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五回 孫武子演陣斬美姬 蔡昭侯納質乞吳師

2021-02-28 讀行者讀行


第七十五回 孫武子演陣斬美姬 蔡昭侯納質乞吳師

話說慶忌臨死,誡左右勿殺要離,以成其名。左右欲釋放要離,要離不肯行,謂左右曰:「吾有三不容於世,雖公子有命,吾敢偷生乎?」眾問曰:「何謂三不容於世?」要離曰:「殺吾妻子而求事吾君,非仁也;為新君而殺故君之子,非義也;欲成人之事,而不免於殘身滅家,非智也。有此三惡,何面目立於世哉?」言訖,遂投身於江,舟人撈救出水,要離曰:「汝撈我何意?」舟人曰:「君返國,必有爵祿,何不俟之!」要離笑曰:「吾不愛室家性命,況於爵祿?汝等以吾屍歸,可取重賞。」於是奪從人佩劍,自斷其足,復刎喉而死,史臣有贊云:又有詩單道慶忌力敵萬人,死於殘疾匹夫之手,世人以勇力恃者可戒矣,詩云:眾人收要離肢體,並載慶忌之屍,來投吳王闔閭。闔閭大悅,重賞降卒,收於行伍。以上卿之禮,葬要離於閭門城下,曰:「藉子之勇,為吾守門。」追贈其妻子,與專諸同立廟,歲時祭祀。以公子之禮,葬慶忌於王僚之墓側,大宴群臣。伍員泣奏曰:「王之禍患皆除,但臣之仇何日可復?」伯嚭亦垂淚請兵伐楚,闔閭曰:「俟明旦當謀之。」次早,伍員同伯嚭復見闔閭於宮中,闔閭曰:「寡人慾為二卿出兵,誰人為將?」員、嚭齊聲曰:「惟王所用,敢不效命?」闔閭心念:「二子皆楚人,但報己仇,未必為吳盡力。」乃嘿然不言,向南風而嘯,頃之復長嘆。伍員已窺其意,復進曰:「王慮楚之兵多將廣乎?」闔閭曰:「然。」員曰:「臣舉一人,可保必勝。」闔閭欣然問曰:「卿所舉何人,其能若何?」員對曰:「姓孫名武,吳人也。」闔閭聞說是吳人,便有喜色。員復奏曰:「此人精通韜略,有鬼神不測之機,天地包藏之妙,自著《兵法》十三篇,世人莫知其能,隱於羅浮山之東,誠得此人為軍師,雖天下莫敵,何論楚哉?」闔閭曰:「卿試為寡人召之。」員對曰:「此人不輕仕進,非尋常之比,必須以禮聘之,方才肯就。」闔閭從之,乃取黃金十鎰、白璧一雙,使員駕駟馬,往羅浮山取聘孫武,員見武,備道吳王相慕之意,乃相隨出山,同見闔閭。闔閭降階而迎,賜坐問以兵法,孫武將所著十三篇,次第進上,闔閭令伍員從頭朗誦一遍,每終一篇,贊不容已。哪十三篇,一曰《始計》篇、二曰《作戰》篇、三曰《謀攻》篇、四曰《軍形》篇、五曰《兵勢》篇、六曰《虛實》篇、七曰《軍爭》篇、八曰《九變》篇、九曰《行軍》篇、十曰《地形》篇、十一曰《就地》篇、十二曰《火攻》篇、十三曰《用間》篇。闔閭顧伍員曰:「觀此《兵法》,真通天徹地之才也,但恨寡人國小兵微,如何而可?」孫武對曰:「臣之《兵法》,不但可施於卒伍,雖婦人女子,奉吾軍令,亦可驅而用之!」闔閭鼓掌而笑曰:「先生之言,何迂闊也?天下豈有婦人女子,可使其操戈習戰者?」孫武曰:「王如以臣言為迂,請將後宮女侍,與臣試之,令如不行,臣甘欺罔之罪!」闔閭即召宮女三百,令孫武操演,孫武曰:「得大王寵姬二人,以為隊長,然後號令方有所統!」闔閭又宣寵姬二人,名曰右姬、左姬至前,謂武曰:「此寡人所愛,可充隊長乎?」