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學科學院回應「Nature論文一圖多用」|核酸檢測|研究所|中國...

2020-12-26 騰訊網

將環球科學設為星標

周一至周五

第一時間掌握

最新鮮的全球科技資訊

·科研事件·

中國醫學科學院回應「Nature論文一圖多用」

5月7日,中國醫學科學院實驗動物研究所傳染病動物模型研究團隊在《自然》雜誌發表了一篇題為《新冠病毒在hACE2轉基因小鼠中的致病性》(The pathogenicity of SARS-CoV-2 in hACE2 transgenic mice)的論文。但此後,論文被指出涉嫌「一圖多用」:兩個不同對照組的圖片,部分區域完全重合。

對此,中國醫學科學院於昨日作出回應。中國醫學科學院學術委員會發布《關於對新冠病毒感染轉基因小鼠模型論文核查情況的說明》:

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傳染病動物模型研究團隊在此次新冠疫情科技攻關工作中,承擔了轉基因小鼠模型構建任務,並將研究結果以《新冠病毒在hACE2轉基因小鼠中的致病性》(The pathogenicity of SARS-CoV-2 in hACE2 transgenic mice)為題,於2月2日投稿《自然》雜誌。4月24日該論文被接受,5月7日在線公開,等待校稿。隨後,該團隊發現誤用1張病理組織學圖片,並已於北京時間5月12日19點通過電子郵件與《自然》雜誌聯繫,重新提交了正確的圖片。

5月13日,我們注意到pubpeer網站對該論文中的病理組織學圖片提出質疑(即該團隊12日向《自然》雜誌提出更正的圖片)。我院對此高度重視,立即責成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進行自查並作出說明,經組織有關專家和學術委員會對相關問題進行核查,形成以下意見:

一、原始實驗分組與論文一致,相關的實驗記錄與實驗數據齊全,與論文結果一致。

二、論文確實誤用了1張病理組織學圖片。系在論文選用圖片時,誤將一個陰性對照組(WT-HB-01)切片的不同視野圖片用於另外一個陰性對照組(ACE2-Mock)。

三、研究論文中的柱狀圖系由繪圖軟體生成,與原始實驗數據一致。該原始實驗數據已於4月22日在論文接受發表前按要求提交給《自然》雜誌。

我們對本系統下屬單位在論文寫作過程中由於疏忽而出現的誤用圖片深表歉意,並將在今後嚴格加強對科學研究的管理,要求科研人員對論文數據和圖表進行認真細緻和嚴謹的審核。再次感謝國內外學術界和社會各界對我院科研工作的關注、支持與幫助。

·人類學·

古代DNA揭示中國南北人口混合

9500年前的顳骨(圖片來源:GAO Wei)

最近,一項發表於《科學》的研究或有助於填補東亞遺傳學史上由狩獵採集轉變為農耕經濟的空白。研究人員從25個分別來自9500~4200年前(新石器時代)東亞南部和北部的人骨骼中,提取了DNA樣本。分析顯示,當時的人類已經顯示出現代東亞人的遺傳特徵,但當時南北人群的遺傳分化比現在更明顯。現代的東亞人來自新石器時代東亞的南北人群的混合,但在基因上,與當時的北方人更接近。這證明了一個重要的混合事件——在新石器時代晚期,黃河以北人口向南流動,產生了區域性的人口流動與混合。

·人工智慧·

機器學習找出COVID-19死亡率相關的生物標誌物

在一項發表於《自然·機器智能》的研究中,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的研究團隊根據機器學習算法設計了一套數學建模方法,從485名COVID-19感染者的血液標本中,找到了3個可以預測患者死亡率的生物標誌物,分別是乳酸脫氫酶、淋巴細胞和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這些工具可以至少提前十天預測患者個體的死亡率,準確率超過90%。作者認為,該模型可以通過簡單直觀的臨床檢查精準快速地量化死亡風險。

·天文·

盾牌座δ型變星存在脈衝周期

HD 31901的模擬圖(製圖:Dr Chris Boshuizen;協助:Dr Simon Murphy and Prof. Tim Bedding)

