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中分三組線索,一組是完美人妻顧佳與許幻山,一組是還在等待理想感情的王漫妮,一組是接地氣小夫妻鍾曉芹和陳嶼。
鍾曉芹和陳嶼這一組是現實婚姻的集合,讓很多人有代入感,容易引起共鳴。
這對夫妻存在的主要問題很典型。
那就是帶著自身沒有解決好的心理課題進入婚姻;活在自己的世界卻期待對方主動走近自己的內心;只期待對方改變自己卻不挪腳。
首先是表現為他們的溝通質量堪憂。
劇中也經常提到彼此無法溝通,大家都覺得對方不可理喻,覺得對方不在乎自己,繼而引發更大的矛盾。
他們的溝通問題是典型的情緒化VS理智化。
女人在情緒中,男人卻在講道理。女人要的不是講道理,男人的思路卻只有「解決問題」,女人過於情緒化,男人不知道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情緒安撫」。
永遠都對不上頻道,導致後來分道揚鑣。
能說誰對誰錯嗎?
不能。
婚姻需要彼此磨合,放棄一部分自我,接納對方與自己的差異。
但是他們都在等待對方先做出改變。
就一個門鎖,都用作權力鬥爭的道具。在上海,也就是百來塊錢能解決的問題,卻一直鬥,反正我就不處理,看你怎麼辦。
男人不知道變通,每次出差都買招財貓當禮物,簡直是直男中的直男。他就像一個活在閉鎖的沒有出口的套中人,沉浸在自己自閉的世界裡,絲毫不覺得這樣有什麼不妥。
有很多人說陳嶼這樣的男人不離婚留著幹嘛,彈幕裡面大量的讓他們離婚的留言,但現實中,這樣的婚姻非常常見,婚姻裡的問題也並非離婚就能解決的。
這是他們的人格特點所決定的。
他們的結合是一種功能上的互惠模式。
陳嶼帶著很重的童年創傷進入了婚姻,曉芹則非常不成熟,是個媽寶女。
陳嶼童年時父親拋棄家庭,他無奈被賦予「父親」的功能,成為媽媽情緒的出氣筒,照顧弟弟,照料家庭事務,但他也只是一個孩子,他的童年是極端壓抑和痛苦的,所以他很害怕要孩子,這也埋下了他們離婚的地雷。
當孩子意外到來,陳嶼心裡是慌亂無措的,他驚恐自己無法成一個合格的父親,雖然說其他的內在也有很柔軟細膩的部分(看他照顧魚就知道),而且他也開始學習照顧妻子,雖然還是令人很不滿意。
鍾曉芹則是一個情緒化的,被寵壞的,沒有什麼主見的獨生女。她什麼事情都問母親,並沒有做好進入婚姻的準備,或者她並不理解婚姻的意義是什麼,她與母親過度粘連,讓母親隨意地進出他們自己的小家庭,即使她知道老公不滿,也感覺母親這樣做不太好,但她沒有界線,不會拒絕,不敢說不。
那麼,陳嶼為什麼會和她結婚呢?
這是他們的宿命。
鍾曉芹的童年相對陳嶼來說是快樂的,也是被過度照顧的,所以她無憂亦無志。同時也形成了她心理幼稚,情緒化的特點——需要人來哄,需要人照顧。
曉芹的好家庭與天真態最初吸引了陳嶼,因為那是他童年所得不到的東西。他童年照顧人的特質也非常自然地在戀愛期足以滿足曉芹的需要,包括容納她的情緒化。
問題在於,沒有誰願意永遠容納對方無休止的情緒化,當進入婚姻,陳嶼內在的真實需要就會出來,他也想被理解,被照顧。顯然,曉芹是不具備這樣的能力的。
曉芹在知道了陳嶼的童年經歷之後,無法同理他,因為她沒有這樣的經歷。其實她也沒有準備好要去同理他,因為她自己都沒長大。加上各種事件疊加影響,他們就徹底扛不住了。
對於心理不成熟的兩個人來說,關係非常脆弱,稍微有點風雨就會把他們淋壞吹散。
對婚姻不滿的人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他(她)變了。
其實不然。那個人最初有的特質並沒有消失,但新的需要會呈現,並且,隨著人生階段的變化,人的需要也會跟著變化,如果一直以婚前戀愛的高光時刻來看待婚姻,期待對方,勢必會對婚姻失望透頂。
讓人失望的不是婚姻本身,而是沒有隨著階段不同而成長與調整的自己。
鍾曉芹離婚後是否會遇到良人?劇本怎麼寫都可以,給她安排一個體貼的隱形富二代,演就可以。
但現實生活卻需要你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
彈幕裡有人說:我要是有曉芹這樣的女朋友,我一定供起來!
剛開始當然沒問題,但時間久了呢?你要的是一個妻子,還是一個永遠也長不大的女孩?
年輕的時候看著長相甜美的女孩子,你可能會心生憐惜,當容顏老去,你還會始終如一地供著?當你每天下班,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裡,美麗的臉龐就可以止渴解飢?
陳嶼也是。如果他一直停留在自己的世界裡,活在過往的恐懼裡,有什麼事都埋在心裡,壓抑得滿臉苦相,沒有誰願意一直耐心去猜測,呵護,解讀。
成年人的世界,自我力量發展不足幾乎是一切心理疾病的基礎,也是一切痛苦的源頭。
那麼,現實中的陳曉芹與陳嶼們的婚姻還有救嗎?
當然是有的。
就像前面說的,這樣的夫妻搭配比比皆是,很多人就這樣熬到老,雞飛狗跳是生活的一種,吵吵鬧鬧是婚姻的常態,冷戰疏離更是家庭完整最好的保護。
但還有另一種可能,那就是看見自己在這個家庭中的「貢獻」,你做了什麼,催化了這個模式的運作。才能讓這個模式停下來。
鍾曉芹和陳嶼早期都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期待對方為自己提供溫暖的港灣,卻沒想過要為自己的需要正確的使力,做出調整與改變。
所以,當他們衝動地離婚後,對彼此的此前的所做所為開始反思,意識到自己的問題,開始成長。
鍾曉芹開始在工作上用心努力,陳嶼也知道多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
我們需要關注自己的內心,但也要知道走出來,才有機會走進他人的內心,這一種自由進出的能力,是幸福婚姻的核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