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奏極慢的《銀翼殺手2049》,為何令人顫慄不斷……

2021-02-11 知著網

你自出生開始,以複製人的身份踽踽獨行,突然發現,自己可能是一個「真正的人」。

你與愛人朝夕相伴,但你明白,她對你的「愛」,是你敵視的商業公司製造的產品。

你因為不像人一樣擁有「靈魂」,被上級視為出色的銀翼殺手。突然有一天,你開始無法壓抑,內心如「人」一般的情感……

——這些,都是最新登陸院線的電影《銀翼殺手2049》,牽引觀眾去體味的境遇。

影片中,瑞恩·高斯林飾演的複製人K,是以獵殺舊型號複製人為己任的銀翼殺手。他沒有容易招惹羈絆的、人一樣的靈魂,他行事利落,深受上級重用。

直到,他在一次常規任務中,發現了一具女性複製人骸骨……

更加令人震驚的是,這個女性複製人在死亡時,懷有身孕。

複製人是不可能生育的——製造它們的人類,是其唯一的「父母」。

隨著K的探索,真相愈加撲朔迷離。他自己,會不會正是這個女複製人產下的孩子?

《銀翼殺手2049》目前的豆瓣得分是8.5分,「好於95%的科幻片,好於97%的驚悚片」。

你可以在該電影的豆瓣主頁,捕捉到網友們情緒飽滿的驚嘆。

眾多電影媒體亦為其叫好。

《銀翼殺手2049》在IMDb的目前得分同樣是8.5分。而這個分數,讓它進入了IMDb影片top250的第59名。

與此同時,也有觀眾在看完電影後抱怨:作為一部科幻片,這部電影的節奏,實在是太慢了。

《銀翼殺手2049》不是一部老少鹹宜的爆米花電影。它的色調是從頭至尾的壓抑,影片時長更是接近三小時。這也是為什麼上映四天,它的上座率不及同期引進的《全球風暴》與《王牌特工2》。

你甚至可以看到這樣的微博:

這樣的現象,引得一批電影大V忍不住激動地為其發聲。

是的,如果你想在影院感受到超級英雄電影一般風馳電掣的節奏,《銀翼殺手2049》無法滿足你。但是,這部電影是一個緩緩張開的深淵,讓你隨著它的引力徐徐下墜。它會讓你體會失重的一般的,或者說,如海水漫過胸腔一般的沉浸感。

那麼,《銀翼殺手2049》為何如此迷人?

首先,我們來聊它的攝影。《銀翼殺手2049》的攝影師,是羅傑·迪金斯。

他執掌過《肖申克的救贖》、《冰風暴》、《老無所依》等影片的攝影,得到過13次奧斯卡提名,被影迷們戲稱為「攝影界的小李子」。

你可以在網絡上搜索到眾多電影愛好者,對迪金斯獨特構圖的分析:

許多影評人相信,迪金斯憑藉這部《銀翼殺手2049》,不會在明年的奧斯卡空跑。

羅傑·迪金斯為《銀翼殺手2049》帶來了廣袤、冷酷、奇異的視覺畫面。它們靜靜烘託著影片的宏大命題,襯託著片中人物的勇敢與孤寂。

(《銀翼殺手2049》片段,羅傑•迪金斯用鏡頭製造出神秘氛圍)

而《銀翼殺手2049》及1982年版《銀翼殺手》的靈感來源,皆為美國科幻小說家菲利普·蒂克的作品《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

菲利普·蒂克的小說風格是獨樹一幟的,他在短短54年的生命中多次獲得科幻小說最高獎雨果獎、星雲獎。他不斷在作品中懷疑真實與虛擬的邊界,而這正是《銀翼殺手2049》所懷疑的。

(科幻小說家菲利普·蒂克,沒有他的幻想與追問,不會有「銀翼殺手」)

《銀翼殺手2049》的配樂由漢斯·季默與班傑明·沃菲斯齊操刀,二人之前曾聯手為《敦刻爾克》配樂。英國《衛報》評論說:「二人提供了一種聽覺式的霓虹燈——荒蕪、刺耳,像機械的噪音。這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清醒的夢。」

聊到這裡,不得不提及與《銀翼殺手2049》同樣擁有攝魂魅力的,它的「前輩」們。

首先,是與《銀翼殺手2049》相隔35年的,它的前身——1982年版《銀翼殺手》。

另一部要提及的,是在1995年名聲大噪的日本動畫《攻殼機動隊》。

1982年的《銀翼殺手》與1995年的《攻殼機動隊》,都被認為是「賽博朋克」電影的經典之作。人們之後想到《銀翼殺手2049》,一定也會聯想到賽博朋克。

你或許開始疑惑——「賽博朋克」是什麼?

