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銀翼殺手2019》到《銀翼殺手2049》
《銀翼殺手2049》是由美國哥倫比亞影片公司出品的科幻動作片,由加拿大導演丹尼斯·維倫紐瓦執導,瑞恩·高斯林、哈裡森·福特、安娜·德·阿瑪斯、傑瑞德·萊託、羅賓·萊特、西爾維婭·侯克斯聯合主演。
看過該片,才知道,原來第一集是在35年前拍的。
《銀翼殺手》是雷德利·斯科特執導的動作科幻電影,哈裡森·福特、肖恩·楊、魯特格爾·哈爾等主演,1982年6月在美國上映。本片以2019年的洛杉磯為故事背景,描寫一群與人類具有完全相同智能和感覺的複製人,冒險騎劫太空船回到地球,想在其機械能量即將耗盡之前尋求長存的方法。洛杉磯銀翼殺手警察派遣精英戴克追蹤消滅這些複製人,不料戴克卻在行動時碰見美如天仙的女複製人,並且跟她墜入情網。
時至今日,當我們談起這部1982年的《銀翼殺手》,大多都會稱其為「賽博朋克」美學流派的銀幕急先鋒,它不僅是《攻殼機動隊》,《黑客帝國》等賽博朋克經典名篇的祖師爺,更是影評人眼中可以和《2001太空漫遊》論資排輩的影史豐碑。最直觀的體現,就是本片的主角戴克便是一位遊走在生死邊緣,穿梭於窮街陋巷,迷失在鋼鐵叢林中的「私家偵探」。戴克的情感與道德立場搖擺不定。
他能夠舉槍射殺複製人,但面對複製人的鮮活生命在他眼前停止跳動,悔恨之情卻溢於言表。面對美麗動人的複製人瑞秋,他甚至產生了愛與性的生理衝動。隨著戴克身為銀翼殺手的獵人身份不斷瓦解,最終戴克在片尾那場「雨中之淚」的告白中被羅伊的人性光芒喚醒良知,帶著瑞秋遠走高飛。影片結束,自我覺醒的戴克也完成了身份與靈魂的雙重異化。
黑色電影中的角色沒有未來,只有錯亂的過去,就如同瑞秋和戴克這對苦命鴛鴦,等待他們的必定是在暗無天日的未來廢都亡命天涯。黑色電影同樣不製造英雄神話,它所展現的是美國流行文化中英雄形象被忽略的陰暗面。也正因為英雄主義的缺失,善惡模糊的故事,導致這部定位R級的新黑色經典至今只有3300萬票房,只是勉強回本。
被1982年同期上映的娛樂性較強的《ET外星人》以及《星際迷航2》遠遠甩在後面。《銀翼殺手》冷硬而頹美的後現代科幻對於當時的觀眾來說的確太超前了。而如果說看完全片給差評的觀眾是無法從《銀翼殺手》中獲得類型片的觀影快感,那麼,看了5分鐘就棄片的觀眾絕對是對影片的黑色美學有什麼誤會。然而,《銀翼殺手》作為一部不具備商業娛樂性的黑色電影,它的工業級別卻是向A級商業大片看齊的,可謂是一個吸金巨坑。影片還未開拍之前劇本就改了三次,在主要拍攝工作開工前,投資商又紛紛撤資。製片人在10天內求爺爺告奶奶總算從三個大佬手中湊齊了2150萬美元贊助,其中一位大佬便是投資了1億5000萬港幣的邵逸夫。《銀翼殺手》的成本為2800萬美元,是當年和它同臺競爭的《ET外星人》和《星際迷航2》兩倍還多。
然而《銀翼殺手》的首周票房僅有615萬美元,最終票房定格在3300萬票房。虧的連褲衩都不剩的邵逸夫從此不敢任性往好萊塢砸錢。無論如何,2004年8月26日,由英國《衛報》組織、並由包括英國生物學家道金斯和加拿大著名心理學家平克等眾多科學界名人在內的60名著名科學家評選出的優秀科幻影片名單中,本片名列榜首。擔任評委的倫敦國王學院幹細胞生物學家明格斯說,《銀翼殺手》是他所看過的最棒的科幻電影。(《衛報》)
