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行業水很深:利潤堪比茅臺之下的巨頭互撕

2020-12-27 網易財經

(原標題:深度|這個行業水很深:利潤堪比茅臺之下的巨頭互撕)

玻尿酸是不是「有毒」」,讓人「上癮」?

至少讓不少愛美女性趨之若鶩。

在巨大的商機誘惑下,一名牙科診所老闆王學帥不惜知假賣假,在未取得經營許可的情況下,銷售無批號玻尿酸水光針。近日,四川省涼山州中級人民法院對此案作出一審判決,王學帥犯非法經營罪,判處有期徒刑五年,並處罰金五十萬元。

無獨有偶,近日,玻尿酸龍頭企業華熙生物公開控訴山東福瑞達,稱其「虛假宣傳、不正當競爭」。針對該指責,山東福瑞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發布《公開信》予以回應,並再度提及其創始人凌沛學為「中國玻尿酸之父」。

網絡上一度又引發了「中國玻尿酸之父」之爭,到底誰才是呢?

01 

80後牙科診所老闆賣假玻尿酸

據公開資料,王學帥1984年出生,大學本科學歷,有口腔專業職業醫師資格,從2015年起在四川西昌經營一家牙科診所。

2017年4月,王學帥通過微信認識了一些賣玻尿酸、水光針等美容產品的人,開始幫賣家聯繫買家,由賣家直接發貨,從中賺取差價。

2017年10月,積累了不少人脈關係的王學帥開始自己進貨銷售,主要是玻尿酸、水光針、麻膏、蛋白線、面膜等,在2018年3月7日被民警抓獲,次日被涼山州公安局刑事拘留。

截至被查時,王學帥大概進了12000盒貨品,賣出去4000餘盒,其主要銷售渠道為微信群,大多銷往浙江、江蘇、河南等省。並從快遞工作人員胡某扣押代收貨款137070元。

涼山州人民檢察院起訴書指出,王學帥為謀取非法利益,於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期間,在明知自己所銷售的藥品無相關批號、未取得《藥品經營資格》和《醫療器械經營資格》的情況下,從他人處購買玻尿酸、麻舒痛乳膏、肉毒素等假藥以及聚對二氧環己酮縫合線、組織修復用生物材料等醫療器械,加價銷售。

圖源:中國裁判文書網

起訴書進一步顯示,王學帥自2017年4月份起,從金某處購得貨值117.19萬元的「紐拉美斯」「德瑪萊斯」「貝拉」等三種品牌玻尿酸後加價銷售。經鑑定,「紐拉美斯」玻尿酸、「德瑪萊斯」玻尿酸系假藥,「貝拉」玻尿酸系未經註冊的第三類醫療器械。

後又從鄭某某處購買140餘萬元「麻舒痛」「冰美人」等兩種品牌麻膏後加價銷售。經鑑定,「麻舒痛」麻膏系假藥。

再次,王學帥分兩次從一個微信名叫「海關洗化小王子」的上家處以每箱1萬元的價格購進「麗珍」牌玻尿酸45箱,案發前以每箱12550元的價格售出6箱,其中2箱在買家退回快遞營業部後被公安機關查獲。經鑑定,「麗珍」牌玻尿酸為假藥。

公訴機關認為,王學帥知假賣假的行為觸犯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條之規定,應當以銷售假藥罪追究其刑事責任;非法銷售醫療器械的行為觸犯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的規定,應當以非法經營罪追究其刑事責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六十九條之規定,應當數罪併罰。

02 

兩家玻尿酸企業口水戰

無獨有偶,在王學帥因售假被指控之際,兩玻尿酸產品生產企業卻因為宣傳問題「掐「起來了。

4月17日,「華熙生物」在其企業微信公眾號發布《致廣大消費者的公開函》,稱有消費者反饋,福瑞達產品在部分淘寶護膚品及微信朋友圈宣傳中,提到「福瑞達醫藥就是華熙」、「華熙負責出錢、山東福瑞達負責出技術和生品」、「潤百顏、肌活、德瑪潤、米蓓兒用到的水解透明質酸鈉產品都可以說來自山東福瑞達」等相關措辭。

對此,華熙生物稱上述產品都是華熙生物自主研發,使用的核心技術、產權都是自主擁有,有自己的技術能力、產品優勢,不存在上述「華熙就負責出錢,山東福瑞達出技術和產品」的說法。一連用了三個毫無關係(公司之間;運營、品牌之間;技術研發的歸屬之間)與福瑞達美業撇清關係,並指責福瑞達在線上營銷時模糊雙方界限,有誤導消費者之嫌。

