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民眾看大陸:看別人努力 方知自己腳步太小

2021-01-07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11月23日電 臺灣《旺報》23日刊登臺灣逢甲大學學生林姿慧的文章稱,有的臺灣年輕人說對大陸沒有興趣,但她很慶幸自己沒有逃避去了解,這群在大陸、卻與自己講著相同語言的人們,因為看過別人的努力才能知道自己腳步太小、深度太淺。

資料圖為兩岸學生在臺北民族小學共上數學課。

中新社

記者 肖開霖 攝

  文章摘編如下:

  立足臺灣,從臺灣的角度出發,在彼岸的大陸從何時已經慢慢地進入我們的生活中,Made in china繡在我們的衣服上,《中國好聲音》的臺灣素人從大陸紅回臺灣。

  大陸遊客一批批的來臺旅遊,也能自行規劃旅行,在旅遊景區可說是隨處都能看見來自大陸的遊客。

  在高中以前我就聽說過大陸的高考,考生們每天埋頭苦讀,據說能背完整本漢語辭典、百萬選一的榜首人才在大陸比比皆是,這些「神人」般的想像早已烙印在我們心中。

  我在大學裡所接觸的陸生大多來自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區,他們的口音不像北方人那樣的濃厚,雖然是大陸腔但聽起來很溫柔且帶有江南味,這樣的口音在我們之中不顯突兀,時間久了甚至還帶點臺灣腔。

  我們班裡有個特別熱情的浙江女孩,她的談吐用詞豪邁不做作,相處起來特別融洽,貼心的是她總在買午飯時敲著我們的房門問:「要不要幫你們買飯啊!」在寒冷的冬天裡更顯溫暖。

  大三的那年,我有幸到大陸去做短期的學習交換,用更真實的一面去窺探整個大陸。

  在大學校園中,有許多值得我學習的榜樣。就拿一個清華大學醫學系的朋友來說,他是一位保送生,在高三那年就保上清華大學,同時也避掉大家最害怕的高考,但他是藉由一連串的競賽才獲得這樣的「福利」。

  他先在地方幾千人的考試中獲選,再經由省內考試晉升到與全國精英競爭30個保送名額,發榜前天他們在飯店就能先接到名校搶人的電話。

  聽完這個經歷,讓我們這群臺灣學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在臺灣我們好像過得太安逸,使得這種競爭讓我們無法想像。

  結束交換,我回到臺灣馬上又參加了一次兩岸交流的活動,這次的陸生被活力與朝氣圍繞,與他們交流後我有了截然不同的感觸。他們拋下在大陸繁忙的課業來享受臺灣的小清新時,我看見了那隻曾為了考試而奮力寫字的手,向我展開友誼的雙翅。

  臺灣年輕人中很多人都說對大陸沒有興趣,但我很慶幸,我沒有逃避去了解這群在大陸、卻與我們講著相同語言的人們,因為看過別人的努力才能知道自己腳步太小、深度太淺,我們可以不認同他們的觀點,但不能拒絕去溝通。

  我們居住在舒適的臺灣,但你知道在對岸有多少的人,更努力地想過更好的生活嗎?我們是不是也應該開始努力了呢?

