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dala,意為「圓形」、「球體」、「圓滿」、「壇」、「場」。我們把它翻譯為曼荼羅、曼陀羅,也叫它壇城。曼荼羅更多的被學術界使用,指的是在密教修行的中的壇城。而曼陀羅多指曼陀羅花。所以,雖然曼陀羅有時也可以代替曼荼羅,但究其學術源頭,二者是有差別的。
曼荼羅
「建曼荼羅,具受灌頂,是為功德圓滿。」
——《佛為優填王說王法政論經》
「於彼像塔處,塗拭曼陀羅,以種種香花,散布於其上。」
——《浴佛功德經》
「曾經發起殊勝意,得入大悲曼荼羅。」
——《大毘盧遮那佛說要略念誦經》
曼陀羅
「以天曼陀羅花散佛及僧。」——《大乘悲分陀利經》
「曼陀羅花,大曼陀羅花。」——《長阿含經》
「曼陀羅妙花,亦無種植者。」——《大寶積經》
「作如是曼陀羅即相應曼荼羅也。」——《吽迦陀野儀軌》
何為曼荼羅?
輪圓具足
密教傳統的修持能量的中心
一切聖賢、一切功德的聚集之處
諸佛的世界、宇宙的真理
.
曼荼羅伴隨著密教的發展,開始萌芽並逐漸興盛。它在功能上,主要分為儀式使用(如灌頂。祈福等法事活動中的彩砂曼荼羅)和觀想修行之用。在形式上,曼荼羅分為現實的曼荼羅和觀想的曼荼羅兩種,前者可見(曼荼羅發展初期常是實際製作的),用於儀式;而後者在修行中運用。
曼荼羅種類繁多,19世紀編纂的曼荼羅文獻《續部總集》中,收錄了100多種曼荼羅。曼荼羅並非純粹的藝術作品,它附屬於密教而存在,雖然不同時期繪製的曼荼羅會具有不同時期的風格,但是曼荼羅從本質來說,是依據一定的密教經典製作的。曼荼羅不是按照其表象來分類,而是依據背後的密教經典進行分類。
隨著密教教義的不斷增加和尊神系統的擴充,曼荼羅的外圍構造也經歷了由簡到繁的演變。7世紀左右形成的《大日經》裡,幾乎用觀想的方法完成整個作壇過程,它顯示了觀想法的發達;《大日經》也是一個開端,它將觀想曼荼羅的過程作為密教修行的方式,把曼荼羅的各個部分與佛教教義聯繫起來,比如:
方形壇的四角代表:常、樂、我、淨
壇的四門代表:布施、愛語、利行、同事
隨著作壇法和觀想法的發達,最遲至11世紀,曼荼羅已然形成了一整套複雜和縝密的結構。在大威德、勝樂和喜金剛系列曼荼羅的外圍,常出現八大屍林。
《妙寶莊嚴·法器展》立體曼陀羅,外圈是八大屍林。中間有建在羯磨杵之上的樓閣,中有諸尊。
在早期的密法修行時,為防止魔障侵入、保護道場與修行的人,常常劃定一個方形或圓形的區域,或者是建立一個土質壇城,在壇上繪製佛菩薩像。這是曼荼羅最初的樣子。而劃出的特定區域,被稱為「結界」,它與曼荼羅外部輪廓的密切相關。在藏傳佛教法器中,金剛橛常作為結界用法器,向下插入壇城四角。
《妙寶莊嚴·法器展》。右下為結界用的金剛橛。
「於高山上以香汁塗地。縱廣七尺名之為壇.為身作護為神作護。亦能為他人作護。闢除邪惡萬毒不行。香汁塗地如車輪。散好香花應然七燈。燒婆香膠香安息香等。以青銅鏡照曜五方。使魔不得隱蔽其身。」
——《灌頂經》
「求乞恩福者,.先當揀地然始作壇,壇開四門,.地用淨土和牛糞塗之。其中心壇用七種色,畫作蓮花七寶雜莊,於其花上畫千輻輪輞,.其上作佛,於佛左邊畫作金剛,.於佛右邊畫摩尼拔折唎菩薩,.四角之位畫四天王。.當以五色畫壇四緣。.其壇四邊插箭.,以五色線系箭圍之。此處四角須安五色繒旛。」
——《牟梨曼陀羅咒經》(6世紀上半葉 譯)