孫武曰:「可矣,然軍旅之事,先嚴號令,次行賞罰,雖小試,不可廢也,請立一人為執法,二人為軍吏,主傳諭之事,二人值鼓,力士數人,充為牙將,執斧鑕刀戟,列於壇上,以壯軍容!」闔閭許於中軍選用,孫武吩咐宮女,分為左右二隊,右姬管轄右隊,左姬管轄左隊,各披掛持兵,示以軍法,一不許混亂行伍,二不許言語喧譁,三不許故違約束,明日五鼓,皆集教場聽操,王登臺而觀之。次日五鼓,宮女二隊俱到教場,一個個身披甲冑,頭戴兜鍪,右手操劍,左手握盾,二姬頂盔束甲,充做將官,分立兩邊,伺候孫武升帳,武親自區畫繩墨,布成陣勢,使傳諭官將黃旗二面,分授二姬,令執之為前導。眾女跟隨隊長之後,五人為伍,十人為總,各要步跡相繼,隨鼓進退,左右迴旋,寸步不亂,傳諭已畢,令二隊皆伏地聽令。少頃,下令曰:「聞鼓聲一通,兩隊齊起;聞鼓聲二通,左隊右旋,右隊左旋;聞鼓聲三通,各挺劍為爭戰之勢,聽鳴金,然後斂隊而退。」眾宮女皆掩口嬉笑,鼓吏稟:「鳴鼓一通。」宮女或起或坐,參差不齊,孫武離席而起曰:「約束不明,申令不信,將之罪也。」使軍吏再申前令,鼓吏復鳴鼓,宮女鹹起立,傾斜相接,其笑如故,孫武乃揎起雙袖,親操桴以擊鼓,又申前令,二姬及宮女無不笑者。孫武大怒,兩目忽張,髮上沖冠,遽喚:「執法何在?」執法者前跪,孫武曰:「約束不明,申令不信,將之罪也;既已約束再三,而士不用命,士之罪矣。於軍法當如何?」執法曰:「當斬!」孫武曰:「士難盡誅,罪在隊長。」顧左右:「可將女隊長斬訖示眾!」左右見孫武發怒之狀,不敢違令,便將左右二姬綁縛。闔閭在望雲臺上看孫武操演,忽見綁其二姬,急使伯嚭持節馳救之,令曰:「寡人已知將軍用兵之能,但此二姬侍寡人巾櫛,甚適寡人之意,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請將軍赦之!」孫武曰:「軍中無戲言,臣已受命為將,將在軍,雖君命不得受,若徇君命而釋有罪,何以服眾?」喝令左右:「速斬二姬!」梟其首於軍前,於是二隊宮女,無不股慄失色,不敢仰視,孫武於隊中再取二人,為左右隊長,再申令擊鼓,一鼓起立,二鼓旋行,三鼓合戰,鳴金收軍,左右進退,迴旋往來,皆中繩墨,毫髮不差,自始至終,寂然無聲,乃使執法往報吳王曰:「兵已整齊,願王觀之,惟王所用,雖使赴湯蹈火,亦不敢退避矣!」髯翁有詩詠孫武試兵之事云:闔閭痛此二姬,乃厚葬之於橫山,立祠祭之,名曰愛姬祠,因思念愛姬,遂有不用孫武之意。伍員進曰:「臣聞,『兵者,兇器也。'不可虛談。誅殺不果,軍令不行,大王欲徵楚而伯天下,思得良將,夫將以果毅為能,非孫武之將,誰能涉淮逾泗,越千裡而戰者乎,夫美色易得,良將難求,若因二姬而棄一賢將,何異愛莠草而棄嘉禾哉?」闔閭始悟,乃封孫武為上將軍,號為軍師,責成以伐楚之事。伍員問孫武曰:「兵從何方而進?」孫武曰:「大凡行兵之法,先除內患,然後方可外徵,吾聞王僚之弟掩餘在徐,燭庸在鍾吾,二人俱懷報怨之心。今日進兵,宜先除二公子,然後南伐。」伍員然之,奏過吳王,王曰:「徐與鍾吾皆小國,遣使往索逋臣,彼不敢不從。」乃發二使,一往徐國取掩餘,一往鍾吾取燭庸,徐子章羽不忍掩餘之死,私使人告之,掩餘逃去,路逢燭庸亦逃出,遂相與商議,往奔楚國。