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見面+免費觀影】臺灣電影特別放映第二期:臺北電影節評審團特別獎《臺北抽搐》等

2021-02-22 吃喝玩樂看電影

經過上周日

臺灣影展第一期兩部影片的洗禮

很多小夥伴

對臺灣紀錄片留下了良好而深刻的印象

現場《日常對話》導演黃惠偵見面

觀影的小夥伴也是相當踴躍與導演互動

紛紛發問,以求答疑解惑

本周臺灣電影特別放映第二期

又將有三部

非常優秀的臺灣紀錄電影與大家見面:

《築巢人》、《臺北抽搐》、《在高速公路上遊泳》

其中

摘得第17屆臺北電影節評審團特別獎

《臺北抽搐》

 導演 林婉玉 

親臨古城西安與大家見面交流

A Rolling Stone

築巢人

沈可尚 | 國語 | 2012 | 繁體中文/英語 | 彩色 | FHD MPEG-4 | 53分鐘

影片講述一對無法溝通的父子,在一個單親的巢裡相依為命。兒子,30歲。卻像13歲的孩子。甚至更自我,天真,更無法捉摸。父親,50歲。得同時扮演許多角色,才能把這個巢撐住。他是父親,是母親,是兒子唯一的朋友,是兒子唯一的經濟支柱,也是努力讓兒子所有特殊的創造和這個世界產生連結的人。 


父親永遠和兒子在一起。用幾近噤默的方式。撿滿屋子的寶特瓶在一起,畫幾百張重複的蜂窩在一起,折幾千張色紙搭成的巨塔在一起,打保齡球在一起,撿貝殼抓蝸牛在一起,吃飯在一起,連睡覺,都在同一張床上。他們像是彼此的唯一。少了誰,就不完整。

這是什麼樣的愛?父愛。是一個明顯的解讀。但父愛裡面還夾雜著多少溫情的觸動,分享的瞬間,想逃的欲望,對未來的恐懼,不服輸的意志,和身為一個個體過度超載的付出?

沈可尚,生於1972年,臺灣導演,創作橫跨劇情、紀錄、實驗電影及商業廣告。曾入圍多項國際知名影展競賽,並屢獲多項重要獎項肯定。紀錄片作品包括《噤聲三角》、《賽鴿風雲》、《野球孩子》、《小城》、《遙遠星球的孩子》、《日日喃喃》、《幸福定格》等。完成於2012年的《築巢人》榮獲第15屆臺北電影節最佳紀錄片、百萬首獎及最佳剪輯。

TPE-Tics
臺北抽搐

林婉玉 | 日語/國語/英語 | 2015 | 繁體中文/英語 | 彩色 | Blu-ray | 68分鐘

這是關於臺灣聲音表演藝術界奇人黃大旺的紀錄片。黃大旺,又名黑狼(黑暗校園民歌之狼)、姚映凡(Yingfan-Psalmanazar),素有「人間音樂活百科」之稱。高中開始自主錄音,聆聽大量多樣的音樂,旅日期間則衍生以即興演奏和電子噪音為主的特色。最終凝鍊出特殊的表演途徑:「黑狼那卡西」說唱秀;他在舞臺上混雜各類音樂曲風,並以獨樹一幟的口白、唸歌、肢體動作著稱;亦為臺灣唯一噪音廠牌「旃陀羅唱片」的成員。


影片除記錄他令人難忘的表演風格,也呈現他私底下長期為無法適應一般社會而導致的精神焦慮。舞臺上的著魔狀態對照鏡頭前赤裸真實的告白,更讓影片瀰漫一股強大的張力。

林婉玉,1984年生於臺灣臺北。獨立紀錄片導演、攝影與剪輯。長期與劇場、聲音藝術與舞蹈工作者合作,特別關心生命中細微與獨特的片刻,找尋個體存在的不同價值。其紀錄長片《臺北抽搐》摘得第17屆臺北電影節評審團特別獎。

Swimming on the Highway
在高速公路上遊泳

吳耀東 | 國語 | 1998 | 繁體中文/英語 | 彩色 | DVD | 49分鐘

白色漿液溢出,「你會死掉吧!」我問,狼瘡紅斑在腳背,「我死不了!」他看著我回答,夕陽透過橘紅色廉價的窗簾,正映射著一片火紅,病床前他的背影更像在通往天堂小路的黑點,一個模糊的人形…



