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照顧者情況
案例中,為什麼去家訪老人時一定要首先徵詢夫人的意見呢,因為夫人是這個患者的主要照護者,在這樣的家庭,照護者的心身呵護更重要,因為只有他們的心身狀態好,才能理性地判斷和更好的照護好患者。照護者的照護方式特別重要。
例如有些失智老人的能力類似孩子,是因為照護者總是以baby-talk(baby-talk:和寶寶說話時用的語言和語態)的態度,像這個照顧者就有這個問題。但是我們和失智老人的溝通方式還要是成人化的,尊重的方式。
這位老人他可以幫著拿碗筷、可以擦桌子。但是照護者不讓他做。刺激需求沒有滿足這點,這裡說的刺激的輸入,其實也是在強調我們在仔細評估老人的功能之後,一定要安排一些老人功能可以對應的活動。還有就是案例中的照護者在老伴不衝水的時候總是訓斥患者,然後自己替他衝掉,這種時候要怎麼做?這裡其實要更多考慮失智老人功能保持的問題。很多照護者容易按照常規的病人去照護這個患者,這是不正確的,照護者自己要明白失智照護是一個個體化和動態變化的問題。
在失智患者的照護中,患者和家屬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對於照顧者年齡大,觀念保守,精力跟不上;而被照顧者年輕時社會地位高,經濟條件好,子女們也比較出色。當照顧者的虛榮心導致照顧者無法接受被照顧者的行為,兩者之間產生抵抗情緒,加上患者長期缺乏安全感和社交活動,導致被照顧者病情急劇惡化,照顧者心力交瘁等等。
我們會面臨很多的照護問題,但都是應該把家屬和患者的需求合在一起考慮。
家屬所提到的每次感覺患者罵她時都特別委屈,這種時候要改變家屬的應對方式。
還有就是睡眠紊亂導致照護者晚上睡不好,而且還要擔心患者半夜走失的問題,這個睡眠紊亂也是一個要特別關注的問題。其次就是支持資源的問題,這裡有一種方法就是在門上加有感應裝置,一旦出去了就會報警。晚上門上掛上一個很漂亮的花布,遮擋門的位置,把所有的鞋都收好,不要擺在地面上。另外,調整大廳裡的布置,把茶几挪開,讓老人可以有自由活動的空間,讓老人在家就可以徘徊。
給患者家屬予以支持和健康宣教,讓他們正確認識認知症患者的異常行為,做到最好的照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