而新版《銀翼殺手2049》也是根據菲利普·K·迪克小說《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改編,故事背景設定在《銀翼殺手》30年後,講述了在人類與複製人共生的2049年,兩個種族之間的矛盾升級,新一代銀翼殺手K尋找到已銷聲匿跡多年的前銀翼殺手,並聯手再次制止了人類與複製人的命運之戰 。該片於2017年10月6日在美國上映,2017年10月27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
在《2049》上映之前,其實官方放出了三部短片,分別是《2022黑暗浩劫》,《2036複製人黎明》,《2048無處可逃》。這三部短片分別展示了2022年,2036年和2048年銀翼殺手世界的大事件。不僅有這三部短片,官方「Road to 2049」的網站,綜合整理了2018年到2049年的歷史事件,讓觀眾更好的理解整個銀翼殺手的編年史。根據時間的推算,瑞秋生下小孩,是2021年10月6日,然後在同一天,複製人反抗組織把這女嬰的DNA取下來,克隆了一個相同DNA的複製人男嬰。這一男一女,一起被送去了孤兒院。正因為複製人瑞秋誕生的奇蹟,讓複製人相信他們自己也能擁有自己的未來,從而激起了他們要為自己而戰,為他們的未來而戰,這才是複製人革命的最終目的!
此外,《2022》中幫助複製人的人類仁,有提到複製人的優點,有著純粹的心,並說出:「你們比人類更像人類」。(more human than human)
海平面上升,空氣品質持續惡化,失控的廢棄物使洛杉磯變成了舉目無際的垃圾堆。2049年聚焦一個更年輕、 機器人化得更明晰的複製人K(瑞恩·高斯林飾),他的工作是獵殺舊型號的複製人,受命於洛城警署堅韌的陸軍中尉喬茜(羅賓·懷特飾)。在追捕一個早期型號的連鎖8號複製人薩珀(戴夫·巴蒂斯塔飾)的常規任務中,K有令人吃驚的發現,這個發現足以威脅到人類與現在數以百萬計的人造人奴隸之間的秩序,複製人對人類的服從情況取決於他們的內置有效期,以及他們是被創造出來服務於主人這種思想,很多東西都可以將這個系統攪得一團亂。
喬希有理由相信K這個發現會引起複製人起義,所以命令K毀滅證據。K違背了命令,並回到了一個遙遠的農場尋找線索,然而線索還是很模糊,因為多年前,強大的電磁脈衝導致幾乎所有的數據記錄滅絕。於是K只能使用老派的調查方式尋找前代銀翼殺手瑞克·戴克(哈裡森·福特飾),共同破解即將顛覆人類社會的驚天陰謀。在人類眼裡沒有靈魂的K,卻愛著更虛幻的AI喬伊,對於K來說,喬伊也如同複製人眼裡的湖中之影,甚至都沒辦法觸摸,但K卻絲毫不會在意這些隔閡。
到了影片後階段,當K以為自己是「自然出生」的人後,努力尋找著自己的身世,這更說明複製人內心其實是燃燒著靈魂,K在前半段追求著自己的愛情,後半段努力追尋自己的親情,這些都能看出K有血有肉,他比某些人類,更配得上談靈魂。 在影片結尾,仿佛上帝在給K開了一個很大的玩笑,兜兜轉轉了一大圈,K本以為自己是命裡註定的白馬王子,但其實到頭來,K依然還是K。
K在影片的心路歷程,從開始的自我懷疑,到自我肯定,之後發現自己不是真命天子,又回到自我懷疑,漸漸頓悟後,又再重新自我認可,最後自我救贖。
《2049》中,有無處不在的水,雨水,流水,海水,淚水。甚至,洛杉磯為了阻擋海水吞沒城市,建起了高高的圍牆。放遠一看,被圍起來的城市,如同一座巨大的諾亞方舟,而諾亞方舟以外的地方,已是一片荒蕪殘破之地。
