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刺殺甘迺迪(JFK)》1991年 《刺殺甘迺迪(Killing Kennedy)》2013年

2021-02-07 A名校家長聯盟

 喜歡英語影視劇的朋友,可點頂部標題下方的公眾號名稱「A名校家長聯盟」關注公眾號,「進入公眾號」點下方引導菜單「生活萬象」進入「學英語」欄目查看。我們每周送給大家1-2部英語影視劇,助力大家英語聽力快速提高!

《刺殺甘迺迪》有2個版本,一個是《刺殺甘迺迪(JFK)》是由華納兄弟影業出品,奧利佛·斯通自編自導,喬·佩西、凱文·科斯特納、茜茜·斯派塞克等主演的懸疑片。(其他名《驚天大刺殺 》/《誰殺了甘迺迪》)

影片講述了1963年11月22日美國第35任總統約翰·甘迺迪在乘坐敞蓬轎車駛過德克薩斯州達拉斯的迪利廣場時遇刺身亡後警方破案等一系列過程的故事。

影片於1991年12月20日在美國上映。

另一個是《刺殺甘迺迪(Killing Kennedy)》,美國電影,尼爾森·麥科米克、Nelson McCormick導演,羅伯·勞、金妮弗·古德溫、米歇爾·崔切伯格主演,2013年11月10日(美國)上映。

1、《刺殺甘迺迪(JFK)》劇情簡介

       1963年11月22日,美國總統甘迺迪在德克薩斯州遇刺身亡。刺殺件發生2小時內,官方逮捕了一個名叫李·哈維·奧斯瓦爾德(加裡·奧德曼飾)的嫌疑犯,兩天後,該嫌疑犯又被一名流氓謀殺,由伊爾·沃淪(傑伊·桑德斯飾)率領的官方調查團,經過數月的調查,確認李·哈威·奧斯瓦多為唯一的兇手。三年後,律師吉姆·加裡森(凱文·科斯特納飾)發現甘迺迪身中數彈,均來自不同的方向,而這一明顯事實,卻被當時的官方調查團忽視。

       影片從紐奧良檢察官吉姆·加裡森的角度,全面檢討甘迺迪謀殺案,得出的結論是:甘迺迪是被美國政府的高層人士聯合了商人、黑社會分子、中央情報局、聯邦調查局、司法局和執法單位等有計劃地謀殺而死的。


     《刺殺甘迺迪(JFK)》可看性極強,引人入勝。拋開所有那些劇情和情感不說,光是電影各元素的整合就能看出它是部傑作。劇本、剪輯、音樂、攝影等等,都被很好地運用在這部極其複雜的電影中,從堆得像山一樣高的證據和證詞中,斯通編織出一幅具有說服力的廣闊畫卷。未來的歲月裡,電影學院的學生們都會滿懷著驚愕之情研究它,驚愕於它包含信息之多、人物之廣、互相關聯的閃回之眾、真實素材與虛構場面交織之密切。整整一百八十八分鐘內,影片在一片充滿了信息與臆測的海洋中急速推進,片刻都不曾緩慢下來,始終不曾讓我們感到困惑。(Roger Ebert評)


2、《刺殺甘迺迪(Killing Kennedy)簡介

       2013年11月22日是美國前總統約翰-F-甘迺迪遇刺五十周年紀念日,本片是美國國家地理頻道對該事件的獻禮片。電視紅人Rob Lowe在本片中扮演美國前總統甘迺迪,來自《傳說》的Ginnifer Goodwin扮演甘迺迪的妻子、前美國第一夫人傑奎琳(Jacqueline),Will Rothhaar扮演行刺甘迺迪的兇手Lee Harvey Oswald(註:史學家仍存在較大爭議),來自《緋聞女孩》(Gossip Girl)的Michelle Trachtenberg扮演Oswald的妻子、前蘇聯移民Marina。本片被翻譯成48種語言,在全球171個國家和地區播出。本片是國家地理頻道「刺殺」系列紀錄電影的第二部,上一部《刺殺林肯》獲得了不錯的口碑。


下面將2個版本的《刺殺甘迺迪(JFK)》一起送給大家。


複製下面連結,粘貼到瀏覽器中打開觀看

電影《刺殺甘迺迪(JFK)》1991年12月20日版http://www.ibttt.net/juqing/cishakennidi/2-1

電影《刺殺甘迺迪(Killing Kennedy)》2013年11月10日版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zE0NTQwNzMy.html


繼續下拉↓↓↓↓↓,「推薦閱讀」精彩內容等著你


推薦一個優秀的科技資訊與科普公眾號《科斗小站》識別下方黑色二維碼關注

同時歡迎識別藍色二維碼加我們的讀者群群主進入讀者群!