相關焦點

  • 「拒絕」大陸疫苗?臺灣民眾開始「出逃」
    導讀:據相關媒體報導,近段時間有消息稱,民進黨當局拒絕引進大陸疫苗,而臺灣地區民眾則開始籌劃著到大陸進行疫苗注射,這則新聞引起了各界廣泛的關注。關於疫苗問題,向來是世界廣泛關注的事情。多國採購中國大陸疫苗 臺灣卻拒絕大陸疫苗在全球爆發疫情的大背景下,中國發揮了自己的優勢,用非常積極的態度,採取了許多手段來應對疫情,成為了全球率先遏制住疫情的國家。中國政府用最大的努力來確保社會及民眾儘快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而在疫苗的研發方面,中國更是走在了世界前端。
  • 臺灣人看大陸 大陸人看臺灣:兩岸徵文選粹 2
    在投稿作品的踴躍支持下,第二屆兩岸徵文同樣獲得廣泛迴響,《旺報》援例選輯本屆優秀作品集結出書,希望透過這些真實的小故事、親身的感受,益增兩岸的大交流、大融合。 目錄:【推薦序】【大陸人看臺灣】臺灣!臺灣!
  • 臺灣民眾為何老對大陸抱有偏見?
    作為駐臺記者,在臺灣經常聽到人說大陸吃不起茶葉蛋,上廁所不關門,偏見重重,氣的冒泡,但是這些誤會是怎麼來的?有辦法改正臺灣民眾對大陸的偏見嗎?還是必須得等統一後才可以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傲慢與偏見的話題。
  • 不等大陸發話,臺灣民眾紛紛「出逃」前往大陸
    導讀:據臺灣地區媒體報導,近日有臺灣民眾希望可以前往大陸進行新冠疫苗的接種。這原本算得上是一件好事情,因為這代表著臺灣同胞對大陸防疫成果的一種認可,以及對所研發疫苗的信賴。但從另一個方面來看,這又是一件令人唏噓不已的事情,明明兩岸同胞血脈相連,卻因為民進黨當局的操弄,讓臺灣同胞無法在臺灣地區接受大陸疫苗接種,反而要跑到大陸進行接種。民進黨當局拒絕大陸疫苗 臺灣民眾叫苦不迭對於大陸所進行的防疫工作,民進黨當局從一開始就不看好,還多次進行阻撓,做了許多不利於兩岸交流發展的事情。
  • 2017原來臺灣人這麼看大陸
    以小編有限的觀察,臺灣民眾對大陸人的刻板印象比較多,偏見還好,多少有一點吧。     對於大多數人,來自大陸的消息就如同不想看的廣告一樣,臺灣人已學會了自動過濾和屏蔽。           沒錯,民眾們遇到了高明的騙術,來自政府和媒體的臺式騙術。講真我們不太敢相信這些高官、媒體沒有來過大陸,但是為了順利的推行政策,為了迎合臺灣民眾的喜歡,為了自身可觀的收視率,選擇隱瞞與欺騙民眾對他們百害而無一利。
  • 臺灣詐騙集團在大陸被重判 島內民眾為何拍手叫好
    儘管臺當局對此表示遺憾,「綠營立委「則批中國大陸破壞兩岸協議,但這些消極的言詞卻遮掩不住臺灣詐騙集團肆虐全球的醜態,也絲毫無助維護臺灣民眾的權益。  就在大陸這次宣判前後,西班牙國家法院剛剛分兩波判決,宣布將二百多名臺灣詐騙犯遣送大陸受審。與此同時,韓國警方在濟州島破獲的六十人詐騙集團,臺灣人即佔了五十四人。
  • 看你知多少 大陸和臺灣說法不一樣的詞彙
    —— 生菜窮人——待富者同志——先生/小姐服務員——先生/小姐美女——正妹鐵臂阿童木——原子小金剛敢達(大陸官方)——高達(香港)——鋼彈(臺灣)「自助餐」是自己選擇菜式,然後稱重計價的餐飲方式)嗆聲(香)——抗議「幕後黑手」——「藏鏡人」聖誕——耶誕(兩種都有)盒飯——便當透明皂——水晶肥皂大陸解放——大陸淪陷(這個好妙,哈哈)解放戰爭——國共內戰發展中國家——開發中國家食物有彈性有咬勁——食物很Q(來自閩南語)
  • 臺灣人看大陸:天寒地凍的大陸別有風情
    臺灣人看大陸:天寒地凍的大陸別有風情 2011年01月26日 08:57:00來源:中國新聞網   臺灣《旺報》「兩岸徵文」欄目刊文署名徐偉銘的文章《臺灣人看大陸天寒地凍的大陸 別有風情》
  • 臺灣推出「投誠」食品 大陸加快統一腳步
    自此,以蔡英文為首的臺灣當局的「抗陸」行為從未停止,從蔡英文的「雙十講話」、訪美,努力在國際上謀求生存空間,臺籍港區政協委員凌友詩「兩會」發表演說,卻慘遭臺灣內政部50萬新臺幣罰款,直至最近鼓吹「武統」的大陸學者李毅遭臺灣當局強制出境處罰,我們能清晰地感覺到中國大陸在探索「一國兩制臺灣方案」上正在大步向前邁進,同時臺灣當局也越發敏感,「抗陸」聲浪和行動不斷出現。
  • 真實:原來臺灣人這麼看大陸 視頻
    ,看到一個新的中國不少網友看完之後紛紛吐槽和調侃:@燒雞腿堡愛好者:心疼第一個看直播的男孩子,太年輕了……@王哈哦:前段時間在youtube上看國外小哥做的不帶一分現金、Google play網絡支付體驗視頻,把他們驚喜不要不要的
  • 臺灣民眾對大陸好感度急速上升!臺獨崩盤,一位臺灣老人這樣說:我投降了,臺灣下一代自求多福吧!
