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姆斯特丹失智症訓練中心丨失智老人幹預如何激活

2021-02-13 知學學園

本文轉自公眾號:特蕾莎樂護,ID:TeresaHappyCare,推薦關注

徐克有部電影:斷刀客,說的是一個失去右臂的刀客,用一條手臂一把斷刀琢磨出了犀利的獨臂刀法,重出江湖的故事。這個故事讓我想起了荷蘭的失智老人。荷蘭,這個創造了很多奇蹟的彈丸之地,是世界上養老產業和養老理念最發達的國家,生命公寓,痴呆老人村,失智症幹預激活中心,深海理療法等都是荷蘭人首創。這裡的失能失智老人看上去比其他國家的更加有活力,生活自理能力更強,工作人員更加快樂,成就感更高,他們是如何辦到的呢?



失智症,又叫認知症,俗稱老年痴呆症,實際上是55種疾病的總稱,其中阿茲海默症,由於心血管疾病所導致的腦部供血不足,以及由於帕金森氏綜合症所引起的認知和記憶障礙是三種最常見的失智症狀,佔總數的70%。據2010年統計,中國當時已知的有600萬失智症患者,每年增加30-40萬,時至今日,中國保守估計750萬患者,是失智症大國。


失智症目前沒有靈丹妙藥,是一種不可治癒,無法逆轉的疾病。傳統理念認為,失智症是漫長的告別,有的患者還有不可預測的攻擊性行為,在護理他們時還得提防他們的拳腳,這對家人,以及護理他們的機構而言,都是避無可避,令人無可奈何的苦痛。那麼為什麼荷蘭的失智老人看上去如此不同?帶著這些疑問,我們走訪了世界第一家失智症幹預激活中心:阿姆斯特丹失智症訓練中心



阿姆斯特丹失智症訓練中心就坐落在一個小區的社區活動中心裏面,不論從外表和設施來看都平淡無奇:一個小型的室內排球場,一間教室,一個小小的室外足球場,就構成了這個訓練中心,中心負責人之一,馬魯斯卡接待了我們。這位時裝設計師轉行做失智症訓練師七年,一講起失智老人就停不下來,侃侃而談。

她介紹道:專門針對失智症的肢體訓練一共有25套,但請記住:這些訓練僅僅是媒介,不是目的。目的是想通過這些訓練發現老人擅長做的事,有待激發的潛能,通過發掘這些潛能激發老人的活力。

這些訓練僅僅是媒介

失智症其實並不可怕,對老人身體的攻擊也不是迅速致命的,但對其情感和心理的衝擊是莫大的,老人的種種失常行為歸根結底是心理問題。

馬魯斯卡拿出幾幅畫作,色彩明豔,充滿了感情:看,這些畫作都出自同一人之手,一個失智症中度的老人。她剛剛來的時候,不說話,也不動,形同槁木。經過幾天的肢體訓練,她漸漸開始一些手指的顫動,訓練師讓她和大家一起做創意活動, 她選擇用鉛筆在小紙片上畫圓圈,一個又一個,小心翼翼。訓練師有一天把鉛筆拿走,換了水彩筆,她就畫彩色的圓圈。後來訓練師把小紙片換成大大的厚厚的紙,老人開始用彩筆塗鴉,漫無目的的,訓練師抓住機會,狠狠地誇獎她,還把她的畫作展示給大家看,讓大家熱烈地鼓掌,這位老人慢慢地走出了自己,她現在的畫作顏色和諧,層次豐富,那副藍色畫作下面還有她的籤名:太平洋下的水草,莎莉亞做。這是多麼了不起的進步!一位中度失智症老人在訓練師的發掘和激勵下,走出封閉的自我,展現了另一個激情洋溢的自己,不僅重拾書畫的能力,而且記起了自己的名字:莎莉亞!