在《2049》中,華萊士研究瑞秋的遺骸得出一個結論,說瑞秋是為了吸引你才被製造出來的,而德克說了一句:我能感受真實的東西。這句話其實也是一語雙關,如果德克是複製人,他的意思是他自己覺醒了,現在和人類沒有區別。如果德克是人類,他的意思就是我能感受瑞秋的愛是真實的。
《銀翼殺手2049》不僅抓住了前作的精髓,並講好了一個極具誘惑力的故事。影片每一方面都很成功,無論是丹尼斯·維倫紐瓦小心謹慎而又深謀遠慮的導演視角,還是羅傑·狄金斯那獨特而又尖銳的攝影風格,或者說電影令觀眾瞠目結舌的視覺設計。(《Consequence of Sound》評)
《銀翼殺手2049》是一部帶有極強麻醉性的怪誕、廣闊、充滿悲劇與浪漫的作品,一部包含令觀眾眩暈般的瘋狂的傑作,只能用巨大的成功來形容。在原作的基礎上擴大並提升質量,讓觀眾驚嘆。(《衛報》評)
《銀翼殺手2049》是前作導演雷德利·斯科特和前作主演哈裡森·福特等原班人馬時隔三十五年後回歸。雷德利·斯科特擔任該片監製,全程監督影片的製作,攝影師是由13次獲得奧斯卡提名羅傑·迪金斯擔任該片攝影指導,電影配樂漢斯·季默和班傑明·沃菲斯齊作曲,電影大量運用電子合成器營造出空靈的感覺。
就像維倫紐瓦此前執導的《降臨》,它的內核帶著透徹的豐富情感,把俗氣的「外星人入侵」套路提到了新的高度,在「2049」裡,他顛覆了類型片,轉而致力於對靈魂本質進行深入探究。片中最能展現影片的真正焦點的時刻,可能是一場乍看古怪,實際非常溫柔的3P性愛:一個人、一個複製人、一個最先進的全息圖像「伴侶」之間的性愛,三方都渴求著自己獨有的肉體及情感聯繫方式。
「這部絕妙精彩的續集並不需要先觀看前作,就像2010年的《創:戰紀》一樣,如果事先沒有糾結於前作在電影之外更龐大的混亂設定,看《銀翼殺手2049》觀感會更佳。在基調和風格上,「2049」更應歸功于于安德列·塔科夫斯基(俄羅斯著名導演,作品中色彩運用等畫面風格讓人印象深刻),而非斯科特那革命性的賽博朋克風。事實上,兩小時44分鐘,2049要比塔科夫斯基的《潛行者》還要長3分鐘。但維倫紐瓦將每分每秒都發揮到極致,呈現了一部視覺驚豔、相當慢熱的動作電影,片中讓人興奮的點相當標新立異。」
這時就要說到專門創造出來滿足K的需求的全息圖人像Joi(古巴女演員Ana de Armas飾演)了,她相對來說還是個新人AI,被設定為唯主人命令是從,然而,維倫紐瓦花費了很多戲份來展現她如何逐漸建立自己的人格和情感。相比高斯林面癱的表演,Joi有力地展現了這部影片的靈魂主旨;Luv也是,以她自己錯誤的方式,以及《溼地》女演員卡拉·朱裡,她扮演一個來路不明的「記憶製造者」 。
這或許是《銀翼殺手2049》的中心諷刺論點—-在未來世界裡,人類墜入歧途,而新型、先進的人造人們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麼:成為人類。 從我個人角度來看,這部影片非常值得一看,置身其中,你不會覺得片子長了,而是希望影片可以再長些。影片帶給你的震撼與思考將是無與倫比的。
就如看完電影後一位男生激動地站起來說的:沒想到,我還會再看!
·青媒社· 2017.11.03·青媒社·(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