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士子流落韓國,在漢城建「皇朝村」,至今仍祭祀明朝三位皇帝

2020-12-25 騰訊網

大家都知道,韓國在明清時期自稱小中華,在歷史上一直深受儒家文化薰陶,可以說完全就是中原王朝的翻版。

在明末清初的時候,不少明朝人不想在清朝的統治下生活,更不想剃髮易服,於是他們就想到了「移民」,這移民的首選國家就是當時的朝鮮。

「九義士」建立的大統廟

當時有九位明朝士子,他們在清軍入關時被劫掠到了瀋陽,因為是他們九人皆有功名,最差的也是個秀才,所以作為高級知識分子,他們被充作了質子館的衙役。

而此時的質子館內,生活著朝鮮鳳林大君,日後的朝鮮孝宗大王,在他看來,這些衙役都是萬裡挑一的人才,充當這種低級工作簡直是辱沒人才。

於是在他準備歸國繼承王位的時候,詢問這幾位是否想要跟其返回朝鮮。胡虜之國的清朝和有小中華美譽的朝鮮,這些士子很快下了決定,跟隨王子返回朝鮮,而且他們還有更大的籌劃。

韓國大統廟附近的石刻「再造藩邦」

順治二年(公元1645年),因為「義不事清」而被稱作「九義士」的士子們來到了漢城,並且在漢城南邊建立了「皇朝人村」(明朝自稱皇明),他們想要和孝宗大王一起,謀劃反清,計劃北伐。

可好景不長,反清還未成型就被清朝發覺,兩次的胡亂嚇破了朝鮮的膽子,北伐計劃無疾而終,而孝宗大王也去世了。

北伐夢破滅了,這九位士子中王美承(青州人)絕食五日而亡,裴三生(大同人)悲泣憂憤而卒,柳溪山(大同人)悲憤成疾而終,餘下王以文(濟南人)、馮三仕(臨朐人)、黃功(杭州人,武進士)等人。

祭祀明朝皇帝的大統廟

這些人在朝鮮仍然保持著明朝習慣,並且建立了大統廟祭祀明太祖、明神宗(萬曆皇帝)、明毅宗(崇禎皇帝),九義士死後,他們的後人沒有忘記自己的身份,對明朝皇帝的祭祀始終未曾斷絕。大統廟也成為朝鮮專門祭祀明朝皇帝的地方之一。

如今在韓國京畿道加平郡的大統廟仍然保持著對明朝三位皇帝的祭祀,「九義士」王以文的十二代孫在照看大統廟。

大統廟內部三位皇帝靈位

但因為韓國「去中國化」的政策,除了明朝九義士的後人們,這裡幾乎沒有人知道。

在韓國的這些明朝後裔仍然使用著明朝最後一個年號——永曆。所以當你有幸前往大統廟的時候你會發現,很多石碑最後的刻的仍然是萬曆年份,別驚訝,這可能是明朝亡國之民們對故國的最後一點追思。