還有一位老人,任你怎麼激勵,或是做集體訓練,都不合群,對任何事情都沒有興趣。訓練師嘗試了很多辦法都沒能找到他的興趣點,直到有一天,她無意中放了一大把染了各種顏色的油畫筆在他桌上,他開始用這些畫筆在紙上點彩色的點點。訓練師大喜過望,第二天就把紙換成了木板,告訴老人,他的創意點畫要送去展覽,看,那副有著濃豔紅色的點畫就是老人的作品。訓練師還給老人更多難度更大的事,如扔一堆碎紙片到他桌上刺激他,沒想到老人把這些碎紙粘成了一副紅綠相間的畫。原來,老人一開始對什麼事情都不感興趣是因為他覺得那些事對他而言太沒有難度了,刺激不了他的興趣,這不,稍微加大一點難度反倒讓他活起來了。



還有一位老人,也是中度失智症患者,剛來的時候,對外界沒有任何反應,蜷著身子呆在角落裡。創意活動和集體訓練都不起作用,訓練師於是帶她跳華爾茲、在跳舞的過程中,輕柔的音樂,肢體的接觸,和諧的舞步,慢慢讓老人活了過來。現在老人在家裡已經開始做飯,並且把愛人也帶到訓練中心來,她的愛人是鋼琴家,於是她的愛人彈琴,她就在一旁寫詩,寫情詩。看,她的字跡多麼秀美工整!

原來,這就是秘訣所在。就像那位斷刀客,手臂沒了,再哭再練也接不回來,不如接受和忘記這個事實,轉而尋找他能做的,然後不斷刺激和鼓勵他走出封閉自己的牢籠,用愛,智慧和勇氣成就另外一個自己。



馬魯斯卡說:老人其實並不怕疾病,怕的是周遭人的不理解,怕的是自己成為別人的負擔,因此莫大的理解和愛,是他們最需要的。另外就是犀利的眼光,善於發現老人的興趣和擅長,成就自己的「斷刀客」。

這就是為什麼在荷蘭,從事失智症護理和引導的工作人員那麼快樂,那麼有成就感,因為每一位老人都是一個挑戰,需要他們去發現,發掘,激發和保持,這比單純的餵水餵飯,洗屎擦尿要有意義的多。中國很多失智症患者在早期和中期,最需要這樣的幹預和激活手段,以大大減緩疾病惡化的過程,儘可能地保持自理能力,減少家人的負擔,同時也增強老人的幸福感。

(本文轉自公眾號:特蕾莎樂護,ID:TeresaHappyCare,推薦關注)

2015年7月24-26日知學學院【養老地產規劃設計與運營 · 國際研討會】-北京站 隆重開講!


本次研討會為期3天,圍繞養老地產運營如何指導規劃設計主題,精心挑選國內外11餘個經典養老地產項目,覆蓋美國、德國、荷蘭、英國、日本等多個養老地產成熟區域,由10位一線專業人士分享其多年實操項目心得,從運營角度分享對規劃設計的要求,從規劃設計解讀如何滿足運營。

11個經典案例

→美國Viliving養老項目:美國最佳養老社區;

→德國國王石銀髮高級老年公寓:德國高端養老項目的代表,提供專業的全級別養老護理服務;

→荷蘭生命公寓:世界上最好的養老項目;

→英國聖喬治公園:英國最佳退休住宅,非盈機構通過市場化方式運作來解決老年住宅與護理問題的代表

→日本鶴之苑:日本住區綜合型養老機構的代表

→臺灣雙連安養中心:臺灣著名的老人福利照顧機構,宗教特色運營,多功能規劃;

→泰康之家·燕園:中國保險業養老社區投資第一張牌照的持有者;

→東方太陽城:國內首家大型綜合退休社區;

→合眾人壽CCRC:中國第一個專業CCRC養老社區品牌開創者;

→綠城烏鎮雅園:首創中國學院式養老模式;

