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遭遇百年難遇的9級地震,並引發特大海嘯。上海市地震局地震預測分析中心主任尹京苑研究員說,日本處於環太平洋地震帶。「近一年來頻發的、超過7級以上的強震,標誌著環太平洋地震帶進入活躍期。」他提醒,引發地震的原因很複雜,並不只是單純的板塊活動,活躍期也不意味著極度異常,民眾不要莫名恐慌。
對近日「日本海溝地震,我國華北地震帶要小心」的說法,尹京苑認為,兩者不存在對應關係。
與華北地震帶無直接關係歷史上,我國唐山、邢臺、海城地震都是發生在華北的一些主要地震帶上。「日本發生地震,和中國大陸發生地震沒有必然聯繫。日本所處的環太平洋地震帶與我國的華北主要地震帶並不是直接相關地區。按照地震類型來分,日本發生的地震屬於板緣地震,而中國發生的地震為板內地震。」
尹京苑說,地震的發生有一些規律性,但也有很強的隨機性,各個地震之間並沒有直接的或者必然的聯繫。「從整個板塊運動來看,中國大陸板塊西邊受到印度洋擠壓,向東慢慢移動、形變,東邊有太平洋-菲律賓板塊抵住,作為支撐點。但是其實,板塊邊緣的力傳播到中心,影響已經非常小。因此,處於歐亞板塊邊緣的日本9級地震,對板塊內部產生的影響並不大。」
全球板塊可能由此調整尹京苑說,從去年年初開始,環太平洋地震帶就已進入一個活躍期,去年下半年到現在已處於非常活躍期。「去年,該地震帶上發生了27次超過7級的地震,超過了常年(40年的平均值)平均的18次。」
他認為:「日本這麼大的地震發生,全球板塊都需要一個調整。今年一年可能都輕鬆不了,板塊運動會挺熱鬧。」
餘震可能再度引發海嘯地震級別增加一級,地震能量就會增強至前一個級別的30倍,此次日本地震所釋放的能量大約相當於汶川大地震的30倍。
尹京苑說,這麼大的地震引發的餘震也非常厲害,「未來一個月都有發生強餘震的可能性。就像汶川地震一樣,較明顯的餘震陸續可能持續一年。」尹京苑說,如果未來再發生7級以上的餘震,仍有引發3到4米高海嘯波的可能性。
本報記者 馬丹
作者:馬丹 (來源:新民晚報)
(責任編輯:news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