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真實到虛擬 吃出一齣戲 客從何處來深圳店

2021-02-07 A十設計師聯盟

設計:水相設計    攝影:李國民


        在當今盛行的網紅文化下,飲食不再只滿足口腹之慾,人們更藉由食與環境成就自我表演。位於深圳南山區海岸城的客從何處來便是極具代表性的網紅甜品店,水相設計從15分鐘理論出發,把飲食過程定義為展演行為,入門接待入座、製作甜品、上菜以致於品嘗皆是環環相扣的戲劇章節,店內所有人物都成舞臺一份子,空間是鋪陳食境的實驗劇場。


360°的沉浸式劇場體驗,觀看與被看


        梳理社群媒體的使用習性,人們往往會在現實中選取素材化為虛擬平臺上受人矚目的成就感,在虛擬世界中獲得的迴響再反饋成真實生活裡的自信,表演仿佛不再局限於舞臺之上,在模糊了網絡活動的邊界後,真實與虛擬之間也不再有明確的區分,它們互為倒影。因此設計師以Broadway《極限震撼》沉浸式劇場為靈感,進一步解構傳統用餐儀式的主次性質,當舞臺環繞在身邊時戲劇就在身旁上演,觀者下一秒就可能變為戲劇一部分繼而享受被觀看的樂趣,顛覆傳統舞臺上下單向觀看的區別。


        多數餐廳的臨窗座位最具新引力,然而在本項目中設計師反道而行之,窗的功能被拉進室內建築,打造出尺度不一的框鏡,這一幕幕的框鏡成為了空間中行為表演的聚光燈,其間正上演著不同的戲劇。 如此設計不僅改善了商場店鋪臨街的缺點,同時還打造出座位四周皆留走道的靈活空間,從主廚擺盤、服務生上菜、打扮入時的用餐者入座用餐,每道框內的場景皆成戲,而每一齣戲都是立體而寫實的,實現了社群媒體熟悉的語言,也強化了人們取景和預期被觀看的雙向樂趣。



用餐儀式化的劇場走位,開幕與謝幕


        在整個項目中,一樓以主廚吧檯為核心向外環繞出回字廊道,形成多面向劇場舞臺,該舞臺融入到二樓階梯及臨窗的透明空中廊道裡,再將舞臺範圍拉展成立體結構,這些廊道就象是走秀伸展臺,一連串的入座用餐儀式化作劇場走位,空間內一切舉止皆被賦予了表演意涵。


        在層層廊道與框景的簇擁中,狀似漂浮在空間中央的巨型硃砂紅盒體成為視覺中心,有別於其他半透明介質,這座極富存在感的VIP室嵌於視覺軸心,猶如一座空中舞臺,也像古典歌劇院中主張隱密性的2樓包廂,是高高在上且極具神秘感的,觀看與被看的雙重意涵在此具象化,呼應網紅文化熟悉的一則則動態宣告。



社群媒體的表象,真實與虛擬


        室內建築的皮層就像舞臺的帷幕,設計師選擇玻璃、衝孔網、鍍鋅鐵板、尼龍線、不鏽鋼等,建構透明與半透、朦朧與厚實的鮮明對比。其中尼龍線排布出隱晦質地的帷幕最具張力,在嘗試過不同韌性張力如魚線、透明PVC管等材質後,設計師最終選擇尼龍線在空間系出疏密效果自然的線牆,不僅突破了人們對牆體重量的印象,隨著角度及觀看距離的改變屏蔽也會顯現出濃淡之差,從而使樹影、人影撲朔,呈現出光影的奇妙。


        加上入口廊道流淌而出的裊裊煙霧如夢似幻,與上萬條尼龍線聚合成半透明的朦朧屏障,或固定或游離,象徵著人際網絡的錯綜複雜,呼應著虛擬時代媒體所呈現的自我與人際面貌:既透明又隱晦,既貼近也疏離,建立連結的同時也形塑一面牆,如此矛盾卻又相互強化的存在,正是當代社群關係真實與虛擬版圖難以界定的文化情境,一靜一動,在任一時間點皆刻共構出獨樹一幟的畫面。



食境創作的表述視角,或靜與或動


        除了演繹網絡時代真實與虛構的關係,設計師也期望這座食境劇場在不同時間軸中國可以傳遞出情緒的變化:白晝單純感受天光下的純淨清麗,尤以入門中心軸線末端的漢白玉石蔣家班佛像,與周遭上演的一幕幕餐飲儀式形成巧妙的呼應與平衡,呈現出一種以不變應萬變的淡然。入夜後隨著Buddha bar音樂的響起,佛像依舊淡定,旁邊的氛圍或靜或動,或真實或虛擬,正在每個人的心底悄悄醞釀著。


        在此空間設計師藉由老榆木牆的沉、尼龍線屏幕的透,棗紅的豔、水泥的雅,框景畫面的靜與廊道人影婆娑的動,在各種對比下創造衝突也成就平衡,食客們的展演行為讓整座劇場機制運作不歇,在這場食境秀裡,每個人都有機會找到出色的創作視角。


