的小人物最能引起觀眾的共鳴。

而金畔守加入柳廷煥的團隊之後,一方面包攬了全片大部分的笑料;一方面從他的學習經歷中,隨著對韓文的深入解讀和展現,也帶著觀眾一步步了解和認識韓文,感受其在字義的背後蘊含的深刻文化內涵。

這其中關於蒲公英花的解讀,亦帶出了全片的主題思想:「比起一個人走十步,十個人的一步能走得更遠。」

《朝鮮語大辭典》的編纂工作,正是需要集結全韓國有志之士共同參與的一個浩大工程。

朝鮮語學會代表柳廷煥這個角色,則是韓國知識分子階層的代表。與金畔守這種小人物相比,柳廷煥的身上自帶「偉光正」的氣質,擁有頑強的鬥志和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

柳廷煥和金畔守兩個人從一開始相互看不上眼,到後來漸漸接受了彼此,也學到了對方身上的優點。原本一板一眼的柳廷煥從金畔守身上學到了樂觀的精神和懂得變通的處世之道,金畔守也從柳廷煥身上學到了知識、文字和謙虛自律的精神。

片頭金畔守用掉包的手法用枕頭掉包了柳廷煥手中藏著詞典資料的公文包,片尾柳廷煥也用同樣的手法騙過日本人,讓帶著資料的金畔守得以脫身,這種情節上的前後呼應令人拍手叫絕,也令愛國的主題更加深刻。

03、

電影的精妙之處

拍攝一部講述書籍誕生過程的電影,其實並不容易拍好。因書籍多數是創作者嘔心瀝血、冥思苦想的結晶,其動人之處在於書籍本身,而不是創作的過程,拍攝這類電影,就需要找到一個能夠支撐起整部電影的深刻主題。

《詞典》正是這種能夠找到主題的好電影,把故事放在日據時期那個時代背景下,編纂詞典的過程便成了愛國情懷和反抗精神的一種表達。通過金畔守這個人物的視角,我們看到了當時日本政府對於韓國本土文化的打壓。

在日本人的學校裡,不小心說韓語的學生會受到老師的懲罰;在公交車上,用韓語唱歌的韓國人會受到日本人的教訓;電影院上映的韓國電影,臺語都必須是日語;而拒絕加入日本國民總力聯盟的書店,將面臨被迫關門的命運。

當金畔守看到自己的兒子被迫將「金」姓變成「金山」,朝鮮劇場的老闆將影院名字改成了「大東亞劇場」,這些都令他深刻體會到了失去本民族文字的無奈和悲憤,也理解了堅守自身文字和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正因如此,金畔守漸漸由一個利字當頭的小人物,成長為願意為保全民族文化而犧牲的鬥士。

片尾金畔守為了保住資料而被警察開槍刺殺,倒在血泊之中,這段情節的出現也就變得非常合理,觀眾的情緒也在此時達到一個頂點。

在金畔守留給子女的信中,他用潦草的文字寫下自己的心聲。

首先他向子女表達了作為父親的愧疚,認為自己不是個合格的好父親;但同時他又覺得能夠為了本民族文化的傳承付出一切,是一件非常光榮的事。

用卑微的小人物來詮釋民族大義這個深刻主題,是《詞典》的精妙之處。

詞典的編纂過程本身就是對殖民統治的反抗,對民族文化和堅守和對民族獨立與自由的嚮往和追求,一部詞典就能帶出這麼好的故事,讓皮哥也不得不佩服韓國導演嚴宥娜的強大功力。

寫到這,皮哥不免有一個大膽的想法,什麼時候我們也能拍出一部我們的詞典呢?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熱血丹心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

