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能夠入關得了天下,純粹是因為李自成和崇禎之間的鷸蚌相爭,讓清朝這個漁翁得利,撿了一個大便宜。而且,滿清的這位大恩人李自成,還幫忙解決了一個大問題,就是太廟中明朝皇帝的牌位問題。
清軍統帥多爾袞,在李自成陝西稱帝,進攻明朝前,曾寫信向李自成求和,希望能夠「協謀同立,並取中原」,以實現滅明之後,「富貴共之」的目標。不過,多爾袞的請求並沒有得到李自成的回應。
李自成反而在破北京之前,給崇禎上書,希望崇禎立他為王,賞銀百萬,那麼,他就願意率領大軍去滅了盤踞遼東的清國。
最終,崇禎並沒有答應李自成的請求。
隨即李自成率軍攻入北京城。崇禎皇帝煤山自縊,明朝定格在了1644年。多爾袞則趁機收降了吳三桂,擊敗了李自成,率清軍入關,成功佔領了北京紫禁城。
滿清的八旗軍,此時雖然戰鬥力非常強悍,但是,當他們面對廣闊博大的漢人腹地之時,多爾袞心裡還是發虛。於是,他又玩起了聯合南明,攻打李自成的把戲。
多爾袞為了達到收買明朝勳貴,安撫漢人,同時結好南明的目的,賊喊捉賊,打出了「為爾等復君父仇」的大旗。甚至,他還寫信給當時的南明督師、兵部尚書史可法,表達了聯合南明,一起消滅李自成的決心。單純的史可法,竟然還信了,唉。
既然是要替崇禎報仇,多爾袞自然是要有所表示了。他下令,為已經駕崩的崇禎舉哀三日,並對外宣稱將以最高規格安葬崇禎。然後,還祭祀了明朝的帝陵。
接著,清廷又以非常隆重的儀式,將明太祖朱元璋的神主,安放到了歷代帝王廟祭祀,並以明朝開國功臣徐達、劉基從祀。
通常,太廟用來奉祀當朝先皇的神主牌位,而歷代帝王廟,則是祭祀之前歷朝賢明帝王的廟宇。
最初,朱元璋在明朝都城南京建造了太廟和歷代帝王廟。朱棣遷都北京後,修建了北京太廟。嘉靖時期,嘉靖帝又按照南京歷代帝王廟的樣式,在北京興建了歷代帝王廟。嘉靖的這一舉措倒是很有先見之明,在滿清入關後,終於讓明朝的歷代帝王神主有了安放的地方。
既然明太祖朱元璋的神主牌位被放到了歷代帝王廟,那北京太廟中其他明朝皇帝的牌位呢?
答案很明確,被焚毀了。只不過,這事不是多爾袞幹得,而是李自成幹得。
據《明史》記載,李自成進入北京城之後,「焚太廟神主,遷太祖主於帝王廟。」
李自成絕對是滿清的神助攻呀,把麻煩事全都提前幫多爾袞處理好了。所以,多爾袞進了紫禁城之後,實際上只需要舉行個儀式,昭告天下,他們還是很尊重明朝先祖就行了。
明朝共有十六帝,最初入歷代帝王廟的只有明太祖朱元璋,其後,又陸續進了十二帝。
康熙十七年,康熙下旨,將明孝宗增祀歷代帝王廟。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又突然對歷代帝王廟進行大擴容,將明成祖、仁宗、宣宗、英宗、景帝、憲宗、孝宗、武宗、世宗、穆宗、愍帝(即崇禎)全部入祀歷代帝王廟。此時,加上明太祖,明朝共有十二帝入祀。
而明神宗萬曆帝、明光宗泰昌帝、明熹宗天啟帝,被康熙認為是真正亡了明朝的昏庸之君,神主就沒有增祀。康熙的這一主張,也得到了後世乾隆的贊同。
到了乾隆元年,乾隆又下旨將建文帝神主入祀,位次明太祖。
至此,明朝十六位皇帝中,除了萬曆、泰昌和天啟,其他十三位帝王的神主全都進了歷代帝王廟祭祀,一直維持到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