4月18日,山東福瑞達亦發布公開信表示,某品牌對外發布導向性言論,用以混淆視聽,對市場信息的公正性與客觀性造成一定影響,並指出華熙福瑞達是福瑞達醫藥集團孵化的透明質酸企業之一。2018年華熙福瑞達完成股權變更,更名為華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因此「福瑞達」與其已無關係。

對此,華熙生物再沒有公司官方回應。不過,華熙生物品牌中心的副總經理朱思楠向行業媒體表示,並不認同福瑞達生物在公開信中提到的「孵化」說法,並舉例稱,「中國汽車發展之初同樣採用的是合資道路,廣汽集團和豐田合作將後者引入中國市場,而後廣汽集團發展迅速,但豐田能說廣汽是他們孵化的嗎?能說廣汽用到的所有造車技術來自豐田?」

近一個月中,華熙生物與福瑞達均未再發任何官方聲明。但在5月11日,福瑞達官方微信上一篇《黑公關,違法嗎?!!!》一文打破了雙方的「沉靜」。

福瑞達稱, 4月中旬以來,網際網路上開始陸續出現攻擊福瑞達及旗下品牌的文章,文章中提及所謂「虛假宣傳、不正當競爭、誤導消費者、侵權」等內容皆指向福瑞達。

福瑞達向媒體表示,針對此事會再次發布正式聲明,詳情暫時不方便透露。華熙生物方面則表示,他們要表達的內容已在此前致消費者函中明確說明了。

03 

「中國玻尿酸之父」之爭?

在這場企業之間的口水戰中,福瑞達在《公開信》中除了強調華熙生物與山東福瑞達兩家企業此前的關係、宣傳自身發展歷程及產品成果外,還提及其創始人凌沛學為「中國玻尿酸之父」。

凌沛學

這也引發了輿論對「中國玻尿酸之父」的再度關注。

21健康通過網絡搜索發現,「中國玻尿酸之父」除凌沛學外,還有兩個人,一位叫郭學平,一位是張天民。

資料顯示,張天民是凌沛學和郭學平的研究生導師,中國透明質酸行業在產品研發、應用領域的建樹與成果均源自張教授的指導。

凌沛學現任魯商集團總經理,郭學平則是華熙生物首席科學家、山東大學藥學院研究生導師。資料顯示,兩人在經歷、研究方向和成果獎項方面都非常相似。凌沛學及郭學平都致力於透明質酸(即玻尿酸,也稱玻璃酸鈉)領域的研究,並獲得了多項獎項榮譽。

1986年,凌沛學開始組建自己的生物藥物研究室,並利用魯商集團的前身——山東省商業廳下撥的三萬元創業經費,以及用兩間舊車庫改造的實驗室,開始了對玻尿酸的正式研究。

為了能實現科研技術和產業化的無縫對接,2007年,凌沛學牽頭成立了山東省藥學科學院,這是全國第一家省級藥學科研機構。

福瑞達成立於1993年,前身為山東省生化藥品公司。近些年福瑞達以山東省藥學科學院為技術依託,利用自有智慧財產權先後組建了山東博士倫福瑞達製藥有限公司、山東明仁福瑞達製藥有限公司、山東福瑞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多家高科技企業。

而現為華熙生物首席科學家,在網絡上亦有「中國玻尿酸之父」之稱的郭學平,與凌沛學等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郭學平

據報導稱,郭學平曾是凌沛學的學弟。

根據其一篇2001年的自述文章《我與透明質酸》,時任福瑞達生物化工技術總監的郭學平「最早接觸透明質酸是在1987年,我剛從山東醫科大學藥學系畢業,來到山東省商業科技研究所(山東省生物藥物研究院前身),加入了透明質酸研製的課題組,組長就是現在的凌沛學總經理」。

根據文章,郭學平參與眼科用透明質酸注射液的研製是1988年開始的,在此之前凌沛學在研究生時候已做了大量前期工作。1990年,郭學平到福州參加學術會議,偶然看到透明質酸發酵綜述,產生搞透明質酸發酵技術研究的想法,並得到領導支持,獲得省科委科研計劃支持,終於在一個星期天上午發酵成功。

比起凌沛學在玻尿酸研究領域有諸多「首創」,郭學平的研究方向是發酵。這一發酵法提取也是目前華熙對外表述的核心技術之一。

公開信息顯示,華熙生物前身向山東省生物藥物研究院購買了發酵法生產藥用透明質酸的初始技術。華熙生物在回復上交所第四次問詢中透露,項目技術轉讓費為45萬元,並在2001年8月一次性付清,買斷了該技術。

另根據華熙生物招股說明書以及工商信息顯示,2001年,華熙國際投資集團注資山東福瑞達生物醫藥有限公司;2012年,山東福瑞達生物醫藥有限公司更名為山東華熙福瑞達生物醫藥有限公司;2018年,經過一系列股權變更後,山東華熙福瑞達生物醫藥有限公司更名為:華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此華熙生物和福瑞達不再有股權關聯關係。

04 

玻尿酸有毒?