在製作現實曼荼羅的時候,結界也是其結構的一部分。在觀想曼荼羅的時候,也需要觀想結界。這個結界如同給自己創造一個安全的觀想空間,而觀想結界的時候,也有一定的步驟方法去遵循。有書記錄觀想法的結界:
在潔淨平整地面之後,為使大地堅密牢固如金剛一般,須結金剛橛印,並誦真言,觀想所結之印化為金剛橛,並發出無量威猛之火焰,以真言作錘,將金剛橛釘向大地,即成為堅固的地界。之後結印,觀想其化為金剛杵,並流散出無量熾盛的金剛火焰,根據壇場大小成為金剛堅固之城。觀想從手印流出無量金剛杵,各自帶有無邊威焰,各個金剛杵結網,於上方成堅固不壞之網。結界完成之後,繼續觀想曼荼羅中的諸尊種字。
——《甘露軍荼利菩薩供養念誦成就儀軌》
(唐 不空譯 A.D.746-774)
曼荼羅的平面結構圖
相對密教中用於儀式和修行的曼荼羅,曼陀羅就讓人輕鬆多了。我們對它的了解大多是圓形、對稱、一層層鋪展開的圖案,它常被用在色彩療法中。前兩年盛行的填色繪本《秘密花園》,讓很多人了解了,在空白圖案裡填色不只是小孩子的遊戲,它能幫人們減壓,釋放內心焦慮。市場上也有很多曼陀羅主題的繪本,填色解壓法一度很是流行。
如果從心理治療的領域來看,榮格十分重視曼陀羅的象徵意義。他自己就曾畫過很多幅曼陀羅,並把繪製曼陀羅的過程與心靈鍊金術、人的自性化過程聯繫在一起。在反覆、長久的曼陀羅圖案的創作中,榮格意識到自我原本是一個微型宇宙,而曼陀羅顯示了本我以及內在整體個性的核心。
榮格繪製的曼陀羅
榮格在《金花的秘密》提到兩點:集體無意識和曼陀羅。在對曼陀羅的論述中,榮格認為它是一種對稱的、封閉心理能量的一種轉化的工具。
我依循過的每條路.都回歸到同一個中心點。我逐漸明白曼陀羅就是那中心點,它是所有道路的指標,通往核心和個體化歷程的道路。
——卡爾·榮格
很多人腦海裡都會看到各種各樣的曼陀羅花,而這種情況出現在毫不相干的各種東西方人中,超越了種族、性別,年齡等。佛陀的飛行器就是蓮花,蓮花也是綻開的曼陀羅花的一種表達。
夢境中自然顯現的曼陀羅、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和充滿個體化表達的藝術作品,讓人格與本質我渾然合一。一旦去掉種種限制、禁忌,進入幻象,心靈中各種力量就可以實現對立統一,從而走向自然、宇宙的和諧,即走向自性。
榮格會讓來訪者們繪製曼陀羅,並認為這些繪畫常與來訪者所經歷的困惑有關。因而,通過繪製曼陀羅,榮格認為來訪者會在其自性的統領之下,形成一個穩定而有包容性的整體,從而達到整合來訪者心靈的目的。來訪者會在無意識的水平將雜亂無章梳理為秩序井然,是某種程度上的人格調整與整合。
面對這些繪畫,很多病人首次頓悟作為自主實體的集體無意識現實。
—卡爾·榮格
榮格繪製的最後一幅曼陀羅
無論曼荼羅還是曼陀羅,也不管它們是被用在宗教、心理治療、還是藝術創作裡,這類圓形、對稱、由中心向外展開的圖案,成為了調整內在平衡、整合外在與內在世界、達到自行圓滿的有效方式。每個人都可以通過繪畫或觀想,讓自己在「圓」中流動,達到和諧狀態。
當我們看過嚴肅的宗教曼荼羅作品,看過心理學家對曼陀羅的運用,不妨看看其他非常由曼陀羅概念延展開來的藝術作品。可以在其中挑選自己喜歡的,或自己另外繪製一幅,讓自己在曼陀羅中,獲得內在平靜。
而觀想曼陀羅,也是應對當下變動劇烈的宇宙天氣的好方法哦。
亦外亦內,亦壇亦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