大多數恆星由於內部磁場和對流的作用,都會發出規律的脈衝信號。盾牌座δ型變星(也稱矮造父變星)是一類光度變化劇烈的年輕脈衝星,由於自轉速度極高、脈衝信號十分雜亂,仿佛毫無規律。但在一項發表於《自然》的研究中,科學家通過分析TESS望遠鏡所觀測到的數據,發現一些盾牌座δ型變星的脈衝信號也呈現出周期性。科學家認為,這個發現意味著盾牌座δ型變星可以成為一種新的測量恆星年齡的參考標準。

·神經科學·

動態刺激視覺皮層使盲人「看見」形狀

大部分成年的盲人雖然視神經受損,但大腦處理視覺信號的功能良好。此前一些研究採用多點同時刺激盲人的大腦,但他們只可以「看見」光點,卻無法分辨形狀。據最新一項發表於《細胞》的研究,科學家發現動態刺激盲人的視覺皮層表面植入的電極,能使他們「看到」並認出字母的形狀。在實驗中,當研究人員按一定順序刺激,並在皮層上像寫字一樣「描摹」字母的形狀時,盲人成功識別出了字母。他們下一步計劃開發出由上千個電極組成的陣列和更優化的刺激算法,更好地為盲人提供視覺信息。

·動物學·

是什麼影響了鳥類的發育策略?

不同鳥類從受精卵發育成年所需時間差異很大。最近,一項發表於《自然-通訊》的文章解釋了影響鳥類發育策略的因素。研究人員研究了數千種鳥類的生活方式、環境因素、演化史和體型大小後指出,一些鳥類(如候鳥)採取「發育快、壽命短」的策略,在短時間內繁殖出最大數量的後代,這樣有利於它們遷徙;而體型較大或生活環境中天敵較少的鳥類發育時間更長。這一研究將有利於了解和預測鳥類對氣候變化和生境破壞的響應。

·地球科學·

中國科學家首次在自然界發現超臨界二氧化碳

近日,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研究團隊利用深海雷射拉曼光譜原位探測系統(RiP),首次在西太平洋一處熱液系統觀測到自然狀態下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的噴發。這是首次在自然界發現超臨界二氧化碳,此次觀測到的超臨界二氧化碳中含有大量氮氣和有機組分,為研究生命起源及初始有機質的形成提供了新啟示。該成果近日作為封面文章刊發於《科學通報》(英文版)。(中國科學報)

·新冠疫情·

截至北京時間5月15日6時30分,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發布的實時統計數據顯示,全球累計確診新冠肺炎病例4426937例,累計死亡301370例。

5月14日,武漢召開「全市加強核酸檢測加快篩查無症狀感染者」工作部署會,接下來一段時間,武漢將對全市市民有序開展核酸檢測,進一步摸清無症狀感染者底數,進而有效管控。為給復工復產、復商復市、復學複課營造安全健康的環境,武漢決定在前期已完成300多萬人次核酸檢測工作的基礎上,擴大核酸檢測範圍,加大無症狀感染者排查、收治力度。

近日,聯合國發布公共衛生摘要指出,新冠疫情不僅對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威脅,也增加了心理痛苦:失去親人的悲傷、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恐懼等。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敦促各國採取緊急措施,解決疫情大流行期間的精神衛生問題。目前,對精神健康領域的投入,在應對疫情總開支中平均佔比僅2%。

美國紐約州衛生廳正在對102例新冠引起的兒童川崎病或中毒性休克類似症狀進行調查,該症狀已經造成70%患者進入ICU治療,插管率為19%,43%仍在住院治療,其中3人死亡。紐約州長庫默表示,這些兒童可能已在數周前就暴露在病毒中。

5月14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4例,均為本土病例(均在吉林);無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1例,為境外輸入病例(在上海),新增無症狀感染者11例(境外輸入2例);當日無轉為確診病例;當日解除醫學觀察104例(境外輸入3例);尚在醫學觀察無症狀感染者619例(境外輸入35例)。