在業界看來,兩個企業「掐架」與「中國玻尿酸之父」之爭,乃至王學帥的鋌而走險,實質是玻尿酸背後巨大的市場誘惑。

根據華創證券2019年透明質酸行業深度研究報告,2018年全球主要玻尿酸原料生產企業中,中國企業佔比最高,其中華熙生物佔比36%,焦點生物12%。國內企業佔比超過7成,說明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玻尿酸原料最大供應市場。

並且,玻尿酸的毛利潤率被認為堪比茅臺。2016年至2018年度,華熙生物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77.22%、75.40%、79.94%。2018年,該公司化妝品級原料的平均銷售價格為0.24萬元/kg,產品毛利率水平為74.63%!

在藥品集採等多處政策嚴卡下,多數有化妝品、食品等產品線的企業藥品利潤出現明顯下降,努力提高其他分支的銷售能力進行彌補無疑是自然之舉,但競爭也由此出現了。

根據業內人士,「玻尿酸作為一種補水保溼的成分,廣泛應用在化妝品行業,隨著化妝品行業的發展以及消費者對補水保溼需求的不斷增加,整個市場有很大的增長態勢。目前國內的玻尿酸市場是很大的,對於各個做原料供應鏈的企業來講是很大的機會。」

上海萃美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高級諮詢顧問白雲虎表示:

「近幾年華熙生物的發展勢頭很猛,如今福瑞達相當於在趕超華熙生物,在宣傳上會稍微過火一些,但這種所謂的不正當競爭只是個過程,玻尿酸行業整體格局形成之後,會規範很多。」

另有業內人士表示,此前國內的玻尿酸產品和技術並不是特別成熟的,成本比較高,也達不到國外的標準。但近幾年國內玻尿酸的科技含量、技術含量,已經跟韓國、日本、歐美沒有太大區別。

實際上,玻尿酸的發展是對國內日化企業有著標杆意義的,有助於企業真正用研發思維去做領先,從技術路線尋求突破,從而推動國內日化護膚產品的發展。

但從目前來看,福瑞達與華熙生物之間的玻尿酸紛爭恐怕還將持續,國內玻尿酸熱度還將高漲。

(作者:朱萍,實習生,吳竟 編輯:李欣夷,徐旭)