1998年3月15日,他30歲生日,正收拾行李離開成大醫院精神病房,他是TOM,我的學弟,也是片中的主角。1997年雙十國慶,我在燦爛花火下的西門町,開始拍攝這部關於國塘和我之間「愛恨情仇」的「紀錄片」。這整整一年的拍攝相處,一直存在我們之間的是拍攝者與被拍攝者的鬥爭、攝影機掌控權力的鬥爭、朋友相處間誠信的鬥爭,但存在於他自己的,那只是死掉和活下去對於生命本質的鬥爭。

吳耀東,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系,國立臺南藝術學院音像紀錄研究所畢業,現職為紀實影像有限公司導演、攝影。1996年起拍攝紀錄片至今。在校作品《在高速公路上遊泳》斬獲第6屆日本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小川紳介獎,其主要作品有《瑞明樂隊》、《放流》、《舞臺》、《戲臺滾人生》等。完成於2018年的《Goodnight&Goodbye》即入圍第11屆臺灣國際紀錄片影展亞洲視野競賽單元。

跟隨

我們最愛的

【吃喝玩樂看電影】

聆聽導演的心聲

一起感受來自海峽彼岸的社會人生!

100+名額,快搶!

★★ 活動內容 ★★

時間:8月19日(周日),13:20

地點:朝陽門外,長樂西路128號華東萬悅城7層,文投國際影城(華東店)

費用:免費

名額:每人 1 張~2張(一張一個影評)

要求:觀影后發貓眼影評,最遲次日13:00前分享於官方群內或會長微信

(不發影評者,

進入黑名單,不得翻身)

★★ 參與方式 ★★

1、在公眾號後臺回覆:臺灣電影

2、獲得名額的小夥伴,會在8月18日晚上收到回復(請注意查收,且不要放鴿子影響以後活動參與)


吃喝玩樂看電影 ---

關注公眾號

不再錯過更多驚喜

目前500000+小夥伴已關注我們

       

       

