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融界網
金融界網1月14日消息 和諧匯一資產董事長林鵬發表了題為《2021年投資需要在盈利修復和貨幣收斂中尋求平衡》的報告,對2020年市場進行了分析,並對2021投資機會進行展望。
公開資料顯示,林鵬曾先後擔任過東方紅私募產品和10隻東方紅系列公募基金等產品的基金經理。2017年,林鵬管理的東方紅睿華滬港深混合基金以67.91%的復權淨值增長率成為混合型基金和權益類基金的年度冠軍;東方紅滬港深混合基金以66.7%的復權淨值增長率獲得主動權益類基金亞軍。
林鵬奔私後,創立和諧匯私募基金管理公司。
回顧2020年
「分化」是2020年的主旋律。儘管全年A股各大板塊漲幅較大,上證+14%,滬深300+27%,創業板+65%,但全A中位數僅取得+1.7%的上漲,仍有近一半的股票全年是收跌的。
市場表現的分化既體現在行業之間,也體現在行業內部。目前,我們觀測的市場分化水平處於歷史的最高水位,位於整體估值適中-結構分化巨大的象限。市場給出的交易結果,反映的是宏觀經濟從過往的總量增長演變為結構驅動;其中,代表產業升級趨勢的行業吸引了更多的資金。在寬鬆的流行性環境下,估值也逐漸脫離過往的體系,創下新高。
我們用各板塊市盈率中位數與市場整體市盈率中位數的比值來刻畫板塊間的相對估值。從結果來看,因疫情受損較小或因疫情受益行業的相對估值較高,而因疫情受損的傳統行業相對估值偏低。其中,食品飲料、休閒服務、軍工、汽車等板塊與市場整體的估值差距已經接近其歷史最高水平。
從行業內部來看,不同企業之間同樣在呈現「分化」的特徵。如果以板塊內市盈率75分位數與25分位數的比值作為衡量標準,目前行業內平均估值分化水平已經位於歷史65%分位數的水平;不少行業當前內部估值分化程度歷史分位數已經超過了80%,這類行業反而主要集中在傳統領域:銀行、建築裝飾、化工、交運等,意味著即便在傳統行業領域,優質公司也正在和同行拉開差距,享受競爭力帶來的存量份額的提升。
資本市場劇烈分化的背後,是多重因素共振的結果。首先,經濟轉型過程中總量增長放緩,更側重結構性增長;其次,政策在高度重視資本市場對實體部門的融資支持,鼓勵註冊制和退市制度,優勝劣汰;最後,充裕的流動性和結構性的賺錢效應把分化的趨勢推向了極端。
展望2021年
林鵬有兩個判斷:
1)伴隨疫苗推進,全球經濟回歸正軌,疫情受益與疫情受損行業的盈利差會收斂;
2)貨幣環境邊際收斂,純靠估值擴張的行情難以持續。
因此,對應到權益市場,投資需要在盈利修復和貨幣收斂中尋求平衡。優質賽道中要去偽存真,貴的公司不一定好,成長股內部也會出現分化,我們要尋求PEG合理的公司。低估值行業多數是舊經濟的代表:地產、銀行、建築、鋼鐵、煤炭等,這類行業長期缺乏增長,其中的大多數公司也都乏善可陳。而我們需要關注的是,在行業告別過去的野蠻增長後,內生能力和同行拉開差距、能夠獲得份額提升的優質企業,避免低估值投資的陷阱。
林鵬綜合對宏觀趨勢、產業格局、流動性以及估值的判斷,認為後續市場仍延續結構性的行情;這種結構性特徵既體現在優質成長行業,也體現在傳統行業之中。我們既需要仔細地甄別成長的質量,也要避免低估值的陷阱。過去兩年資本市場的賺錢效應或會淡化,投資的風險收益比以及回撤控制的重要性提升。
從更長遠的眼光來看,疫情是一塊試金石,讓中國得以展現出大國實力以及大國擔當。在2020年末之際,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籤署以及中歐貿易協定的談判成功,也將進一步有利於我國應對中美關係的複雜性與不確定性。儘管短期內市場或有波動,但放眼更遠的未來,中國國運向上的趨勢沒有改變,資本市場的戰略地位沒有動搖,中國企業的奮進精神沒有變化,中國一定會在全球範圍內崛起一批極具競爭力、並讓人尊敬的公司,而我們希望能長期陪伴這一批公司成長,善意陪伴、分享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