本文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責任編輯:鍾齊鳴_NF5619

相關焦點

  • 毛利率70%以上,這個行業的暴利堪比茅臺!
    2011年,隱適美正式進軍中國市場,並在短時間內迅速受到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年輕消費者的青睞。據36氪報告,2013-2017年間,艾利科技在中國的年複合增長率高達102%。截至2019年第4季度,艾利科技已覆蓋全球超過800萬名隱適美用戶,其中亞洲用戶超過95萬名。
  • 中國白酒悲慘世界:寡頭割據弱者瀕死,行業前五獨吞90%利潤
    2020年上半年,茅臺、五糧液、洋河、瀘州老窖和汾酒5家巨頭營收,佔據白酒上市企業總營收的80%,總利潤佔18家公司(不包含順鑫農業)淨利總和的92.4%。這其中,「茅五洋」三家利潤,又佔到了5家巨頭總和的88.95%。一個等級越發森嚴的寡頭割據時代,或將走進中國白酒的悲慘世界。
  • 中國白酒殘酷世界:寡頭割據弱者瀕死,行業前五獨吞90%利潤
    2020年上半年,茅臺、五糧液、洋河、瀘州老窖和汾酒5家巨頭營收,佔據白酒上市企業總營收的80%,總利潤佔18家公司(不包含順鑫農業)淨利總和的92.4%。這其中,「茅五洋」三家利潤,又佔到了5家巨頭總和的88.95%。一個等級越發森嚴的寡頭割據時代,或將走進中國白酒的悲慘世界。而在瀕死的弱者隊伍中,是否還有逃生或是崛起的機會?
  • 醫美龍頭強勢6連板,行業暴利堪比茅臺!機構看好千億顏值盛宴
    男人喝茅臺,女人去醫美。據了解,醫美產品毛利率堪比堪比貴州茅臺!今日盤面上,醫美概念強勢,朗姿股份6連板,悅心健康、奧園美谷2連板。 作為滬深兩市當前唯一一隻五連板個股,深交所向朗姿股份下發了關注函,要求公司說明醫療美容業務的開展具體情況、業務增速、盈利模式、主要產品/服務、核心競爭能力,以及2020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及佔比情況。 周一,朗姿股份高開後封板,強勢上演6連板走勢,最終收報23.4元,成交7億元,換手率為12%。
  • 尷尬的茅臺
    按照一般正常的邏輯,任何企業估值應該與它的業績相匹配,假如一個企業每年營業額是10億,利潤是1億,假如市場給這個企業PE(市盈率)給10倍,那麼這個企業市值就應該是10億。如果未來這個企業營業額增長到30億,利潤是3億,那麼同樣按照10倍PE估值,這個企業市值就應該是30億。
  • 發文互撕堪比黃奕,律師曝光真相
    發文互撕堪比黃奕,律師曝光真相。在11月7日當天,楊明娜曬出了律師函後,田亮也沒有再發文了,雖然不知道他們夫妻二人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糾紛,但希望不要再上演黃奕與前夫那樣的互撕大戲了,畢竟,到時候傷害的就不僅僅是孩子了,對彼此事業的損害也會非常大。
  • 專賺女人錢,毛利超過茅臺:這個行業,到底有多暴利?
    要賺大錢,獲得超高的利潤,有兩個方法很關鍵:第一就是賺壟斷(稀缺)的錢。比如,茅臺酒生態環境特殊,產能有限,有些產品最近兩三年市場價格漲了兩倍左右,但2018年茅臺產量也才7萬噸出頭,仍然一瓶難求。2018年,茅臺利潤毛利率高達91.25%。不過,還有比茅臺更賺錢的生意。1.
  • 暴富製造機,茅臺通往全民信仰之路丨氪金
    為了阻止茅臺被喝光的命運,剩下的茅臺被打包出售,沒想到市場閃電接盤,流通性很好。仿佛這個市場永遠缺一瓶茅臺。絞盡腦汁搶茅臺的消費者、「哄搶」茅臺股的基金公司、茅臺股價越長越高.瘋狂之下所有人都恐慌:何時會崩?上海打響了第一槍,嚴控茅臺價格,此外非正規渠道進貨轉賣茅臺則是「侵犯註冊商標專用權」。但1499元的茅臺依然難搶。
  • 白酒股集體狂歡背後:全國8.1萬家白酒廠,茅臺貢獻37%利潤
    全國白酒企業數量最多的四川,儘管生產了全國一半的白酒,但在利潤上卻被茅臺吊打。中酒協數據顯示,2019年,茅臺以佔全國0.57%的產量,實現了全國酒廠37.02%的利潤。從近十年來白酒相關企業發展變化來看,企查查數據顯示,2013年企業註冊量突破1萬家,2015年註冊量突破2萬家。2015-2018年白酒相關企業註冊量持續增長,從2.0萬家升至3.4萬家。
  • 1頭豬利潤=2瓶茅臺?養豬比白領還賺錢?真相來了!
    1頭豬利潤=2瓶茅臺?養豬的利潤,真有這麼高嗎?不知道小夥伴們看到這條消息之後是作何感想,反正小編是驚呆了,在很多人的眼中,養豬是一件又累又臭的工作,竟然還能這麼賺錢?那麼,一頭豬的利潤到底有多少呢?等不等於2瓶茅臺?我們一起來看看。首先我們來說說利潤。按照目前市面上的茅臺來算,一瓶1500元,那麼兩瓶就是3000元,如果一年養100頭豬的話,那麼利潤就是30萬元,按照2019年全國工資標準來看,養100頭豬約等於兩個半在北京白領一年的工資,還不是純收入。這麼一算的話,還是很嚇人的!