楚昭王喜曰:「二公子怨吳必深,宜乘其窮而厚結之。」乃居於舒城,使之練兵以御吳。闔閭怒二國之違命,令孫武將兵伐徐,滅之,徐子章羽奔楚,遂伐鍾吾,執其君以歸。復襲破舒城,殺掩餘、燭庸。闔閭便欲乘勝入郢,孫武曰:「民勞未可驟用也!」遂班師,於是伍員獻謀曰:「凡以寡勝眾,以弱勝強者,必先明於勞逸之數。晉悼公三分四軍,以敝楚師,卒收蕭魚之績,惟自逸而以勞予人也。楚執政皆貪庸之輩,莫肯任患,請為三師以擾楚,我出一師,彼必皆出,彼出則我歸,彼歸則我復出,使彼力疲而卒惰,然後猝然乘之,無不勝矣?」闔閭以為然。乃三分其軍,迭出以擾楚境,楚遣將來救,吳兵即歸,楚人苦之。吳王有愛女名勝玉,因內宴,庖人進蒸魚,王食其半,而以其餘賜女,女怒曰:「王乃以剩魚辱我,我何用生為?」退而自殺,闔閭悲之,厚為殮具,營葬於國西閶門之外,鑿池積土,所鑿之處,遂成太湖,今女墳湖是也。又斫文石以為槨,金鼎、玉杯、銀尊、珠襦之寶,府庫幾傾其半,又取,磐郢,名劍,皆以送女,乃舞白鶴於吳市之中,令萬民隨而觀之,因令觀者皆入隧門送葬,隧道內設有伏機,男女既入,遂發其機,門閉,實之以土,男女死者萬人,闔閭曰:「使吾女得萬人為殉,庶不寂寞也!」至今吳俗殯事,喪亭上制有白鶴,乃其遺風,殺生送死,闔閭之無道極矣!史臣有詩云:話分兩頭,卻說楚昭王臥於宮中,既醒,見枕畔有寒光,視之,得一寶劍。及旦,召相劍者風鬍子入宮,以劍示之。風鬍子觀劍大驚曰:「君王何從得此?」昭王曰:「寡人臥覺,得之於枕畔,不知此劍何名?」風鬍子曰:「此名『湛盧'之劍,乃吳中劍師歐冶子所鑄,昔越王鑄名劍五口,吳王壽夢聞而求之,越王乃獻其三,曰『魚腸',『磐郢',『湛盧'。『魚腸'以刺王僚,『磐郢'以送亡女,惟『湛盧'之劍在焉。臣聞此劍乃五金之英,太陽之精,出之有神,服之有威,然人君行逆理之事,其劍即出。此劍所在之國,其國祚必綿遠昌熾,今吳王弒王僚自立,又坑殺萬人,以葬其女,吳人非怨,故『湛盧'之劍,去無道而就有道也!」昭王大悅,即佩於身,以為至寶,宣示國人,以為天瑞。闔閭失劍,使人訪求之,有人報:「此劍歸於楚國!」闔閭怒曰:「此必楚王賂吾左右而盜吾劍也!」殺左右數十人,遂使孫武、伍員、伯嚭率師伐楚,復遣使徵兵于越,越王允常未與楚絕,不肯發兵,孫武等拔楚六潛二邑,因後兵不繼,遂班師。闔閭怒越之不同於伐楚,復謀伐越。孫武諫曰:「今年歲星在越,伐之不利!」闔閭不聽,遂伐越,敗越兵於槜李,大掠而還。孫武私謂伍員曰:「四十年之後,越強而吳盡矣!」伍員默記其言,此闔閭五年事也。其明年,楚令尹囊瓦率舟師伐吳,以報潛、六之役,闔閭使孫武、伍員擊之,敗楚師於巢,獲其將羋繁以歸。闔閭曰:「不入郢都,雖敗楚兵,猶無功也!」員對曰:「臣豈須臾忘郢都哉?顧楚國天下莫強,未可輕敵。囊瓦雖不得民心,而諸侯未惡,聞其索賂無厭,不久諸侯有變,乃可乘矣!」遂使孫武演習水軍於江口。伍員終日使人探聽楚事,忽一日,報:「有唐、蔡二國遣使臣通好,已在郊外。」伍員喜曰:「唐、蔡皆楚屬國,無故遣使遠來,必然與楚有怨,天使吾破楚入郢也!」