文:石雲雷、賀白、馬一瑗、王語嫣、張國榮

編輯:石雲雷、吳非

相關焦點

  • 【求學求職】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北京協和醫學院基礎...
    一、單位簡介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北京協和醫學院基礎學院(以下簡稱所院)是中國醫學科學院下屬最大的醫學科研院所,也是北京協和醫學院的教學主體單位之一。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醫學科學院成立60周年的賀信中提出的「努力把中國醫學科學院建設成為我國醫學科技創新體系的核心基地」的指示精神,建設我國醫學科技創新體系核心基地,實現北京協和醫學院「雙一流」學科建設目標,所院求賢若渴,誠邀致力於醫學研究,尤其是醫學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研究的優秀青年學者的加盟。
  • 廖國勳赴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血液學研究所)和中國汽車技術...
    昨日,市委副書記、市長廖國勳赴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血液學研究所)和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調研。  血液病醫院(血液學研究所)是國內血液病診斷和治療頂尖機構,連續11年獲得醫院專科聲譽排行榜(血液病)第一名。廖國勳先後察看了該所實驗血液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兒童血液病診療中心,與一線科研人員和中青年骨幹深入交流。
  • 多國核酸檢測「一測難求」!看中國如何解決→
    據了解,核酸檢測需要的試劑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核酸提取試劑盒;二是酶及相關配套擴增試劑;三是引物和探針。其中一和二都屬於通用試劑。我國在核酸檢測領域市場化較早,這兩種試劑平時使用量很大,因此有大量儲備。只有三是針對新冠病毒的。而核酸檢測所需要引物和探針的工業化合成也早已成熟,有經驗的實驗室可以在1周之內完成2-3輪設計、製備和測試,找到引物和探針後會公開共享。
  • 中國醫學科學院周家喜團隊:解碼人類巨核細胞發育
    生命科學Life Science2020年12月18日,中國醫學科學院周家喜教授團隊在Cell Press細胞出版社旗下期刊Cell Stem Cell上發表了一篇新研究,題為"Decoding human
  • 科技領軍人才之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李建華
    科技領軍人才之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李建華 2020-12-23 18: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中國召喚世界醫學人才|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向全球...
    新時代 新舞臺百年厚積成就創新沃土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以下簡稱「院校」),歷經百年深厚積澱,群星璀璨,名家輩出,為中國現代醫學創新發展做出重要貢獻。今天,院校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努力把中國醫學科學院建設成為我國醫學科技創新體系的核心基地」重要指示精神,制定了「核心基地」建設規劃,確立了「三步走」的發展目標,確立了「承啟文化,健全體系,創立機制,拓展資源」發展方略,啟動實施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與健康科技創新工程,入選「雙一流」建設高校,院校發展進入新的戰略機遇期。
  • 發出全球招募令,中國醫學科學院瞄準下一個「NIH」
    科技日報記者 張佳星免疫學、微生物學等12個學科領域論文被引次數居全球前百分之一,臨床醫學和藥學的這一數據更是進入了全球的前千分之一。12月22日,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長王辰「曬出」學科成績單,並向全球人才發出邀約:加入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以下簡稱「院校」),共同完成習近平總書記「努力把中國醫學科學院建設成為我國醫學科技創新體系的核心基地」的囑託。
  • 曹雪濤院士正面回應論文造假質疑,對論文結果仍然充滿信心
    南開大學校長、著名免疫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日前陷入論文造假風波。Elisabeth Bik博士在學術交流在線平臺PubPeer上指出,多篇作者署名包括曹雪濤的論文能檢測到圖像異常,部分圖片疑似有增添、刪減等PS操作現象。
  • 劉如謙、莊小威、李飛飛、王辰等當選美國醫學科學院院士
    2020 年 10 月 19 日,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NAM)增選 100 位新院士,其中 90 名常規成員和 10 名國際成員。新增後,NAM 院士總數超過 2200 人,其中國際院士為 175 人。入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被認為是健康和醫學領域的最高榮譽之一。
  •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5天建起柔性負壓核酸檢測實驗室
    封面新聞記者 粟裕7月9日,北京市舉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46場新聞發布會,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黨委書記王笑頻表示,醫院用5天的時間建起了柔性負壓核酸檢測實驗室,17天內建設完成P2+臨床基因擴增實驗室並順利通過驗收。
  • 2020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招聘15人公告