→遠洋椿萱茂:首個中美合資示範性養老地產項目,獲得LEED認證。

→大咖實戰導師授課


主題一:老年建築規劃設計要點與實例剖析 / 特聘講師:周燕珉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清華大學建築學院住宅與社區研究所副所長

主題二:美國養老社區的運營管理如何應用於中國的養老社區 / 特聘講師:Susan Compton 美國高端養老產業集團Hyatt/Vi Living集團區域總裁

主題三:臺灣安養產業的規劃設計 / 特聘講師:陳潔生 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

主題四:案例解讀老年建築規劃的設計邏輯 / 特聘講師:邸威 北京維拓時代建築設計有限公司醫療養老事業部總經理

主題五:打造醫養第一品牌:泰康的戰略與產品 / 特聘講師:趙亮 泰康之家投資有限公司助理總裁

主題六:綠城養老運營及設計經驗分享 / 特聘講師:薛軍 綠城頤樂教育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發展中心負責人

主題七:專業養老護理公寓的人性化設計 / 特聘講師:羅理 遠洋地產裝飾設計院總經理、總設計師

主題八:環境是照護的媒介/ 特聘講師:雷嘯光 物境建築師事務所創始人、總建築師

主題九:德國綠色養老地產及中國實踐 / 特聘講師:呂明哲 德國路德可持續建築設計與技術高級合伙人、執行董事

主題十:英國嵌入式服務中心與醫院結合的養老社區 / 特聘講師:章歡 英國PRP建築設計事務所中國總經理

=報名方式=

授課時間:2015年7月24日-26日

授課地點:北京

報名聯繫人(手機/微信):

徐 鳳 18910130126/zhixue805

田 豔 18612171256/zhixue809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查看課程詳情。


