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待「小事」的態度,決定了你一生的高度

2020-12-24 京博國學智慧

東漢時期一個叫陳蕃的人學識淵博,胸懷大志,少年時代發奮讀書,以天下為己任。

一天,他父親的一位老朋友薛勤來看他,見他獨居的院內雜草叢生、穢物滿地,就對他說:「你怎麼不打掃一下屋子,以招待賓客呢?」

陳蕃回答:「大丈夫處世,當掃天下,安事一屋乎!」薛勤當即反問道:「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陳蕃聽了無言以對,覺得很有道理。

從此,他開始注意從身邊小事做起,最終成為一代名臣。

人生高度,不僅憑藉你的雄才大略,還需要身體力行做好一件件小事,並能堅持不懈。

正如《道德經》有言:「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不管是功成名就的人,還是才華橫溢的人,他們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從小處著手,從點滴起步。

做好小事,是人生的起點,沒有做好小事的心態,不足以談人生。

1小事,藏著一個人的格局

《韓非子·喻老》有這樣一句話:「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

大意是:千裡長的大堤,因螻蟻的洞而潰決;百尺高的房屋,因煙囪裂縫中迸出的火苗而焚毀。

自然物因為小的毛病,不及時修補,就會釀成大禍。為人行事也一樣,如果小不忍,則將亂大謀。大心胸,才會有大謀略。

韓信「胯下之辱」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

從胯下鑽過去,普通人覺得是奇恥大辱,而韓信在受到屠夫挑釁時,他卻二話不說,痛痛快快的鑽過去了。

對待侮辱能如此雲淡風輕,無疑是將別人眼中的大事看成了不必在意的小事。

其實,與性命相比,胯下之辱的確也算不上什麼。

正是韓信以做大事的心態和格局,對付小事,所以他免遭其難,這才有了之後的拜將封侯,破齊滅項,走上人生巔峰。

同樣一件事,有什麼樣的格局就會有什麼樣的做法。

格局小的人,勢必吞不下委屈,即使贏了面子,卻輸了心情。

而大格局的人,為人豁達,眼光長遠,更能在權衡利弊之後,避重就輕,繞過困境。

曾國藩說:「古之成大事者,規模遠大與綜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

「大處著眼,小處著手」,這是成就大事的兩點重要因素。有了這兩點,想不成功都難。

2小事,藏著一個人的情商

與人交集,難免會遇到摩擦或者不愉快。情商在線的人,更懂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息事寧人。

林則徐說:「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如果一個人有山川大海一樣的胸襟,必定是高情商的人,因為他們不睚眥必報,得饒人處且饒人,懂得包容和退讓。

高情商,是一種姿態,也是一種城府。會將繁雜的事情簡單化,將難以收拾的殘局,變成有條不紊。

蘇軾當年因為朝廷之爭,被章惇屢次迫害,一路被貶,坎坷崎嶇。最遠的一次,被貶到了「一去一萬裡,千知千不還」的海南。

當時的海南氣候環境惡劣,折磨著蘇軾的身心意志。雖是處在絕境之中,他也依然是雲淡風輕,一笑置之。

被貶海南的第三年,宋哲宗駕崩,宋徽宗趙佶繼位,朝廷大赦天下。

章惇的兒子生怕蘇軾回來會報復,連夜寫信給蘇軾求情,希望可以網開一面。然而,蘇軾並沒有報復這位曾經迫害過他的政敵,反而給他寄去藥方,希望他保重身體。

他在回信裡寫了這樣一句話:「但以往者,更說何益,惟論其未然者而已。」

一切都過去了,就不必再提了,好好保重身體吧。面對章惇過去曾給他的傷害,蘇軾選擇不再計較。

縱觀蘇軾一生,無論遇到怎樣的波折,他都能泰然自若,無論遭受多大痛苦,都會淡然一笑。

康熙帝在《庭訓格言》中告誡子女:「有事之時,卻如無事,以定其慮,則其事亦自然消失矣。古人云:『心欲小而膽欲大。』遇事當如此處也。」

容納萬物的是天地,容納天地的是胸襟。

容得下的人,天寬地廣,再大的事也是小事;容不下的人,小肚雞腸,再小的事也是大事。

在我們的人生中,也會經常遇到被誣陷,被不公平對待這些小事小節,讓我們深惡痛絕。

可是,如果你能安之若素,大人大量,以「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鎮靜應對,那些絆腳石自然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3小事,藏著一個人的品格