賽博朋克,是一種科幻作品類型。美國作家威廉·吉布森於1984年成功推出長篇科幻小說《神經漫遊者》,描述了一個人類被科技主宰的未來世界。該小說被視為「賽博朋克科幻的鼻祖」。

在賽博朋克電影的世界裡,城市永遠被酸雨腐蝕著,呈現出陰鬱的色調。

(《銀翼殺手2049》,K在雨中獨行)(1995版《攻殼機動隊》,女主角素子眼中的城市雨景)

電影中隨處可見或市井、或鬼魅的東亞元素;巨大的人像廣告在陰冷城市上空顯得哀豔詭譎;鋒利的高樓與破爛的小巷共存……它們一齊增強了賽博朋克電影畫面裡沒有規則、沒有框架的雜糅美感。

(1982版《銀翼殺手》的城市上空)(1995版《攻殼機動隊》中的城市街道)

這種雜糅的美感與賽博朋克興起的背景有關。上世紀八十年代,經濟全球化加速發展,這導致人們對於文化趨同的不安。而後現代主義荒誕、無界限的美學風格也在那時增強影響。東亞文化的神秘禪意,更是一直吸引著歐美創作者為其作品加入東亞元素。賽博朋克電影尤其需要這種禪意的渲染。

當然,如果僅僅具有視覺上的鮮明特徵,賽博朋克電影不會令人如此著迷。它最吸引人的,是其精神內涵。在個體被完全物化的未來世界,賽博朋克作品的主人公,在追問這樣的命題——我究竟是誰?我又該去到哪裡?

(因為一具骸骨和一組數字,《銀翼殺手2049》中的K開始了追問)

面對如此宏大的電影命題,賽博朋克電影選擇顛覆傳統的科幻電影敘事。如《銀翼殺手2049》,這部電影並沒有確切、唯一的高潮段落,它的高潮分散在全片的各個角落。而這部電影也運用大量的遠景,凸顯出K在荒蕪世界裡的孤獨行走。《銀翼殺手2049》是一部不吝嗇用時間,去緩緩引燃氛圍的影片。

我們前面提到,所有賽博朋克電影裡的人類,都已完全被科技主宰。其社會精神文明湮沒,物慾橫流;犯罪盛行,貧富差距巨大。而我們的故事主角,往往是麻木的人類裡,那個對軀殼之下的靈魂,唯一念念不忘的人。在1995版《攻殼機動隊》裡,這個唯一執著的人是女主角素子。

素子生活在虛構的未來城市日本新濱,是特別情報機構「公安九課」的出色特工。極為先進的「義體」(經過電子、生物加工後的身體組件),使她遊刃有餘地穿行在虛擬信息空間與真實世界。

但是,在目睹過嗔痴地活在被篡改的記憶中的嫌犯後,她開始無法自控地困惑——「在記憶都能被篡改的當下,人與人偶的差別,是什麼?」

——而這,是屬於賽博朋克作品裡每一個主角的困惑。

1995版《攻殼機動隊》通過大量幽謐的慢鏡頭,展現素子無時不刻的、孤獨的思考。

而在影片最後,素子放棄了自己的軀體,將靈魂同雖為人造,卻擁有了自我意識的「傀儡王」融為一體,以進入到無限的信息網絡空間。

賽博朋克電影主角的這般困惑、反抗,也同該科幻類型興起的背景有關。

上世紀80年代,科技的發展並未如預期般給人類社會帶來烏託邦式的幸福。工業社會、集權主義的負面影響凸顯。文學領域開始反思,進而出現了反烏託邦三部曲——扎米亞京的《我們》、喬治·歐威爾的《1984》和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

在反烏託邦文學中,社會成員的個體感受被統治階級剝奪,他們如工具般配合著,營造出完美社會的假象。

也正是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賽博朋克電影對科技發展之後,人類的生存狀態提出隱憂——人會不會淪為工具?