吃喝玩樂看電影

貓眼影迷會西安分會

合作微信:276434715

相關焦點

  • 第21屆臺北電影節公布「特別放映」和「明日·臺灣」單元片單
    近日,第21屆臺北電影節組委會公布了「特別放映」和「明日·臺灣」單元精彩片單,網羅了多部尚未在臺公開的話題新電影。
  • 臺北電影節公布青年導演入選片單 首獎可得60萬
    5月3日在臺北市中山堂舉辦的記者會上,正式公布「國際青年導演競賽」入選片單,並舉行「臺北電影節主視覺競賽」的頒獎儀式。「臺北電影節主視覺競賽」的頒獎儀式。「國際青年導演競賽」為臺灣唯一的劇情長片國際競賽,凡執導第一、二部劇情長片的各國導演,皆可報名,藉此促進國內外青年導演的交流,刺激國內電影創作者的競爭力。最後將由國際評審團選出「首獎」(獎金新臺幣60萬)、「評審團特別獎」(獎金新臺幣30萬),並由觀眾投票選出「觀眾票選獎」。
  • 陳國富領軍臺北電影獎重量級評審團首度露面
    臺北電影獎評審團首度亮相,左起金智奭、陳世傑、陳儒修、陳以文、姜秀瓊、林良忠、姚謙、楊採妮、陳國富(圖片來源:臺北電影節)  臺北電影節的重要競賽項目「臺北電影獎」,12日邀請九位評審首度與臺灣媒體見面,本屆評審團由不同領域的專業影人組成
  • 臺北電影節獲獎名單
    臺北電影節獲獎名單2001年1月21日11:13:57 中新社   第三屆臺北電影節於日前結束,並評出本年度若干獎項。具體獲獎名單如下——  商業推薦類:  最佳影片:《命帶追逐》;評審團大獎:《運轉手之戀》;最佳導演:陳以文、張華坤(《運轉手之戀》);年度導演新人獎:蕭雅全(《命帶追逐》)、陳義雄(《晴天娃娃》);年度最佳演員:李康宜(《晴天娃娃》)、方中信(《驚動天地》);年度最佳配角:王瑞(《天公金》)、太保(《運轉手之戀》)、趙美齡(《沙河悲歌》);年度最具潛力新人:向麗雯(
  • 這些臺北電影節拿下大獎的年輕人,拍的都是什麼片?
    在第 18 屆臺北電影節上,蒙古裔導演鄔珊瑪柏楚( Uisenma Borchu )所執導的《海蒂不分類》( Don’t Look at Me That Way )獲得了「國際新導演競賽」最佳影片獎,這是一部蒙古與德國合制的電影。這部片今年 3 月也才剛獲得大坂亞洲電影節的最佳新導演。
  • 徵片中 | 臺北電影節
    該電影節對影片包容性強,第20屆臺北電影獎更以「打破框架」為主題,追求題材新穎,表達手法多樣的高質量影片。鼓勵富有生活氣息,手法成熟,具有美學色彩的影片投遞。臺北電影節(Taipei Film Festival)是臺灣地區的大型電影節,由臺北市政府主辦,臺北市文化局承辦,最初由侯孝賢導演領導臺灣電影文化協會策劃。
  • 我們為你精選了臺灣近20年來5部高分紀錄片 | 「生猛海鮮」臺灣紀錄電影特別放映
    《我們家在康樂裡》劇照在「重構現實」系列活動框架下,北京德國文化中心·歌德學院(中國)與瓢蟲映像和穀雨計劃合作,於2018年8月18日和19日放映五部臺灣電影人於
  • 2015臺北電影節「國際新導演競賽」提名名單述評
    作者:肥外臺北電影節前身是1988年創立的《中時晚報》電影獎,也就是大陸所謂的「臺灣電影教母」或「臺灣新電影教母」(但其實以上兩種說法都是錯誤的)焦雄屏女士創立的電影獎,1994年更名為「臺北電影獎」,1998年由所謂臺北市政府介入,擴大為市民影展。
  • 一年一度的臺灣新片嘉年華【臺片一周】
    《強尼·凱克》曾在上個月參加了上海電影節亞洲新人獎角逐(最佳女演員),【映畫臺灣】觀影團也集體觀看了該片,點這裡複習——【映畫臺灣】觀影團齊聚上影節,看看大家如何點評第一天的臺灣電影《強尼·凱克》是這屆臺北電影節「臺北電影獎」和「國際新導演競賽」雙料入選的影片,也入圍了本月底的西寧FIRST青年電影展7月4日,臺北電影節的重頭戲「國際新導演競賽」公布獲獎名單由土耳其知名編導雷哈
  • 2020臺北電影節,如期開幕了!
    一度還很擔心,今年的臺北電影節會不會因為疫情而延期或取消?6月25日,第22屆臺北電影節如期開幕。
  • 臺北觀眾又又又有電影節可以參加了
    第21屆臺北電影節將於6月27日至7月13日舉行。臺北電影節作為臺灣第一個城市影展,以支持臺灣電影創作、促進國際電影交流、擴展本地觀影視野、深化影像教育為目標,延續著當代影像創作者與臺灣觀眾的對話。由午夜失焦 Midnight Blur 旗下國際發行廠牌視幻文化 PARALLAX Films 代理的四部影片入圍了「亞洲稜鏡」單元,分別是張律導演的《福岡》、祝新導演的《漫遊》、竹原青導演的《星溪的三次奇遇》和周聖崴導演的《女他》(聯合代理)。該單元展映的影片還包括2018年《電影旬報》十佳第三名《你的鳥兒會唱歌》等一批優秀亞洲電影。