原來楚昭王為得了,湛盧,之劍,諸侯畢賀,唐成公與蔡昭侯亦來朝楚。蔡侯有羊脂白玉佩一雙,銀貂鼠裘二副,以一裘一佩獻於楚昭王,以為賀禮,自己佩服其一,囊瓦見而愛之,使人求之於蔡侯,蔡侯愛此裘佩,不與囊瓦。唐侯有名馬二匹,名曰「肅霜」,「肅霜」乃雁名,其羽如練之白,高首而長頸,馬之形色似之,故以為名。後人復加馬傍曰驌驦,乃天下希有之馬也。唐侯以此馬駕車來楚,其行速而穩。囊瓦又愛之,使人求之於唐侯,唐侯亦不與。二君朝禮既畢,囊瓦即譖於昭王曰:「唐、蔡私通吳國,若放歸,必導吳伐楚,不如留之。」乃拘二君於館驛,各以千人守之,名為護衛,實則監押。其時昭王年幼,國政皆出於囊瓦。唐世子不見唐侯歸國,使大夫公孫哲至楚省視,知其見拘之故,奏曰:「二馬與一國孰重?君何不獻馬以求歸?」唐侯曰:「此馬希世之寶,寡人惜之。且不肯獻於楚王,況令尹乎?且其人貪而無厭,以威劫寡人,寡人寧死,決不從之!」公孫哲私謂從者曰:「吾主不忍一馬,而久淹於楚,何其重畜而輕國哉?我等不如私盜驌驦,獻於令尹,倘得主公歸唐,吾輩雖坐盜馬之罪,亦何所恨?」從者然之,乃以酒灌醉圉人,私盜二馬獻於囊瓦曰:「吾主以令尹德尊望重,故令某等獻上良馬,以備驅馳之用。」囊瓦大喜,受其所獻,次日,入告昭王曰:「唐侯地褊兵微,諒不足以成大事,可赦之歸國。」昭王遂放唐成公出城,唐侯既歸。公孫哲與眾從者,皆自繫於殿前待罪,唐侯曰:「微諸卿獻馬於貪夫,寡人不能返國,此寡人之罪,二三子勿怨寡人足矣!」各厚賞之,今德安府隨州城北,有驌驦陂,因馬過此得名也。唐胡曾先生有詩云:蔡侯聞唐侯獻馬得歸,亦解裘佩以獻瓦。瓦復告昭王曰:「唐、蔡一體,唐侯既歸,蔡不可獨留也!」昭王從之。蔡侯出了郢都,怒氣填胸,取白璧沈於漢水,誓曰:「寡人若不能伐楚,而再南渡者,有如大川!」及返國,次日,即以世子元為質於晉,借兵伐楚,晉定公為之訴告於周,周敬王命卿士劉卷,以王師會之,宋、齊、魯、衛、陳、鄭、許、曹、莒、邾、頓、胡、滕、薛、杞、小邾子連蔡,共是十七路諸侯,個個恨囊瓦之貪,皆以兵從。晉士鞅為大將,荀寅副之,諸軍畢集於召陵之地。荀寅自以為蔡興師,有功於蔡,欲得重貨,使人謂蔡侯曰:「聞君有裘佩以遺楚君臣,何獨敝邑而無之?吾等千裡興師,專為君侯,不知何以犒師也!」蔡侯對曰:「孤以楚令尹瓦貪冒不仁,棄而投晉,惟大夫念盟主之義,滅強楚以扶弱小,則荊襄五千裡,皆犒師之物也,利孰大焉。」荀寅聞之甚愧。其時周敬王十四年之春三月,偶然大雨連旬,劉卷患瘧,荀寅遂謂士鞅曰:「昔五伯莫盛於齊桓,然駐師召陵,未嘗少損於楚,先君文公僅一勝之,其後構兵不已。自交見以後,晉、楚無隙,自我開之不可,況水潦方降,疾瘧方興,恐進未必勝,退為楚乘,不可不慮。」士鞅亦是個貪夫,也思蔡侯酬謝,未遂其欲,託言雨水不利,難以進兵,遂卻蔡侯之質,傳令班師,各路諸侯見晉不做主,各散回本國。髯仙有詩云:蔡侯見諸軍解散,大失所望,歸過沈國,怪沈子嘉不從伐楚,使大夫公孫姓襲滅其國,虜其君殺之,以洩其憤。楚囊瓦大怒,興師伐蔡,圍其城,公孫姓進曰:「晉不足恃矣,不如東行求救於吳。子胥、伯嚭諸臣與楚有大仇,必能出力。」蔡侯從之,即令公孫姓約會唐侯,共投吳國借兵,以其次子公子乾為質。