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男朋友一個朋友的朋友,是個拉拉,她最近跟家裡出櫃了,然後收到了爸爸發來的這樣一條簡訊:
任憑是誰看了,應該都會心裡一寒吧。
這張圖被發到了豆瓣上,今天一下午被轉了幾百次,我看網友們的反應多數跟我差不多,都勸這個女生趕緊和父母斷絕關係,遠遠離開那個家,去過自己的生活。
於是想到了張韶涵。上周她在《歌手》唱的那首《阿刁》,我已經循環了無數遍。
我還是第一次意識到,原來張韶涵已經不是印象中那個蹦蹦跳跳的甜膩偶像歌手,她身上充滿能量。那應該是她的經歷所「賜予」她的,特別是她家人對她所造成的毀滅性打擊。
娛樂圈迅速毀掉一個當紅藝人事業的理由,翻來覆去無非就是違法亂紀和性醜聞,張韶涵大概是唯一一個被親媽毀掉事業的藝人。就在她事業如日中天,大街小巷全在放她的歌,電視廣告到處都是她的代言時,親媽忽然跳出來公然指責女兒不孝,說找她要錢她不給,後來又說女兒吸毒,最後以張韶涵去醫院開藥檢證明自證清白收場。這場史詩級家醜鬧下來,張韶涵形象嚴重受損,唱片公司也就順勢放棄了對她的包裝宣傳。
▲張韶涵剛出道時跟媽媽關係至少明面上還挺好的
過後再回頭,娛樂圈早已改地換天,沒了她的地位。去年芭莎慈善夜張韶涵站了C位還被群嘲了,娛樂圈就是這麼殘酷,大家都忘了早幾年張韶涵最紅的時候,某服裝品牌的廣告上,AB還只是她旁邊一個作陪襯的丫頭。
那場家醜的箇中細節,外人無力看清,到底誰對誰錯也不好說。可是以常理判斷,但凡做父母的對孩子還有一點點仁慈,都不會這麼下狠手去黑她吧。在中國,一頂「不孝」的帽子給你扣下來,殺傷力有多大,各位應該都明白。另一個可以供大家參考的事實是,張韶涵的弟弟妹妹,也都和父母劃清了界限,堅定地站在了姐姐這一邊。
▲姊妹三個關係一直很好
至少從媒體報導來看,這就是一出典型的子女集體逃離控制狂父母的故事。張韶涵剛出道時由母親掌握所有財產,後來隨著錢越賺越多,母親還想繼續掌控,而張韶涵覺得自己翅膀終於硬了,她要自己飛了。
當然要逃離,當然要飛!不然還等什麼啊!這事擱誰身上都是大快人心的吧,管它是「孝」還是「不孝」。
儘管張韶涵說之所以選擇趙雷的《阿刁》,是因為喜歡「甘於平凡,卻不甘平凡地腐爛」這句歌詞,但她唱這首歌最動人的地方,必須是後面那句——「你是自由的鳥」。
趙雷原唱中這句完全沒什麼特別,調還很低,張韶涵卻要處理得拔地而起,仿佛寶劍出鞘,也像雛鳥長成後一飛沖天的剎那,她唱得清亮而鋒利,很多人說第一次聽到這句眼淚立刻就下來了。
了解張韶涵的人,更會理解這句背後意味著什麼,她為什麼要那麼唱。可以說,「自由的鳥」這個意象,就是張韶涵歌唱生涯中的關鍵詞No.1。
《隱形的翅膀》,歌名就很明顯了,裡面有這麼兩句——「我終於翱翔用心凝望不害怕,哪裡會有風就飛多遠吧」。
嗯,有多遠飛多遠。
還有張韶涵第一張專輯裡面的《寓言》,也是她第一首紅起來的歌,是這麼唱的——「我的自由……我還要飛,飛得很高很遠,在我的世界」。
飛翔是為了自由。
她還有首歌叫《看得最遠的地方》,陳小霞作曲,姚若龍作詞,其中有——「我要去看得最遠的地方,和你手舞足蹈聊夢想,像從來沒有失過望受過傷,還相信敢飛就有天空那樣」。
她失過望,受過傷,還是要飛。
她最近一首比較紅的歌,應該是《淋雨一直走》,其中有——「你能推我下懸崖,我能學會飛行,從不聽誰的命令,很獨立,耳朵用來聽自己的心靈」。
正是因為被傷害才讓自己學會飛,多麼勵志的金句!
很多人大概還不知道,張韶涵後來又出過一首歌叫《有形的翅膀》,由好朋友吳青峰詞曲,裡面這麼唱——「我們是彼此有形的翅膀,學著更堅強。我曾害怕,所以我懂得難免會沮喪的模樣。我受過傷,所以更渴望美麗的飛翔」。
這麼多首歌,已經夠能說明問題了吧。這其中不排除有唱片公司想複製《隱形的翅膀》成功的因素,但是「自由飛翔的鳥」這個意象,從張韶涵剛出道就已經開始出現了,想必會有她自己跟創作人溝通的原因,是她自己想唱出這種追求自由和獨立的感覺。
還有一首更為直露地表達她對父母態度的歌,發表於《歐若拉》專輯的《Mama Mama》,簡直可以當做每一個被父母控制的傀儡孩子的「獨立宣言」:
Mama Mama別再念我
你愛的方式往往讓我想閃躲
不是誰的錯
只不過我有我的世界
一個對誰都太新的世界
Mama Mama找點事做
不應該是我填滿你全部的生活
你不會失去我
雖然我有秘密不說
這首歌出來的時候,母女矛盾還沒有公開激化,但已經預言了後來故事的走向。
必須出走,必須遠飛,這是每一隻自由鳥生來的宿命。我們不想當被操控的傀儡。
面對糟糕的父母,你如果礙於傳統孝道不及時切割止損,最後會有什麼後果呢?電影《一念無明》大家都看過嗎?餘文樂演的兒子為什麼會得躁鬱症?他從小就得不到父母的愛,因為父母更偏愛成績好的弟弟,而且父親常年在外不顧家,母親又嫌棄不成器的丈夫,一直沉浸在自哀自憐中,後來得了精神病。儘管如此,餘文樂還是耐心照顧生活不能自理的母親,最後把自己也逼瘋了。
▲表白一下餘文樂和金燕玲的演技
片中弟弟一直沒有露面,我們只知道他學業有成定居在了國外,面對家中的困境,把負擔遠遠地拋在了腦後。照我們傳統的觀念,這就是個徹徹底底的不孝子。然而我看好多影評都說他們能理解那個弟弟,他的做法是對的。
當然不是鼓勵大家甩手不顧對父母的贍養責任,而是說,如果父母有錯在先,我們在做出決定的時候,就可以理智一點,分清是非對錯,而不用被那頂「孝」的帽子壓垮,讓自己陷入黑暗的泥潭。
還有一部得過奧斯卡影帝的澳大利亞電影叫《閃亮的風採》,講一個鋼琴家的故事,不過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個鋼琴家的控制狂父親,為了牢牢控制兒子而冷血無情不擇手段,逼迫兒子練琴不說,甚至兒子明明考取了音樂名校,父親卻不允許他去上學,就要把他留在身邊。這劇情是不是看不懂?可這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那位鋼琴家名叫戴維·赫爾夫戈特,後來他即使成名了依然活在父親的陰影下,最後也是把自己逼瘋了。
為什麼要落得把自己逼瘋的地步?文章開頭那位被父親辱罵的蕾絲邊朋友,想對你說一句:你不是妖怪,也不是垃圾人。你父親才是。
趕快想辦法逃離妖怪父母和垃圾人父母吧。去做一隻自由的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