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華為樣張攝影師木西|攝影不簡單,他也是.

2021-03-01 我的Hotel時光

木西很忙,忙到採訪差點變成電話採訪,我執意想與這位年輕有為的攝影師面對面,才抽空完成了這次採訪。這期間,他不停的飛來飛去;木西很直接,用他自己在公眾號上的介紹來說就是一位「嘴很賤的建築攝影師」;木西很拎得清,他轉行做攝影不是一時興起,也在好好規劃新形勢下的攝影道路;作為華為樣張攝影師,木西的風光背後,他也是一位「不風光的風光攝影師」。

·華為Mate9、Mate10、P10、P20、P30全球發布會樣張攝影師

·2016美國國家地理全球攝影大賽手機組獲獎者

·2017MPA世界手機攝影大賽總冠軍

·中國創意展十佳攝影師

·哈蘇合作攝影師

木西喜歡上攝影的過程很簡單,有一年暑假出去玩,因為沒有單反拍不到好看的照片,回來後便開始自學攝影,那時覺得有單反是一件很厲害的事兒。起初家人對他的執迷是不相信的,他們眼裡的網癮少年做不了這樣職業,畢竟他的外公是攝影師,用木西的話說「家人對攝影的認知都停留在外公的嘴裡」。木西從小就喜歡畫畫、喜歡看電影看漫畫,對一切偏視覺相關的媒介都有極大的興趣,天生的樂趣也為他今後的攝影職業打下了基礎,審美這件事,絕不是一蹴而就的。

「真的太不喜歡了!」這是木西對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評價,2015年,作為商科生的他在外企只工作了四個月便辭職。不喜歡是其中原由,決定則其所好也是關鍵所在。木西還在讀大學的時候就已經在攝影圈小有名氣,「那時候大家都玩人人網,攝影師們之間的距離很近」。當然決定做一名職業攝影師,也不是他頭腦發熱的決定,「我辭職後的創業並不是從零到一的,是在當時看到了機遇,攝影行業的延展性被新興的媒體平臺所拓展,有了新的可能性。」

 

辭職後不久,木西想到用手機攝影,剛巧16年初華為開始做手機營銷文化,觀點與之不謀而合。「16年大眾對手機攝影的認知很低,不認為手機攝影可以到達一個高度,在推廣的時候會遭到認知上的牴觸,當然這樣巨大的反差也造就了後來爆炸式的傳播效果。」

手機攝影人群門檻低,在後期教學也遇到很多很多問題。網友的提問千奇百怪,軟體的叫法、照片為什麼照糊,為什麼照片是暗的……在認真解答的同時,遇到太奇葩的,木西也很直接的懟回去,以牙還牙毫不手軟。

作為華為的樣張攝影師,木西用手機記錄下了不少動人時刻。不少人會問,同一個手機怎麼在他那就能拍出大片呢?拍照真的有那麼難嗎?

 

拍照最重要的就是注意這三點:前期構圖、用光、對焦。拍照比後期重要很多。華為的優勢在於可用場景多,變焦範圍廣,保證了暗拍情況下的效果,它將攝影功能延展,讓攝影更有趣。」,木西說,拍照前期就是收集信息的過程,只要畫面沒有欠曝或過曝,照片內的這些呈現出來的信息都可以用後期去調整。

 

而一張照片呈現的風格,木西說「只要你喜歡就好。」

 

木西推薦的手機修圖軟體:

Lightroom CC/snapseed/nomo

 

這些年,木西追過很多片星空,有的人不相信能用華為拍出星空,我問木西如何面對這些質疑,他說「那能怎麼辦呢,愛信不信吧。」

話是這麼說,木西還是將拍攝要點說的很明晰。「最關鍵的就是要遠離光汙染,在哪拍的自己心裡要有數。再加上天氣晴好、空氣乾燥,拍攝星空的條件就差不多了。」

 

木西說,成都有著拍攝星空得天獨厚的條件,沒必要跑太遠,從成都出發兩三個小時即可到達的巴郎山埡口就可以拍攝。國內的西北地區如新疆、甘肅、青海還有西藏都是不錯的選擇。說起國外,木西選擇了他的心頭好——納米比亞,他說那裡的星空讓他震撼。

 

比起刷目的地,木西更喜歡去自己喜歡的地方,「盯著最好看的,反覆去就可以了」,這大概也是風光攝影師與旅行家的區別所在。他喜歡義大利,一去就是七八次,他說義大利要啥啥都有,人文歷史、城市風貌、自然風光都有,是一個非常豐富的城市,下個月還準備去。16、17年喜歡拍極光,每年冬天都要去挪威過年。比起複雜,他更喜歡簡單的畫面,雪山、海洋,乾淨簡單。