伍員引見闔閭曰:「唐、蔡以傷心之怨,願為先驅,夫救蔡顯名,破楚厚利,王欲入郢,此機不可失也!」闔閭乃受蔡侯之質,許以出兵,先遣公孫姓歸報。闔閭正欲調兵,近臣報導:「今有軍師孫武自江口歸,有事求見。」闔閭召入,問其來意,孫武曰:「楚所以難攻者,以屬國眾多,未易直達其境也。今晉侯一呼,而十八國群集,內中陳、許、頓、胡皆素附於楚,亦棄而從晉,人心怨楚,不獨唐、蔡,此楚勢孤之時矣!」闔閭大悅,使被離、專毅輔太子波居守,拜孫武為大將,伍員、伯嚭副之,親弟公子夫概為先鋒,公子山專督糧餉,悉起吳兵六萬,號為十萬,從水路渡淮,直抵蔡國。囊瓦見吳兵勢大,解圍而走,又恐吳兵追趕,直渡漢水,方才屯紮,連打急報至郢都告急。再說蔡侯迎接吳王,泣訴楚君臣之惡,未幾唐侯亦到,二君願為左右翼,相從滅楚。臨行,孫武忽傳令軍士登陸,將戰艦盡留於淮水之曲,伍員私問舍舟之故,孫武曰:「舟行水逆而遲。使楚得徐為備,不可破矣。」員服其言。大軍自江北陸路走章山,直趨漢陽。楚軍屯於漢水之南,吳兵屯於漢水之北,囊瓦日夜愁吳軍濟漢,聞其留舟於淮水,心中稍安。楚昭王聞吳兵大舉,自召諸臣問計,公子申曰:「子常非大將之才,速令左司馬沈尹戍領兵前往,勿使吳人渡漢,彼遠來無繼,必不能久。」昭王從其言,使沈尹戍率兵一萬五千,同令尹協力拒守。沈尹戍來至漢陽,囊瓦迎入大寨,戍問曰:「吳兵從何而來,如此之速!」戍連笑數聲曰:「人言孫武用兵如神,以此觀之,真兒戲耳!」戍曰:「吳人慣習舟楫,利於水戰,今乃舍舟從陸,但取便捷,萬一失利,更無歸路,吾所以笑之。」瓦曰:「彼兵見屯漢北,何計可破?」戍曰:「吾分兵五千與子,子沿漢列營,將船隻盡拘集於南岸,再令輕舟旦夕往來於江之上下,使吳軍不得掠舟而渡,我率一軍從新息抄出淮汭,盡焚其舟,再將漢東隘道用木石磊斷,然後令尹引兵渡漢江,攻其大寨,我從後而擊之,彼水陸路絕,首尾受敵,吳君臣之命,皆喪於吾手矣。」囊瓦大喜曰:「司馬高見,吾不及也。」於是沈尹戍留大將武城黑統軍五千,相助囊瓦,自引一萬人望新息進發。不知後來勝敗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相關連結:

紅樓夢

三國演義

西遊記

水滸傳

進入公眾號,輸入「東周列國志」、「東周列國」、「東周」可閱讀所有回目

點亮右下方在看分享本文

相關焦點

  • 【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七回 泣秦庭申包胥借兵 退吳師楚昭王返國
    卻得伍員兵到,大殺一陣,救出伯嚭。一萬軍馬,所存不上二千人。伯嚭自囚,入見吳王待罪。孫武謂伍員曰:「伯嚭為人矜功自任,久後必為吳國之患。不如乘此兵敗,以軍令斬之!」伍員曰:「彼雖有喪師之罪,然前功不小。況敵在目前,不可斬一大將。」遂奏吳王赦其罪。秦兵直逼郢都。闔閭命夫概同公子山守城,自引大軍屯於紀南城,伍員、伯嚭分屯磨城、驢城,以為犄角之勢,與秦兵相持。又遣使徵兵於唐、蔡。
  • 【東周列國志】第七十回 殺三兄楚平王即位 劫齊魯晉昭公尋盟