網上有句很精闢的話:關係,始於顏值,合於性格,敬於才華,久於善良,終於人品。

的確,禁得住最後考驗的是人的品格。

能做得了大事的人不僅要有高超的能力,更要有出色的人品。

而一個人的品格,往往是從細枝末節中反應出來,稀鬆平常的小事更能反應出一個人的修行。

正如古人告誡的那樣: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曾看過這樣一則新聞:

公交車剛到站,一名穿著講究的女士,和一位身上帶泥的工人大叔一起上車。

女士為了佔位置,車剛停穩就匆匆往裡搶,撞到了大叔還不打緊,可她一點歉意都沒有,還不友善的翻著白眼諷刺著:「農名工還坐車,衣服這麼髒,能不能注意點。」

大叔特別不好意思,訕訕的低下頭,也沒在一旁的空位坐下,直接站在車門旁,也沒有作聲。

有人說,世間無法隱藏的三樣東西是咳嗽,貧窮和愛。其實很多東西都無法藏住,都會留下蛛絲馬跡。

就像這個女人,她之所以以醜陋的品行登上了新聞版面,就是對普通人缺乏尊重已經習以為常,對不如自己的人傲慢偏見已養成了習慣。

因此,即使她能力再不凡,也掩蓋不住庸俗的人品。

謹言慎行,不要讓細節出賣你,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步步為贏,才能讓你的人生一帆風順。

4

你怎樣對待每件小事,你就是怎樣的人,就會有怎樣的人生。

伏爾泰曾經說過:「使人疲憊的不是遠方的高山,而是鞋子裡的一粒沙子。」

人生路上,不管是智者還是普通人,都會遇到如「沙粒硌腳」這樣的障礙。

或許工作中有小人給穿小鞋,或許生活中有人搬弄是非,或許感情中被虛情假意的人欺騙。

可是,當你勇敢面對這樣的小事,用胸懷、情商、人品,沒收它們,就會少了嘈雜與喧囂,沒了苦痛和煩憂。

古人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生活就是不斷的解決瑣碎的問題,戰勝隨時出現的糟糕心情。一旦小成績累積多了,就變成了大業績,從而讓我們的人生滿血復活。