        精緻甜品上桌時絕美的一瞬是真實,生活飲食中這齣川流不息的劇也是真實,身在劇場的人們正透過自我飲食演繹,將劇場推向虛擬朦朧的世界。


平面布置圖

說明圖


項目名稱:客從何處來

設計公司:水相設計 

設計團隊:李智翔、葛祝緯、林其緯、戴佐穎

項目業主:安柯道森餐飲管理有限公司

空間性質:餐廳

座落位置:深圳市 海岸城廣場

室內面積:390平方米

空間格局:接待區、主廚桌、調酒吧檯、用餐區、vip區、DJ臺、暗廚

設計時間:2018.08-2018.10

施工時間:2018.10-2019.01

主要材料:尼龍繩、鍍鋅鋼板、手工漆、硬化水泥、黑檀木紋石、毛絲面不鏽鋼、老榆木、壓克力

項目攝影:李國民


        李智翔從事設計迄今十餘年,作品揉和極簡與幽默,畢業自紐約普瑞特藝術學院室內設計碩士與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建築研究。帶著藝術、人文、哲學的思考,李智翔的學習養成到執業,有著建築設計般的理性思維,亦有藝術家的叛逆本質,他喜歡在規則的例外對既有秩序重新定義,在不可預知的不準確性下發現驚奇。曾連續兩年榮獲『國家金點獎』與『2007-2010臺灣十大設計師』,擅長將空間裝置藝術化,喜愛由生活探索靈感的他,藉由大量藝術作品、展覽與閱讀吸取養分,將深刻感受轉化為設計靈光。