    朝吳曰:「人心已齊,公宜急撫而用之,不然有變。」棄疾曰:「汝迫我上虎背耶?計將安出?」朝吳曰:「二公子尚在郊,宜急與之合,悉起蔡眾,吾往說陳公,帥師從公。」棄疾從之。子幹、子晰率其眾與蔡公合。朝吳使觀從星夜至陳,欲見陳公。路中遇陳人夏齧,乃夏徵舒之玄孫,與觀從平素相識,告以復蔡之意。夏齧曰:「吾在陳公門下用事,亦思為復陳之計,今陳公病已不起,子不必往見,子先歸蔡,吾當率陳人為一隊。」
  • 【東周列國志】第六十二回 諸侯同心圍齊國 晉臣合計逐欒盈
    乃帥師伐魯北鄙,圍郕,大掠而還,時周靈王之十四年也。原來齊靈公初娶魯女顏姬為夫人,無子;其媵鬷姬生子曰光,靈公先立為太子。又有嬖妾戎子亦無子,其娣仲子生子曰牙,戎子抱牙以為己子。他姬生公子杵臼,無寵。戎子恃愛,要得立牙為太子。靈公許之,仲子諫曰:「光之立也,久矣!又數會諸侯,今無故而廢之,國人不服,後必有悔!」靈公曰:「廢立在我,誰敢不服!」遂使太子光率兵守即墨。
  • 【東周列國志】第五十二回 公子宋嘗黿構逆 陳靈公袒服戲朝
    靈公夷被弒,襄公堅嗣立,以下尚有十一子,曰公子去疾字子良,曰公子喜字子罕,曰公子馴字子駟,曰公子發字子國,曰公子嘉字子孔,曰公子偃字子遊,曰公子舒字子印,又有公子豐,公子羽,公子然,公子志。襄公忌諸弟黨盛,恐他日生變,私與公子去疾商議,欲獨留去疾,而盡逐其諸弟。去疾曰:「先君夢蘭而生,卜曰:『是必昌姬氏之宗。'夫兄弟為公族,譬如枝葉盛茂,本是以榮。若剪枝去葉,本根俱露,枯槁可立而待矣。
  • 【東周列國志】第二十四回 盟召陵禮款楚大夫 會葵邱義戴周天子
    哪幾位大夫:齊大夫隰朋、宋大夫華秀老、魯大夫公孫敖、衛大夫寧速、陳大夫轅選、鄭大夫子人師、曹大夫公子戊、許大夫百佗。八國大夫連轂而至,羽儀甚盛,假以問安為名,集於王城之外。王子虎先驅報信,王世子鄭使召伯廖問勞,然後發喪。諸大夫固請謁見新王,周、召二公奉子鄭主喪,諸大夫假便宜,稱君命以吊。遂公請王世子嗣位,百官朝賀,是為襄王。惠後與叔帶暗暗叫苦,不敢復萌異志矣。
  • 【東周列國志】第五十八回 說秦伯魏相迎醫 報魏錡養叔獻藝
    文公即世,穆公又過聽孟明,欺我襄公之幼弱,師出崤山,襲我屬國,自取敗衄。我獲三帥,赦而不誅,旋違誓言,奪我王官,靈、康之世,我一侵崇,爾即伐晉,及我景公問罪於齊,明公又遣杜回興救齊之師,敗不知懲,勝不知止。棄好尋仇,莫不由秦。明公試思:晉犯秦乎?秦犯晉乎?今寡君有負茲之憂,欲借針砭於高鄰,諸臣皆曰:『秦絕我甚',必不許。臣曰:『不然,秦君屢舉不當,安知不悔於厥心。此行也,將假國手以修先君之舊好。'
  • 《東周列國》連環畫(50冊) 正版發行
    今天小編要向大家介紹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的一部大型歷史題材的連環畫套書——《東周列國》連環畫這套連環畫共50冊,內容豐滿,基本涵蓋了《東周列國志》的全部內容;畫風寫實,在80年代,上美組織創作這套連環畫時,一系列前秦時期的文物業已出土,畫家們以最新的文物為靈感創作圖畫