    另外,願意讓子女到大陸念書的臺灣民眾從去年的32%增加為38%,同樣是歷次調查的新高點;12%的島內民眾願意搬到大陸定居,比去年增加5個百分點。國民黨文傳會主委李明賢表示,53%的臺灣年輕人願西進就業,這代表蔡英文執政後「替年輕人找未來」淪為口號;在更多年輕人西進就業後,若兩岸持續僵局、官方無法互動,蔡英文當局又要如何保障他們的權益?《聯合報》20日的社論稱,近年大陸和平崛起,企業壯大,科技發展,推動「一帶一路」,都有助扭轉其原本的老舊形象。也因此,陸客一年半來雖大幅減少,島內民眾對大陸民眾的好感反而逆向增長。
  • 「當你走出臺灣島後,才會發現此前自己的視野太過逼仄!」
    「希望更多的臺灣學生能看到這部片子,希望幫助他們知曉來大陸讀書的途徑和訊息。因為只有當你走出臺灣島後,你才會發現,此前自己的視野太過逼仄,大陸的人生舞臺又有多寬廣。同時來到大陸,你會覺得過去因為不了解所產生的那些無謂的擔心,比如來大陸,會不會被排斥?還能不能再回臺灣?我們過去被島內當局蒙蔽太久、兩岸間的訊息交流太不自由通暢。」
  • 讀簡體書追陸劇玩抖音 大陸元素融入臺灣民眾生活
    在臺灣,很多人已習慣逛書店買簡體書,熬夜追大陸熱門電視劇,分享抖音短視頻……近年來,越來越多大陸文化產品成為臺灣民眾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臺灣讀者陳昭安在天龍書局看大陸簡體書。簡體書店逆勢成長由於網際網路衝擊、店面租金上漲、連鎖店競爭等因素,臺北重慶南路的百年書街近年來慢慢走向衰落,而大陸出版的簡體書在這裡卻「買氣常旺」。
  • 【藝術手冊】留在歷史腳步中的臺灣民眾劇場
    作為一名只會念書的好學生,從小接受國民黨黨國教育的我,看完簡體字的書籍後思緒大亂,原本認為是正確的歷史,有了完全不同的詮釋。霎那間黑白顛倒、善惡真偽難辨,我痛苦不已。看了「匪書」的我,不敢和父親溝通,更無法和其他的朋友與同學交流,晚上睡覺都難以入眠。我恨不得拿頭撞牆,希望能讓自己有清楚分辨的思緒。
  • 大陸人看臺灣——對岸的遐想
    大陸時政節目展現了帶有不同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色彩的臺灣,臺灣電影則告訴我們帶有一點青春理想化色彩的美麗臺灣,而文人筆下的詩歌中又抒寫了帶有濃濃鄉愁情結的臺灣,一段段碎片化的材料讓我頗有些摸不清頭腦,難以組合。我想,對岸的青年是否也有這種感覺呢?他們眼中的大陸,是否還是幾十年前的老樣子呢?答案是「是的」,也可能是「不是」。
  • 讀簡體書、追陸劇、玩抖音——大陸元素日益融入臺灣民眾日常生活
    新華社臺北1月4日電(記者 章利新、劉斐、林凱)在臺灣,很多人已習慣逛書店買簡體書,熬夜追大陸熱門電視劇,分享抖音短視頻……近年來,越來越多大陸文化產品成為臺灣民眾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這樣的文化體驗加深了兩岸同胞的相互理解,增進了彼此認同和心靈契合。
  • 因為這原因,臺灣民眾對大陸好感提升,體會到大陸才是真正靠山!
    因為這原因,臺灣民眾對大陸好感提升,體會到大陸才是真正靠山!據英媒報導,臺灣民意基金會日前公布民調,49%臺灣成年人對大陸有好感,與去年相比好感度增加,基金會董事長形容「這是一個歷史性的轉變」。民調中詢問:整體來講,您對大陸的印象或感覺如何?好或不好?
  • 青春片是臺灣特色不合大陸國情,我們只能在別人的故事留自己的淚
    臺灣盛產小清新,據說和經濟背景有關係,臺灣全島人口2000萬,和北京市常住人口差不多,一部電影投資超過5000萬新臺幣——1000萬人民幣,投資方就得掰著指頭數:能回來多少?臺灣電影不能像大陸那樣拍歷史和古裝,「臺灣歷史在新浪潮那一代已經說得夠多了;在風格上的大膽,蔡明亮那些1990年代的導演又走得太遠。」
  • 旅遊小知識:看一下臺灣跟大陸的語言差異,去旅遊的時候注意點
    旅遊小知識:看一下臺灣跟大陸的語言差異,去旅遊的時候注意點文/縱為浮雲能蔽日排灣族有69625人,分布在屏東、臺東兩縣,過去也以狩獵火耕為生,部落領土屬於一位或數位頭目,由長嗣貴族繼承頭目職位,凡是庶民耕獵所得,都必須納租給頭目,而頭目對庶民有照顧孤老之義務,目前頭目的職能僅限於祭典祭司而已
  • 臺灣網友:蔡英文承認也看大陸電視劇,就不怕「被統戰」?
    1月14日中午,蔡英文邀請臺灣媒體記者餐敘時表示,她自己晚上很愛吃泡麵,而且最近開始看起大陸拍攝的《延禧攻略》、《如懿傳》、《甄嬛傳》等宮廷劇,因為喜歡換臺,每次都看個5到10分鐘就轉臺,導致劇情連接不上,等到電視重播再惡補前面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