推薦閱讀:

1、科普一下:關於美國求職的內推問題

2、電影《決戰中途島(Midway)》

3、電影《巴頓將軍(PATTON)》(中英字幕)

4、我們一起學英語*1.11

5、我們一起學英語*1.10


相關焦點

  • 【好片】《刺殺甘迺迪》
    1991電影《刺殺甘迺迪》劇照(資料圖) 「所以,你想知道,到底誰是殺了總統以及對罪行進行包庇掩蓋的人?每個人! 這是《時代》周刊在1991年12月23日——《刺殺甘迺迪》上映3天後對電影主題進行的描述。實際上,《時代》周刊的揶揄還算是客氣的,還沒等影評人開口,一些記者、政論家和學者就開始了對《刺殺甘迺迪》和它的導演奧利弗·斯通的口誅筆伐。湯姆·威克,《紐約時報》前專欄作家,稱《刺殺甘迺迪》「妄想狂和荒誕不經,充滿了武斷的謬論。」
  • 奧利佛·斯通的陰謀論《刺殺甘迺迪》(1991)
    這是一部近乎完美的陰謀論電影,一切未解之謎按照電影的思路,都可以自圓其說。我不管你們信不信,反正新聞我是不信。甘迺迪遇刺案怎麼看都是水很深,川普在最後一刻還是不敢將全部資料公諸於世,足見見不得光的內幕大有其在。
  • 歷史上的今天,《刺殺甘迺迪》跟著電影了解刺殺美國總統事件
    1968年6月5日,美國最年輕的總統之一——羅伯特·甘迺迪遭刺身亡,成為了美國歷史上第4位遇刺身亡的總統,蹊蹺的是,刺殺甘迺迪總統的兇手奧斯瓦爾德在案件發生後也遇刺身亡。不僅如此,在案發後的3年內,共計有18名與案件有關的關鍵證人相繼死亡,在之後的30年內,共計有115名相關證人在各種離奇事件中自殺或被謀殺。作為當時最轟動的新聞,民眾們的討論也一直沒有下去,各種揭秘的爆料也隨之而出,今天要推薦的電影就是1991年上映的電影《刺殺甘迺迪》,豆瓣評分8.8分,相當不錯的老電影!
  • 秘密與謊言:回顧電影《刺殺甘迺迪》
    關於謊言:有影評人說,如果導演在70年代拍攝《刺殺甘迺迪》的話,在第一個鏡頭完成的當天就會橫屍街頭(有關資料顯示從1963年到1983年的20年裡,與暗殺甘迺迪總統有關的證人死於非命的多達188人)。恰恰1995年,奧利弗·斯通請安東尼·霍普金斯演繹了一部《尼克森》反思這一段歷史,但他先入為主,把尼克森對中國的處理作為一種「危機公關」式的滑頭,可能有一些根據,但畢竟沒有客觀對待尼克森,這和《刺殺甘迺迪》的情感立場是完全不同的。奧利弗·斯通電影飽滿的情感和主觀有時候正是一種魅力所在,從《野戰排》以來就是如此,在《刺殺甘迺迪》中更是一種支撐劇情和塑造人物的力量。
  • 為什麼每一部影視作品都要刺殺甘迺迪?
    2013年,美國國家地理頻道推出了紀念甘迺迪遇刺50周年的獻禮片《刺殺甘迺迪》。可以說,該片是一道典型的美國式的證明題,題目就是證明李·奧斯科瓦爾是謀殺甘迺迪的唯一真兇。於是,該劇採用了雙線敘事,一邊是甘迺迪的政治生活,另一邊是胸懷大志的屌絲青年李·奧斯瓦爾德的人生軌跡。
  • 電影《刺殺甘迺迪》精彩影評及觀看資源
    刺殺甘迺迪的劇情簡介······   甘迺迪的遇刺成為了一樁美國歷史上的懸案,電影重新審視了那一段歷史
  • 《刺殺甘迺迪》——美國總統的死亡之謎