  • 【東周列國志】第四十七回 弄玉吹簫雙跨鳳 趙盾背秦立靈公
    美丈夫對曰:「此『華山吟'第一弄也!」弄玉又問曰:「曲可學乎?」美丈夫對曰:「既成姻契,何難相授?」言畢,直前執弄玉之手。及旦,自言於穆公,乃使孟明以夢中形象,於太華山訪之。有野夫指之曰:「山上明星巖,有一異人,自七月十五日至此,結廬獨居,每日下山沽酒自酌。至晚,必吹簫一曲,簫聲四徹,聞者忘臥,不知何處人也!」孟明登太華山,至明星巖下,果見一人羽冠鶴氅,玉貌丹唇,飄飄然有超塵出俗之姿。
  • 【故事合集】《湯小團東周列國卷:王者之劍》
    【故事】《湯小團東周列國卷:王者之劍》第01場:初遇鄭莊公【故事】《湯小團東周列國卷:王者之劍》第02場:迷路的小黑【故事】《湯小團東周列國卷:王者之劍》第03場:糟糕【故事】《湯小團東周列國卷:王者之劍》第04場:爸爸媽媽【故事】《湯小團東周列國卷:王者之劍》第05場:段的打算
  • 封神演義總回目(共100回,每日更新)
    雲中子進劍除妖第六回 紂王無道造炮烙第七回 費仲計廢姜皇后第八回 方弼方相反朝歌第九回 商容九間殿死節第十回 姬伯燕山收雷震第十一回 裡城囚西伯侯第十二回 陳塘關哪吒出世第十叄回 太乙真人收石磯第十四回 哪吒現蓮花化身第十五回 崑崙山子牙下山第十六回
  • 【東周列國志】第五十回 東門遂援立子倭 趙宣子桃園強諫
    世間嘉名頗多,何偏用此不美之字。」仲遂對曰:「先寡君初生此子,使太史佔之,言:『當惡死,不得享國。'故先寡君名之曰惡,欲以厭之,然此子非先寡君所愛也,所愛者長子名倭,為人賢孝,能敬禮大臣,國人皆思奉之為君,但壓於嫡耳。」惠公曰:「古來亦有『立子以長'之義,況所愛乎?」叔孫得臣曰:「魯國故事,立子以嫡,無嫡方立長。先寡君狃於常禮,置倭而立惡,國人皆不順焉。
  • 【東周列國志】第十三回​ 魯桓公夫婦如齊 鄭子直君臣為戮​
    喝令左右縛之,斬於市曹。彭生大呼曰:「淫其妹而殺其夫,皆出汝無道昏君所為,今日又委罪於我。死而有知,必為妖孽,以取爾命!」襄公遽自掩其耳,左右皆笑。襄公一面遣人往周王處謝婚,並訂娶期;一面遣人送魯侯喪車回國,文姜仍留齊不歸。魯大夫申繻率世子同迎柩至郊,即於柩前行禮成喪,然後嗣位,是為莊公。申繻、顓孫生、公子溺、公子偃、曹沫一班文武,重整朝綱。庶兄公子慶父、庶弟公子牙、嫡弟季友俱參國政。
  • 劉恩樵 | 爺孫聊吧(6):紛亂的東周列國
    |爺孫聊吧(4)| 愛詩詞,共成長| 爺孫聊吧(5):傻熊·蚊子·獅子===========================爺孫聊吧(6)| 紛亂的東周列國我就給你說說東周列國吧。我才剛剛看完這部分。孫子:爺爺謙虛了。這本書是從周代開始講的。按照一般的計算方法,周朝從公元前1046年起至公元前256年止,大概有850年。周朝分為西周與東周。西周在前,東周在後。東周大概550年,又分成春秋和戰國兩段。春秋從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戰國從公元前475至公元前221年。爺爺:哇塞!