 

 

木西經常出差,如何調整狀態很重要,工作第一年就有歐洲二十多天的行程,往返加起來飛了十一二趟。他說有一段時間飛的很累,坐飛機如打車一般,但他現在學會了不要給自己今天又要飛了的心理暗示,反正都要飛,就這樣吧,不要想太多,等回到家就當個「死肥宅」,睡覺,打遊戲。

「我也很糾結,出差就意味著可以接觸新的事物,可以去浪。是收集靈感的過程,同時也很累,工作協調起來也有痛苦的時刻。呆在辦公室辦公,靈感遠不如在外,但很舒服可以休整,後來想想這兩者本來就是矛盾的。」

 

作為90後,木西作為個人創業者成就是風光的,但他也經常問自己「不然就不幹了吧」,這份風光的職業,壓力無人可以分享,哪怕是再親密的關係。

 

木西說自己的名字取音「山有木兮木有枝」,也是因為拼起來是棲息的「棲」,五行裡屬金,金克木,想克制一下自己。

 

在木西眼裡,攝影是個服務業,它不僅是你個人的創作,甚至有時候都不是你個性化的表達,所以要關心它最本質的——技術,也就是你活好不好。「攝影真的很容易,容易到有些人以為可以隨便拿來當飯吃,他們自己都不知道這張照片是不是憑運氣好,還是真正的能夠完整地把控產出的每一個細節。這也導致很多想要以此為生的攝影師很困難,服務業的核心還是溝通,攝影師的溝通環節也很重要。這是一個非常便捷就可以讓人膨脹的職業,它在所有的藝術門類裡是最簡單的,同時它又是易於展示的,一定要警惕膨脹。」

 

「你要把他當成職業的時候,要先去了解這個產業。」


一個人將自己的興趣愛好作為職業,這份熱愛總會被消磨消磨,「你不可能再成為職業攝影師後還能那麼隨心所欲的去創作,要學會平衡兩者的關係。攝影師如果只賣自己的風格很難長久,市場在變化,都是一陣陣的風,不管是從藝術創作或商業角度,攝影師不宜去有太強烈的風格。」

 

 

「攝影師要學會包羅萬象。」

 

木西平時會記錄自己的靈感,等合適的時機去拍攝,但他也說好的作品自己已經拍了很多,其他攝影師也是,唯一讓他覺得值得去拍的就是生活中的一些奇葩的時刻,他喜歡去分享一些細碎的樂趣點。「拍了一萬次的日落,城市恢弘的夜景,真的沒有太大的興趣。疲憊感也很正常,也是件好事兒,不能一直沉迷於此。」

 

木西現在開始向影視發展,他說攝影可憑藉一己之力達到優質產出,影視是一個流水線,影片製作規模越高、畫面越精良,它所需的人力和流程就越複雜,需要項目管理能力,而不僅僅是憑著一時興起的創作。「這其中對光線角度取景演員調度的管理,有樂趣的點,需要協調,中國不缺導演和編劇,而是缺一個讓這條生產線跑起來的人。」

 

 

而對於現在大火的Vlog,在木西看來這與傳統影視差別大,「vlog就像以前的日誌,有文字有圖,現在把他換成了動態的,每天記錄自己的生活。這是符合網際網路發展的,它打破信息壁壘,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加速信息傳遞速度。比起以前看到精心包裝過的短視頻,vlog勝在真實,故事的真實,情感的真實,也因此,它的傳遞更立體。

不管是從攝影到影視,還是面對興趣消磨後的倦怠,甚至無人能理解的疲憊與孤獨,我很喜歡木西說的這句話:

