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人物錄致力於打造紫砂藝師的個人官網平臺。
由各大師授權整理師承關係脈絡,與藝師籤約合作。
保證藝師資料的真實性和權威性。
展現藝師的個人形象與作品魅力,促進與壺友直接交流。
整編 | 紫砂人物錄
文字 | 紫砂人物錄
圖片 | 陳真提供
文案 | 伍月
COMPILATION OF
MASTERS' LIST AND DATA
IN ZISHA ART
1986年出生,從小耳濡目染紫砂陶藝,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陶瓷藝術設計)。2019年參加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舉辦的人文陶瓷城藝術研修班,於12月19結業。師從花器巨將蔣蓉(為宜興「紫砂七老之一」:任淦庭、朱可心、王寅春、吳雲根、裴石民、顧景舟、蔣蓉)之女、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正高級工藝美術師蔣藝華老師,成為蔣氏花器第五代傳承人。2018年正式拜齊派再傳弟子,中國禪畫藝術家張大華先生為師,學習齊派與禪畫藝術融入紫砂的創作,並成為齊(白石)派藝術第四代傳人。※ 2019年4月,於北京視覺經典美術館參加張大華禪畫師生展。亦塑亦雕琢 創意無極限
——陳真其人
喜歡紫砂的人,都知道紫砂作品需要把握「泥、形、工、飾「四個字,泥的多變可塑,加上型制的突出和精湛的工藝,才是構成好作品的元素。在浩瀚的紫砂從業者中不乏這樣的人才,他們用自己的作品,證明了自己對紫砂的熱愛。在他們中間,不乏異鄉人,他們帶著對紫砂的無限熱愛,以自己特有的藝術感染力和堅強的韌性,在紫砂大潮中博弈,他們的作品出眾,成為一道道令人過目難忘的風景線。陳真,就是其中的一位優秀的紫砂青年。
在我們工作室的樓下,新店面的裝修持續了大概半年的時間,初看陳真工作室的門頭做好時那引人注目的幾個字,楷體,工工整整的,烏黑的筆觸,覺得老奇怪了!從事廣告多年,還很少看到有人用如此工整的楷體字做門面。記得陳真這個人,公眾號平臺推薦過他,那個照片上的陳真鬍子拉碴的,就是個大叔嘛,還是帶點老朽意味的那種老年人。過了幾個月,某天在樓下閒逛,心血來潮抬了抬腳,就進了陳真的工作室,店裡靜悄悄的,環顧四周,發現這大叔的品位還行裝修還算典雅。靠牆的一排展柜上列了一排作品,有紫砂壺、紫砂擺件,我盯著一隻紫砂幹炮臺看了半天,土黃色的段泥被塑成竹子的截面,布滿竹痂,裂變的紋路上一隻青蛙端坐其上,一小截竹枝從旁岔出來,逼真的造型加細節,疏落有致地落了幾個文人小隸,頓覺新奇,耳目一新。從旁展位上,就是那個我記憶猶新的紫砂仿真菠蘿了,每一個細節都做到了極致,菠蘿的葉纖維和花刺都跟真的無異,兩隻細微的小螞蟻,攀附在菠蘿葉子上,細密的小心思表現得惟妙惟肖,我看來看去移不開眼睛。這時,一位個子高高的,長得白白淨淨的年輕人迎了出來,我看都沒仔細看隨口就問:你師父呢?
陳真是很有禮貌的,偏偏碰到了個不懂禮貌的主,他說他就是陳真。我有些詫異,眼前這個人和照片完全是兩個人。三言兩語化解了尷尬,接下來便喝茶閒聊,這個安徽來的小夥子在宜興已經近三十年了,早已經入鄉隨俗,他的口氣和談吐融入了江南的氣息。他說從藝這麼多年以來,也曾有過困惑,找不到方向感,不知道自己的作品何時能讓自己滿意,能讓客戶認可。這些年唯一不變的是對萬事萬物都有強烈的好奇心,他的交際圈很小,基本不出門應酬,每天最開心的就是對著自己案頭的「三分地」認認真真地捏泥巴,把自己對自然界的認知和形形色色的奇思妙想,注入到作品之中。這一路走來的艱辛自不必說,畢竟不是土生土長,好在找對了方向。最苦的那幾年,妻子跟著他受了不少的苦,現在生活逐漸好了,他也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作品了。妻子除了照顧年幼的孩子,還是他的經紀人,他們擁有了自己的固定客戶,訂單源源不斷。
說到花器的領軍人物,繞不開蔣蓉大師,陳真的師父就是蔣蓉大師唯一的傳人——女兒蔣藝華。能在這樣的藝術氛圍中從事自己喜愛的紫砂創作,陳真是幸福的,他的紫砂花壺很有造型上的優勢,亦塑亦雕琢,囊括了實用性和靈動的自然藝術之美。陳真的個性裡有一股不服輸的勁頭,對新鮮事物有很強的好奇心,這或許是做花獲藝術的紫砂人都具備的敏銳性和洞察力。陳真對自己要求很高,他說邊做邊學總覺得知識不夠用,未來的路很長,需要完善的地方太多了。
當前,紫砂市場迎來了全新的契機,技藝始終是重中之重,我堅信只有專注於技藝的紫砂人,比如和陳真一般的青年藝人才是紫砂行業的主導者,和未來的開拓者,紫砂因為有他們,才有希望。
I N V E N T I V E N E S S
秋碩 | 陳真
香四野碩瓜堆,滿地黃金豐谷歸。茶暖酒醇人更醉,月圓花好賀秋輝。金鼠端坐壺鈕,栩栩如生,壺嘴和壺把為枝幹,葉呈壺身,布局寫意,製作精良,段泥的品質和顏色預示了豐收的力量,整器設計精巧,寓意美好吉祥。
瓜語 | 陳真
蛤蟆蓮蓬 | 陳真
一帶一路 | 陳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