  • 【藝文志】看了一部老電視劇《東周列國•春秋篇》
    沈好放於1996年導演的連續劇《東周列國·春秋篇》,不算小眾,其獨特的90年代美學風格這幾年來持續被一些觀眾所推崇。
  • 【東周列國77 恢復家邦】 | 立新說
    楚靈王誘殺蔡靈公,卻放過其臣子蔡洧和朝吳。充滿仇恨的兩個蔡國遺民欲挑撥楚靈王和其弟公子棄疾之間的矛盾,朝吳以五個理由說服公子棄疾造反成功,從而恢復蔡國:一楚靈王不講信用,殺了大哥的兒子篡權奪位;二楚靈王不為民辦實事,新建章華宮,四處徵戰,耗盡國庫;三各個諸侯國都恨透楚靈王;四能夠當上國君即是遂了你父親的遺願;五公子棄疾現在功高震主,很可能被楚靈王殺掉。
  • 【東周列國志】第三十八回 周襄王避亂居鄭 晉文公守信降原
    第三十八回 周襄王避亂居鄭 晉文公守信降原話說周襄王聞宮人小東之語,心頭一時火起,急取床頭寶劍,趨至中宮況太叔武藝高強,倘然不遜,挺劍相持,反為不美。不如暫時隱忍,俟明日詢有實跡,將隗後貶退,諒太叔亦無顏復留,必然出奔外境,豈不穩便。」嘆了一口氣,擲劍於地,復回寢宮,使隨身內侍,打探太叔消息。襄王曰:「宮門出入,如何不稟命於朕?亦朕之疏於防範也!」次早,襄王命拘中宮侍妾審問,初時抵賴,喚出小東面證,遂不能隱,將前後醜情,一一招出。
  • 【東周列國33 五公子搶位】什麼人忍心把孩子殺了燉肉給君王吃? | 立新說
    【東周列國1-1 逮妖精】女人真的能亡國嗎?【東周列國1-2 逮妖精】魏徵為什麼堅決不當忠臣?【東周列國2 烽火臺 】什麼人不適合做皇帝?【東周列國3-1 黃泉相見】國王為什麼還希望自己的弟弟早點造反?【東周列國3-2 黃泉相見】愛是怎樣害死人的?【東周列國4 太子做抵押】為什麼說是朱元璋造就了魏忠賢?
  • 東周列國·春秋篇
    周朝是歷史上有明確紀年的開始,從周文王演易經八卦,姜太公垂釣渭水,武王伐紂滅商,歷經近300年興衰。
  • 《東周列國·春秋篇》:一代亡國妖姬,其實是陰間派來的妖孽?
    我強烈推薦你們看一部老國產劇:《東周列國·春秋篇》。該劇根據馮夢龍的小說《東周列國志》改編,央視爸爸出品,幕後班底全部來自老版三國,絕對良心品質。看過之後,你將被其中的尺度之大所震撼:活埋、腰斬、五馬分屍、亂倫、姦情、強暴,這竟是國產劇裡能出現的情節??每一集講一個春秋時代的故事,極致展現出人性&文明的殘忍和蒼涼,火遍全球的《權遊》都相形見絀。
  • 東周列國-春秋篇(30集)(每天更新一部)
    周朝是歷史上有明確紀年的開始,周文王演易經八卦,姜太公垂釣渭水,武王伐紂滅商,歷經近300年興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