你勢必要越過這道坎,

向更遠的地方去發展,

看到更有靈魂的東西。

相關焦點

  • 「貓魂」攝影師---克查專訪(一)
    ACFA&CAA動物影像顧問站酷推薦攝影師圖蟲籤約攝影師視覺中國籤約攝影師故宮的貓系列作品原創作者故宮的貓超話主持人寵物攝影師自媒體人簡介:商業攝影師、寵物攝影師、攝影講師、作者、自媒體人故宮的貓系列作品原創作者
  • 網友爆料:華為P9用單反拍攝的樣張做宣傳
    騰訊數碼訊(鍾文澤)就在華為每天都在刷P9雙鏡頭有多出色時,攝影師@阿卓 卻在微博上發文稱,原來華為在其官方微博上發布的「P9樣張堪比單反」中所使用的說明照片,就是自己使用單反拍攝的照片。(RAW格式是指未經壓縮過的樣張原圖,畫面信息更加豐富,經過Lightroom等軟體編輯後,往往能夠獲得比相機正常壓縮出的JPG格式更出色的細節與色彩)華為所發布的帖子也在網上引起了不小的震動,從樣張中我們的確可以看出,這些照片再經過後期編輯後,觀感相當出眾。
  • 手機也能拍出專業照片,他幫助 5 萬人做到了,你想知道方法嗎?
    這一次,唯庫為你請來中國創意攝影展十佳攝影師、2016美國國家地理全球攝影大賽手機組優秀獎獲得者,專業的手機攝影師及培訓師@木西 老師,為你獻上本次的《用普通手機拍出專業級照片》系列課。和你我一樣,木西是個平凡人,英國留學,畢業回國後在一家外企打工。過著朝九晚五的生活,也曾經麻木過。
  • 80%職業攝影師都在用的25個攝影app
    這個時候不知道大家會有怎樣的想法——是一下子下載好多用著看?還是看著屏幕開始犯選擇困難症?可能除此之外還會有朋友會思考這樣的問題——免費的APP功能好不好用?收費的app購買值不值得?而攝影類APP這個差別更加明顯,很多非常好用的APP只有ios版本(安卓的朋友先不要哭),但是安卓也找到了一些類似的同類的APP供大家選擇(可能有的不如ios的好用,安卓的朋友可以繼續哭了)。同時安卓的應用市場也是很繁多,這裡我用了基於Google Play這個安卓官方市場的測試。
  • | 攝影比賽
    ,而我也在創業之路上越走越遠,木西團隊順利組建也終於正式在深圳立了足。這次的比賽不同與其他攝影比賽,這是一場「佛系」攝影比賽,這一次,我們 不設門檻,不排名次,不拼冠軍。人人可參加,隨緣投個票,獎品卻不會少。
  • 【華為P40Pro評測】看DxO榜一的真正實力 華為P40 Pro樣張解析...
    相信看了發布會的朋友已經發現,HUAWEI P40系列的相機關鍵不在於攝像頭數量,也不在於像素,而在於它的修飾詞「超感知」。個人理解來看,超感知的含義是超越人眼感知的圖像體驗,旨在描述新機相機的優質技術。
  • 強悍攝影力加持!華為P40 Pro高分刷新DxOMark排行榜
    過去的數年間,智慧型手機的攝影技術呈現了飛躍式進化。同時,手機攝影已經成為人們記錄生活、表達生活態度的最重要工具。在過去幾年間,華為P系列的旗艦影像能力已經深入人心。當消費者準備購買一款影像能力更強的手機時,華為P系列會是首選。
  • 攝影高材生!華為nova7 Pro後置相機實測:遠近皆高清
    華為nova7系列手機將於4月28日全面上市,相信有關注過這次新機型相關報導的網友都知道,自拍、7號色、輕薄5G等關鍵詞的出現頻率頗高。不過事實上,除了再次領先的自拍體驗以及令人眼前一亮的工業設計之外,華為nova7系列的後置相機實力,尤其是nova7 Pro,其實也是可圈可點。
  • 華為P20 Pro和iPhone X拍照哪個好?拍照樣張對比
    拍照樣張對比iPhone X是去年DXOMark得分最高的手機,如今華為P20 Pro一舉超越,這是否意味著拍照體驗超越蘋果iPhone X呢。今天我們就來具體看看蘋果iPhoneX和華為P20 Pro拍照樣張對比,僅看相機得分,顯然不如實戰一次有意義。
  • 這可能是國內攝影師最適合參加的手機攝影比賽
    但是對於攝影比賽來說,我一直持一個態度,參加該參加的,不屑不值得參加的。因為低成本不是沒成本,參賽者參加攝影比賽,往往真的需要花不少時間和心思去拍攝,花的成本越多,水平越高,你最終獲獎的概率自然也是越大。所以一旦在不值得參加的比賽上浪費照片,其實就是在拿自己的心血打水漂。我想很多問我的人,也是心中有這樣的顧慮。