項目投稿:zhaoyan@china-cred.org

商務合作:lizheng@china-cred.org

相關焦點

  • 首發 | 深圳新出網紅打卡,甜品店變身超級好玩的360°沉浸式劇場體驗【環球設計1990期】
    而位於深圳南山區海岸城的「客從何處來」便是極具代表性的網紅甜品店,水相設計從15分鐘理論出發,把飲食過程定義為展演行為。,和周遭上演的餐飲儀式形成微妙的相伴平衡,一種不變應萬變的淡然,入夜後隨著Buddha bar的音樂響起,佛像依舊淡定,其中或靜或動,或真實或虛擬,隨個人心底醞釀。
  • 《客從何處來》:其實人人都應該有故事
    《客從何處來》已經播出到了第二季,記得去年第一季播出時,節目就受到了各方好評。
  • 我從哪裡來? ——《客從何處來》的追本溯源、情由心生
    「客從何處來」出自唐代詩人賀知章《回鄉偶書》一詩的最後一句「笑問客從何處來」,「何處來」一詞表現出一種疑問或一種未知的困惑: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正是這些疑問引導著節目中的每位嘉賓踏上未知的旅程,去探尋自己家族歷史的秘密。《客從何處來》第二季延續了第一季中名人嘉賓在節目組的幫助下追尋家族歷史的內容,將尋根之旅的結構進行到底。
  • 客從何處來 | 回望,是我們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的途徑
    《客從何處來》這一融合了真人秀和紀錄片兩種節目形態的電視節目為人們開啟了一扇打量歷史的窗子,同時也承擔了大眾媒介應有的歷史擔當精神。 《客從何處來》中敘述者有關個人的歷史,連接著家庭的歷史,反映到宏大的社會背景中,形成一部精彩的家國史、民族史。
  • 深圳的「網紅甜品」都出外賣了!你知道嗎?
    在北京三裡屯,可以說是「流水的網紅店,鐵打的「客從何處來」」,從北京一路火到成都,再到深圳!這家排隊網紅,最近也是首次入駐外賣。很多人稱深圳這家「客從何處來」為史上最燒錢的甜品店!客從何處來定製的「風呂敷」包裹最近暖心上線的外賣新品,同樣誠意滿滿!日式傳統的「風呂敷」取代手提袋,圖案美觀、做工精緻,包著的不僅是新品,還有甜蜜與春意。
  • 深圳探店:請回答1988版「雙門洞」烤肉,吃烤肉就能吃出幸福感
    深圳探店:請回答1988版「雙門洞」烤肉,吃烤肉就能吃出幸福感說到韓劇裡面人氣最高,也給人留下很多回憶感的劇,就不得不提到請回答1988了,這部劇裡人物的情感都很真實,最重要的是,他們吃烤肉的情形也給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總覺得他們的吃的雙門洞烤肉特別香
  • 平岡社團 | 尋找你的私人歷史——觀《客從何處來》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回頭顧望漫長歲月,有多少故事被歷史掩藏,匯成了一本絕世孤本。它們只被輕輕掀起一個小角,等待我們翻開那歷史長河!在這部片子中,我看到曲折起伏的命運,顛沛流離的人生,坎坷的命運。有時候,歷史只是拐了一個小小的彎,但卻讓後人的生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歷史無法改變,但是現在卻是你能真實把握的,所以無論從哪來,尊重他們。我最感動的是謝娜的追尋。
  • 推薦 CCTV紀錄片《客從何處來》
    《客從何處來》是CCTV打造的國內首檔明星真人尋根、追溯家族歷史的紀錄片。
  • 醬蟹、活章魚、韓式魚生......這種店,深圳找不出第②家
    綜藝見過,但在深圳吃不到的醬蟹 | 韓式魚生 | 醃蝦我在不起眼的巷落中找到了
  • 《客從何處來》第二季播出 「太陽女神」謝娜祖籍平遠
    (記者鄭煒梅)日前,《客從何處來》播出了「太陽女神」謝娜尋根問祖的故事,在節目中,謝娜家族尋根發現,他們祖籍平遠縣差幹鎮。
  • 深圳美食攻略,在深圳也能吃出一個原汁原味的香港
    一杯凍奶茶配一個菠蘿油,沒有什麼事是在這裡解決不了的。在深圳也可以吃到這些港劇中的經典美味!榜主今天就為大家盤點一下深圳最原汁原味的港式茶餐廳!香港新發燒臘茶餐廳(萬象店)地址: 萬象街9號鋪(F出口經萬象城西門對面)人均:66元
  • @深圳人,大閘蟹吃出鑽石!這是什麼寶藏餐廳!
    絲毫不遜色於陽澄湖,看看這次漢蝦王,又會把蟹玩出什麼花樣~「專人洗澡,只只爆膏」這裡的每隻蟹,蟹黃都滿到溢出來。親眼見到洗蟹阿姨刷過數遍後,終於能在店內大快朵頤~「蒸炸燉炒,吃蟹十法」品質高端的大閘蟹,zuì體面的處理方式就是清蒸,剛出鍋就能聞到鮮味兒。掀開蟹殼,對半掰開,滿眼儘是「黃金」,還沒入口,仿佛就嘗到了蟹黃黏上舌尖後,那股濃鬱的脂香。
  • 深圳吃麻辣燙吃出蟑螂?消費者索2萬賠償,店主:你勒索!我不怕
    12月3號晚上深圳一家麻辣燙的店主和消費者就因為食品安全問題,一度雙雙鬧上派出所,互不相讓,這是怎麼回事呢?1.消費者吃麻辣燙吃出蟑螂在深圳上班的宋女士6點下班後,感覺天氣有些冷,突然感覺胃口有些好,想吃些重口味的東西,於是就想起了住房附近的麻辣燙店「果花椰子店」,這家店在深圳五和購物中心,已經開了3年了,生意一直不錯。
  • 區瑞強 《客從何處來》創作背景
    最可貴的是,人聲的高頻纖毫畢現,人聲和樂器透明度與凝聚力相當好,帶出強烈的質感。器樂的錄音也頗出色,聽者有一種超近的臨場感,各種樂器的真實還原,起到了畫龍點睛的功效。區瑞強悠然而不經意地,將許多耳熟能詳的旋律唱出新味道,音色很有男性魅力,中音非常乾淨,富有感染力。
  • 成都探店 | 有靈魂使命感的甜品店,靠的可不光是愛馬仕的盤子
    圖片來自@幸會Salon幾乎所有來爛李子的人,都會吐槽「老闆,你家甜品真的好貴。」(👉《無法在文華東方邂逅張國榮,至少還能去亞洲最佳甜點師的新店嘗嘗鮮……》)成都的餐飲市場近幾年成了兵家必爭之地,甜品市場比深圳成熟,除了北京上海,應該在全國數一數二了。所以,非常希望在這裡能吃到接近法國的甜品。 很多法式甜品店,都會有一個這樣的「星空慕斯」撐場面(深圳的美藝甜也有同款蛋糕,味道稍微遜色,不過依然好吃,價格減半)。
  • CCTV《客從何處來》——臺灣著名導演鈕承澤合肥尋根問祖
    昨晚22:38分,《客從何處來》第二季
  • 2019「深圳首店」大數據報告(含191個品牌介紹)
    本文將分別從購物中心引進首店情況、國內外品牌、業態分布三個維度來解析深圳首店經濟的發展現狀和發展趨勢,洞察新消費趨勢。   1、項目分布   從深圳入駐的首店反映的市場趨勢來看,主要呈現出以下幾大特徵:國際高端化妝品品牌扎堆入駐深圳、高級時裝潮牌消費持續升溫、知名品牌體驗升級、注重沉浸體驗的生活方式品牌變得火熱、休閒餐飲仍然走俏等。
  • 《奇遇人生》:客從何處來
    她有一位做DJ的朋友,晝伏夜出,行動時必帶著那種笨重打碟機器,此人學歷不高,但對生活的熱情穩定。驅動他如此生活的動力究竟是什麼?這個背面,阿雅覺得自己就產生了興趣。這與趙琦的想法不謀而合。在趙琦看來,當代中國生活的一個特徵是大眾趨於一致,很少人具備真正獨立思考的能力。「人不要眾口一詞,不要千人一面,我們都應該是自己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獨立的審美、獨立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