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擾著電子設備的一大技術難題就是電池,電子產品離開電就基本上是一堆廢鐵了,所以,科學技術人員都在想方設法地來突破電池的這一瓶頸口。這其中無非就是怎麼樣在有限的空間增加電池的容量,在有限的時間增加充電速度,只要這兩點解決了,電子產品充電快用得久,這對整個行業的推動將是不可估量的。
但,這又談何容易!
目前使用的電池主要是鋰電池,首個鋰電池是在1970年做成的,經過了21年的發展,高1991年才成功被索尼商用,從此給電子消費產品帶來了全新的面貌。國內鋰電池的發展是從1996年開始的,是在中國工程院院士陳立泉的帶領下研製出鋰離子電池,陳立泉也成為了中國鋰電產業的奠基人,知道現在80歲了還依然在做相關的研究。
鋰電池是一種固液電池,這也就決定了鋰電池的缺點,能量密度不會太高,就是說一定的體積內電池電池容量不會過高,好比現在我們用手機總是抱怨電池容量太小了,為什麼不增加電池容量,手機留給電池的空間不多,想要依靠增加體積來增加容量,太難了,所以我們就會看到手機廠商每次發布新款旗艦手機,電池容量都變化不大,增加也是一點點,充電速度倒是增加不少,因為目前的電池技術還不能夠解決電池容量的問題,就只能能加快充電
從電池的材料入手成了唯一解決的辦法了,目前國內在電池材料這一塊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新型納米矽鋰電池
納米矽鋰電池是一種新型電池,這是陳立泉院士的學生李泓帶領團隊,在1996年就開始研究,通過二十多年的自主研發攻克才獲得的突破,做成紐扣大小的電池,其容量是傳統石墨烯電池的5倍,並且在2017年進行了量產,現在的年產量可達到2000頓。
矽材料在自然界中儲存量很豐富,但是想要獲取確實非常的困難,這種電池是比較前衛的,對目前來說,主要的重心還是在固態電池上,這是解決鋰電池循環壽命、安全性等問題的有效方案,對電池的容量提升也有一定的幫助,很多國家也在超找這個方向研究。
國內在固態電池領域處於領先地位,應用在無人機上,續航裡程可以增加20%;在2018年應用到了汽車上,使整車的續航裡程提高了一倍;2020年5月份,已經有部分消費電子產品使用上這種固態電池。
為什麼說納米矽電池是未來電池,固態電池是現階段的電池?是因為固態電池還不是真正的固態電池,是在液態鋰電池的基礎上進行優化的,相對而言只是有提升,還不能算得上是突破。
鈦酸鋰電池
除了上面說到的中科院研發出的納米矽電池,還有一些企業也在自我研發,鈦酸鋰電池就是廣東珠海一家新能源企業自行研發的。
這種電池最主要的特點就是,充電非常的快,3分鐘能給純電動公交車充電30%,8分鐘就能充滿,而我查了一下一般純電動公交車的電池容量為400Ah,新能源小汽車一般在40-80KWh,如果把這種電池用來給小汽車,豈不是分分鐘鐘的事情,而對於手機這個小容量毫安時來說,簡直不敢想像,當然這只是一個類比,至於能不能實現就不得而知了。
鈦酸鋰電池有很長的壽命,6年測試顯示可以有超過3萬次循環充放電,容量僅減少了10%,一天算充電2次,可以使用40年。
安全性上也是有很大的保障,通過跌落、鋼針穿刺、零下50℃低溫環境等測試,依然是可正常使用,沒有出現冒煙、燃燒、故障等現象。
不過有致命的缺點,那就是電池密度很低,只有鋰電池電池密度的二分之一,這就限制了被使用在更多的場景,適合專用車輛和公交車,能夠經常性充電。
鈉離子電池
這種材料的電池也是中科院物理所經過10年的努力研發出來的,具有不易燃燒,安全性好等特點,主要是用來做儲能設備,相比於鉛酸電池,在重量上和體積上都有了明顯地改善,電量一樣的情況下,體積比鉛酸電池小30%,體積一樣的情況下,電池容量要多60%。
鈉離子電池的原材料比較容易獲取,生產成本比較低,而且原材料豐富,可以從煤炭、碳酸鈉等中提取,這些原材料的價格一噸不到1000元,相比於石墨幾萬元一噸的價格,在成本上有很大的優勢。
但電池密度不如鋰電池,智能用在對電池容量要求比較低的行業,比如低速電動車、儲能電站等。
從這三種電池來看,攻克了電池容量和充電速度兩大技術難題!鈦酸鋰電池和鈉離子電池應用的領域不廣泛,在一些特定的領域有著很重要的作用,納米矽電池能量密度高,有限的空間電池容量更大,對一些消費電子產品有著很大的促進性,只是目前還不能成熟地應用到這上面來。
當然,在電池的這個領域,依然還有很多技術難題需要克服,期待中國的科研人員能夠不斷地突破。