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結束,也就意味著你即將步入大學的殿堂。人們常說大學是社會的小縮影,這話好像不大正確,因為大學的你還沒有足夠的能力去工作,需要家長的經濟支援,但這話又好像正確,因為大學的你會脫離家長老師的雙重監護而變得更加自由,也會認識到形形色色的人。所以,在這裡推薦一本東野圭吾的書:《惡意》。這本書可以引發對「人性」更深層次的思考。
作者是東野圭吾。日本著名作家。這本書的情節連貫且引人入勝。作者心思縝密,情節梳理十分有序,文筆細膩,任何一個小情節都是為後面的故事做鋪墊,故事設計巧妙,在讀者以為正確答案呼之欲出的時候出現另一個轉折點。書中有一句話始終觸動著我的思考:就算被捕也不怕,即使賭上自己所剩無幾的人生,也要貶低對方的人格。
《惡意》是一本推理小說,不過推理的內容並不是真兇,因為真兇早已經確定,推理的真正內容是動機,是寧可賠上一切也要拉對方下地獄的動機。而這動機,又無時無刻不與複雜的人性交織著,人性之本是善是惡,只有自己才是最清楚的。動機的根本是仇恨,而仇恨的根本,是惡意。
整本書的前半部分幾乎都在講述一個合理的動機,作為施害者的野野口修被作為受害者的日高長期壓迫,欺負,所以在最後一根稻草壓垮駱駝後,他奮起反抗,為自己拼上一拼。但在書的結尾處卻出現了反轉,那個卑鄙,陰暗,懦弱的人並不是日高,而是野野口修。他在嫉妒,嫉妒日高擁有的一切,是野野口修永遠都無法觸及到的。
野野口修被同學欺負,他渴望反抗,但他不敢;野野口修想成為作家,他渴望成功,但他沒有;日高敢於反抗,日高成為知名作家。所以,野野口修才更加渴望毀掉自己無法擁有,卻被別人輕易取得的一切。他的目的不是讓日高從世界上消失,而是摧毀對方的人格,這才能撫平他心中的憤懣。
即使,野野口修經常接受日高的幫助,但也沒能消除這惡意,反而滋養了惡意的生長。
人性就是複雜,看似美好的東西,明明唾手可得,但卻無法擁有,於是就催生了毀掉的想法。但從另一個角度看,人性也沒這麼可怕,反而充滿著微笑。
同樣都是被欺負得很慘很慘,日高就是不服輸,寧可挨打也絕不低頭。同樣都是成為老師,加賀在努力保護自己受欺負的學生,即使最後失敗了他也努力去做了,當然,這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辭職後的他,依然選擇了一份充滿著正義感的職業,為了找出真正的動機,努力思考,不放過任何一個小細節,這才還原了日高真正的人格。
那,人性到底是黑暗的,還是光明的?這是值得每個人都去思考的問題。想成為野野口修那樣嫉妒別人擁有一切的人嗎?還是想成為日高那樣積極面對生活的人?又或者想成為加賀那樣有正義感的人呢?所以,這本書非常適合高考結束,即將步入大學的學生們去閱讀,體會人性百態。
如果你還有其他推薦的書籍歡迎評論區分享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