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傳:話劇《施昕更:一鏟、一槌、一夢》在良渚大屋頂劇場首映

2021-01-08 中影人教育網

一鏟泥土 一種文明

一位有志青年

一方舞臺

一群浙傳師生

一出精彩大戲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2021年,是中國考古學誕生100周年。

近期,良渚大屋頂劇場首次上演了一出四幕平行空間話劇《施昕更:一鏟、一槌、一夢》,精彩演繹了良渚文化發現人施昕更的故事。我校師生深度參與該話劇創排的各項工作,為話劇的完美呈現貢獻了浙傳力量。

傾情演繹 一出精彩的大戲

話劇《施昕更:一鏟、一槌、一夢》中,我校播音主持藝術學院張曉燕教授身兼總導演和主演兩職,電視藝術學院唐本達老師負責舞美設計,11級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校友雒方端妮擔任編劇,話劇的演出人員均為我校播音主持藝術學院在校生。浙傳師生豐富的舞臺和上鏡經驗、紮實的專業功底、敏銳的藝術領悟力,為該劇增添了靈動且具有時代性的張力,獲得一致好評。

一堂探索「五千年究竟有多遠」的中華文明公開課,拉開了話劇的序幕,向觀眾逐一展示了施昕更一生命運發展的四個轉折點:天問、劫難、尋寶、夢回。

話劇以四幕平行空間(課本劇空間、歷史劇空間、打擊樂空間)的結構展開敘事,臺詞對白與音詩畫等多種元素相輔相成,舞臺實景與投幕虛景相得益彰,以虛實結合的戲劇表現手法展現出時空交錯的舞臺效果,多維度地向觀眾講述施昕更與良渚文明不期而遇的人生經歷,引發觀眾對於個體命運與民族文化興衰成敗的思考,讓五千年中華文明聖地的價值真正進入人們內心。

據總導演張曉燕老師介紹,話劇首演的時間定在12月24日,正是對應1937年的12月24日,杭州淪陷,青年施昕更懷揣關於良渚文化的書稿,離開杭州,從此埋骨他鄉……藉此提醒國人不忘國恥,銘記歷史。此外,該劇創造性地提出了「19歲對話19歲」的概念,讓19歲的年輕大學生群體在話劇空間裡對話19歲的良渚文化發現人施昕更,產生內心的同頻共振,通過話劇的創排,不僅讓青年一代重新認識五千年文化聖地的價值,更讓他們深切體會肩負的責任與使命。

同頻共振 一堂生動的思政課

施昕更19歲開始考古,28歲英年早逝,他短暫的一生就是為良渚而來。

新時代,一群浙傳19歲的青年演繹了上個世紀同齡人的非凡故事,這場穿越時空的「19歲」之間的對話,對於浙傳青年來說,是一堂講述中華文明的公開課,更是一堂生動的思政課。

一起來看看,在經歷這「一堂大課」之後,浙傳師生的所思、所感、所悟……

總導演 張曉燕

播音主持藝術學院教授張曉燕:「這部劇在2020年創意、排練並且首演太有意思了,簡直就是天意!我們總說一代人不如一代人,其實這是偏見。今年的抗擊疫情第一線,哪裡少了「19歲」的年輕人?而從前的田野考古第一線,同樣也是19歲的良渚青年施昕更,用他的『一鏟』挖掘出了華夏五千年文明的歷史,這才是真正的『少年強則國強』。我們中國的年輕人從來不會示弱,而我們也要用這部劇讓『19歲對話19歲』,去重新拾回久遠的時光。接下來,我們會在各大高校巡演,讓話劇《施昕更》成為傳播文化自信最生動的一堂思政課!」

舞美設計 唐本達

電視藝術學院教師唐本達:「拿到劇本後,映入我腦海的第一直覺,便是詩意和人文。細細讀完以後,發現詩意人文源自於詩歌與文化遺址之間那令人遐想的、神往的空間。所以我認為,在舞臺空間的設計上需要保持一種意象化的朦朧美,以開啟觀眾的想像力,在舞臺美學上我秉承著化繁為簡的原則,運用月亮、捲軸、投影等幾個關鍵元素作為劇中的視覺呈現,並不斷強化其藝術效果:月既是多個時空的永恆見證者,其陰晴圓缺也呼應劇情的悲歡合離;捲軸既是物理空間上的詩歌捲軸,也是人物穿越時空的線索......劇場本身的電影投影也在我們的創作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使得舞美的表現力從色彩延展為動態影像。」