願你,用作大事的心態把關小事,用輕描淡寫的心境對付大的困境,然後你會發現,原來自己對生活還期待美好,對他人還心存感恩,對真情還有企盼。

相關焦點

  • 責任心體現在對待細微事情的態度上,態度決定一切,細節決定成敗
    成才的秘密錦囊認真對待每一個細節責任心體現在對待細微事情的態度上,態度決定一切,細節決定成敗。歌德曾說:「決定一個人的一生,以及整個命運的,只是一瞬間。」這一瞬間指的就是對待大小事務的態度,以及每件事情的責任心。人就是由於對待大小事情的態度不同,結果也有了千差萬別。
  • 《三十而已》王漫妮:你對工作的態度決定你的職場高度
    因為,一切都藏在自己對待工作的態度中,早就在冥冥中,決定了你的職場高度。歸咎到本質上,態度究竟是什麼?態度即是個人內心的一種潛在意志,它是你個人的能力、想法、意願、觀點價值等在工作中的外在表現,沒有不重要的工作,不能晉升的途徑,只有不重視工作的你,你的態度就是你和他人有所區別,使自己能被看到,變得重要,會被重視的一種能力。
  • 治學態度決定人生高度
    為此,從今天開始,我為各位家長提供名人教子的一些良方,希望儘自己的微薄之力幫助到迷茫的你!讓我們一起學習,共同進步!今天要講的名人叫張載,他是宋朝大咖級人物,是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教育家,可能大家聽說過他的名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段氣勢恢宏的句子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學子發奮圖強努力拼搏,最終成就非凡的業績!
  • 你的態度,決定你的高度
    本想取一個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的標題,但轉念一想太空洞,因為對比的角度實在是有限,且涉及到某些單位的切身利益了,還是說說態度決定高度的事情。廢話不多說,直接上圖。這是我跟施工單位現場負責人的對話內容。上圖是今天上班路上看到其他單位做的養護,忍不住讓老婆拍下來,老婆問我你拍這個幹嘛,又沒有什麼。我說你拍就是了,我要給我管的牛逼單位看看什麼叫養護。看到這個對比你們怎麼想?反正我是想不通的。所以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這種說法是真的在我們這體現的淋漓盡致啊,同樣是中字頭,同樣是批著為南潯做貢獻的糖衣炮彈來的,可有些單位真TM只是打嘴炮啊,根本沒有付諸行動。
  • 工作中,態度決定高度,細節決定成敗
    「態度決定高度,細節決定成敗」是美國羅曼·文森特·皮爾的一句名言。一個人,對待工作的態度,直接影響工作的質量;而對細節的重視程度,則一定程度上,決定能否成功。我的第一份實習工作,是在某會計師事務所做審計助理,拿著100一天的工資,投身於某局產權登記項目。
  • 你對待工作的態度,暴露了你的層次
    就職場人而言,「工作態度」就是根,一旦這方面出了問題,那麼他就不太可能成長為參天大樹。所以,一個人對待工作的態度裡往往藏著他的層次和結局,這絕非是一句妄言妄語。具體原因,且聽細細道來。 01 對待工作的態度,見一個人的格局在職場上,格局不一的人,認知層次不同的人,他們對待工作的態度往往有著非常大的差別。格局越大的人,心智越是成熟的人,工作起來越是認真負責,反之則越是敷衍了事。
  • 你做事的態度決定了人生的高度!
    二、先做你應做的事,才能做你想做的事臺灣暢銷書作家何權峰在他的《格局》中說道:「生命中有哪一樣美好的東西是輕鬆得來的?不管你喜不喜歡,有時你就是必須約束自己,去做你不想做的事。唯有先做你應做的事,將來才有可能做你想做的事。」
  • 心靈花園:態度決定高度
    態度決定高度    經文:    【創42:1】雅各見埃及有糧,就對兒子們說:你們為什麼彼此觀望呢?    這段時間,我們在分享約瑟。其實雅各有十二個兒子,約瑟是第十一個,十二個兒子當中,為什麼神特別使用這個人呢?神在他身上,我們說,他是一個做夢的人,也是一個築夢的人,神在他身上,有一些很特別的工作。那麼,為什麼特別挑中他?
  • 男人對待前任的態度,決定了他愛你的程度,真的
    有些男人可能會覺得,這只是一件小事,他只是和前任保持聯繫,又沒做其他事情,怎麼就不能容忍了?你這樣說的時候,恰恰忽略了女人的心理感受,她在乎的不是你的前任,而是你對她的態度。 如果你愛她,你自然會在和她談戀愛之前,處理好你以前的感情糾葛,包括你和前任的關係;如果你沒那麼愛她,自然也想不到那麼多,只是覺得她太小題大做了。 你要記住:男人對待前任的態度,決定了他愛你的程度,真的。
  • 態度決定高度!