相關焦點

  • 韓網9.2!這部名叫《詞典》的電影,被韓國人捧上了神壇
    大約在三四年前,當有一家網際網路公司聲稱要將拍攝一部以《新華字典》命名的電影時,網上一下子炸鍋了。沒別的,大家都不希望心中的那份情懷被別人拿來消費。伴隨著大片的質疑之聲,這個電影項目最終也是不了了之。皮哥當時也對這部電影並不看好,但當我看到韓國去年上映的《詞典》之後,對這件事卻產生了不一樣的看法。
  • 韓網評分9.2,這部名叫《詞典》的電影,戳了我們國產片自尊心
    四年前,有一家網際網路公司聲稱將拍攝一部以《新華字典》命名的電影,網上一下子炸了鍋。沒別的意思,大家都不希望心中的那份情懷被別人拿來消費,伴隨著大量的質疑之聲,這個電影項目最終也是不了了之。皮哥當時也對這部電影並不看好,但當我看到韓國電影《詞典》之後,對這件事卻產生了不一樣的看法。
  • 許成泰(韓)再次攜手尹繼尚(韓)打造新電影《詞典》
    韓國演員許成泰從電視熒幕到電影銀幕據悉許成泰這次閃電般的決定參演的電影名為《詞典》,而這部《詞典》也是導演嚴宥娜的首部導演作品,此前一直以編劇的身份活動。這部許成泰確定出演的電影《詞典》講述的故事是發生在日本殖民統治時期也就是禁止韓國人使用韓語的1940年代,講述了盲人算命先生(劉海振飾)與朝鮮語學會代表正煥(尹啟相飾)相遇後,為了編撰韓國語詞典走遍全國,秘密收集全韓國各地方的韓國語的故事。在劇中許成泰扮演了日本的軍官烏耶達(音譯)。
  • 評分9.2,這部真實改編的史詩片,為韓國電影立起了一座豐碑
    韓網評分9.2,這部名叫《詞典》的電影,戳了我們國產片自尊心。 丨本文首發於皮皮電影 皮皮電影 / 每天一部精彩電影推薦 1910年,朝鮮淪為日本殖民地後,進入了長達35年的日據時代。
  • 韓網Naver不能上,連naver詞典都無法用了?
    大部分韓國人看新聞和搜索都會使用Naver,可如今naver竟然被屏蔽了?小編本著嚴謹的精神,去微博上搜了一下:「暈菜,連Naver詞典也被屏蔽了」👇👇👇而且在naver上同時出現了多篇相關熱搜報導:👇👇👇
  • 9部韓國人眼裡的中國電影神作 韓評更神
    雛雞、赤道、復仇者聯盟2……下載資源已更新詳情回覆:「BTasia」藝術是不分國界的,中國有很多韓影迷,其實在韓國也有很多喜歡中國電影的中國電影迷。我就來盤點以下韓國人心中的中國電影神作,你是否也喜歡呢?1.英雄本色在韓國70後估計沒有沒看過此片的,記得「傳說中的拳頭」中的臺詞嗎?
  • 《offer2》王驍面試被捧上神壇!自帶優越感,被吐槽浮誇情商低
    《offer2》王驍面試被捧上神壇!自帶優越感,被吐槽浮誇情商低文/聽歌打娛相信很多追《令人心動的offer2》這檔綜藝的網友們都有一個奇怪的現象,之所以看這檔節目,是衝著何炅、撒貝寧、範丞丞、周深等嘉賓點評團來的!
  • 19歲被捧上神壇,被譽為「天才指揮家」的舟舟,如今怎麼樣了?
    不知道大家還是否記得當年由李連杰、文章、桂綸鎂等人主演的一部名叫《海洋天堂》的電影。劇中文章主演了一位患有自閉症的男孩,而李連杰不再是以往的「功夫皇帝」形象,他扮演了一位絕望無助的父親。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一個父親守護孤獨症兒子的感人故事,簡直將「父愛如山」詮釋的淋漓盡致。
  • 《詞典》:韓國抗日電影的一個新角度
    《詞典》(말모이)海報,上方文字「조선어학회」意為「朝鮮語學會」今年1月在韓國上映的電影《詞典》(말모이),亦是一面鏡子,而且可以說是一面「老鏡子」,電影故事本身平淡無奇,講的多少是一個老套的故事——朝鮮半島在日本殖民統治之下,朝鮮人民為民族的獨立所作的反抗。
  • 韓國人到底有多愛《步步驚心》?時至今日他們還在一遍遍回味!
    這麼多年過去了,《步步驚心》在豆瓣的評分依然有8.2分,絕對的優秀。高達十幾萬條的評論裡,很多都是好評。要知道豆瓣很嚴苛,很多國產劇都入不了它的眼,太多評分不及格的作品了,甚至還有連評分都沒有的作品。而《步步驚心》當年火的可不止國內這一個市場,在整個亞太地區的影視界都很有影響力。而韓國人,對《步步驚心》的喜愛絕對不輸國人,甚至超過了我們。
  • 這幾乎是一部被捧上了道德神壇的電影,獲獎無數!