    大家好,真的是好久不見啦,歡迎大家再次回到我的電影頻道~今天給大家安利解說的電影就是《刺殺甘迺迪》。電影講述了一個普通的檢察官勇敢追求正義,與美國上層精英甚至是政府領導鬥爭的故事。1963年11月22日,美國總統甘迺迪在德克薩斯州遇刺身亡。刺殺發生2小時內,官方逮捕了一個名叫李·哈維·奧斯瓦爾德的嫌疑犯。
  • 穿越時空、刺殺甘迺迪、史蒂芬金:11.22.63
    11.22.63是一個日期,按照美國日期書寫習慣是:1963年11月22日這一天,美國總統甘迺迪被刺殺故事主人公Jake Epping穿越時空試圖阻止該刺殺發生。該劇改編自恐怖大師、《閃靈》、《穹頂之下》、《綠裡奇蹟》作者史蒂芬·金的最新同名小說
  • 《刺殺甘迺迪》:本片獻給所有追求真理的年輕人
    在看《刺殺甘迺迪》時,清嘉被深深觸動。還記得電影的結尾這樣寫:獻給為了真理而奮鬥的青年。那時候清嘉想到的是疫情之始的吹哨人李文亮等人,而今天清嘉想到的是整個中國。丹麥人把中國國旗P成了病毒旗,川普污衊「中國病毒」,義大利人對我們的辱罵並未受到懲罰,義大利政府還支付了她們的精神損失費。
  • 萬磁王刺殺甘迺迪!盤點《X戰警》中的真實歷史事件
    尤其是在正傳三部曲之後,包括兩次世界大戰,刺殺甘迺迪等著名的歷史事件,都得到了一種「有趣的解釋」。①公元前3600年:埃及金字塔的建造埃及金字塔是世界八大奇蹟之一,之所以稱之為「奇蹟」,是因為科學家們始終無法合理解釋,當時的人是怎麼建造出如此精密而宏大的建築的。就算統治者有著幾十萬奴隸,沒有智慧超常的建築設計師,沒有測量工具,這樣浩大的一個工程只能淪為空談。
  • 相隔一百年被刺殺,林肯與甘迺迪的那些巧合,哪些是真哪些是假?
    朋友們如果還記得初中歷史書上的內容,便知林肯總統和甘迺迪總統都是被刺殺的。然而,他們身上的巧合可不止這一點。只是,有美國網友覺得,有些巧合很正常,有些則是故意編造。下來我們就來說說詳情。1846年,林肯當選議員,100年後,甘迺迪當選議員。兩人都是在星期五遇刺。
  • 甘迺迪被刺殺的3個疑點,兇手曾說自己是替罪羊,真相撲朔迷離
    曾經的美國總統甘迺迪被刺殺的一幕,驚動了整個世界,所有人都不敢相信,他的死亡如此突然,而隨著警方的逐步調查,甘迺迪的死亡背後,越來越多疑點浮出水面,直到今天,他死亡的真相依舊撲朔迷離。甘迺迪遇刺1963年,甘迺迪和他的夫人乘坐空軍一號到達達拉斯,為自己在第二年的大選募集資金以及獲得民眾的支持。1963年11月22日11時37分,空軍一號到達拉夫機場,隨後,同德克薩斯州的州長約翰·康納利一起,乘坐敞篷車前往達拉斯巡遊,與當地居民見面,希望得到當地居民的支持。
  • 《刺殺甘迺迪》,執著於戰爭題材,追求道義的導演奧利弗·斯通!
    1946年,奧利弗·斯通,出生於美國紐約,美國導演、編劇、製作人。少年時,奧利弗就對電影產生了濃烈的興趣。長大後,奧利弗僅在耶魯大學就讀一年便輟學,並移居到越南,在那裡他教了一年的英文。但1967年,奧立弗應徵入伍,參加了那場數以萬計喪生的越南與美軍士兵的越南戰爭。
  • 刺殺甘迺迪的現場,除了兇手還有一位戴頭巾的女士,她是誰