相關焦點

  • 滅亡300餘年的明朝,遺民居然還在!
    有9位忠明抗清義士,在朝鮮王子幫助下遷至漢城。編寫《大明遺民史》的韓國學者馮榮燮,便是九義士之後。據1985年韓國調查統計局,九義士後裔現有2830人。他們至今仍使用明朝年號,祭祀明代皇帝. 1644年註定給與中國不平凡的記憶,那天之後,中國經歷了一場華夷變態,衣冠禮樂毀損的過程,最終傳統式的古典文明在宋代滅亡後第二次淪喪。
  • 明朝滅亡後,李朝正式使用清朝的年號,但私下仍使用明朝的年號
    在李朝與清朝的協議中,李朝成為清朝的屬國,並斷絕了與原宗主國明朝的聯繫。當然,李氏不再被允許使用明朝皇帝的年號,而是使用清朝的年號。然而,李朝雖然在正式場合履行了條約,但在其他場合仍然使用"崇禎"的稱號,這是為什麼?。仇國:"丁丑下凡"被認為是恥辱即使在明朝滅亡後,李朝仍然視清朝為"犬羊易帝",私下稱清朝皇帝為"胡皇",稱清朝使者為"盧氏"。
  • 明朝16位皇帝,為什麼北京皇陵卻叫做十三陵?剩下三個去了哪裡
    不過,不少細心的朋友可能發現了一個問題,明朝自明太祖朱元璋算起,一共有16位皇帝,但為何明皇陵卻是「十三陵」呢?剩下的三位又在哪呢?這三位沒有葬入北京十三陵的皇帝,分別是開國皇帝朱元璋、建文帝朱允炆,以及明代宗朱祁鈺。
  • 明朝多數皇帝看似一般,大明卻能國祚276年
    這16個皇帝中,除了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明宣宗朱瞻基、明孝宗朱佑樘外,其餘皇帝大多表現得比較平庸。即使考慮到清朝編撰的《明史》有抹黑的成分,明朝大部分皇帝,也稱不上是好皇帝。包括史書評價「明之亡,實亡於神宗」中30年不上朝的萬曆帝朱翊鈞,以及杖笞群臣、崇奉道教並禍及自身、尋興大獄、誤用佞臣、剛愎自用的嘉靖帝朱厚熜,還有耽樂嬉遊,暱近群小的正德帝朱厚照更是明朝皇帝中備受爭議和批評的。
  • 明朝十六位皇帝,哪三位皇帝活得比較長?分別活了多大?
    明朝一共統治了二百七十六年,從開國皇帝朱元璋到明朝最後一個崇禎皇帝,一共有十六位皇帝,在這十六位皇帝中,哪三位皇帝活得比較長呢?分別活了多大歲數?明朝活得最長的皇帝,排名第一位的就是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 明朝已亡,朝鮮君臣為什麼一想到萬曆、崇禎皇帝就流淚?
    萬曆皇帝李氏朝鮮 古代李氏朝鮮(現在的朝鮮和韓國),一直是中國的藩屬國,向中國朝貢稱臣,接受中國的冊封。當時在位的是萬曆皇帝。我們知道,萬曆皇帝在位期間,竟然連續數十年不上朝,不處理政事,這一次卻出兵援助朝鮮。明朝集結4萬人由李如松統領,抗日援朝,取得平壤大捷。在碧蹄館之戰後,明日雙方開始議和。同時,朝鮮全羅道左水使李舜臣在海上取得多次海戰的勝利,大大鼓舞了軍民士氣和抗敵的決心。
  • 大明王朝十六位皇帝,為什麼明朝帝陵卻叫十三陵?
    大明王朝,中國封建王朝裡最後一個由漢民族統治的朝代,也是歷代大一統王朝裡開國皇帝出身最卑微的王朝。(註:五胡十六國時期,後趙的開國皇帝石勒出身奴隸,是唯一一位奴隸出生的皇帝,但後趙國區域小、存在時間短,對歷史的影響也較小,這裡不做討論。)
  • 明朝存在感最弱的皇帝,在位6年,卻讓明朝賺走世界三分之一白銀
    說起明朝皇帝,大夥最先想起誰?是殺伐果決的朱元璋?清君側的朱棣,或者是享樂貪玩的明武宗?明朝皇帝最大特色在於,缺點很明顯,但是再差也不至於一無是處,總能挑出一些好的地方來。然而有一個人,可以說是明朝存在感最弱的皇帝,在位短短6年,然而卻賺走了世界上三分之一的白銀,此人就是朱厚的第三個兒子,明穆宗朱載。1566年,嘉靖帝去世後,明穆宗即位,國號隆慶,他任用徐階、張居正等大臣進行改革,同蒙古人議和,結束了明蒙之間兩百年的軍事對峙,使得明朝國運中興,經濟發展,史稱隆慶新政。
  • 清朝入關後,祭祀用了太廟,那太廟裡明朝先帝的牌位,去哪裡了?
    而且,滿清的這位大恩人李自成,還幫忙解決了一個大問題,就是太廟中明朝皇帝的牌位問題。清軍統帥多爾袞,在李自成陝西稱帝,進攻明朝前,曾寫信向李自成求和,希望能夠「協謀同立,並取中原」,以實現滅明之後,「富貴共之」的目標。不過,多爾袞的請求並沒有得到李自成的回應。李自成反而在破北京之前,給崇禎上書,希望崇禎立他為王,賞銀百萬,那麼,他就願意率領大軍去滅了盤踞遼東的清國。
  • 三分鐘帶你盤點明朝十六位奇葩皇帝(上)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朝代共歷經16位皇帝,國祚276年,可相比其他的朝代的帝王,明朝的皇帝卻個個都是怪咖。今天讓我帶你們看看明朝的16位皇帝 ,都有怎樣的奇葩故事?1、明太祖朱元璋,明朝開國皇帝,他與其他開國帝王不同,他當過和尚,要過飯,後來參加農民起義,開掛成為了帝王,當了帝王后害怕之前與他打天下的兄弟奪了他的位置,便將功臣殺的一乾二淨。
