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今日給大家更一部韓國戰爭電影——《長沙裡 被遺忘的英雄們》,這部電影將主觀的視角由軍人移植到了學生。電影中戰爭進行得如此看似是破釜沉舟的愛國表現,其實是對戰爭中角色錯移的一種諷刺。學生肩頭擔上了護國的戰爭重任,以犧牲學生換得更大的戰爭利益,不能說軍人指揮官的對與錯,往往戰爭的輸贏就是這麼的卑劣與黑暗。國家利益至上必然要捨棄為之珍惜的東西——比如榮譽、青春、情感乃至生命。而國家戰爭利益的背後推手就是政治鬥爭,在這當中正義標準的評判有時候很難不同的視角有不同的觀念。影片中「資」味太重,所謂的立場傾向定會有偏斜。但它所彰顯的情感是十分細膩的 ,殘酷的戰爭與溫柔的情感本就是一對矛盾體。在戰爭的環境當中情感顯得尤為重要,她可以是一種支撐一種信念,讓我們活下去讓我們為正義而戰。但我覺得正義似乎與政治無關,正義是熱愛家國山河的情懷,是對親人朋友的愛護。
影片的結尾表現的很悲壯,學徒軍與正規軍人為了心中堅守的「正義」彰顯了人性光輝的一面。影片中還表現出來的一點就是歸屬感,和平時期我們的歸宿感在家,戰亂時期我們的歸屬感在國,歸屬感的背後便是家國。
戰爭類型的影,除了戰爭帶來感官的刺激之外,更讓人深思的便是情感的歸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