相關焦點

  • 失智老人生活質量的研究交流 |Candy的時光會客廳第五期
    以下內容為本次聊天話題的整理資料:首先高老師介紹了認知症,輕度認知症表現為認知受損,逐漸形成重度老年痴呆,也就是失智老人。高老師現在把失智老人的生活質量作為關注重點進行多學科合作的實務研究,從失智老人的生活質量的測量、中國失智老人的生活現狀、影響因素幾個方面來講解。
  • 臺灣Group Home,為失智老人創造尊嚴晚年
    在失智症者團體家屋,透過專業人員的照顧,可以讓失智老人過著有尊嚴的晚年生活。一位八十八歲的阿嬤因年老失智,兒子僱請一位本籍看護外加一位外籍看護在家照顧,兩人聯手卻無法應付阿嬤失智的狀況:餵食飯菜都不吃,連嘴巴也不張開;作息時間日夜顛倒,半夜常要人帶她去上廁所;情緒不穩時會有攻擊行為。由於不好照顧,看護來一個走一個,甚至因情緒失控出手打了阿嬤。
  • 失能失智老人照料中心守護「夕陽紅」
    節目開始我們一起來關注一條好消息,經過大半年建設,柳堡鎮敬老院失能失智老人照料中心基本建成,這對於有相關老人的特殊家庭來說,無疑又多了一個養老新選擇
  • 養老運營幹貨,看美國如何照護失智老人
    失智症不是單純的一種疾病,而是一組認知功能區全面或者持續減退的症候群,美國養老機構中大約60%的老人都患有認知障礙疾病,其中阿爾茲海默病是導致失智症最多的一個病因。 根據美國阿爾茨海默病協會2010年的統計數據,在美國有510萬的65歲以上美國人患有阿爾茨海默病,到2030年將達到770萬人,增長率達到50%。
  • 你知道如何照護失智老人嗎?(三)
    二、照顧者情況案例中,為什麼去家訪老人時一定要首先徵詢夫人的意見呢,因為夫人是這個患者的主要照護者,在這樣的家庭,照護者的心身呵護更重要,因為只有他們的心身狀態好,才能理性地判斷和更好的照護好患者。照護者的照護方式特別重要。
  • 定義失能失智長者照護新標準!融創中國首家國際康養中心開業
    )合作共建的「融創美邸國際康養中心」正式啟幕,為廣大失能失智家庭解開困局,提供了科學專業的解決方案,填補了高端失能失智照護機構在青島市的空缺。,依託成熟專業的護理團隊,為失能失智長者提供起居照護、餐飲照護、排洩照護、入浴照護、認知症照護、康復照護、健康照護等服務內容,為長者打造美好照護空間,讓長者有尊嚴的生活。
  • 失智老人照護經驗5例,值得學習
    一些國家對失智照護有相當的探索和成就,有很多值得借鑑的地方。 日本:老人挑選興趣活動 近年來,日本許多養老機構都把針對失智老人的照護,作為護理攻關的重點,因為這一特殊人群的增長速度十分迅速,截至2012年,日本的失智老人已達462萬,到2025年將超過700萬人。
  • 一位初患失智症的失智症醫生給大家的一封信
    我寫這封信只是想告訴大家我失智了。不過,不必震驚,目前還是輕度,否則我也無法寫這封信。當然,有些字眼想不起來,許多事情無法串在一起,思緒也常會中斷,因此這封信是在妹妹幫忙之下完成的。在一次出門忘了關水龍頭,把水塔裡的水流光後,妹妹帶我去看神經科醫師,經過仔細檢查,醫師告訴我得了失智症,是大腦退化所造成的阿爾茨海默氏症,並且開藥讓我服用,希望能退化得慢一點。從此,當我又忘了,妹妹不再有「不是告訴過你了」的責備語氣,或我反覆說時,也不會有「你說過好幾次了」的奇怪眼神,反而是輕聲細語地說「沒關係」或「我替你記住就好」,我就知道我是真的病了!
  • 醫護人員全是演員,全球首個「失智照護小鎮」溫情演繹現實版的《楚門的世界》
    其實這裡是全球首家為患有阿爾茨海默症(俗稱老年痴呆)的老人專門建立的大型療養院式「失智照護小鎮」謝天謝地父親不用去住養老院了小鎮最初的靈感來自於一名普通護工伊馮•範•阿姆榮根(Yvonne Van Amerongen),曾在一家失智老人護理中心工作的她
  • 《外公的咖啡時光》樊光耀超齡演失智老人稱簡單
    《外公的咖啡時光》樊光耀超齡演失智老人稱簡單 時間:2019.01.27 來源:新浪娛樂 分享到:
  • 唐詠︱失智老人故事:排斥MoCA測試的中產老人
    家庭一:兩位老人在太原某大學工作。爺爺(86歲)是退休教授,奶奶(82歲)是退休副教授。育有四子,其中三子在美國工作生活,另有一子在上海交通大學工作。S小區的房產是四子出錢為老人在深圳安家所購置(兩居室)。此對老年夫妻是標準的空巢老年家庭,聘請一位住家護工,照顧因中風失能失智的奶奶,另聘請一位鐘點工阿姨,負責二老的飲食搭配。