    1963年11月22日,美國總統甘迺迪前往德克薩斯州參加競選活動,當車隊進入迪利廣場,經過州書庫大樓時,突然遭到刺客槍擊,最終不治身亡。而那名叫奧斯瓦爾德的兇手,也在被捕押解途中,被一個叫傑克·魯比的飯店老闆開槍打死。按照美國事後給出的調查結果,奧斯瓦爾德患有精神障礙,是個極端主義者,正是他事先躲進教科書書庫,向甘迺迪連開三槍,造成總統身亡。
  • 【觀影】《刺殺甘迺迪》——我們還能記住死去的王嗎?
    影片圍繞美國第35任總統甘迺迪在德克薩斯州遇刺身亡而展開。一個超級大國的總統居然在眾目睽睽之下被刺殺,雖然兇手很快就被抓住了,但在審訊的過程中,他又很快被另一個人殺死,這個驚天巨案就這樣草草收場。紐奧良地方檢察官吉姆·加裡森得知此事後無比難過,認為這是國恥。他冒著生命危險,深入查找真相,通過蛛絲馬跡來查證整個遇刺過程和內幕。
  • 《刺殺甘迺迪》暗示中情局參與陰謀,但其特工愛搞暗殺是真的
    「《刺殺甘迺迪》也反映出對於中情局暗殺的恐懼,影片暗示中情局在對甘迺迪總統的刺殺行動中發揮了作用,因為它認為他(甘迺迪)的政府已經變得過於左傾。以上的內容出自美國學者特裡西婭.詹金斯的《好萊塢內部的中情局:中央情報局如何塑造電影和電視》一書,該書中文版已由商務印書館出版。「中情局歷史學家們否認中情局在電影和電視裡的負面形象有任何歷史依據,但是事實並非如此。
  • 甘迺迪被刺殺為何會成為懸案?川普上臺後承諾要公布真相
    前言在美國的歷史上,總統被刺殺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從安德魯·傑克遜開始,共有9位總統遇刺,有3人直接死於刺客的槍下。他們遇刺的原因大多都很簡單,通常是觸動了某個階級的利益或某個政治集團的利益。這種草草地結案,或被刺殺原因的簡單化,也可能是基於政治目的,被美國政府有間簡化吧,但主要的是,很快就被人們忘記了。
  • 愛爾蘭人——黑幫故事和甘迺迪刺殺案新線索
    ☆同名改編電影由 《憤怒的公牛》《計程車司機》《大西洋帝國》導演馬丁 斯科塞斯改編導演。阿爾·帕西諾、羅伯特·德尼羅領銜主演!同名電影《愛爾蘭人》 2019年底強勢登陸NETFLIX!☆美國黑幫最危險的人物之一的臨終坦白,為諸如甘迺迪刺殺案等大案提供了新的解釋線索
  • 《刺殺甘迺迪》這部電影沒有給出答案,卻成為了影史經典(下)
    電影的神奇之處在於,它能帶我們去想像未來,帶我們回到歷史。1963年11月22日,美國歷史上最黑暗的一天。約翰·甘迺迪總統在眾目睽睽之下被狙擊手擊斃。所以當年電影上映的時候,引起了巨大的爭議。有人認為奧利弗·斯通是在惡意誤導公眾。面對輿論的壓力,奧利弗·斯通也拿出了自己的證據,證明對這部電影的猜測是基於事實的。如果我們真的把甘迺迪遇刺事件當作歷史,最好直接去看紀錄片。電影只是讓你回到歷史的潮流中,而不是去學習和認識真實的歷史。
  • 甘迺迪總統唯一的孫子,也太瑪麗蘇了吧!
    (圖源:eunicekennedyshriver 最右)每一年的美國國慶,四散在各地的甘迺迪家族成員們,都會齊聚海恩尼斯港,一同慶祝節日。新婚不久,剛成為甘迺迪家族一份子的星爵,自然也跟著老婆一起慶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