  • 明朝皇帝誰比較正常?
    我們發現,明朝歷代帝王,每位都個性鮮明,與眾不同,甚至稱得上「奇葩」一、太祖朱元璋(1328年—1398年)年號:洪武,1368年-1398年在位。布衣天子、和尚皇帝,開國之君,享年70歲,在位30年,也是明朝壽命最長的皇帝。
  • 明朝的皇帝雖一些是荒淫無道,但卻沒有一個是軟骨頭
    明朝的皇帝有好的,有愛玩的,有荒謬的……沒錯,你多半知道朱元璋當初起兵的時候有多麼勇武,多半也聽過後來成了永樂大帝的燕王朱棣是多麼英明,你也多半聽過正德皇帝朱厚照是多麼的「荒唐」……可是明朝的每一個皇帝,卻沒有一個是軟骨頭的。你看如崇禎皇帝天子殉國,你看如正統被俘卻決不求饒,你看如隆武戰死沙場,你看如紹武被俘,絕食自殺……正氣明朝。
  • 明朝皇帝的四大「不靠譜」,三條造就輝煌,一條害死明朝
    清朝民國作者|我方團隊張嶔《我們愛歷史》為頭條號籤約群媒體明朝的皇帝們,在當今許多歷史票友們看來,簡直是很不靠譜的一群人。不過放在當時明朝人看來,這幾樁「不靠譜」,還屬於小兒科。而真正在明朝時就更出名的,卻當屬下面這四位明朝皇帝的「不靠譜」事跡。不但在他們執政時,就鬧得舉國皆知,對於大明朝國運走勢的影響,更堪稱各個重大。不管好影響還是壞影響,做領導的管理學問,卻都是盡在其中。
  • 明朝三個地位非常尷尬的皇帝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朝代,在明朝276年歷史當中,出現了很多奇聞異事,其中就有三個地位非常特殊的皇帝。直到南明時期,1645年才追認朱允炆為「讓皇帝」,到了乾隆年間,乾隆的追諡朱允炆為恭閔惠皇帝,因年號建文,通常稱建文帝,這時候已經是1736年了,明朝滅亡差不多一百年了。
  • 為何明朝堅決不封禪
    而封禪就是儒家文化之一,其中封禪二字其實是可以拆分的,指的是上古時期的一種祭祀典禮,第一個字封指祭天,第二個字禪指祭地,祭祀完天地,天子之位才是被眾生所認可。第一個真正舉行封禪的皇帝是秦始皇,因為按照孔子所說,人間最高的帝王才有資格舉辦這一個典禮,之前的那些人都不夠格。
  • 明朝16位皇帝,就有10位絕後,這是怎麼回事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從開國皇帝朱元璋,到亡國君王朱由檢,一共歷經16帝,276年。然而這16個皇帝中,就有10位皇帝絕了後,這是怎麼回事?我們先來看看有後的皇帝。首先就是朱元璋,朱元璋有26個兒子,他將他們都分封為藩王。雖然也有夭折的,或是中途因為各種原因離世的,但很明顯,朱元璋沒有絕後。不然,明朝哪來的16位皇帝,還有那麼多坐吃山空的宗室。其次就是朱棣,朱棣有4個兒子,小兒子早夭無後,其餘三個兒子都有後代。
  • 明朝明明16位皇帝,為什麼皇陵卻叫做明十三陵?
    顧名思義,明十三陵就是明朝皇帝的陵寢。位於北京市西北的昌平區天壽山麓,是著名的旅遊景點,若到北京旅遊,不看就可惜了。可能有朋友感到奇怪,明朝明明有16位皇帝,為什麼皇陵卻叫做明十三陵呢?為何那三位不在這裡呢?歷史的原因。朱元璋時代,明朝的都城還在南京,他駕崩之後,便葬在了南京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與早已去世的馬皇后合葬,稱為明孝陵,佔地面積達170餘萬平方米,是中國規模最大的帝王陵寢之一。明十三陵中,朱棣的長陵規模最大,佔地約12萬平方米,但和孝陵沒得比,朱元璋不愧是開國皇帝。
  • 明朝最傳奇的皇帝,一生兩度稱帝,歷經三次政變,名字聽著很耳熟
    陸遊的《遊山西村》中提到: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道路有時候會顯得跌宕起伏一些,但是最後的結局總歸是好的,會讓人看到光明。其實除了道路可以跌宕起伏之外,有些人的人生軌跡,又何嘗不可以用跌宕起伏來形容呢?
  • 論明朝皇帝的奇葩程度——明朝的衰敗是從明世宗這一代開始的
    如果說要論明朝皇帝的奇葩程度,可以說是一個比一個奇葩。明世宗是明朝在位期間最長的皇帝,他沉迷於修道長生。 也正是從這一位神仙皇帝開始,他所採取的一系列神仙操作使得明朝走上了衰亡之路。因為追封父母的尊號問題,明世宗和朝臣弄得非常不愉快。
  • 明朝​的特務都要為皇帝做什麼?
    在中國的歷代君主中,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可能是出身最為寒微的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