  • 【臺北看電影】西門町影院觀影見聞錄
    曾經在2012年跟團遊過臺灣,當時最大的遺憾是只在臺北呆了一晚,購物加上夜遊誠品書店,時間匆匆而過,無法深度探究這個城市的美。每到一處必去影院體驗一番的影迷必備項目也自然落空。這次的臺灣之旅是一次有老有小的舉家出遊,為了照顧老人小孩,行程幾乎都安排在了臺北。我也頗有私心的將住地安排在了西門町,帶著《所羅門的偽證》上下篇兩部電影的觀影計劃出發了。
  • 光點臺北, 侯孝賢的天堂電影院
    ◎ 深圳特區報駐臺記者 葉紅梅 文/圖 在臺北做一個藝術電影的粉絲是極度幸福的,三百多萬人口的城市,純以放映藝術電影為主的影院就有四家,一些多廳影城在放映主流商業片的同時,也闢出小廳常年放映小眾藝術片,因此,不同主題的舊片回顧展、各大電影節的獲獎影片,以及名導名演員尚未得獎的藝術片新作,都有可能在影院看到。
  • 徵片|第11屆臺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TIDF)將於2018年5月4日至13日,在臺北盛大展映,競賽類現正強力徵件中!本屆除了將報名資格調整為「臺灣首映」外(臺灣影片不在此限),更於「亞洲視野競賽」新增「評審團特別獎」,總獎金超過新臺幣二百萬元,歡迎創作者參加投件!TIDF以「再見.真實」為核心精神,是亞洲最重要的紀錄片影展之一,即將於明年邁入第二十年,每屆播映來自世界各地近130部優秀的紀錄片作品,吸引近三萬的觀影人次,被影人譽為「最有靈魂的影展」!
  • 金馬影展 | 杭州直飛1小時,去臺北做一場電影的夢
    小佬兒上周飛去臺北,過了一周泡在電影院裡的幸福時光。相較於地理位置上和杭州更接近的上海電影節,金馬影展有什麼優勢呢?直到開票前一天晚上,都還不能公布確切的放映信息。#這其中牽涉什麼利益,我們不想多做揣測,也不必多說。#金馬影展則是至少提前三周公布排片信息。並且會開一場選片指南,由金馬執委會執行長和觀眾見面,介紹這一屆影展的策展思路,還有重點推介影片。跟上海電影節大面積鎖票不一樣,金馬影展所有的門票,都會放在官網上出售。
  • 徵片中 | 臺北金馬影展
    報名影片類型不限,劇情、記錄、實驗、動畫皆可報名,短片限為臺灣導演,或在臺灣拍攝的電影2. 長片為60分鐘以上,短片為60分鐘以下3. 報名影片需在2016年1月之後完成方可報名4. 報名影片需為臺灣首映5. 影片需以原音版本放映,並有繁體中文及英文字幕6. 參展影片放映格式需為DCP或35mm7.
  • 視幻文化代理四部影片亮相臺北電影節
    臺北電影節作為臺灣第一個城市影展,以支持臺灣電影創作、促進國際電影交流、擴展本地觀影視野、深化影像教育為目標,延續著當代影像創作者與臺灣觀眾的對話。其中「亞洲稜鏡」單元關注亞洲當代電影的最新動態,今年還以「中國80後世代」為主題進行策展,向觀眾們介紹這群後生可畏的中國新導演。
  • 詞語放映|Week1@2018放映排片
    2017年的新作《笨鳥》(編劇/導演)為其第二部長片劇情片,獲得2017年柏林國際電影節「新生代」競賽單元評委會特別獎,2017年塔科夫斯基鏡子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入圍2017臺北電影節國際新導演競賽。大塚龍治獲得2017 FIRST青年電影展最佳藝術探索獎。2017年臺灣南方影展最佳劇情片獎,並提名了2017年臺灣金馬獎最佳剪輯獎。
  • 坐標長沙和廈門,為這周末兩個臺灣導演親臨的放映活動打CALL
    它可能又真是一個現象因為,這個周末(1月20日至21日),長沙和廈門,將有2017年臺灣地區重磅電影進行放映,以及映後主創交流1尊大佛、1間工廠、8個不同背景的小人物一同刻畫出最荒謬的甘味人生…《大佛普拉斯》是紀錄片導演黃信堯的第一部劇情長片,在他的紀錄片《沉沒之島》獲得臺北電影百萬首獎之前,黃信堯就一直在關注臺灣社會的底層生態,也曾投入多項社會運動,在拍攝了多年的紀錄片之後,終於從短片《大佛》開始進入劇情電影的世界。
  • 臺北金馬影展公布豪華同志片單
    圖/金馬影展  2017臺北金馬影展(TGHFF)將於11月3日至23日舉行,主辦方於8月23日公布了9部同志電影片單,雲集了坎城、柏林、威尼斯三大國際電影節的最佳同影和聖丹斯電影節的優秀影片,堪稱近年來最豪華的同影單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