  • 火了這個產品,暴漲四倍,售價堪比茅臺!
    這個現價堪比飛天茅臺的寶貝究竟是什麼?讓基金君帶您一起了解一下體感遊戲「健身環」。 現價堪比茅臺的「飛天」健身環 「健身環」到底是什麼?基金君比較了幾個購物app,目前國內市面上的健身環售價多在1700-1900元區間,不但高於其載體Switch遊戲的價格,更是和現價2000元左右的飛天茅臺相差無幾。
  • 日本藥妝巨頭淨利潤下跌四成 疫情之下,化妝品市場迎寒冬
    日本藥妝巨頭淨利潤下跌四成 疫情之下,化妝品市場迎寒冬時間:2020-09-25 15:09   來源:贏家財富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日本藥妝巨頭淨利潤下跌四成 疫情之下,化妝品市場迎寒冬 都說女生的錢最好掙,尤其是化妝品,不大一點成百上千,關鍵是還有人搶著買!
  • 國內第一大飲料巨頭誕生,力壓貴州茅臺,收入是農夫山泉的三倍!
    2020-09-26 21:31:24 來源: 娛樂線條 舉報   國內第一大飲料巨頭誕生
  • 九方智投:行業研究的黃金分析法 ——用「波特五力分析法」建立你...
    提到行業研究,投資者往往會非常頭大,認為不如直接看公司業務,給公司估值來的簡單直接。但是九方智投認為,投資一定要先看公司所在的行業,公司在好的行業猶如乘風破浪,順風前行,但在差的行業就是逆水行舟。不看賽道的公司估值都是自欺欺人的心理安慰。膠捲行業巨頭柯達,手機行業巨頭諾基亞都是前車之鑑,你能說這兩家公司不夠好,管理層不夠優秀嗎?
  • 國酒茅臺為什麼成了國人喝不起的酒,茅臺雖好,能不能不要這麼貴
    有人這樣計算茅臺的成本,比如53度飛天茅臺,2018年零售價1499元。生產成本包括原材料約3.2%≈47元;管理成本約5.2%≈77元;銷售和市場成本約3.1%≈46元;經銷商利潤480元/瓶;稅收6.4%≈96元。讓我們來看看礦泉水的成本,例如,一瓶550毫升的礦泉水在一個社區零售店,售價2元。
  • 一頭豬利潤等於兩瓶茅臺!大佬都養豬了,這個行業還能暴利多久?
    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因為國內生豬價格的大漲,養豬這個生意一直都被看好。畢竟在這樣的高價下,一頭出欄的成年豬要值六七千塊錢,一窩豬就接近十萬了。於是,越來越多的農戶站在這個風口上開始瘋狂修豬圈養豬。其實早在豬肉價格大漲之前,已經有很多大佬開始跨行養豬了,因為這個行業本身就很賺錢,要是遇上了風口,簡直就是暴利了。而在所有大佬中,最早跨行養豬的當屬丁磊了。他在2009年帶著自己的資金和精英團隊邁入了養豬行業。一開始的計劃是養一萬頭,但是在之後的四年時間裡一直沒什麼成績。
  • R1SE師妹開創「撕人」新模式,行為幼稚堪比小學生
    每日娛樂匯總,身處吃瓜一線,小編與你同遊娛樂圈藝人粉絲之間撕來撕去,是經常能夠見到的事情。別說是合作演員了,就連毫無交集的兩個人也能因為各種問題撕起來。尤其是近些年偶像團體崛起,團員之間的難免會起到各種摩擦,因此粉絲之間便每天都處在「撕人」的狀態之中。
  • 招商朱衛華力推茅臺17載:高端品"一榮俱榮",大眾品"勝者為王"
    券商中國記者:在研究茅臺的過程中,您有何心得?朱衛華:我體會到通脹對茅臺消費的拉動,但也看到很多產品成本也在上升,到底是需求拉動,還是成本推動呢,突然想到其實是「高端品需求拉動,大眾品成本推動」,於是就有了一個產品屬性分類,有了這個分類,我發現我可以幾分鐘就將整個行業講清楚,這個研究框架於2005年8月首次發布,在後來的十五年裡仍在不斷完善。
  • 「茅臺院士」拜得好師父,28歲混成茅臺董事
    因為總工王莉入圍增選院士,茅臺熱度就像其股價一樣,這兩天一直蹭蹭往上竄。人家不就評個院士,什麼菸草院士、板藍根院士你們又不是沒見過,何必因為一個醬香院士而大驚小怪?後來才知道,茅臺的所謂核心科技源自「處女踩曲」,以堪比空姐的選拔標準,海選出一批「資格過硬」的處女,以這些妙齡少女的纖纖玉足踩出來的酒麴,那味道真叫一絕!
  • 一周食品行業動態:五糧液要求經銷商「二選一」貴州茅臺陷「捐贈...
    11月30日,深交所向溫鵬程下發監管函,要求溫鵬程及時整改,杜絕上述問題的再次發生。電商行業歷史級機遇?網際網路巨頭下場,社區團購概念火了11月30日,國聯水產、宏輝果蔬等個股走高,多家上市公司回應自身社區團購業務發展情況。另外,據不完全統計,國內的社區團購企業超百家,阿里巴巴、美團、京東、拼多多、滴滴等巨頭已悉數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