  • 關注身邊的「蘇大強」:失能失智老人生活境況急需改善
    關註失能失智老人的公益活動走進社區,獲得很多老人和護理老人家庭的點讚。中新網南京10月25日電 (記者 申冉)在電視劇《都挺好》裡,父親蘇大強在劇終時面臨「老年病」的侵害,失去回憶,令不少觀眾唏噓。「這個實體體驗裝備由愛德基金會和上海同濟大學包容性設計研究中心合作完成,希望藉此能夠讓社會各個年齡層次的人都感受到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生存困境,感受身體退化、行動遲緩的老年期生活狀態,理解老年人日常生活可能存在的種種不便,推動敬老助老社會氛圍的形成。」愛德仁谷養老服務項目服務經理劉念在現場告訴記者。
  • 防失智
    龍應臺曾在她的文章裡,寫到她的母親得了認知障礙症,這種病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大量記憶消失,以至於她的母親完全不知道她自己是誰,也不知道她的孩子們是誰。每一次,龍應臺都要很認真的告訴她母親說:「我是你的女兒」。母親:「你是我的女兒,那你為什麼不來看我?」龍應臺:「我今天早晨才從你的身邊離開,過一個星期我再回來看你。」
  • 一位失智症醫生得知自己失智後,寫下了這封信……值得一看!
    親愛的朋友:我寫這封信只是想告訴大家我失智了。不過,不必震驚,目前還是輕度,否則我也無法寫這封信。當然,有些字眼想不起來,許多事情無法串在一起,思緒也常會中斷,因此這封信是在妹妹幫忙之下完成的。今年70歲的我,比各位年長許多,常和大家一齊聚餐、打高爾夫球、出國旅遊,相識相知,受大家的照顧已20年。
  • 一位失智症醫生得知自己失智後,寫下了這封信
    當然,有智慧的人一旦失智,也更為……原題一位失智症醫生得知自己失智後,寫下了這封信原序劉秀枝,國立陽明大學兼任教授、臺北榮總特約醫生。一位臺灣失智症研究與治療的專業醫生,卻在自己70歲時發現患上了失智症。
  • 荷蘭有個「失智村」,在這裡,臺灣網紅爺爺的痴呆病不再可怕!
    當她了解到自己的同事也有類似的想法時,不禁思考:如果哪天母親或者自己失智失能了該怎麼辦?如何才能讓養老院值得一住? 於是,在2009年,由她創辦的「霍格威失智村」成立了!這個位於荷蘭阿姆斯特丹郊外的失智村,沒有標準病房,沒有穿制服的工作人員,更沒有貼在牆上的規章制度!
  • 「老年痴呆」、「失智」、「認知症」、「阿爾茨海默病 」究竟是個啥?——養老日記1~3小結
    是「失智?」 您從哪裡聽說的這個詞?這個稱呼,沒有歧視嗎?概念的內涵是什麼?有權威解釋嗎?  「認知症?」乖乖,怎麼這麼多名詞?這個詞,您又是從哪裡看到的?(著名學者宋懷常曾在其著作《中國人的思維危機-中國教育扼殺了中國人的思維能力》裡指出了「中國人思維的五大邏輯缺陷」,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概念模糊。)概念的內涵尚未界定清晰情況下,各種概念滿天飛。
  • 「愛•不忘記」第二屆關愛失智症公益微電影大賽
    6)參賽影片指定呈現信息:a.主題;b.參賽作品主標題為微電影名稱,副標題為2018「愛·不忘記」第二屆關愛失智症公益微電影大賽,有完整的片頭片尾,片尾字幕必須有演職人員表;c.支持機構名稱:愛德基金會、廣東省社會工作協會。
  • 反對給失智中風的丈夫插管,79歲瓊瑤和繼子女開撕情節堪比「瓊瑤劇」,失智就要面臨「生死抉擇」?
    這一事件的廣泛傳播,也引發了大眾對"失智"老人這一群體的關注。其實,"失智症"就是我們日常所說的"老年痴呆症"。家住花山灣小區的武奶奶,今年71歲,她患上"老年痴呆症"已經17年了。她的丈夫畢爺爺說,武奶奶的失智症屬於間歇性發作,雖然現在意識清晰,待人親切隨和。但是一旦病症發作,就會出現記憶模糊和難以自控的過激行為。
  • 萬福苑養老失智、失能老人的康復護理之家!
    目前失智、失能老人中居家照料佔大多數,照料人一般都是家人。這種模式存在很大弊端:家人陪伴時間有限,在有突發情況時無法及時給予醫療救治。沒有制定合理的醫療康複方案,不利於老人病情恢復。醫院的床位長期緊張的背景下,建立完善的失智、失能照護單元顯得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