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區背街小巷道路提質改造建設項目和老舊小區的提升改造,對提升老城區建設管理精細化水平具有重要意義。這也深受市民的關注和稱讚。
最近,市區炮仔街、民主路兩條小巷改造工程也在加快推進。甘棠宮新村舊區、三龍小區的改造已經完成。快來看看~
炮仔街
近日,記者在市區炮仔街改造建設工程現場看到,施工單位積極克服漳州這一兩天來天氣逐漸炎熱的狀況,組織人員加班加點推進項目建設步伐,搶抓工期,努力加快民生項目早日完工。家住炮仔街附近小區的謝先生說,自項目開工建設以來,他時常會抽空到項目建設現場看一看,如今見到項目建設已基本接近尾聲,老謝很是高興。
市民 謝先生
謝先生:很不錯!改造的很漂亮。變化很大,路變得更寬了一點,再一個就是柏油路也更好走,也美觀了很多。
不僅老謝有這樣的感受,附近商家、居民、過往市民紛紛表示,道路改造後,路面更寬了,景觀更美了,出行更便捷了,走在路上心情也更好了。
民主路
在已完成主路面瀝青鋪設的市區民主路,夜幕降臨時雖然還略顯昏暗,但路過的小區居民告訴記者,這相比以前已經改善了很多,特別是等路燈安裝好後,他們的出行環境將會更加方便。
如果說城市主幹道是一個城市的「面子」,那麼背街小巷,即是「裡子」,它不僅承載著一座城市厚重的歷史文化,又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因此,扮靚一座城市的「裡子」,便是美化城市環境、提升人文魅力和切實改善民生的一項重要舉措。我們相信,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下,這一項民生事業會越做越好。
老舊小區改造:引入物業管理,打造「紅色樣板」
改造後的甘棠宮新村舊區
薌城區巷口街道結合城市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對甘棠宮新村舊區和三龍小區兩個無物業管理小區開展改造和管理試點工作,引入物業管理,強化黨建引領,探索建立健全一次改造、長期保持的小區物業管理機制,鞏固提升老舊小區整治成果,推進無物業小區長效管理向專業化、精細化方向發展,打造「紅色物業」管理樣板。
改造後的小區通道▲
聯盟巷改造現場▼
走進甘棠宮新村舊區,筆者看到,原先路面破損、汙水四溢、雜亂無章的小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變得寬敞明亮、整潔有序,小區樓棟間因地制宜改建了一座微型花園,設有健身器材和休閒坐椅,吸引了不少老人前來休閒健身。
「原先這裡雜草叢生,又髒又亂,改造後這裡有花有樹有草,還增設了健身器材,就像個小花園,以後再搭個小涼亭,大家休閒更方便了。」居民遊美花和林美英開心地說,她們行動不便,有了這個小花園,經常有空就下樓來這裡活動。「小區改造得不錯,就是不知道成效能維持多久,聽說今後會有物業來管理,希望小區越來越好。」林美英邊健身邊反映。
對於改造後小區的後續物業管理,甘棠宮社區書記何展馬介紹,在街道辦事處的統籌推進下,經過前期的摸底調查、宣傳發動後,小區遵行「舊改新、上改下、白改黑、綠改彩、暗改亮、面改美」原則進行改造,並選聘國有物業公司入駐管理。「下周薌江物業服務有限公司將入駐甘棠宮新村舊區進行管理,目前入駐管理公告已向居民張貼公布,社區下一步要牽頭成立小區業主委員會,引導小區黨員居民積極參選,促使業委會成員中黨員比例佔50%以上,確保黨建引領,加強物業監督。」
改造後的甘棠宮新村舊區
「我們物業4月20日入駐甘棠宮新村,主要從創新服務模式、公開收費、創建智慧小區等方面優化小區物業管理服務。」薌江物業管理人員張柳說,物業接管小區後,將採取「先服務、後買單」服務模式,前3個月不向業主收費,由物業墊資保障小區良好運轉,服務3個月後,再行收費,費用按全區統一標準收取。入駐後物業首先要組織對小區進行綠化修整,完善增補小區安全監控探頭和公共照明,清除樓道雜物,開展防疫消殺;同時入戶調查摸底,建立業主檔案資料,並設立業主微信群,加強與業主的溝通交流,及時了解業主訴求。在此基礎上,物業還要打造智慧小區,推行「網際網路+」物業服務,配合社區開展居家養老、便民問診等服務,使老舊小區居民也能夠享受物業服務帶來的安全、有序、便利和舒適。「比如上門為孤寡老人送米送油、理髮,邀請盲人按摩師入戶為行動不便的老人按摩等。」張柳說。他表示,對於尚未改造的另一老舊小區三龍小區,薌江物業還提前介入,安排人員參與小區整治提升,協調做好小區配套設施及市政改造。
甘棠宮新村小區改造施工現場
據了解,在此次無物業小區甘棠宮新村舊區、三龍小區的改造和管理試點工作中,巷口街道依照強化聯動、統籌建設、引入物業、黨建引領原則,以街道、社區黨組織為核心,各相關部門緊密配合、齊抓共管,統籌推進各項工作,及時分析存在的問題,及時查找原因,邊改造邊總結經驗,力求通過建立一套完善的長效機制,更好地推進今後各物業小區的改造和管理工作,不斷提升社區治理能力和水平,促進和諧社區建設,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下一步,巷口街道還要加強和創新黨對物業服務工作的領導,創新基層治理體制機制和管理服務機制,提高住宅小區、物業服務企業黨組織的工作覆蓋質量,構建「黨建先行、機制保障、多元參與」的「紅色物業」。
▼薌城新聞中心
記者:韓金木 鄭文典
編輯:戴曉靜
監製:孫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