編劇 雒方端妮

11級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校友雒方端妮:「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襲,徹底改變了慣常的生活方式,全員進入戰疫狀態,也讓我們反思,究竟什麼是我們的文明底氣?當個人的生命與人類的生命融合,青年一代又將作何選擇?青年施昕更的故事給了我們答案。正如話劇中西湖博物館董館長的獨白,『施昕更死了,良渚卻活了!我們驚愕地發現,劫難的峭壁上從來都怒放著文明的鮮花……世界以切膚之痛吻我,我卻報之以絢爛的黎明。一個民族,之所以歷經風刀霜劍卻幾千年屹立不倒,正是因為她能從傷痕中又重生出血肉』。」

執行導演 何毓珉

18級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何毓珉:「在19歲遇見19歲,同樣的年紀,施昕更卻已將民族大義勇敢擔在肩上。於是我開始思考什麼是民族的底氣,五千年又意味著什麼?從施昕更的故事我知道了,文化自信,就是我們的底氣!五千年的文明給我們的文化自信的底氣,是任何外界力量都無法擊垮的!施昕更用生命守住了良渚,守住了文化的根脈,我開始思考我們可以用什麼樣的方式將良渚宣傳出去,這場話劇,便是我們的回答。」

施昕更扮演者 伏一晨

18級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伏一晨:「飾演施昕更,是顛覆,更是審視。反哺我們文化的基因並不遙遠,對我來說,它埋藏在我要說的每一句臺詞裡,對昕更來說,這埋藏在他每一場的人生風雨中。交互的舞臺藝術是我們想呈現的,那麼對您而言,這份基因它在何方呢?」

施太太扮演者 車知行

18級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車知行:「我剛和19歲擦肩而過,便感到肩上的責任又重了一分,好像時間在催促著我們長大。而正在這個時候,我邂逅了19歲的施昕更,跟隨他,跟隨玉鳥,去觸摸華夏文明的脈絡,去見識家國風雨中,中華少年的膽識毅力、責任擔當。他是一束光,不僅留下了丈量華夏五千年文明的標尺,更留下了激勵年輕人奮鬥的能量!」

千年倏忽,歲月成歌,良渚在歷史的長路中湮沒又復現,百載前的青年施昕更也已離我們遠去;光陰更迭,世事滄海,話劇《施昕更:一鏟、一槌、一夢》讓我們重回五千年中華文明聖地良渚,去發現山河依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浙傳師生以傳媒人的使命擔當、專業所學打破時空,呈現了青年施昕更的非凡故事,也找尋到了繼續前行的方向。

五千年文明聖地的價值究竟何在?