    事業單位招聘公告:2020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招聘15人公告,報名截止日期為2020年4月30日。 根據工作需要,2020年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公開招聘工作人員15名。現將有關事項公告如下:一、單位簡介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成立於1951年,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直屬的集科研、醫療、教學為一體的綜合性研究機構。針灸研究所下設9個基礎研究室(中心)、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醫院、中國北京國際針灸培訓中心和期刊中心。
  • 核酸檢測盒為何測不準?重慶醫生論文指出關鍵原因
    2月12日,重慶市人民醫院三院院區檢驗科主治醫師郭元元等人在《重慶醫學》上發表了《6種國產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檢測性能比較與分析》,對比了6種不同核酸檢測試劑的性能。   核酸檢測試劑性能差異大   2月12日,重慶市人民醫院三院院區檢驗科主治醫師郭元元等人在《重慶醫學》上發表了《6種國產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檢測性能比較與分析》,對比了6種不同核酸檢測試劑的性能,這6種試劑盒被劃分為六組,分別為A組(湖南聖湘生物科技有限
  • 中國疾控中心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的論文到底講了什麼?
    整理後的論文作者信息明細圖據悉,本篇論文是由中國疾病控制預防中心(下稱中國疾控中心,CDC)、湖北省疾控中心、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等多單位共同完成。這一消息引起廣泛傳播,中國疾控中心就被推到了風口浪尖,網友紛紛質疑,是不是 12 月中旬發生新冠病毒「人傳人」之後就沒有公布,自己卻搶著發論文?
  • 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生院
    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生教育以其分布在全國18個省(市、自治區)的40個研究所為依託,堅持「立足科研、質量為本、科教興農」的辦學理念,以「院所結合、兩段式培養」為特色(研究生院統一組織招生、授課和學位授予,課程學習期間由研究生院實行全方位管理;課程結束後跟隨導師進入研究所開展課題研究,直到完成畢業論文,在所期間,研究生主要由各專業研究所負責管理,研究生院進行輔助管理),經過40多年的探索和發展,現已形成包括博士
  • 資源共享 合作共贏——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與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楊丹 何嘉琦)為深入貫徹《「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落實《成都醫療美容產業2018-2030發展規劃》,根據成都市委、市政府《高水平臨床重點專科建設》文件精神,按照市衛健委「三重工作」部署要求,結合醫院「三大飛躍計劃」,在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與中國醫學科學院放射醫學研究所和輸血研究所籤訂戰略合作協議的良好氛圍下,2020年5月12日,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再與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醫院舉行合作雲籤約儀式
  • 梅州市人民醫院、梅州市醫學科學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揭牌
    今日(12日)上午,梅州市人民醫院、梅州市醫學科學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揭牌儀式暨粵閩贛邊泛血管病論壇在梅州市人民醫院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葛均波,梅州市政府副秘書長黃偉華,梅州市衛健局局長林雨蘭,梅州市科學技術局副局長李昌棟等領導嘉賓參加了儀式。
  •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在職博士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企業管理學高級課程班招生簡章•學費:138000元•學制:2年•專業方向:企業管理•上課地區: 北京   一、課程特色 ●課程依託中國管理學泰鬥馬洪、蔣一葦先生創立的、國內企業管理研究權 威機構——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涵蓋國有企業改革、公司戰略管理、公司管理、
  • 王辰院士:願天下賢才在此得其所|協和|中國醫學科學院|人才|英國|...
    多國正積極推進疫苗接種之際,「英國變異病毒失控」的消息讓疫情防控嚴峻程度陡增。百年來最嚴重的傳染病大流行正在深刻影響著世界格局和人類安全,醫學發展亦迎來巨大挑戰和重要機遇。2020年12月22日,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舉辦「應對全球健康挑戰,中國召喚世界醫學人才」邀約會,回顧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百年歷史,探討醫學精英聚才大計。
  • 「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醫院成都疑難皮膚病會診中心」落地市二醫院
    本報訊(尚嵐婷 記者 鄧曉洪)5月12日,市二醫院與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醫院通過
  •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科所參與的大麥泛基因組構建研究成果在Nature發表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小麥大麥優異種質資源發掘與創新利用創新團隊通過參與大麥泛基因組構建國際協作研究,在破譯大麥泛基因組方面取得了裡程碑意義的研究進展,將為未來開展大麥青稞種質資源鑑定、遺傳研究、種質創新及新品種選育提供有力支撐,相關研究成果北京時間11月26日在《自然(N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