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關節是較常見的在運動中發生損傷的關節,據統計,超過70%的籃球運動員發生過踝關節扭傷,並且發生二次損傷的可能性高達80%,踝關節扭傷佔踝關節損傷的90%,而踝關節骨折只佔15%左右。
(一)踝關節的常見損傷類型
踝關節損傷的類型,主要包括踝關節周圍軟組織和韌帶損傷,以及踝關節部位的骨折。踝關節損傷一般是因為外傷等因素引起的,最常見的就是踝關節的外側副韌帶損傷,一般是因為足內翻導致的,常出現局部疼痛、腫脹等症狀,可以使用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藥物進行治療。
另外踝關節損傷還可能會導致脛骨、腓骨下端骨折,這種情況一般需要使用手法復位後,石膏外固定治療,必要時需要手術切開內固定治療。
(二)踝關節損傷的危害
1、韌帶的反覆損傷
治療不徹底,過早進行體育活動,都將導致韌帶的反覆損傷。本來韌帶的恢復就慢,再進一步反覆的刺激或損傷,將有可能導致你的戶外運動生涯提前結束。
2、形成創傷性關節炎
除韌帶的損傷外,踝關節的滑膜損傷也是很容易忽視的。踝關節損傷直接損害滑膜。血腫消除較慢,引起滑膜的損傷傷或粘連,就形成了創傷性關節炎。
3、踝關節僵死
創傷性關節炎發展到高階段,將導致關節僵死,屈伸旋轉活動嚴重受限。
4、韌帶斷裂
經常性韌帶反覆損傷,在遇到劇烈的大量的體育活動時,會突然使韌帶斷裂。有時會伴骨折出現。
5、反覆關節扭傷
損傷後的踝關節會變得十分脆弱,一個很平常的體育活動或在勞累的情況下,都有可能造成再次的踝關節扭傷。
(三)腳踝扭傷第一時間該怎麼做?
如果發現韌帶扭傷了,首先建議RICE原則:休息Rest、冰敷Ice、加壓包紮Compression、抬高患肢Elevation。
1、休息
損傷後千萬不要繼續活動,就近找合適的地方休息,以免加劇傷情的惡化。
2、冰敷
用毛巾包著冰塊冷敷,或冷水衝洗以達到消腫目的。比如「崴腳」後的24小時內進行冷敷,冷敷每次30分鐘,每次間隔2~3個小時。
3、加壓包紮
對於不太嚴重的韌帶損傷,可以使用彈性繃帶對腳踝進行包裹,通過適當的加壓來減輕腫脹。但要注意的是,不能過度加壓,否則不僅會加重傷情,還會引起包裹處以遠肢體的腫脹和缺血。
4、抬高患肢
把受傷的那隻腳抬高超過心臟水平,減少靜脈回流帶來的腫脹。
5、及時就醫
急性踝關節扭傷後的表現為局部疼痛、腫脹、壓痛、皮下瘀斑、皮溫增高、踝關節活動疼痛、不能負重及行走。原因在於局部關節周圍出血,引起炎症反應,血流增加。
所以傷者應頭腦冷靜,不要慌張,儘量不要再用傷足負重行走,以免加重損傷及組織內出血,並儘快讓同行的人幫忙,前往權威骨科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