撥雪尋春 燒燈續晝

星火未熄 守望接力

答案

早已被浙傳師生

悄然譜寫在了話劇中

相關焦點

  • 且看這部講良渚故事的話劇
    他用自己短暫的生命,向世界亮出了一把丈量華夏五千年文明的標尺。他是誰呢?」他是誰?誰,將,站在一束聚光燈下,穿越歷史的天空?2020年12月24日,我們隨一部講述良渚故事的話劇,和劇中的「良渚人」們一起穿梭回到83年前的杭州。
  • 【帶父母看劇】臺灣老戲骨話劇《接送情》買一贈一
    北京的劇迷,應該都聽說過果陀劇場吧?果陀劇場成立於1988年,28年間在臺灣做了六十幾部話劇,比如《淡水小鎮》和《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這兩個來過保利劇院和國家大劇院很多次,都很不錯的。從我個人感覺上來說,《淡水小鎮》有些像賴聲川的《寶島一村》,《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有些像《如夢之夢》,也有很多老戲骨比如金士傑、曹啟泰等等,而且都有那種臺灣戲劇非常獨有的那種人文情懷,可惜今年只在上海演出,沒來北京。
  • 黃多多首部話劇電影首映,黃磊感慨女兒成長,多多近照已長成媽媽
    從黃磊po出的劇照看,多多十分淡定從容,和何炅搭檔也不見一絲壓力,颱風、氣場可見一斑。而今天,父女倆跨越了半個城市去到劇場參加該話劇的高清影像版的首映,心情已經不同於當年。黃磊稱:「心情完全不同於當年,沒有了擔心,滿是喜悅,想著一會兒可以和她坐在一起,看她兩年前的樣子,我開心的哭了又笑了」,濃濃的父愛令人感動不已。
  • 演員已就位 | 浙話演員年度業務考核全回顧
    1月8日-9日,浙江演藝集團話劇團、浙江演藝集團兒童藝術劇團在浙話藝術劇院新空間劇場舉行了一年一度的演員業務考核,話劇團26名演員、兒童藝術劇團20名演員參與了考核。雖然只是演員考核,但是動員了全體浙話職工。舞美團隊為演員表演提供著服化道、音效燈光等各項準備,辦公室人員則負責著劇目登記、編號、統分等工作,劇場工作者提供著貼心的劇場服務,各部門的互相協作給予了演員們盡情施展才華的舞臺。
  • 這部火爆話劇大麥一出票就秒光!有你們喜歡的男神!
    有人評價這部話劇:我因為一個夢來到了這裡,因為看了一場夢走進了一場夢,很奇妙
  • 國家大劇院首部莎士比亞話劇《仲夏夜之夢》登臺亮相
    為向文壇巨匠莎士比亞致敬,國家大劇院首次製作了話劇版莎翁名作,並特別邀請到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團合作導演克裡斯·懷特傾情執導。同時,此次《仲夏夜之夢》的上演也是國家大劇院戲劇演員隊的首次亮相,董汶亮、安冬、羅巍等青年演員充滿張力的戲劇呈現與青春飽滿的舞臺演繹,將《仲夏夜之夢》這部經典喜劇名作原汁原味地展現在觀眾面前。引人入勝的劇情、張弛有度的表演,仿佛將觀眾帶回到400年前莎士比亞時期的劇場。
  • 賴聲川經典話劇《寶島一村》專屬版即將首演
    ,就不得提泰鬥級大師賴聲川的名字暗戀桃花源、如夢之夢……每一部都值得一刷再刷!其中,《寶島一村》作為原創經典劇目連演12年依然人氣爆棚如今上演專屬版,更有望成為上劇場的駐場演出!全新演員陣容,全新演繹方式通過年輕演員講述上世紀寶島臺灣眷村的故事「新村民」的加入同樣令人期待!
  • 【一可說遊戲】一場美式幽默話劇《戰鬥方塊劇場》
    又是一年高考季,馬上就要迎來高考了,真是令人懷念啊~一可呢,在這裡有幾句話要送給各位考生:沒幾天就要考試了還玩什麼手機!有看手機的空還不趕緊再去背倆單詞!他瘋狂的喜歡貓和戲劇,他夢想有一座屬於自己的,高大上的劇院,於是他在自己名下的一座島上修建了一座劇院,名叫:戰鬥方塊劇場。在這座劇場之中,他和自己貓主子們在劇場當中開始了不間斷的表演,獲得了觀眾們的擁護,他們自己也沉浸在這種幸福的生活中。 但如果真這麼發展下去就沒這遊戲了,佛伯頓在某次表演後突然撒手人寰,留下這座劇場和他的貓主子們。
  • 禁毒警示話劇《救贖》「讀劇場」登陸保利劇院!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聶燦 通訊員 鞠博 11月30日晚,大型原創禁毒警示話劇(讀劇節選)實驗演出《救贖》在深圳保利劇院上演。市禁毒基金會、市文聯、市戲劇家協會的相關領導和戲劇愛好者到場觀看。
  • 話劇、芭蕾和交響樂,假日裡北京最值得一看的演出推薦