(在《銀翼殺手2049》中,複製人與人,都是被物化的)

《銀翼殺手2049》中,複製人K雖然是厲害的銀翼殺手,但他是鄰居眼中的「假人」,連妓女都對他流露出嫌棄。每次執行完任務,他都要接受嚴苛的測試,以勘查他的「複製人特性」是否正常。「正常」的標準是什麼?——保持無情。這是《銀翼殺手2049》的諷刺:K不被當做人,他只是工具。

(《銀翼殺手2049》中的K總是踽踽獨行)

科幻小說家布魯斯·斯特靈曾以「待人如鼠」來形容賽博朋克作品裡的社會——所有對老鼠施用的,同樣可以施用在人身上。基於對人在未來淪為工具的不安,撥開賽博朋克電影表象上的冷酷,你似乎能得到這樣一種暗示:擁有真實的感受、波動的靈魂,比空抱軀殼,更有意義。

所以在《銀翼殺手2049》中,K的女友喬伊,在感受到雨水時,會那麼心潮澎湃。而她這樣一個由0和1編碼形成的「產品」,在「死」前對K脫口而出的那句話,是如此令人震撼。

(《銀翼殺手2049》中K的女友喬伊)

而對於老銀翼殺手戴克,即便他的複製人伴侶瑞秋逝去多年,即便世界上有成千上萬個被複製出的瑞秋,他也只記得她一個人的瞳孔顏色。

(哈裡森·福特在1982年版《銀翼殺手》中飾演銀翼殺手戴克,35年後,他回到《銀翼殺手2049》)

但是,賽博朋克電影的主人公,又常常選擇「歸於虛無」。在1995版《攻殼機動隊》中,素子選擇讓靈魂進入虛無的網絡世界;《銀翼殺手2049》的結尾,K在雪中躺倒,閉上雙眼。而這樣的結尾,同樣出現在1982版《銀翼殺手》裡。逃亡的複製人團伙頭目"作惡多端」後,面對死亡時,呈現出令人驚訝的平和。

35年過去了,在1982年版《銀翼殺手》結尾,複製人將死之時的、詩篇般的臺詞,依然令人回味。

他是不是在在暗示——執著於真假,執著於來去,執著於靈魂和軀殼,都是無意義的?因為一切,都將歸於「無」,因為一切,都是浩渺宇宙長河中的眨眼一瞬?

——「Time to die.」

本文圖片來自《銀翼殺手2049》官方宣傳片及網絡

參考資料:

2)林濰克,《賽博朋克電影三大母題研究》

3)楊會英,《論賽博朋克小說對人文精神的建構》

4)遊宇熙,《從賽博朋克看後現代主義美學中的文化融合》

相關焦點

  • 《銀翼殺手2049》
    喜歡科幻電影的朋友,要以一顆對待《大話西遊》的心,去看《銀》,自然也會一顆無比挑剔的心去看《銀》的續篇,而對《銀翼殺手2049》的高要求,票房口碑雙慘敗,也是順理成章。 作為第一代的開始追求顯卡內存的電腦用戶,我的第一個3D遊戲就是在新華書店花49元買的《銀翼殺手》遊戲,遊戲突出的視覺感受,優質的聲效和開放的結局,當我把這個遊戲反覆把玩,所以無論是《銀翼殺手》還是《銀翼殺手2049》,對我來說,都是非常願意接受的好電影,我也很肯定的說,《銀翼殺手2049》是2017年,一部最好的科幻片,沒有之一。
  • 看不懂《銀翼殺手2049》? 你需要這份指南!
    且不論《銀翼殺手2049》能否成為影史經典,但從劇本、表演、音樂以及影像風格來看,它都是一部優秀之作。為何普通觀眾難以走近它?下面咱們就來補補課!   故事   先從《銀翼殺手2049》(以下簡稱2049)的故事說起。這個系列改編自菲利普·迪克的小說《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
  • 為什麼我建議你看看《銀翼殺手2049》這部電影
    《銀翼殺手》原著作者菲利普狄克的作品被視為賽博朋克類型作品的前身。於是,《2049》表現出與前作如出一轍的慢。甚至在主演高斯林進入前銀翼殺手戴克的領地時,維倫紐瓦不斷地提醒他:「慢一點,再慢一點。」據說《2049》最初的導演剪輯版比公映版更長,映像的銜接更緊密有序,同時也帶來了更為緩進的節奏。
  • 從《銀翼殺手2019》到《銀翼殺手2049》
    從《銀翼殺手2019》到《銀翼殺手2049》隨著戴克身為銀翼殺手的獵人身份不斷瓦解,最終戴克在片尾那場「雨中之淚」的告白中被羅伊的人性光芒喚醒良知,帶著瑞秋遠走高飛。影片結束,自我覺醒的戴克也完成了身份與靈魂的雙重異化。
  • 《銀翼殺手2049》:眼見為實?
    《銀翼殺手》劇照(1982)朋友總是老的好,於是神壇電影總是閃著後輩難以企及的光。按說這種電影的續集很難超越前作,由於珠玉在前,光環之下,續集能夠讓觀眾理智地品評已屬不易,能夠與前作比肩就更是難上加難。然而,《銀翼殺手2049》做到了。《銀翼殺手2049》不完美,卻是一部地道的傑作。影片劇本紮實,前後連貫。情節隨著懸疑推進,動作戲恰到好處不油膩。
  • 《銀翼殺手2049》為何叫好不叫座?
    《銀翼殺手2049》由《降臨》、《囚徒》的導演丹尼斯·維倫紐瓦執導,攝影師是好萊塢的「無冕之王」羅傑·迪金斯,配樂之一請到了漢斯·季默,這樣的陣容雖不能說超越本就完美和偉大的前作,但在時隔35年後,還能將其續作完整且非常驚喜地打磨出來,也實屬難得。
  • 只是想讓你靜下心來看看美女 |《銀翼殺手2049》
    高司令的顏都拯救不了撲街的票房     影片被詬病無非就是因為節奏慢,但是節奏慢很稀奇嗎?難道30年前的老版《銀翼殺手》的節奏不就比你們減肥時掉肉的速度還慢嗎,30年後的《銀翼殺手2049》只能算是延續上一代的風格而已。
  • 《銀翼殺手2049》:科幻的唯美
    《銀翼殺手2049》中末世感的城市場景。你不需要了解1982年雷德利·斯科特執導的原作《銀翼殺手》,也不必是一個科幻迷,作為續集的《銀翼殺手2049》(下文簡稱《2049》)自成體系,展現出特殊的美學。
  • 《銀翼殺手2049》:有所保留的肯定
    相比新型人工智慧的光芒萬丈,另一個文化事件則顯得不那麼耀眼了,那就是在同一年上映的《銀翼殺手2049》。作為1982年版《銀翼殺手》的續作,它自開拍起就飽受爭議,一方面,作為早期賽博朋克電影「聖經」的續作,不少影迷期待萬分,但另一方面,脫離原著的再創作以及電影本身世界觀的續寫能否成功很多人報以悲觀態度,直到影片上映,這兩股聲音也沒有終止。
  • 《銀翼殺手2049》2D效果最好?不!IMAX3D才最合適!
    不過,毒舌君看到有些自媒體和大V在上映前把節奏帶向了「看《銀翼殺手2049》的最佳選擇2D」這個結論,毒舌君卻不敢苟同!這麼說有什麼根據嗎,俗話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等上映後看過、比較過2D和3D的優劣,再帶節奏也不遲啊,還沒上映就說「2D更適合」,這不是信口開河嗎?