  • 華為P20系列開箱+攝影短評來啦!
    又到了半年一度華為手機發布的日子,這次我帶著華為新發布的P20/P20 Pro去到了義大利和香港拍攝樣張。現在發布會已經結束,這次新機宣傳主打的賣點是——「三攝」。機智如我,曾經也單純地以為是不是就是加了個2倍的長焦鏡頭,以彌補華為雙攝中缺少2倍光學變焦的遺憾。事實上,P20 Pro這次「徠卡全新三攝鏡頭」的組合可以說是emmmmmm……很有想法了,完全不是之前想像的那樣,簡單加個長焦上去。
  • 【時代|快訊】華為P9真的能拍出徠卡德味?有圖有真相
    一個世紀不變的經典,令無數攝影師為之痴迷,為之瘋狂,為之神往。無論在哪兒,只要一說起徠卡,便會引起攝影愛好者的熱烈討論。它已不僅是一種攝影工具,更上升為一種文化現象。「德味」,一個被徠卡攝影愛好者提及最多的詞。究竟什麼是「德味」呢?這要從徠卡鏡頭說起,從徠卡相機發明至今,追求銳利和暗部細節間的平衡一直是其鏡頭設計的指導思想,這也造就了攝影愛好者口中的「德國鏡頭的味道」。
  • 深毒好文|華為P9真的能拍出徠卡德味?有圖有真相
    一個世紀不變的經典,令無數攝影師為之痴迷,為之瘋狂,為之神往。無論在哪兒,只要一說起徠卡,便會引起攝影愛好者的熱烈討論。它已不僅是一種攝影工具,更上升為一種文化現象。近日華為推出了P9手機,其相機系統是由華為和徠卡聯合設計的。那麼這臺P9究竟有何能耐呢?
  • 咔嚓專訪|盧根:做一個純粹的攝影人
    和他聊天更是過癮,這大兄弟真是能說、敢說,他完全不吝於分享真正的想法,我們聊他和手機攝影的愛恨故事、他對未來商業版圖的展望。他是一個有強迫症的時尚boy,一個對感情極度自我的人,一個自我認知非常清晰的人。是個看得通透活的明白的人。盧根現在不太願意被冠以手機攝影大師的標籤,他覺得自己和手機攝影是一種彼此成就的關係,如今,是時候分手了。
  • 華為P30系列強勁攝影力加持 人像大片隨手可得
    其中代表性的華為P30 Pro擁有 4000 萬超感光主攝+ 2000 萬超廣角+ 800 萬潛望式長焦+TOF的超感光四攝鏡頭組,無論何時何地,舉手就能拍大片。具體表現如何,我們一起看看。4000 萬超感光主攝+TOF鏡頭:展現陽光下的溫暖時刻華為P30 Pro主攝鏡頭擁有 4000 萬高像素,首先為樣張提供了清晰呈現的堅實基礎。
  • 『 一位「半路出家」的優秀攝影師 』專訪攝影師黃德輝
    有一位攝影師,他自己是人像攝影十傑的學生,如今又參加了到第八屆人像攝影十傑的評選;他的拍攝範圍廣闊,從肖像、商業到婚紗、創作無所不包
  • 全球攝影史上,有哪些值得推薦的攝影師及其攝影作品?
    也許這就是我生活的美學,攝影是我生命基本元素,和吃飯睡覺一樣,因此這種美學也作用於我的攝影。儘管我不認為這是任何的某種'哲學',通過尋找美,產生了生活裡的樂趣。 在某種程度上升華為值得向你自己和觀眾呈現的東西。」
  • 從攝影助理到攝影師的進階之路——王鵬
    攝影師如果基本功不夠紮實,那麼在拍攝現場就會將大部分的精力轉移到基礎知識的層面,就像上了戰場的戰士對手裡的槍不夠熟悉,敵人來了就只能坐以待斃。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攝影學院的王鵬在成為獨立攝影師之前,也曾經與多位國內外知名攝影師合作,其中與國內著名攝影師王昱的合作較多。他自1992年開始從事電影攝影工作,到2001年成為獨立攝影師,先後參與過近百條廣告、MTV以及多部電影的攝影工作。
  • 第一個採用彩色攝影報導中國的攝影師|專訪布魯諾·巴貝
    他在瑞士沃韋應用藝術學院學習攝影和平面設計,上世紀60年代加入瑪格南圖片社,1978至1979年,任瑪格南圖片社歐洲區副主席,1992至1995年任主席。其作品以對色彩自如協調的運用而著名。巴貝的足跡遍布五大洲,見證過無數次軍事衝突。儘管他不接受「戰地攝影師」的標籤,但卻親身經歷過奈及利亞、越南、中東、孟加拉國、哥倫比亞、北愛爾蘭、伊拉克和科威特等國家和地區的戰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