    作為中國最重要的文藝演出場所之一,國家大劇院早已策劃好一系列演出,為國慶獻禮。10月2日當天,國家大劇院拉開國慶演出序幕。一部重溫崢嶸歲月、反思鐵血徵程的話劇《抉擇》在戲劇場登臺,指揮家譚利華攜北京交響樂團在音樂廳奉上紅色經典曲目《國慶音樂會》,中國木偶藝術劇院的原創木偶劇則在小劇場上演《紅軍的戰馬》。
  • 喝一杯「想見你」,看一組「雙胞胎」話劇,劇場100%上座率還會遠嗎?
    從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最新的飲品單上,可以看出話劇人有多迫切地希望見到可愛的觀眾們:盼·奼紫嫣紅、櫻為有你、許久未見、想見你,四款調製飲品,訴說著復工復演後的欣喜。今晚,上話1樓的藝術劇院將迎來疫情後的首批觀眾,倫理喜劇《真相》《謊言》將打包上演至7月19日,今晚率先亮相的《真相》成為上話疫情以來首部沒有延期和取消的話劇。圖說:話劇《真相》劇照 官方圖時間倒退回8周以前,導演田水帶著8名演員剛剛啟動兩部劇目的排練。那時疫情尚未穩定,雖然建組會如常召開,但演出能否正常進行,誰也說不準。
  • 電影《夢行者》在羅田首映
    1月24日,天寒地凍,大山深處的羅田縣義水河畔,有一個話題在街頭巷尾被傳得很熱很熱:「快去看啊,羅田拍攝的第一部電影《夢行者
  • 浙傳除了熱巴、鄧倫,還有這些!
    當然了,我浙傳作為藝術院校,可不僅僅只有這些,這麼上鏡的浙傳,還吸引過各種影視劇、綜藝來取景拍攝,下面就讓官微君給大家,盤點一下那些熒幕裡的浙傳吧!原來兄弟團也在我們的體育館揮灑過汗水啊!我們也要像兄弟團一樣熱愛運動,不懈奮鬥!並且!
  • 首座以演出話劇為主的專業戲劇場:首都劇場誕生記
    新中國成立以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隨著七版北京城市總體規劃的編制、修編及實施,作為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北京不斷探索和實踐「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首都,怎樣建設首都」這一重大問題。70年來,伴隨著偉大祖國的復興之路,北京逐步發展為現代化國際大都市。那麼,北京城是如何一步一步成長為如今的模樣?
  • 元旦將至,《浙傳新聞》與你相約2021~
    《浙傳新聞》 在這裡 您能收看到學校一周的主要視頻新聞 (溫馨提示:視頻請在wifi環境下收看~) 新聞主要內容 2020年「好記者講好故事」巡講活動走進浙傳 學校舉行就業創業項目路演活動 2020「學院杯」男子足球賽圓滿落幕 2020傳媒夢想秀在我校精彩上演 廣告導演王丙華回母校講學 一周簡訊:新業態下的影視製片與教育論壇在我校舉行;我校教師動漫作品獲杭州亞運會吉祥物原創動漫作品大賽優秀作品;我校在2020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斬獲多個獎項
  • 大型原創歷史話劇《天下糧田》「星期五劇場」
    水母網5月29日訊(通訊員 旅宣)5月29日19:30,煙臺市「星期五劇場」將與「保利雲劇院」聯合推出天津人藝原創歷史話劇《天下糧田》。話劇《天下糧田》從事關國計民生的糧田入手,通過廉吏與貪官之間的尖銳矛盾衝突,折射出人性的善惡忠奸,是一部充滿家國情懷的史詩劇。
  • 以話劇之形,傳戲曲之神
    話劇與戲曲是虛實互補的,以話劇之形,傳戲曲之神
  • 夢想劇場決賽回顧 | 演繹逐夢,騁馳青春
    夢想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於是,6月13日晚我們相「劇」一堂文學與傳媒學院第七屆「演繹逐夢,騁馳青春」夢想劇場決賽在三教104報告廳舉行。本次大賽由輔導員劉雯璇老師、團委書記王思民老師以及團委副書記趙靖雯擔任評委,嘉賓為文傳團學主席團成員黃美珊、許琪、陳平以及各兄弟學院的主席團及其團學成員,由倪德崇同學和吳詩陽同學主持。
  • 五年一夢《如夢之夢》
    2018年3月初,《如夢》回家,在上海美羅城的賴聲川專屬「上劇場」連演四天,成為史上最難秒的話劇票,卻再續五年「如夢」情緣,留下難捨的唯美瞬間。一改以往大劇場千人以上規模,上劇場小劇場上演《如夢》《寶島》這樣的大戲,對場館條件來說困難很大,但對觀眾來說卻是近距離利好。
  • 活動回顧 「夢的一人一故事劇場」臺灣高伃貞夢PB工作坊
    2016年10月21日,大家期盼了大半年的夢的一人一故事工作坊終於來了。來自臺灣的高伃貞老師用三天的時間帶領大家一起感受夢在劇場裡的奇妙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