  • 《銀翼殺手2049》:高級朋克風再現
    比如正在上演的《銀翼殺手2049》,口碑爆棚,然而票房疲軟!安利《銀翼殺手2049》,其實要從邵氏影業參與投資的那部好萊塢科幻經典《銀翼殺手》開始。那是在遙遠的35年前——1982年——《銀翼殺手》橫空出世。經過時間的沉澱,電影現在的豆瓣評分仍然穩居8.1。
  • 幕後 |《銀翼殺手2049》:並不是雷德利·斯科特的經典翻版
    不知何故譯名為「銀翼殺手」的《2020》(Blade Runner,1982)是電影史上極重要的科幻電影,融會了黑色電影(film noir)的風格,越高峰、創先河,隔了35年開拍續集,自是萬眾矚目。而且不論原版和新作,皆故事深奧且不以特技、動作招徠,加上篇幅長、節奏慢,取材、選角又不特別吸引觀眾。影迷說是非看不可,一般觀眾倒是呵欠連連。
  • 周二影訊 |《銀翼殺手2049》2019·4·2
    複製人K是新一代的銀翼殺手,在如今的世界裡,人類和複製人之間的界限劃分的更加明確,複製人從剛製造出來就被灌輸了服務於人類的思想,絕對不被允許產生人類的感情。   某日,一具女性複製人的遺骨被挖掘了出來,令陸軍中尉喬伊感到震驚的是,這名女性複製人生前不僅懷過孕,還將孩子生了下來,這個孩子的存在將會徹底破壞政府苦心經營的規則和秩序。喬伊命令K找出這個孩子,並將他殺死。
  • 《銀翼殺手2049》:「我是誰」此問無答
    ——在未來城市「人」與「類人類」無法辨別外形的境況下,眼睛依然是區分作為主宰者的人類和被支配工具的「複製人」的重要依據:老版《銀翼殺手》中,Voight-Kampff是確定複製人身份的主要手段,而《銀翼殺手2049》中,K用一個掃描裝置對準對方眼球,迅速確認了複製人的身份以及型號。眼球,以及其上所承載的「複製人是人類所生產的工具」意義,是銀翼殺手未來世界中最集中的權力體現。
  • 電影 | 銀翼殺手2049
    《銀翼殺手2049》,顧名思義,就是發生在2049年的故事。它的前作《銀翼殺手》則是發生在2019年的洛杉磯。《銀翼殺手》就像幾乎所有我看過的科幻片一樣,世界觀的架構非常龐大,各類設定也使人非常有代入感,而兩部電影之間由於時間跨度比較大,在電影上映之前,官方也給出了三部短片用於補充2019到2049年這30年間的一些事件。
  • 《銀翼殺手2049》被惡評,不就是因為它挑釁了普通觀眾嗎?
    這一切,都讓《銀翼殺手2049》不僅與好萊塢主流科幻大片遠遠拉開了距離,也與前作《銀翼殺手》區分開來。1982年的《銀翼殺手》,早已成為科幻類型殿堂級的作品,也是黑色科幻電影(Tech-Noir film)的代表作和起點。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科幻電影的題材、故事與黑色電影的視覺風格糅雜,形成了這一黑暗、陰鬱、迷人的科幻亞類型。
  • 【酷評】《銀翼殺手2049》:與《銀翼殺手》相比終究還是差了
    《銀翼殺手2049》在國內的票房也不高。上映第3天,剛過4000萬。與此冰火兩重天的是,這部電影在北美的票房和口碑都相當高。目前,《銀翼殺手2049》在全球票房已過2億美元。爛番茄新鮮度88%,iMDb評分高達8.5,要知道,這可是超過了老版《銀翼殺手》在IMDb的評分。
  • 《銀翼殺手2049》——時間的回答.
    今年AlphaGo Zero經過3天的自我學習,不使用人類知識掌握圍棋,今年銀翼殺手2049上映。銀翼殺手並非一開始就被奉為殿堂級神作,上映時票房慘敗、口碑不佳,十年後,許多知名影評人才改口收回惡評。九十年代,年少無知的我租賃錄像帶第一次看了被追認為賽博朋克祖師爺和科幻電影裡程碑的銀翼殺手,老實講,沒看懂。再後來就到了今年,重溫銀翼殺手和觀看銀翼殺手2049,陷入了巨大的傷感和虛無。何以為人?
  • 《銀翼殺手2049》:科幻電影史上的最好續集
    觀影《銀翼殺手2049》,是一個充滿了驚喜與感動的過程。當觀眾與瑞恩·高斯林飾演的男主角——「銀翼殺手」K在163分鐘的時間裡一起抽絲剝繭般地探索著未來,找尋著現在與過去的連結的時候,劇情上的未知與不斷轉折讓人在每時每刻都不禁驚嘆。
  • 《銀翼殺手2049》只是一個尋親故事嗎?丨單讀
    《銀翼殺手2049》已經上映一周,好評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