    但是這個旅程的結局如何,這取決於你今天是以一個怎樣的態度去完成。你看!當你跌倒時,你會想要放棄。當日子變得艱難時,這並不是結束。問題是,「你要完成到什麼地步?或者說,你盡全力完成什麼?殘疾的定義是什麼?會阻礙你能夠完成一些事情?我認為,雖然表面來看是這個意思,但殘疾最大的障礙並不是有沒有胳膊和沒有腿。殘疾最大的障礙是你的內心,是你做出的選擇。
  • 你對待工作的態度,決定你的人格和氣質
    在這個鼓吹天才的時代,我們不願意承認自己不夠聰明,卻願意以一副不踏實不勤奮不忠誠的態度來為自己的失敗開脫。好像只要換一個地方,換一份工作,換一種生活,我們就會過得比現在好很多。我們極力地讓人相信:「工作不出色,不是我的錯,而是我眼前的工作壓根配不上我。」這種態度從何而來呢?
  • 努力奔跑 or 雨中漫步,你的態度決定你的人生高度
    奔跑不單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態度,決定你人生高度的態度。如果你碰到一個雨天,很大的雨,最要命的是你沒有傘,你會怎麼樣?是努力奔跑的路人甲?還是漫步雨中的路人乙?這兩個人的做法無所謂誰對誰錯,只不過是人生的態度不同,但是他們所造就的人生也大不相同。
  • 夜讀|對待家的態度,決定了你的修行
    通過觀察TA對自己伴侶的態度,可以捕捉到很多真實的東西,一個人對伴侶的態度藏著最真實的人品。  我說:每個人每天都會有不同的狀態,表現也會不一樣,吃一次飯就對人家的人品下論斷,未免太過武斷了。  他說:吃一頓飯只是當做其中的一個參評,以後還會組織很多次以家庭為單位的員工聚會,通過觀察多次之後就不會有失偏頗啦。
  • 為什麼說態度決定成敗?
    有的時候,我們在企業或者是其他的一些地方總會聽到這麼一句話,那就是「態度決定成敗」,為什麼說態度決定成敗呢?其主要原因如下:1.態度的關鍵性人啊,畢竟是充滿情緒的,如果你對待一件事情是積極的,那麼你總會想法設法的把這件事情做好!但如果你對待一件事情的態度是消極的,那麼即便是再容易的事情,也只會應付應付,草草了事!2.
  • 認真對待每一件事,態度決定一切!
    學習是為了自己而不是給別人學,只有端正學習態度同樣的,過年期間你會看到,千萬身價的在拼命工作,百萬身價的在紮根市場。這就是目前的社會人群現狀!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持續學習,崇尚競爭!請記住生活中每一件事情都因為你的態度而決定。
  • 趙麗穎蹲下合影被群嘲:細節見人品,小事見態度
    願意與孩子們保持在同樣的高度,這是一種尊重,能夠注意到這樣的細節,趙麗穎的確是非常細心的人。 要知道:一個不經意的細節,往往能夠反映出一個人深層次的修養。 要想比別人更優秀,就得在每一件小事上下功夫。02細節決定態度人的真實面目,總是會在不經意間顯現出來。所以細節,往往最能反應一個人的真實狀態。 有這樣一個故事。 兩個漁夫聽說海螺在市場上特別搶手,於是一大早上就出去撿海螺。
  • 態度決定一切!知道麼?你有什麼樣的態度就有什麼樣的人生
    工作的態度是什麼?是赫爾岑所說「不是每一個人都要站在第一線上的,個人應該做自己份內的工作」,是羅曼·羅蘭所說「對等工作的嚴肅態度,高度的正直,形成了自由和秩序之間的平衡」,是富蘭克林所說「人類一生的工作,精巧還是粗略,都由他每個習慣所養成。
  • 首先是人然後才是明星,成龍周潤發對待私生女的態度決定他們層次
    他們也曾都犯下過一個男人都可能犯下的錯,他們兩個人都有一個私生女,但是他們對待私生女的態度卻截然不同,他們兩個人態度的不同決定了他們兩個人的層次甚至吳綺莉懷孕的消息曝出後,成龍還跑去質問吳綺莉是不是想要靠孩子綁住自己,但是如果不是雙方你情我願,又怎麼會有這個孩子的降生,成龍這種不負責任的態度的確令男人汗顏。
  • 羅志祥:你對待音樂的態度,就是你對待人生的態度
    在嘻哈音樂中,你可以憤怒,你可以吶喊,你更可以傾訴,你還可以向生活說「不」,但你不能出現頹廢的思想,比如PG-one,本來嘻哈音樂可以在國內大放異彩,結果因為PG-one的不檢點,影響了嘻哈音樂的發展。難道嘻哈就是這種消極,陰暗,頹廢的音樂嗎?難道嘻哈音樂人的生活態度就這樣放蕩不羈嗎?不,嘻哈音樂可以是正能量,嘻哈音樂人更是可以成為全民偶像。
  • 《都挺好》:母親決定家庭的溫度,父親決定家庭的高度
    而從蘇家的故事裡,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家庭的溫度和高度,追溯最開始,都是由父母決定的。蘇明玉從一出生,就被區別對待。心裡早已藏了很多委屈,母親的這一決定,讓明玉徹底寒了心。 18歲的明玉,與蘇家斷絕了關係。母親愛的缺少,原生家庭的傷害,成為了她一生中不可彌補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