    這幾乎是一部被捧上了道德神壇的電影,當看過的人誇讚這部電影時,他們首先表露出來的不是關於這部電影本身的優劣判斷,而是彰顯個人美德的親情傳承和道德歸屬,還用自己的眼淚作為證明。導演羅啟銳表示電影劇本早在2000年就已經完成,但是他看到不少80後充滿迷惘及充斥負能量,從而激發他正式拍攝該片,羅啟銳想藉此片喚起他們這代人的青春記憶,並藉機向香港電影百年致敬
  • 韓國電影走下神壇?今年最重磅的七部韓片,口碑都崩了
    這部電影其實沒有明顯的缺點,全度妍、鄭雨盛這對神仙組合的表演,也可圈可點,但大約因為過於精巧的情節使影片顯得設計感過度,所以它最終只在豆瓣拿到6.9這樣一個不上不下的尷尬分數。這部電影雖將背景設定在不遠的未來,但片中隱隱乍現的金融危機氣息,卻與20世紀末韓國金融危機產生一種時代上的遙相呼應之感,而且,整部電影的故事,便因金融危機而起——韓國因金融危機衝擊,貧民街逐步擴大,為生活所困的韓國年輕人也迅速增加
  • 「娘炮風」盛行是韓國人的錯?韓媒連連喊冤
    海外網9月12日消息,最近,中國網際網路掀起了一場關於男性氣質的大討論,當下流行的「小鮮肉」「娘炮風」陷入巨大爭議。英國廣播公司稱,中國的「小鮮肉」男明星近年來一直是大眾熱捧的對象,但是最近這些長相秀氣、打扮精緻的男偶像卻招來一片爭議聲。報導稱,他們偏柔美的長相與打扮引起了網絡上的爭議,批評主要集中在他們的妝容、髮型和談吐舉止。網友抨擊他們畫眼線,抹眼影、塗口紅、染頭髮,沒有男子氣概,更有人直接炮轟他們是「娘炮」、「男女不分」,批評他們會帶壞小孩,「少年娘則國家娘」。
  • 微篩電影 |《詞典》:又一部講述「編詞典」的電影
    又一部講述「編詞典」的電影——評《詞典》文/電影篩子說起以編寫詞典為題材的影片,最有名的可以說就是日本電影《編舟記》了。而這部《詞典》同樣和日本相關,但這回日本站在了文化傳播的對立面,而故事中的正面人物,是在二戰中被日本佔領之下的朝鮮編輯們。
  • 韓國出版的韓語詞典工具書介紹
    韓國出版的韓語詞典工具書介紹購買外語原版書與工具書,請來外語原版書與工具書網(書店
  • 為什麼周星馳的《大話西遊》在香港吃癟,卻在大陸被捧上神壇呢?
    正是因為這種共鳴,讓《大話西遊》在新世紀之後的大陸,掀起了一股西遊風,周星馳和作品,更是被推上了「華語喜劇之王」的神座。時至今日,《大話西遊》仍以9.2的評分,高居豆瓣華語榜第二(僅次於《霸王別姬》)。但恐怕並不多人知道,初出道時的《大話西遊》,日子並不好過,在香港一路撲街,直到後來傳入大陸,才名聲漸起,獲得了它應有的地位。
  • 張亞東:把王菲、樸樹、莫文蔚、李宇春捧上神壇的能人
    張亞東:把王菲、樸樹、莫文蔚、李宇春捧上神壇的能人 時間:2019.06.17 來源: 說壹不貳
  • 韓國人是怎麼拍抗日神劇的?被推上神壇的《鳴梁海戰》 到底有多考究?
    雖然歷史上朝鮮半島有過許多的政治名人和名將,但是韓國人對於李舜臣的迷之偏愛,使得他如今被推上了無可置疑的神壇。在2014年上映的古代戰爭片《鳴梁海戰》,可謂是將韓國人對於「李舜臣」的造神表現的淋漓盡致。那麼這部電影,在歷史考證方面,又是一個怎樣的水準呢?
  • 把「賭王」捧上神壇,真的好嗎?
    「賭王」去世,身為普通網友的我們能做的,也只是在網絡上說一句「逝者安息,一路走好」,就行了。因為我們能在網絡上這麼做,已經是身為普通網友對逝者離去的一種尊重了。可是在昨天,我看到不少文章在網絡上悼念「賭王」後,還在網絡上吹捧「賭王」,有的把「賭王」說成了正能量的代表,有的甚至把「賭王」推到了一種近乎傳奇和神話的高度,關於這個現象,我覺得我們今天有必要來聊一下。
  • 限韓100天:去年電視臺被韓國人佔了2/3,今年什麼都不提
    據他透露,黃致列在海外的工作一直還在進行,但是中國國內的,就沒有辦法了,只能是做做日常的宣傳,報導一下他在海外的一些活動,維持下曝光度。而事實上,即使他們想來中國參加活動,情況可能也並不樂觀。「上半年我們帶韓國藝人去中國拍過電影、mv、做fm,什麼都有。但下半年,四場fm都是因為報批沒過都沒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